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四篇_第1页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四篇_第2页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四篇_第3页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四篇_第4页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b、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c、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d、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

2、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b、”暗”有断续、隐终酌含义琢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c、“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逢入京使,诗的标题读法是()a、逢入京/史b、逢/入京/史c、逢入/京史d、逢/入京史【

3、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答案】:【解析】:第

4、5题【单选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诗属于“行旅诗”,这类诗主要表现

5、行旅之人_以及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诗语言的特点是_,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题的主旨句是“_”,其中“_”一词表达了诗人的心愿。【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诗中点题句是“_”。其中_一词是说明作者与“入京史”都在来去匆匆的征途上,暗含了事件的环境,更突出了作者的乡思之情。【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诗用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_”,摄取生活镜头,有浓厚的_生活气息,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

6、纸笔而_,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双袖龙钟泪不干”用_修辞手法写_的情状。【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文作者_,唐代诗人,其诗与_齐名,并称“高岑”。擅长于七言歌行。本诗选自岑嘉州诗,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的_之情。【答案】:【解析】:第13题【问答题】读逢入京使,从标题结合诗的内容来看,诗人的行踪是离故乡渐行渐远还是渐行渐近?而这与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关系?【答案】:【解析】:第14题【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补充点评。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之情的自然流露。完成随感。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什么?【答案】:【解析】:第15题【诗歌鉴赏】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