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构造复合与联合_第1页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构造复合与联合_第2页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构造复合与联合_第3页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构造复合与联合_第4页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构造复合与联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科技综述系列构造复合与联合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构造复合与联合”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构造复合与联合严格说,构造复合与联合,同构造体系复合与联合是两个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前者含义更加广泛,除包含构造体系复合或联合外,可泛指不同规模的各类构造要素(形迹、单元)的相互交织、叠置、干扰的各种现象;而且相互复合或联合构造形迹,可以分属两个以上不同的构造体系;但也可以是同一构造体系内部不同序次的构造成分。构造体系复合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据统计,绝大多数内生金属矿都受到构造复合控制,沉积矿床、油气田、煤田的分布

2、也与构造体系复合有关。此外,地质灾害,如地震、岩爆的出现部位,有时也与构造复合有关。另一方面,构造体系复合关系的研究也是查明地壳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的重要依据。最早将构造复合及联合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并上升到构造体系之间和复合及联合应归功于中国李四光。关于构造复合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东亚一些构造形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1929)一文中即已萌生。当时他将东亚的构造型式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单一体系;另一种是共生体系。他认为后者是由两个或更多方式共同作用而生成的,其中已含有复合联合概念。1954年在地质力学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李四光仅采用“联合”一词,泛指构造体系之间复合干扰关系。1956年又

3、改用“复合”一词代替联合,直到1961年才将复合与联合明确区分为2个既相关又不同的独立概念。构造复合现象 李四光将构造复合现象归纳为归并、交接、包容和重叠4种基本方式。归并:是指一个构造体系的某些成分,或者一部分的所有成分,有时经过轻微的改变,卷入另一个构造体系;或者成为同一体系的不同序幕的成份,这种现象,都可称为“归并”,在大多数的场合被归并的成分(或部分)属于较老的体系,或者是同一体系中较早出现的成分。所谓改变,是指被归并的构造成分的正常形态、方位和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追踪断裂是归并复合方式的常见现象,典型实例就是较早形成的一对共轭剪切节理,随着变形的加强,垂直BC变形面张应力加大,并出现

4、横张断裂,这组横张断裂往往是追踪共轭剪节理的局部面发展起来的,这种复合力学机制表现为日常所见的张节理或充填张性裂隙岩或矿脉,仔细分析世界上许多大型裂谷,如东非裂谷系,莱茵裂谷系,甚至大洋中脊裂谷,很可能是纵张追踪断裂力学成因。交接:是一种最常见的复合方式,其含义是指两个构造体系的构造成分出现在同一地区,有时二者互相穿插,但又保持其原来的面貌,很少发生变化。它们彼此既不加强,也不消弱,这种复合现象称为交接。根据两个构造体系的主干成分以及它们所组成的构造带之间几何关系,李四光又将其划分为4个亚类型:(1)重接:这种复合现象的特征表现在复合的褶皱或冲断面走向完全一致即一个构造体系的成分对于另一个构造

5、体系的成分不发生任何改变走向影响。(2)斜接:这种复合现象的特征,表现在复合的褶皱或逆冲断层的走向彼此稍微不同。只有实地通过长距离追索和准确测量,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分歧。这种复合现象在有些地方显示出较晚构造体系的逆冲断层交切早期形成的构造体系的褶皱和逆冲断层;有时则两者交而不切;或者后期的逆冲断面在很短的距离内就利用了早期的逆冲断面后,再按照正常方向延伸。(3)反接:这种复合关系表现在复合的褶皱或逆冲断层彼此显着地交叉,一组隔断另外一组或形成横跨褶皱,这种复合现象有时是由较新的构造体系成分,特别是断裂及其组成的构造带切割或隔断了较老的构造体系的构造形迹(或构造带)。(4)截接:这种复合现象的特

6、征,表现在复合的褶皱或逆冲互相切断并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干扰,以致每一被截断段落,或多或少改变它正常的形态及排列方向。这种复合现象的出现,很可能是大致同时形成的构造体系,在其成生过程中构造应力场交替变化结果。包容:是指在一定类型的构造体系中,有时包括着由其它构造体系组成的地块。这个被吞并的或被“俘虏”的地块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几个不完整或完整的独特的构造体系,其变形样式构造层次(变形相)与并吞它们的构造体系迥然不同,它们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界线。这种分割开来被吞并的部分,在结构上与并吞它们的构造体系,一般是格格不入的。重叠:系指在已经一个一定构造体系所贯穿的地块中,在那个体系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以后,有时受

7、到另一个体系组成部分的影响。以致前者有一部分发生隆起或挠起,而另一部分发生沉降或陷落,在隆升地块中,原来的构造体系成分或其一部分显得加强,但实际上并未加强;而相对沉降作用被较新的沉积物所覆盖,显得相对微弱,或不见踪迹,但实际上并没有减弱。究其原因大多是中新生代构造重叠复合的结果。乐光等(1981、1986、1989)在构造体系联合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直线性联合、弧形联合及行列式联合3种基本类型,并进行了应力场叠加分析。构造复合与联合研究内容的实质是构造变形关系学问题,但在构造地质、大地构造研究中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相信随着地质调查研究的深入,这项理论将成为今后地质构造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 1 李四光地质杂志,1929,66(784):457473 2 李四光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北京:中华书局,1947,9093 3 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1976)8692 4 乐光禹构造地质论丛(1)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127139 5 孙殿卿,高庆华地质力学与地壳运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6083 6 李东旭地球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