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el的sum函数种公式设置范例_第1页
ecel的sum函数种公式设置范例_第2页
ecel的sum函数种公式设置范例_第3页
ecel的sum函数种公式设置范例_第4页
ecel的sum函数种公式设置范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1、数组求和: =SUM(G12:G21100)*G12:G21)公式说明 :本公式为数组公式,可以对 G12:G21 区域中大于 100的数据进行求和, 而排除小于等于 100 的数据。输入公式时必须按【 Ctrl+Shift+Enter 】组合键结束, 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结果。使用注意:1、公式中G12:G21100部分表示求和条件,后跟实际求和区域G 1 2 : G2 1 。如果有多个条件,可一并罗列出来。例如求大于100且小于 115的数据之和,公式如下:二SUM(G12:G21100)*(G12:G21100)*G12:G21),SUM(H12:H

2、21100)*H12:H21) 。 3、 对于 SUM 函数的数组公式, 可以用 SUMPRODUCT 函数来代替, 从而将数组公式转换成 普通公式 。 例如 本案例的公式 用 SUMPRODUCT 函 数 后, 普通公式 如 下:二SUMPR0DUCT(G12:G21100)*G12:G21)。2 、 数 据 类 型 转 换 求 和 :=SUM(VALUE(H5),H6:H10,J5:J10,L5:L10) ;=SUM(-(H5),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

3、5:L10)公式说明 : SUM 函数用于对单元格区域的数据或者逻辑值、表达式进行求和,它有1-255个参数。鉴于本题的特殊性,公式也可以改为 =SUM(区域1),函数会忽略区域中的文本使用注意 :1、 SUM 函数有 1-255 个参数。参数可以是区域,也可以是表达式。如:二SUM(G5,10*25,G6*8)2、如果是文本型数字参数,SUM函数是可以直接求和的; 如果是引用单元格中的文本型数字(单元格的数字前添加半角单引号“” ) ,则求和时将忽略。例如G5的值是“ 95”那么以下公式的结果大不同。二SUM(10,95)结果为105,=SUM(10,G5)结果为10。3、如果一定要对单元格

4、中文本型数字进行求和, 可以将它转换成数值。 转换方法包括多种 :利用 VALUE 函数转换、利用-转换和 *1、 /1 方式转换。例如 :=SUM(10,VALUE(G5) 、 =SUM(10,-(G5)、 =SUM(10,(G5)*1)3、多条件求和 1:=SUM(G23:G32110)*G23:G32)公式说明 :对于两个范围求和,即满足两个条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进行求和,这和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求和的公式思路不同。 案例 2的使用注意 中已提到,多个条 件同时满足才求和需要用 *连接所有条件,表示同时满足多条件,而本案例中对多 个条件用 + 来连接, 表示对于多条例中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就可

5、以进行求和。 本公式 为数组公式。使用注意 :1、多条件满足任意条件即求和,在设置公式时对于所有条件需要用 +连接,如本例中(G23:G32110),然后对条件用括号括起来再与实际 求和区相乘。如果缺少条件的外括号将得到错误结果。2、如果不只两个条件,也用同样方式将所有条件罗列出来并相加。例如求区域中小于 100 或 者 等 于 120 的 数 据 和 , 那 么 数 组 公 式 如下:=SUM(G23:G32 3、本公式可以用另一种简化写法,仍然可以返回 正确结果 :=SUM(H34:H43&I34:I43= 一车间男 )*J34:J43)5、多工作表求和时表名称快捷输入:二SUM(附表一:

6、附表五!B3:B10)公式说明 :对多表相同区域求和,不需要录入每个工作表的求和地址,只需将第一 个工作表名和最后一个表名用冒号连接,后跟!与单元格地址,以此作为SUM函数的参数即可。其中 !表示前面的字符为工作表名称。使用注意 : 1、本方法仅适用于每个工作表地址一致的情况,否则只能逐个输入地 址再求和。 2、多表求和, SUM 函数的参数,工作表与单元格地址可以手动输入, 也可以通过选择工作表中单元格地址来产生引用。具体步骤如下:输入=SUM(,然后选择待汇总的第一个工作表B3:B10区域,按住【Shift】键再单击工作表标签中待求和的最后一个工作表名,最后按【Enter】键结果结束即可。

7、3、如果工作表名中包 含一些特殊字符,例如! 、 ,公式中的工作表名需要用单引号括起来,例如:二SUM(A 组:!E 组!B3:B10)6、 快速设置当前表以外的所有工作表相同区域的总和公式:=SUM(*!B3)公式说明 1 、公式中两个单引号中间加 * 表示除当前表以外的所有工作表。 2、在 输入公式后,程序会自动将 *转换成实际的工作表名。当按下【 Enter】键后,公 式将变成:=SUM(附表一:附表五!B3)使用注意 1、 *只能手动输入,而不能用鼠标选择工作表来产生引用。2、公式中B3必须使用相对引用。3、本公式用法和案例7是不同的。在本例中虽然也可以用案例7的方法按住【Shift】

8、键来选择需要求和的工作表产生引用,但是操作烦琐, 特别是总表不在最后或者最前面, 而是在待求和的工作表中间时, 用案例 7的方法 需要选择五次,而本例公式中的 *可以自动的找到排除当前表之外的所有工作表数 据。也就是说 总表不管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用同样的公式完成求和,而不需手动 修改。 4、公式中 * 左右的单引号必须是半角符号。7、 用 SUM 函数计数:=SUM(H94:H102二男)*(194:1102二汉)公式说明 : SUM 函数虽然是求和函数,在很多时候可以用来计数。本例中利用 H94:H101= 男这一表达式返回一串包含 TRUE 和 FALSE 的数组,最后用 *1将逻辑值转换

9、成数值,并用 SUM 函数汇总使用注意:1、表达式H94:H101=男得到的是包含逻辑值的数组。SUM函数可以对逻辑参数进行求和,但是包含于数组中的逻辑值值却会被忽略。例如以下公式:二SUM(TRUE,1)结果为2,二SUM(TRUE,1)结果为1。但是通过*1将逻辑值转 换成数值后就可以直接求和了。例如 :=SUM(TRUE,1*1) 结果为 2。 2、将逻辑值 转换成数值,除了用 *1之外,也可以改用 -或者/1 等手法,但是用 VALUE 函 数却不行,它只能将文本型数字转换成数值。例如:=SUM(-(TRUE,1)结果等于2;=SUM(TRUE,1)/1) 结果等于 1;=SUM(VA

10、LUE(TRUE,1) 结果为错误值,因 为 VALUE 函数无法转换成 TRUE。8、求 1 累加到 100之和: =SUM(ROW(1:100)公式说明:本公式利用ROW函数返回1到100的序列,然后用SUM函数将这个 序列汇总得到 1100的合计。使用注意:1、ROW函数只能产生1到1048576之间的自然数(Excel2003版本为65536), 且不带小数。但是通过换算也可以完成其他序列的求和。例如1/1、1/2、1/3、1/4 1/99、1/100 之和。可以用以下公式 :=SUM(1/ROW(1:100) 。如果是求 1 开1 次方, 2 开 2 次方, 3 开 3 次方至 10

11、0 开 100 次方的总和,那么可以用以下数组公 式:=SUM(R0W(1:100)A(1/R0W(1:100)。如果是对1100之间的奇数进行求和, 可以用以下数组公式:=SUM(ROW(1:50)*2-1) 0 2、ROW(1:100)产生的结果是一个包 含1到100之间的自然数数组。用 SUM函数对这种数组求和时必须用数组公式,否 则只能对数组中的第一个数值进行求和。如果将 ROW(1:100)写成1,2,3,4这种形式的数组则可以按照普通公式处理9、多个工作表相同区域求前三名产量之和:=SUM(LARGE(CHOOSE(1,2,3,4,5, 附表一 !B3:B10附表二!B3:B10附表三!B3:B10附表四!B3:B10附表五!B3:B10),ROW(1:3)公式说明:如以下公式:二SUM(LARGE(附表一:附表五!B3:B13,ROW(1:3)o因为LARGE 函数不支持多个工作表地址作为第一参数,即三维引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