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过程 (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朝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易错提醒 “三教并行”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 代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 的地位,只是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2.社会反映 (1)灭佛运动 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表现 a.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 进行抨击。 b.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 制。 (2)儒学复兴 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实质: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

3、纲常 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二、文学艺术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归纳总结 社会变迁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 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 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三、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

4、存最早的一 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 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2.隋唐时期 (1)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 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3)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4)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5)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 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 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课前

5、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 (1)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 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 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4)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东传中国 (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 译成汉文。 (2)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 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

6、佛学大师。 (3)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佛教的外传 (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 有名的一位高僧。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二三四 3.其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 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 唐朝的巨大影响。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知识拓展 唐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一方面促

7、进了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更加 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唐代文明的对外传播泽被东西,影响深远,推动 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儒儒、道、佛三教的关系、道、佛三教的关系 史料实证 史料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 动。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 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 图户”达三百多万,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 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 中国古代史 读史技巧本史料反映的是北周武帝灭佛的景象。第一个句号是

8、总说。后一个句号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佛寺焚毁、土地充公;二是 释放僧尼,有的充军,有的成为纳税的农户。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 产生的影响。 (2)灭佛运动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唐朝面对佛教的挑战 出现了怎样的运动?其状况如何? 提示(1)扩大了兵源,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遏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运动:唐中期以韩愈为首的儒学家提出了复兴儒学运动。状况: 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 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课堂篇

9、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1.唐代“三教并行”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儒、道、佛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 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 发展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佛、道两家 的压力。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2.唐代儒学发展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 容,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对后来的儒者复兴儒学的意识 有一定的启发。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 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 理论体系。 (3)韩

10、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 取代佛、道的愿望,到南宋的朱熹可以说正式实现。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 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题目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对儒、道、佛三教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解题指导 答案C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1、史料实证 史料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 时的皇帝是唐玄宗。他前五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矢志不渝, 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 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摘编自中国通史 读史技巧本史料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说的是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并在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第二段说的是鉴真在日本的影响。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12、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1)结合史料说明鉴真为何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史实说明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 撞。 提示(1)一是鉴真六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二 是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其表现在:主持日本佛教,系统讲授 佛经;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设计 和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2)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本土化,儒学吸 收佛教精神而有了新的发展。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 南亚、中亚、西亚

13、,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 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 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 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 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 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2)影响 促进了唐代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 品输入中国,天竺的熬糖法输入中国;东罗马的医术、杂技输入中 国;外来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 出重大贡献。如新罗、日本、天竺等。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2印度那烂陀寺培养了大量的佛学家,人才辈出。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