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施工方案-用于合并(20201011224451)_第1页
人防工程施工方案-用于合并(20201011224451)_第2页
人防工程施工方案-用于合并(20201011224451)_第3页
人防工程施工方案-用于合并(20201011224451)_第4页
人防工程施工方案-用于合并(2020101122445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张江集电港3-8研发总部项目 人防工程施工方案 创业建设 浙江创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3、施工管理部署 .5 4、施工测量 .7 5、施工测量方案 .8 6、施工方案 .10 6.1 土方开挖工程 .11 6.2砼工程施工 .16 6.3防水工程施工 .19 6.4钢筋工程施工 .19 6.5模板工程施工 .25 6.6孔口防护设施的制作与安装 .25 6.7管道、附件与设备安装工程 .26 6.8后浇带施工 .31 6.9地下室装饰装修工程 .33 7、施工技术措施 34 7.1防水砼技术措施 34 7.2冬季施工措施 35

2、7.3雨季施工措施 35 7.4夏季施工措施 36 8、专项保证措施 36 9、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41 10、成品保护措施 .42 11、附表 .44 12、附图地下室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图 地下室施工阶段分区开挖平面布置图 地下室后浇带分布图 地下室施工阶段防汛排水布置图 地下室施工阶段消防平面布置图 地下室施工阶段进度计划 人防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2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3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化设计标准 RFJ1-98 1.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5 建

3、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BJ08-7-2006 1.6 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DGJ08-98-2002 1.7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34-2004 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 2011版) 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10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03、J10284-2003 (上海市标准) 1.11 补偿收缩砼应用技术规程 JGJ/T2009 1.12 纤维砼结构技术规程 CECS38 1.1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DGJ08-218-200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

4、范 ) 1.14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1.15 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 07FG01 1.16 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 1.17 本车库民防施工图纸 2、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上海张江集电港 B 区 3-8 研发总部项目地下车库民防工程 建设单位: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民房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创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上海市张江镇张东路、银冬路口 质量目标:上海市浦东新区优质结构工程 2.2 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24701.87

5、M2,其中人房建筑面积为9975M2,人防使用面积为 9795M2,人防掩蔽面积为7100M2,掩蔽人数为7100人。 本工程为附建式人防,平时为地下汽车库,可停车位543辆,设2个宽度均为 7米的双车 道汽车坡道出入口, 5 个直通室外楼梯及室内 5 个楼梯作为平时消防疏散口。设 6 个防火分 区, 12个防烟区。本工程防护等级为:常 6级核 6级;战时用途为甲级常 6核 6级。战时功 能: 5个二等人员掩蔽所及 1 个移动式柴油电站。共设 5个防护单元, 20个抗暴单元,共 2 个坡道,多个疏散楼梯,并利用疏散楼梯作为战时主次要出入口,本工程为I类地下车库, 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为

6、二级。本工程室外地坪标高为 -0.150 米,相当于绝对标高 4.550米,室外覆土厚1.050米和1.450米。 地下汽车库防护单元技术指标 防护 单元 名称 平 时 用 途 战时 用途 总建筑面 积 人防建 筑面积 人防使 用面积 掩蔽 面积 掩蔽 人数 疏散 通道 位置 非人防面 积 防护 单元 汽 车 库 六级二 等人员 掩蔽 24701.87 2000 1968 1500 1500 见 总 平 面 布 置 图 14726.87 防护 单元 汽 车 库 六级二 等人员 掩蔽 2000 1964 1500 1500 防护 单元 汽 车 库 六级二 等人员 掩蔽所 1988 1958 13

7、00 1300 人防移 动电站 (110) / / 防护 单元 四 汽 车 库 六级二 等人员 掩蔽所 1987 1947 1300 1300 防护 单元 五 汽 车 库 六级二 等人员 掩蔽所 2000 1958 1500 1500 合 计 24701.87 9975 9795 7100 7100 外墙厚450mm 400mm,临空墙厚度为300mm 250mm各单元隔墙为300mm具体装饰装修做 法参见建筑设计施工总说明。 2.3、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地下一层,为大底盘附建式人防工程,基础类型为桩承箱型基础,其结构形式为框 架结构。 结构类型:本工程为核6级、常6级地下人员掩体工程,结构

8、安全等级为二级,1/2#楼地下 室抗震等级为二级、3#楼、4#楼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主楼以外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 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基础类别:本工程基础采用PHC400、PHC500的预制管桩承载基础,上部为承台筏板式基础。 砼强度等级:本工程基础、筏板、水平施工缝以下的地下室外墙采用C30商品砼,抗渗等级 为P8;水平施工缝以上的地下室外墙、顶梁板砼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 1/2#楼地下室 柱砼等级为C40, 3#楼、4#楼地下室柱砼等级为C30,其余人防区域柱砼等级为 C30,其中框 架柱位于外墙内时为C35;垫层150厚C15素砼,挑出长度为100mm 砌体材料:

9、干厕隔墙临战砌筑,采用 200厚加气砼砌块,DM10昆合砂浆砌筑;其余采用砼小 型空心砌块,DM1(商品砂浆砌筑。 钢筋保护层厚度: 底板 顶板 顶梁 内墙 外墙 柱 外侧 内侧 板顶 板底 梁顶 (侧) 梁底 外侧 内侧 室内 室外 50 25 50 20 30 (50) 50 25 50 25 30 50 内墙 临空墙 门框墙 车道墙内侧 车道底板内 侧 中柱 25 25 25 25 25 30 注:1、当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要求配450双向钢筋网。 2、括号中的数值用于与水直接接触的环境中。 3、当受力钢筋直径大于以上所示值时,保护层厚度还应受力钢筋直径。 4、 混凝土

10、保护层厚度指纵向受力钢筋外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外墙保护层厚度指砼表面 到竖向钢筋外边缘的距离; 5、楼梯梯板为20mm,坚固棚架、竖向顶板为 20 mm、梁为30 mm、柱为30 mm。 6、当砼强度C35时,构件内侧保护层及室内构件砼保护层厚度减小 5 mm。 钢筋接头: 1、 基础底板筋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相邻钢筋不允许在同一截面接头,相邻钢筋接头 距离35d (d为较大钢筋直径),人防区顶、底、墙板应设置梅花形排列的拉结筋6450 拉结长度应能拉住最外层受力钢筋。 2、顶板钢筋的负筋锚固长度从板顶下弯La,顶板钢筋锚固长度伸边梁或墙壁中心线且 5d。 3、钢筋接头位置: 1)、基础底板

11、的底部钢筋、顶板顶部钢筋、外墙外侧的竖向或水平钢筋在跨中或层高中 部1/3范围内,外墙竖筋尚应满中相邻钢筋接头距离 35d。 2)、顶梁、顶板的底部钢筋、地下室外墙板内侧的钢筋、基础梁、底板的顶部钢筋在支 座。 3) 顶梁的顶部钢筋,地下室外墙板外侧的钢筋,基础梁的底部在跨中1/3范围内。 4、框架柱、墙纵筋的接头采用绑扎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套筒连接,人防车库顶板梁的水 平钢筋也采用套筒连接。 3、施工管理部署 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使用功能要求和确保工期个质量目标,自基础开始,对主体结构,必 须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加快工程进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对本人防工程作如下部署

12、: 3.1项目组织机构 劳动力组织 3.2劳动力机械组织 序号 工序及工种 施工人数数量 备注 1 测量工 5 2 土方开挖配合 30 3 降水施工 15 4 垫层施工 30 5 模板支撑 90 6 钢筋工 60 7 砼浇注 30 8 砼养护 6 9 防水施工 20 10 土方回填 17 11 水电安装 20 12 砌筑工程 30 13 杂工 15 机械及机具组织 1 名称 数量 备注 2 挖土机 6 3 土方车 20 4 搅拌机 4 5 砼汽车泵 2 6 振动棒 25 7 配电箱 8 3.3物资准备 根据工程图纸及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联系各种材料的生产厂家及供货方 式准备供货

13、。 3.4地下室施工总进度控制计划 见附表一 4、施工测量 4.1编制依据 4.1.1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如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等; 4.1.2施工图。 本工程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所标示的各种起始测量控制点及城市勘测部门提 供的水准坐标点,同时我们将依据总平面图及施工图上各种尺寸关系,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 4.2编制原则 4.2.1 整体控制局部。 4.2.2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4.2.3 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高,所选 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应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 4.2.4 本工程建筑平面大、立面造型比较复杂,故要求开工前先制定

14、施测、仪器设备、 人员分工的方案,并经有关方面论证方可实施。 4.3 施工测量方案的基本内容 测量程序为:熟悉图纸f内部会审f现场校核f定位放线f项目自检f报监验收。 4.3.1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本工程建筑群型基本呈矩形,因此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比较实用,使用方便,精度可保 证,自检也方便。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楼群的施工过程考虑,从挖土、浇筑基 础垫层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定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由于目前预制桩已打好、只有挖土对工程控制网的影响较大,在挖土时除了经常复测校 核外,最好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到施工影响区域之外,同时结合现场等周围环境 的实际情况

15、,设立和布置轴线控制网点; 4.3.2 施工测量轴线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复核方便的要 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点,为施工定位测量及 技术复核提供基准点; 4.3.3 施工轴线控制网的测量,应按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用经纬仪、水准仪、钢 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现场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整个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 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建筑方格网; 4.3.4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基本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建筑方格网的测 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

16、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4.3.5 高程控制。 本工程高程控制宜建立高程控制网,它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 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适当,为此我们在施工现场的施工大门处和附近道路边侧位置 分别设置两个高程控制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5. 施工测量方案 5.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5.1.1 建筑物的定位放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本工程以建筑红 线桩定位,主体东侧依据,并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 5.1.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本工程建筑为矩形建筑,为此 宜选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作为向上传

17、递轴线的依据。 5.2. 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 0.000 标高以下 的抄平放线; 根据地面轴线控制点, 用经纬仪将轴线依次引测到基础素砼垫层面上、 钢砼基础顶面上、 结构 0.000 标高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5.3. 结构施工测量 5.3.1 控制方法:本工程进入地下结构施工后,轴线控制采用控制网格形式,考虑到工 程的施工速度,结构轴线引测选用外控方法,进行全面的对比校核。 532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一选取控制点一建立轴线控制网一仪器安平一轴线的引伸一 底板面放线一分段投测一校核; 5.4. 水平标高测量: 5.

18、4.1 现场的已知水准点(以原结构 0.00 为基准),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不致发生 沉陷或变位,水平控制网点沿建筑物四周环向布置。标高控制点引测时,仪器宜在两测点间 等距安放,并进行环向闭合差校核; 5.4.2.2 0.000 以下水平标高控制: 、 用水准仪配合标尺测量,打设部分小木桩,以控制基坑挖土面标高; 、用水准仪配合标尺测量,在坑底钉设小竹桩(间距2m左右),以控制混凝土垫层 面的标高; 、 当基础素砼垫层浇筑并在垫层面上进行施工放线后,可把水平标高控制点用水准 仪引测到砼垫层上,设立几个基点,根据砼垫层上的水准基点,可把标高引测到结构竖向钢 筋上、模板上(用红漆作标记),以控制基

19、础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平标高。 5.4.3 总结构水平标高控制:沿结构外墙四周设置环向 0.000 基准线,用墨线弹出, 每层100cm水平线测检时,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水平线标高允许误 差为土 3mm每层标高由100cm水平线进行控制。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竖向主筋上测 设标高点,作为支模和混凝土浇筑的标高依据; 5.4.4 墙体施工放样:内隔墙砌筑放线时应弹出墙边线,外墙应放出内边线。弹放房间 内50cm水平线,标高点间距为4m,其水平允许偏差为土 3mm 5.4.5 施工用水准点布设:施工用水准点将其可靠埋于基地附近,提供结构施工之用, 同时作为今后沉降观测用水准点

20、,该水准点应定期进行复测。 5.5 施工测量要求 5.5.1 定位放线测量:测量前应绘制平面测量网点和布置图,应预先进行各测点间的角 度及长度计算,确定测量顺序及方法,然后才进行施工测量; 5.5.2 施工测量应有专职测量技术人员负责,测量小组人员应固定,仪器应专人使用及 保管。施工测量放线应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5.5.3 每次测量应有书面测量记录,测量数据按实填写,有测量负责人签字。对测量记 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用。 5.6 测量组和测绘仪器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量,设立现场施工测量组,以4人组成为宜,在施工繁忙时, 一分为二,二个人为一小组同时进行工作; 测量仪器的型号、等级

21、及数量 序 号 名称 品牌、型号 数量 用途 1 全站仪 苏光 1台 现场平面轴线施放 2 经纬仪 T2E 1台 平面轴线检查复验 3 水准仪 苏光S3 (3mm 2台 施工楼层水平标咼控制 4 精密水准仪 PL-1 (0.2mm 1台 水准点联测及建 筑物沉降观测 5 钢尺 HSP-50 1把 测量放线 6 无线对讲机 健伍N888 6台 通讯联络 5.7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说明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点位置预埋。 要求: 5.7.1、根据本工程的重要性,使用要求,基础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沉降水准 测量等级为二级水准测量,沉降观测工作在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 即开始观测,沉

22、降观测点的 位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观测点位置布置。 观测沉降的时间根据建筑物各施工阶段(地下室施工 阶段:每周观测一次,直至内隔墙砌筑完毕,内外粉刷完成;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每月观 测1-2次,直至封顶并砌筑完成)完成时间相配合,从而观测了解荷载递增与变化。竣工后,第 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沉降,一年后每半年观测一次沉降。但是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加测一次。 、在春节前后各观测一次; 、建筑物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进行加测一次。 、工程停工期间前后各观测一次; 5.7.2、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安排如下: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使用固定的水准尺及水准仪;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按

23、固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5.7.3、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成果的整理: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土 1mm。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 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 6、施工方案 6.1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顺序为:工程桩施工一基坑外围止水桩施工T钻孔灌注桩、坑内加固一 井点降水一按后浇带分区分层依次土方开挖(O 1飞一一)-砼垫层浇筑一防水施 工一保护层施工一底板钢筋绑扎、砼浇筑一砼养护一斜撑、角撑安装一砼养护一换撑一地下 室结构施工一外墙防水施工、保护挤塑板一基坑回填土一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

24、层施工一回 填土 本工程土方开挖顺序:O1 O一 6.1.1 本基坑施工特点及难点: 6.1.1.1 本基坑开挖遵循“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开挖原则,基坑的开 挖顺序依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由于整个基坑满铺地下室, 工程体量较大, 开挖深度为 6.6 米,电梯井处挖深为 7.95 米,局部承台挖深为 8.45-8.85 米。 6.1.1.2 本工程分区段开挖持续时间较长,由于开挖深度较深,每个区段分三次开挖: 第一次挖土,在围护施工完成的区段二天后,开挖圈梁施工沟槽至圈梁底标高-3.200, 圈梁以外按设计圈梁面以上按1: 1放坡,圈梁内侧向内外

25、放30cm工作面,按1: 1放坡。挖 深2.7m。挖出土方直接装车外运。 第二次挖土,开挖基坑中部大量土方,在圈梁施工完成后,开始开挖至基坑底标高 -7.100,基坑中共分成五个区域,按 1-3-5-2-4次序开挖,待第一块底板及传力带砼完成后并养 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相邻区域土方。基坑围护四周向基坑内按设计要求按 1: 2放二级 坡,土方开挖过程中同时将基坑边的二级留土放坡按设计要求一并挖好。 开挖出的基坑底的深 坑一并挖好。本次挖土挖深6.6m,采用二级接力挖土。挖出土方直接装车外运。(具体见后附 各挖土工况示意图) 第三次挖土,按照支撑加固完成并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四周预留土方,

26、采用二 级接力挖土,挖出土方直接装车外运。本次挖土挖深3.9m,采用二级接力挖土,基坑中小挖 土机将支撑间土方挖出后堆至基坑边,由基坑边大挖土机挖土装车直接外运。 6. 1 . 1 .3土方开挖持续时间较长,相邻区段不能同时开挖 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及图纸要求, 相邻的区段不能同时开挖, 须前个开挖区段底板达到设 计强度后,待先浇底板及牛腿达到设计强度 80%后,架设斜撑并施加预应力,方可开挖相 邻区段土方。另斜撑系统形成且受力系统完成后,方可分块分层开挖斜撑下土方,土方开 挖到底后 24 小时内浇筑砼垫层,且延伸至维护桩边,并保证无垫层暴露面积不得大于 200M2。换撑时间依据所浇筑底板及传力带

27、砼强度,并结合监测情况确定时间。支撑拆除 时间待底板、传力带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分区段拆除相应支撑。 6.1.1.4 电梯井、承台局部落深处得土方开挖 电梯井处挖深为 7.95 米,集水井处落深 1.35 米,局部承台挖深为 8.45-8.85 米。在基 坑开挖期间禁止在坑边堆放建材、大型机械等重物,坑底砼垫层应在土方开挖至底后12小时 内浇筑完成,随挖随浇,浇至围护桩边,并在整体垫层浇筑完成后方可开挖电梯井、集水井 等局部落深处得土体,以保持土体的稳定。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开挖面高差按设计 要求控制在2.5米内,放坡比例为1:2,坑底须保留200厚基土用人工铲除及修平。 6.1.

28、1.5基地内明、暗浜的土体处理 在围护施工前,应将围护范围内暗浜区域内土体挖除,并以较好的素土分层密实回填。 对于明浜区域进行抽水清淤,用较好素土回填密实。 6.1.1.6坑内排水沟设置及开挖期间基坑监测 土方开挖后,在坑内设置盲沟集水井明排水,盲沟不得沿基坑底边布置,距离坑边向内 应在二级放坡位置,也可利用加深部分作为集水井,以达到排水作用。另外在 -1.9米位置放 坡边设置排水沟。 在土方开挖期间,应加强对基坑监测,监测部门由业主方委托监测单位实施。以确保对 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对邻近管线道路及建筑物的安全。土方开挖期间监测内容:地下管线、围 护桩、坑内地下水位、坑外地表及市政道路的沉降等。

29、6.1.1.7 土方开挖持续时间较长,按照图纸要求施工难度大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本施工区域土质较差。挖土时间正值冬季,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钢 支撑安装工程根据分块分区待底板强度达到后开始安装,持续时间较长,导致每个分区施工 时间滞后。按照专家评审意见,牛腿可不做。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前,本区段钢支撑需分区分 段依次拆除,为保证各区基坑安全和进度要求,钢支撑拆除前需得到设计和监理认可。同时 我方对施工现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6.1.2、土方开挖施工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6.1.2.1 土方开挖顺序:本工程按后浇带分为 5个区域挖土,挖土顺序为: 2飞2 6.1.2.2基坑挖土施工机械及工期安排: 挖 土

30、 层 序 挖土深度 范围 标咼 范围 挖土 层厚 (m) 挖 土 级 数 土方量 (m3) 挖土机械 配备 挖土 速度 (m3/ d) 挖土 时间 (天) 1 圈梁施工沟 槽,自然地 坪圈梁底 -0.500 -3.200 2.7 1 4096 PC200 一台 1000 根据 灌注 桩围 护进 度 2 基坑中部, 自然地坪 基坑底 -0.500 -7.100 6.6 2 131868 EX300三台 PC200三台 PC100 二台 6000 22 3 基坑四周, 圈梁底基 坑底 -3.200 -7.100 3.9 2 25336 PC200四台 PC60 二台 2000 12 合计 1613

31、00 33 本挖土工期安排为全天24小时连续施工安排,三次挖土合计工期 33天,不包含环保要 求的“做三停一”的时间。 6.123基坑挖土具体安排: 1、施工准备 (1)挖土施工设备进场。 (2)平整场地,清除场内浮土和建筑垃圾;铺设好车辆进出便道,场地内铺设便道至各挖土 装车点。 (3)在工地银冬路出入口处上街沿位置选用合适大小钢板铺设固定好。工地大门内设置车辆 冲洗平台。 (4)完成有关渣土处置申报等报批手续。 (5)办理好夜间施工许可证手续。 2、施工车辆出入口 运土车量均由银冬路大门进出。 6.1.2.4、质量保证措施 1、基坑开挖前,熟悉有关图纸和施工方案,严格按甲方和监理审定的施工

32、方案和规定的 标高施工,不随意更改施工方案,严禁无目的挖掘和超挖,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分段开挖, 严禁超挖”的原则,与支撑安装顺序相协调。坑底留30cm厚基土由人工铲除及修平。雨季施 工或基坑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工序时,可在基底设计标高上留150 300mm一层不挖,待 下一工序开始前开挖。严禁碰到工程桩和立柱桩、钢支撑,在工程桩围护桩体外留20cm厚余 土,安排人工铲挖,以保证桩基质量。挖土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基坑围护及工程桩发生碰 撞,并设专人指挥挖机开挖。 2、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坡道部分挖土机械停在平台上进行支撑下土方开挖,严禁挖土 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立柱桩、围护墙。 3

33、、 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坡顶线,严禁在坑边20m范围内堆放弃土。施工期 间地面超载不得大于20kPa。 4、在施工前,做好全体施工人员及挖机驾驶员的技术交底和施工指导工作,贯彻落实甲 方单位的施工意图和原则,从思想上重视工程的施工。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质量,严格按 工艺标准控制作业整个过程,虚心听取甲方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地执行自检与互检工 作。 5、现场全体施工人员必须统一思想,一切行动听指挥,并随时与甲方及监理人员取得联 系,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6本工程施工期间地下室水位应降至底部以下 500mm并有足够的外排水工程能力,待 结构施工完成后,基坑周围已回填且顶板覆土各部

34、位均达到设计厚度后方可停止降排水。 6.1.2.5 、土方回填 (1)、作业条件 1)、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草皮、杂物、树根和淤泥,排除积水,并在四周设排水沟或 截洪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填方区或基坑 (槽),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基础、构筑物、防水层、保护层、管道 (经试水合格 ),填写好地面以下工程的隐蔽 工程记录,并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签证认可。混凝土或砌筑砂浆应达到规定强度。 3)、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每隔3m打入水平木桩,室内和散水的 边墙上,做好水平标记。 (2)、施工操作工艺及质量控制 1)、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毕后, 基坑围护侧壁与地下室外墙间的空隙应及

35、时用粘性土回填, 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住宅楼之间的变形缝隙应用粗砂分层振实至室外地面标高,压实系 数不得小于 0.94。 2)、填土前应检验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 开花为适宜。填料粒径最大不能超过铺土厚度的 2/3,且最大不能超过 500MM ,填筑采用水 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填筑作业应从低处开始填筑,不得顺坡铺填,作业面应分层统一填筑, 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 3)、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夯压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 具性能而定。通常应进行现场夯 (压)实试验确定。回填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 相连,丛横交叉。严禁采用水夯

36、法。相临作业面应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两作业面交接 部位应交接碾压密实。搭接碾压宽度不小于 3 米。 4)、填方应在边缘设一定坡度,以保持填方的稳定。填方期间随时做好施工区域的排水 工作,完成填土表面的排水坡度不小于 2%。,表面平整,无积水洼地,重要部位的填方表面 应采取防冲刷措施。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控制标高。 6.1.3环境监测及保护措施 除了充分利用桩基施工期间的监测点继续监控外,充分以下措施。 1、基础工程施工期间对基坑和周围环境的检测及位移监测 (1)、监测点布置 围护结构及顶面砼整浇层对西侧张东路、南侧银冬路、四周围墙和临时道路及围护 顶面布设变形(垂直、水平)

37、监测点一一围墙内侧面粉刷1:2水泥砂浆58厚,封闭原有裂 缝定时对各测点监测并通报如出现报警值须专题研究、采用针对性措施控制。 桩基工程开始,必须对周围环境做全面监测、指导施工,确保临近建筑和道路地下管线 等安全。根据我公司多年在市区施工的经验和规范要求,拟采用以下针对性施工技术措施: 1)、首先,严格按 DBJ08-61-97 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 DGJ08- 1 1 -20 1 0上海市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等相关的国家和上海市规范、设计施工图纸以及经审批的围护方案进行基础施工, 布点监测

38、控制围护结构及邻近道路、地下管线等周围环境位移与变形。 2)、场内地面监测点:设围墙四周在施工道路上布置点,间距为 15m架设水平和垂直 位移监测点。同时砖砌围墙部分双面水泥粉刷,以监测裂缝变形动态。 3) 、基坑围护结构监测点:原则上在围护桩顶面布点,间距15m与地面监测点对应。 4) 、场外道路地下管线四周线监测点:原则上表面布置点间距15m具体位置今后与相 应主管部门商定后另补详图布点。 2、环境监测 1)、监测频率:原则上 12天一次,视工程施工进程结合基坑围护设计适时调整,基坑 开挖至底板混凝土浇筑期间每天不少于一次,当变形速率接近报警值(围护墙顶沉降、水平 位移:3mm/d累计30

39、mm围护桩深层位移(测斜):5mm/d(连续2天);累计50mrp地下水 位下降:300mm/d累计1000mm时,调整为每天监测一次。 2) 、监测控制标准:按三级基坑变形控制位移,即控制值为水平位移w50mm竖直沉降 50mm且变化速度w 5mm天。 3)、监测报警值:按基坑围护设计单位提供基坑允许值(围护墙顶沉降、水平位移: 3mm/d累计30mrp围护桩深层位移(测斜):5mm/d累计50mm地下水位下降:300mm/d 累计1000mm为报警值;周边硬管线沉降速率日变化 2 mm/d,累计10 mm。 3、建设施工现场环境变形的措施 (1)、预防措施 1)、围护桩施工时,宜先打外排、

40、后打内排桩,减少对周围环境挤压影响; 2)、井点预降水时间较长时,要防止可能出现坑外水位差增大现象; 3)、挖土阶段应控制坑底土体暴露时间不超过 24小时,减少土体回弹隆起现象, 防止引 起围护结构内移变形; 4)、基础大底板浇捣后,宜抓紧先回填底板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隙土方,提高稳定性和 安全保障系数; 5)、对道路、围墙、重要地下管线进行布点监测,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GB50447-2009第5条规定,间距为1525m 6)、按基坑围护设计单位提供基坑允许值为报警值:当环境累计变形达到(超过)报警 值时, ( 2)、处理措施 1 )、周边建筑物变形接近报警值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应

41、停止一切施工生产活动,会 同业主、管理公司、监理单位及设计院商讨、制定出处理方案(必要时要求专家进行会审, 确定处理意见及相应措施) ,经过处理,待变形稳定(或恢复至 70%以内)时,再继续施工, 以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2)、监测报警若出现在围护结构施工阶段,应放缓围护桩施工速度或暂停工程施工,直 至变形稳定;若出现在基坑降水施工阶段,应暂停降水施工,排查漏点并进行加固、补强后 再继续施工;若出现在土方开挖阶段,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加固和基坑外注浆等措施,控 制变形的继续发展,同时加强监测,在各项措施落实、周边建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或变形趋势 减少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若出现在垫层浇筑期间,则可适

42、当提高垫层的强度等级或在垫 层中增加钢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垫层的浇筑时间,尽快形成垫层支撑;若出现在结构施 工阶段,则可增加临时钢支撑,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 定的永久支撑。 3)、除了加强围护结构的抗渗施工质量外,基础施工阶段,一旦出现围护结构有渗水现 象,应及时进行压密注浆封堵。地面水应有组织排入导沟,防止重新渗入地表土层内。 4)、控制坑外的地下水位差W 500,减少管线和周围道路的下沉。 6.2 砼工程施工 6.2.1 概述 本工程砼垫层采用C15,厚150mm底板防水层上保护层采用 C20细石砼,基础、筏板、 水平施工缝以下的地下室外墙为 C30水平施

43、工缝以上地下室外墙、顶梁板砼等级为 C35,内 柱砼等级为C30,靠外墙柱采用C35;本人防区底板、外墙、顶板采用抗渗等级为P8的补偿 收缩结构自防水砼,即在砼中掺加一定量的改性聚丙烯抗裂纤维,纤维掺加量为0.9KG/M3, 以控制砼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后浇带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收缩砼浇筑,抗渗等级为P8,并掺 力卩12% HEA 本工程由于砼体量较大, 按照后浇带位置按照土方开挖顺序依次分块浇注, 见后浇带分块 浇筑示意图。砼浇筑顺序:垫层浇筑一桩芯砼浇筑一防水施工一砼保护层施工一底板砼分区 分块浇筑一柱砼浇筑-外墙、顶梁板砼浇筑 6.2.2 地下室砼抗裂措施 6.2.2.1 成因分析 (一)内

44、部原因 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 7d 左右,一般水泥可以放出 500J/g 左右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 300kg/m3 来计算,混凝土 将放出 15000kj/m 3 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 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 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2.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 变化,当气温骤降时,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 度应力是

45、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 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 6065C,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 3.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混凝土中约 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 80%的水分要 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 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变化,同样容易 产生裂缝。 ( 二 ) 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 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

46、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将加重混凝土收缩值。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水泥收缩值 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值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 裂影响越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 三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

47、析、泌 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 四 ) 施工现场操作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 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3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 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4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6.2.2.2 、防止产生裂缝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危害严重,必须采取措施 加以控制,这些措施包含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包括选择混凝

48、土组成材料、施工安排、浇 筑后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等 (一)裂缝控制的材料措施 1水泥的选择 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 水泥,而本工程选用 PO42.5 硅酸盐水泥,其特点是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需水量少,活性 好,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2骨料的选择 在选择粗骨料时,应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 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本工 程采用0.53cm连续级配碎石,压碎指标w 10%,含泥量V 1%,针片状颗粒含量v 5%。 在选择细骨料时, 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

49、 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 减少水化热量, 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有重要作用。 本工程选用不含有机质的中、 粗河砂,细度模数控制在 2.5, 含泥量v 2.0 %; 3掺加适量的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掺用适量的粉煤灰替代部份 水泥用量,掺量为 10%。(具体以商品砼站的配合比单为准) ( 二)设计优化措施 1 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 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2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50、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 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 高性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 ”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 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3、要求混凝土供应方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 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 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 三 ) 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1 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砼厂家将配合比单上报给本项目部的各参与方(设计 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审核,

51、包括材料状况等;浇筑时及时查询天气,尽量避开 雨季浇筑。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 6 小时,砼出站后 4 小时必须入模浇筑。 2、控制砼的坍落度:在第一车砼到达现场后,试验员应复核配合比单并测试坍落度, 经过现场监理认可达到要求后方可浇筑,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场,浇筑过程中与砼泵 站及时联系进行坍落度的调整,施工过程中严令施工班组不得向混凝土中擅自加水。 3、落实浇筑人员:振捣人员挑选以往进行操作过的,并且有振捣知识、振捣经验和工 作责任心的职工,并在浇筑前由施工员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严格分层并振捣密实,且在混 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带班负责人和具体点、面操作人员名单落实。 4、地下室迎

52、水面钢筋网的绑扎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规定施工;外 墙转角处的钢筋应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锚固施工。 5、严格控制好模板的拆除时间:砼在硬化过程中,早期由于砼内部水化热升温,砼内 外温差会形成砼温度梯度,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砼早期强度低,极限拉伸小,处于不利的 温度条件下,极易形成温度裂缝,因此采用延迟拆模时间, 7 天后方可拆除外墙侧模板,模 板的保温作用可以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降低砼的内外温差,防止表面裂缝,同时可延长散 热时间,充分发挥砼强度的潜力和材料松弛特性,使平均总温差对砼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的 抗拉强度,防止砼中产生贯穿性裂缝。 6、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底板混凝土浇完终

53、凝后上面覆盖一层麻袋防止混凝土表面 温度降低过快,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自然室湿温差超 过25C,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 7 、采用补偿收缩砼, 在砼中加入一定量的改性聚丙烯工程抗裂纤维以限制早期塑性收缩 裂缝,纤维掺加量初定为 0.9KG/M3; 所提供的产品性能供设计确认最终的掺加量,并严格按照 纤维产品施工要求施工。另现场砼的浇筑、两次抹面、降温保湿、拆模等工序要规范到位。 8、后浇带砼浇筑:在浇灌砼前,须先清理带内杂物,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 净浆或砼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砼。后浇带浇筑时间应在其两侧砼龄期达到 60 天后浇筑, 对于沉降后浇带应在

54、最高屋面结构封顶后且沉降趋于稳定后进行,后浇带砼养护时间不得少 于28天,且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砼浇筑,抗渗等级为P8,并掺加12% HEA 9、防水砼应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 10S-30S,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砼开始泛 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和超振。对于柱和墙砼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 过300mm-400mm砼入模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2米,在浇筑墙柱时,应在底部填以 50mm-100mm 厚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有离析现象。 6.3 防水工程施工: 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 6.3.1 防水施工顺序 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钢筋砼自防水底板 +外加防水材

55、料(同非人防设计要求) 地下室顶板防水做法:防水钢筋砼顶板一喷涂 DTS永凝防水液一度(用量0.17KG/M2)-20 厚RP20水泥砂浆油光保护层一 30高2厚塑料夹层排水板系统一土工布过滤层一种植土 地下室外墙防水做法:防水钢筋砼侧墙一喷涂DTS永凝防水液一度(用量 0.17KG/M2)- 3 厚沥青保护板-回填土 6.3.2 施工工艺:见防水施工专项方案 6.4 钢筋工程施工 6.4.1 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 6.4.1.1 进场钢筋的检验 1)进场的热扎光圆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13013的规定; 进场热扎带肋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G B 1 499

56、)的规定。 2)进场钢筋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或实验报告单, 钢筋表面或每捆 (盘)钢筋均须有标志。 3)钢筋进入加工或施工现场时须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每批由同牌号、同炉 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不足60T亦按一批计)。检查 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机械性能检验、焊 接实验及机械连接实验,合格的钢筋方能使用,不合格的钢筋要及时清退出场。在钢筋的使 用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须立即停止使用,并须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认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 6.4.1.2 钢筋外观检查 从每批钢筋中抽取

57、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变色、分肋 及夹渣。每条允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凹块、划痕、麻面,但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 算起)不得大于0.2mm带肋钢筋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钢筋表面其他缺陷的深度和 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每 1m弯曲度不应大于4mm 6.4.1.3 力学性能检查 从每批钢筋中任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屈服点Ss、抗拉强度S b、伸长 率S 5和冷弯性能检验。(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Sb实/ Ss实 1.25 )拉伸、冷弯、反弯实验试样时, 经正向弯曲后的试样应在 1000温度下保温不少于 30min,

58、经自然冷却后在进行凡响弯曲。当供方能保证钢筋的反弯性能时,正弯后的试样也可在室温 下直接进行反向弯曲。 如有一项实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实验。如仍有一 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使用。原材复试见证取样数必须总实验数的 30。 6.4.1.4 钢筋的存放和运输 1)、钢筋的存放要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存放,严禁随意堆放,且要按规定覆盖,成 型钢筋严防雨淋。钢筋堆放场地须平整夯实,做混凝土硬化或铺碎石垫层,并须有良好的排 水措施。 2)、钢筋存放时用木方或砼预制梁垫高,离高度不小于25cm为宜,以防锈蚀或污染。 3)、钢筋存放须按品种、规格分区堆放整

59、齐。每垛钢筋须立标识,每捆(盘)钢筋须扎 有标牌。标签和标牌须写有钢筋的品种、等级、直径、技术证书编号及数量等。 4)、半成品钢筋堆放按使用部位、使用构件名称、计划使用时间、品种、规格码放整齐, 并做好标识。 5)、成型钢筋要与原材分开堆放,按品种、规格、使用部位、楼层等编号分开队码整齐 6.4.2 钢筋绑扎与安装 6.4.2.1 钢筋绑扎准备工作 1)核对成品钢筋的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牌相符;如有错漏,须立 即纠正增补,一切就序后开始钢筋运输至作业面。 2)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柱、墙、板应加工钢筋定位筋及马凳的设置。 3)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须先逐根研究钢筋穿插

60、就位顺序,并与模板工讨论支模 和绑扎先后次序,减少绑扎困难;钢筋确实摆放不下时,要与设计、监理单位提前取得联系, 解决问题。 4)钢筋绑扎前要按图纸间距划分好分档标志,即底板、顶板、墙板。 6.4.2.2 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支设梁底模板、侧模垫块放置布设主梁下、上部钢筋、架立筋和腰筋穿主梁箍筋、 拉筋并与主梁上下筋固定穿次梁下、上部纵筋穿次梁箍筋并与次梁上下筋固定布设吊 筋墙板及柱插筋钢筋自检整改报监验收下道工序 2)钢筋绑扎 梁钢筋内设有箍筋、拉筋、附加箍筋、吊筋。梁的箍筋均为封闭箍,弯钩角度及弯折段 直线长度按设计要求。 次梁或次梁间相交处,两侧按图纸要求设附加箍筋和吊筋。 次梁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