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古诗词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古诗词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古诗词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古诗词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古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古诗词 专题练习一古诗词(默写) 一、古诗词默写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 ,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3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4结庐在人境,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8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9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1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 ,阴阳割昏晓。会当临绝顶 。(杜甫

2、望岳) 14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 15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16忽如一夜春风来,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18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9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 20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2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16 / 12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5剪

3、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27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8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9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0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32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33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记梦) 3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5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6峰峦如聚,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7.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 ”表现了作者交往的高雅。 38.远隔

4、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二、中考真题 1.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十二章)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6.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7.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生 16 / 2于忧患,死于安乐)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9.池上碧苔三四点 10.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专题练习二古诗词

5、(阅读) 一、古诗词阅读题 1.阅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2)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6、2. 阅读曹操观沧海,完成下面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 / 3 (2)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

7、、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3.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

8、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见”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4. 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16 / 4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移,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的惆怅,也有 的喜悦,更有 的信念。 5. 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

10、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下面是对诗歌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2分) 答: 16 / 56. 阅读下面古诗,完

11、成下面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二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可见战斗生活很紧张。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然后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2)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

13、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16 / 6 8.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14、上空留马行处。 ) (1)下列诗句,结合全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却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A从“风掣红旗冻不翻”可见,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B 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即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诗歌主要写雪景,作者在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的整个境界更洁白;而雪花乱飞的空中D 不动的物象,又衬的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2( 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

15、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9.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分)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B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16 / 7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2) :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列各题10. 钱塘

16、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雁门太守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