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
2、17年(1928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
3、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 1949年设新安县,1952年更名为新沂县, 连云港 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1948设立
4、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赣榆 秦时置赣榆县。 东海 南北朝秦始七年始设东海县。 灌云 以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名。 灌南 1958年正式建立灌南县。 淮安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 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 涟水 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 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 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
5、名。 金湖 因其境内湖泊串连,古时曾名津湖。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故1960年设县时,取名为金湖。 盐城 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 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 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 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 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原来,公元前201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 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
6、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 大丰 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盐城的大丰以前叫台北。 东台 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 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宿迁 东晋改为宿豫县,唐时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为宿迁。 宿豫 同“宿迁”。 沭阳 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 泗阳 汉武帝设泗阳县。(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 泗洪 于1946年成立,历史上称虹乡,虹州,虹县。 扬州 “扬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为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
7、波”而得名。 (西门石桥按:扬州的解释不准确。当然,多数是这样说的。但是多数并不一定正确至少学术上是这样的。扬州之“扬”,应是抬手泛指,意思是“很远的地方”。因为上古的“扬州”包括南方广阔的区域。) 仪征 宋代,这里曾铸造出四位宋朝远祖皇帝的金像,宋真宗下诏在当地建造了一座仪真观,并将这里升为真州,此为仪真和真州名称的由来。清朝时,因为避讳,将仪真改为仪征。 高邮 秦在此筑高台,筑邮亭,称秦邮,西汉始建高邮县。 宝应 传说,唐上元三年,此地有一尼姑得八宝献于皇上,唐王肃宗视为祥瑞,称此为“定国之宝”,就将上元三年改称宝应元年。得宝之地也改名宝应县。 江都 公元前209年,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渡
8、江来广陵,凭江而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 泰州 南唐时取通泰,安泰之意,升县为州,改称泰州。 兴化 五代时,始为兴化县,取“昌盛教化”之意。 泰兴 “泰”有“安泰”的含义,“兴”即“兴盛”,含“吉祥”之意,亦说“兴”即“随泰州兴起”的意思。 姜堰 原为泰县,后因府治姜堰镇,改名姜堰。 姜堰的由来是:古时一次发洪水,长江、黄河、淮河三处的洪水一起涌到现在的姜堰,在这个情况下,一个姓姜的有钱人出钱修一道堤坝,以挡洪水,由此现在的姜堰有了这个名,又名三水,撤县设市时,有说定名姜堰市,有说三水市,最后定名姜堰市。 靖江 因靖江地处江海门户,捍卫全吴(现苏南一带),屹然重镇,故名靖江。 南通 公元958年
9、建城,读史方舆纪要说:“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后为区别河北通县,改通州为南通。 海安 系古人取大海永不扬波、海水永不泛滥之意而名。 如皋 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如,往也;皋者,水边高地也,长江从境南奔腾而过。 如东 “如”皋“东”乡。 通州 同“南通”。 海门 五代后周时,系江海之门户而得名。 启东 原为江中沙洲,后渐渐与大陆连接,并日渐向东延伸,启东便由“启吾东疆之意”而得名。 南京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城
10、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于9月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南京由此而有六朝石都的美称。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 江宁 晋武帝南巡于此,因慨北方战乱频繁而谈曰:“外江无事,宁静如此!”,因之改为江宁县。 江浦 建置为县,始于明初。 六合 隋开皇四年更为六合,当时,县境内在座六合山,六峰环合,
11、县因山得名。 高淳 明初,京师应天府以“地广难治”为由,奏割溧水县南9乡置县,“初拟淳化,钦定高淳”。 常州 公元前547年,常州有了第一个名称“延陵”,后有改为尝州、武进等,称之为“常州”,是从隋文帝九年开始的,先前为晋陵,常熟为常州,后常熟县改属苏州,移常州治于晋陵。 武进 吴大帝孙权有诏曰以武进之。为了宣扬武功,改称的。 金坛 武则天时,以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更县名为金坛。 溧阳 春秋时已有溧阳之名。 苏州 隋代始称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故别称姑苏。 常熟 因县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斜,虽水旱不能形成灾害,则岁岁多收,故名常熟。 张家港 1986设张家港。 太仓 欠奉。 昆山 县
12、城西北角有一座小山,取其形为马鞍山,俗称“昆山”,有“真山如假山”之称。 吴江 始建于唐末五代。 无锡 无锡命名由来有几种说法,这里举两种: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但清光绪无锡县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
13、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原义渐至湮没,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音而保存下来,后人不知道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又有学者认为,“无锡”是因为生活在无锡的一个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义应上“神。 其一,据唐陆羽惠山寺记所载,无锡西郊锡山的铅锡矿在周秦之际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旧车买卖合同范本
- 出口cip贸易合同范本
- 亮化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 半成品供货合同范本
- 农村环卫劳务合同范本
- 化妆品oem合同范本
- 仓库分拣合同范本
- 修路收费合同范本
- 主管绩效合同范本
- 供用水安装合同范本
- 有效喝酒免责协议书(2篇)
- 《高血脂相关知识》课件
- DB31-T 255-2020 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和管理技术要求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
- 广东清远人文介绍
- 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培训课件
- 2024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99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建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黄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