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古名医篇伏羲氏 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数千年来尊奉其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神农氏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中国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帝王世纪称:“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黄帝 传说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传说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 岐伯
2、 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 伯高 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 雷公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在关于针灸论述上与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的理论。 少师 传说上古时医家,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于世。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
3、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甄立言 甄立言,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卒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立言医术娴熟,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虫病。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已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见到。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秘要所引“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王医)周汉晋名医篇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扁鹊是他的绰号。这是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
4、喜。 淳于意 淳于意(公元前205前150年),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公孙光又将他推荐给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收下淳于意为徒,并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传授给他。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人。张仲景的祖籍自来众说纷云,陈邦贤氏定为南阳郡涅阳,范行准氏定为南阳蔡阳。 华佗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亳州)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
5、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唐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说”。 皇甫谧 皇甫谧,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一作灵台)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县附近)。其曾祖是汉太尉皇甫嵩,但至皇甫谧时,家境已清贫,而他幼时也不好读书,直到二十岁以后,才发愤读书,竟至废寝忘食,终于成为当时著名文人。 涪翁与郭玉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即
6、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称为“涪翁”。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卷41)。 葛洪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魏晋南北朝篇雷斆 南朝宋时药学家。曾著炮炙论三卷,记载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十七种制药法。原书已佚,其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得以保存,其中有
7、些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现传雷公炮炙论,为近人张骥辑佚本。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 全元起 全元起(生卒年不详)为南朝时齐梁间人,史籍有作金元越或金元起的,并为讹字,据南史王僧儒传称,全元起在注黄帝内经素问之前,曾就砭石一事造访王僧儒。他的注黄帝素问,为我国最早对素问之注解。该书虽佚,但宋林亿等在校正黄帝内经时,尚得见其书,并引录内经素问篇名
8、秩序。 徐之才 徐之才是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医,出身世医家庭,其先祖为徐熙,南朝丹阳人,人称“东海徐氏”。熙之子徐秋天,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皆以医著名。徐道度之子徐文伯,及同族徐謇,亦皆以医名。后徐謇因故为北朝所俘,终于入仕北朝。徐之才系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又称徐六,也为北朝所俘。 许胤宗 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 甄权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
9、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对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有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隋唐名医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581682年。人们尊称他为“药王”。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诵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 张宝藏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
10、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荜茇方而愈,他具疏此方。太宗服药后,痢即痊愈。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 崔知悌 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公元615685年。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公元670674年为尚书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 张文仲 张文仲,约公元620700年。唐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工风与气之研究。他认为风
11、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 王焘 王焘,今陕西县人,约生于公元670755年,其曾祖父王珪为唐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 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鉴真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唐代佛学大师,公元688764年。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701)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去兴寺)出家,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籍贯不详,约公元710805年,公元762763年为太仆令,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尤嗜黄
12、帝内经。 昝殷 昝殷,唐代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约公元797859年,昝氏精医理,擅长产科,通晓药物学,唐大中年间(847852),他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编成经效产宝一书,共三卷。 李珣 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九、十世纪。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随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 韩保升 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明代名
13、医(中)徐春甫 徐春甫,甫一作圃,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祁门(今安徽歙县)人。早年攻举业,因苦学失养,体弱多疾,遂改攻医,师从名医汪宦。徐氏著有古今医统大全及医门捷径。徐氏是我国民间医药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发起人和创办者,对推动医学发展,开展学术交流起着一定作用。 高武 高武,号梅孤,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喜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晚年研究医学,尤长针灸。著针灸聚英、针灸节要、痘科正宗等。高氏为订正穴位,亲制针灸铜人模型三具,男、女、童子各一,在针灸史上是少见的。 龚廷贤 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廷贤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龚廷贤一生著
14、述极丰,其中小儿推拿秘旨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儿科推拿专著。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流传最广,它从理论上分析病理、症状和治法,并附有方剂及400味药性歌诀。 方有执 方有执,明代伤寒学家。字中行,号九龙山人,安徽歙县人。两番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中风殇子,遂发愤学医。方有执一生笃志伤寒论研究,重新整理伤寒论条文,并在伤寒论条辨一书中,着重阐释了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之源。他敢于疑古,敢于创新,开“错简重订派”之先河,拉开了伤寒学派百家争鸣的序幕。明代名医(下)杨济时 杨济时,字继洲,三衢(今浙江衢县)人。世医出身。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选任侍医,隆庆三年(1568)进太医院圣济殿
15、,三朝任医官达46年。医迹遍及闽、苏、冀、鲁、豫、晋等地。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博采众书,参以己验,编成针灸大成,对针灸理论及临床又一次进行了总结。 杨氏具有丰富临证经验,学术主张很有特色。认为治病,针、灸、药缺一不可;重视经络学说,以之指导辨证取穴,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这样才能使“穴无不正,疾无不除”。在操作上,杨氏强调“巧妙玄机在指头”,重视补泻手法,将前人针刺14法概括为12字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对、指搓、指捻、指留、针摇和指拔”。后又简化为下针8法:揣、爪、搓、弹、格、扪、循、捻。 张介宾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
16、)人。14岁随父进京,师从名医金英,得其传。张氏医名噪京师。 张氏早年崇丹溪阳有余阴不足之说,中年后,以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为据,并受张元素影响,转而抨击丹溪,“医法东坦、立斋”。受王冰影响,并发挥说命门之火为元气,肾中之水为元精。无阴精之形,不足以载元气,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亦常不足之说,成为温补派主要人物之一。 在诊断治疗思想上,张氏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求本,提出二纲、六变之说,认为“诸病皆当治本”。张氏临证经验丰富,提出不少有益见解。作为温补派主要人物,其功不可没;但过于强调温补,造成流弊,亦不可辞其咎。 傅青主 傅青主,名傅山,字青竹,山西阳曲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傅青主女
17、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 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科专著。综观全书,主要抓住了肝、肾、脾的相互关系,对妇科疾病进行调治,处方较为切合临床实用,因而颇受后世医家推崇。傅青主虽以傅青主女科一书闻名于世,但他的医学造诣是很全面的,故有“医圣”之称。清代名医(上)邹润安 邹润安,江苏武进人。著有本经疏证。这是一部发掘神农本草经药物精蕴和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力作。它融内经、伤寒杂病论诸书之精义于一炉,在阐述神农本草经药物及其功效方面,见解独特而又精辟,可谓颇具卓识。 刘奎 刘奎,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系名相刘墉之堂弟,清嘉庆年间名医。他曾向名医郭右陶学习临床医术,同时精研内经、难经,对金元四大家
18、的名著研考尤深。能融古出新,在治疗瘟病方面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医界“戾气说”治疫病的理论和实践,著成瘟疫论类编和松峰说疫。刘奎的医学专著不仅为国内医学界学习运用,还流传到日本。此外还有景岳全书节文、四大家医粹、松峰医话等著述。 尤怡 尤怡,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饮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家贫而好学,曾在寺院卖字为生,是为清代内科名医马俶的得意门生。尤怡天性沉静恬淡,工诗词,不求闻达。为人治病,多见奇效。好为诗与古文,稍暇即读书灌花,饲鹤观鱼,著书自娱。所著医书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医学读书记、金匮翼及静香楼医案等。 薛雪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
19、牛老朽。江苏吴县人。薛雪精于湿热症。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伤科方、薛一瓢疟论等,亦传为薛氏著作。 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突出了湿邪与热邪相合为病的特点,抓住了湿热二邪轻重不同的要害,并结合脏腑、三焦、表里等辨证方法,使之融为一体,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在治疗上,虽然有温化、清泻、清热祛湿诸大法,同时又有补阳、益气、养阴、生津诸法的配伍,然其用药时时注意到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扶正不碍祛邪,祛邪当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
20、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清代名医(中)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是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他的老师中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从12岁到18岁仅六年间,他除继承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17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条框,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 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组件回收产业链分析
- 二零二五版天然气运输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含运输保险)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行政协议指导大全:环境保护合作协议3篇
- 婚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2025版物流企业物流外包合作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个人股东股权转让合同2篇
- 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二零二五版实习期员工劳动合同-实习期间安全防护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装修与设施更新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债转股投资合作协议书(产业链整合)3篇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物业公司介绍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孕妇学校品管圈课件
- 《愿望的实现》交流ppt课件2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 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