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应变硅MOS器件自热效应热阻薄虚拟衬底栅漏电流硕士论文_第1页
双轴应变硅MOS器件自热效应热阻薄虚拟衬底栅漏电流硕士论文_第2页
双轴应变硅MOS器件自热效应热阻薄虚拟衬底栅漏电流硕士论文_第3页
双轴应变硅MOS器件自热效应热阻薄虚拟衬底栅漏电流硕士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轴应变硅mos器件的自热效应研究【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等比例缩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摩尔定律,应变硅mos器件成为后硅时代研究的热点。应变硅技术通过拉伸或压缩硅晶格提高沟道载流子迁移率,在不减小器件尺寸的情况下,仍可提高器件性能;同时应变硅技术与传统体硅工艺兼容,减少了改善工艺设施所带来的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研究应变硅mos器件的性能以及可靠性问题也日益重要。论文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单轴应变和双轴应变的引入方法,并从能带结构方面论述了应力导致载流子迁移率增强的机理。论文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热阻模型,对双轴应变硅mos器件的自热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模型的建立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1、短沟

2、道mos器件中,热产生率的最大值偏离沟道,热传导深入漏区;2、小尺寸mos器件中,栅/栅氧/沟道界面热阻、器件接触热阻不可忽略;3、沟道材料热导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与温度、掺杂浓度、材料厚度相关的。对不同尺寸的mos器件,比较了其热阻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基于模型计算公式,提出了在器件结构方面的几点优化措施,并且采用ise-tcad软件对优化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薄虚拟衬底技术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可减弱自热效应的方法。.更多还原【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c technology, it is difficult f

3、or the feature size of device to diminish as moores law. strained silicon is of technological interest for its ability to increase charge carrier mobilities in mosfets and thereby improve circuit performance without requiring device scaling. meanwhile, it is easy for the strained silicon technology

4、to integrate into the standard bulk silicon process flow, which cuts down the cost for new equipments. as a result, it is significant to .更多还原 【关键词】 双轴应变硅mos器件; 自热效应; 热阻; 薄虚拟衬底; 栅漏电流; 【key words】 biaxial-strained silicon mosfet; self-heating effect; thermal resistance; thin sige virtual substrate; g

5、ate leakage current; 摘要 3-4 abstract 4 第一章 绪论 7-11 1.1 应变硅技术的研究目的与发展现状 7-8 1.1.1 应变硅技术研究目的 7-8 1.1.2 应变硅技术的发展现状 8 1.2 应变硅mos器件自热效应的研究意义 8-9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9-11 第二章 应变硅mos器件的物理特性 11-23 2.1 应变硅中载流子迁移率增强机理 11-17 2.1.1 张应力下电子迁移率的增强 11-14 2.1.2 压应力下空穴迁移率的增强 14-15 2.1.3 si/sige界面的能带结构 15-17 2.2 应变硅mos器件

6、结构 17-21 2.2.1 应变硅mos器件分类 17-20 2.2.2 双轴应变硅材料位错分析 20-21 2.3 本章小结 21-23 第三章 应变硅mos器件热特性分析 23-33 3.1 器件设计中的热特性 23-25 3.1.1 体硅晶体管 24 3.1.2 非传统晶体管 24-25 3.2 半导体材料中的热产生和热传导 25-27 3.3 准弹道二极管的热仿真 27-32 3.3.1 漏端焦耳热 28-31 3.3.2 源的电热冷却 31-32 3.4 本章小结 32-33 第四章 双轴应变硅mos器件热阻模型的建立 33-47 4.1 硅材料的高温热导率模型 33-39 4.1

7、.1 高温下纯净体硅的热导率 34-35 4.1.2 高温下掺杂体硅的热导率 35-37 4.1.3 高温下纯净薄硅层的热导率 37-38 4.1.4 高温下掺杂薄硅层的热导率 38-39 4.2 金属界面热阻 39-41 4.2.1 mosfet边界热阻 39-40 4.2.2 mosfet接触和通孔热阻 40-41 4.3 双轴应变硅mosfet的热阻模型及模型验证结果 41-44 4.3.1 双轴应变硅mosfet的热阻模型 41-43 4.3.2 模型验证结果 43-44 4.4 双轴应变硅mosfet的结构优化 44-46 4.5 本章小结 46-47 第五章 薄虚拟衬底应变硅mos器件的研究 47-61 5.1 薄虚拟衬底制造工艺 47-51 5.1.1 低温生长 47-48 5.1.2 c掺杂 48-49 5.1.3 he离子注入 49-51 5.2 薄虚拟衬底应变硅mos器件的电热特性 51-54 5.2.1 薄虚拟衬底应变硅mos器件的自热效应 51-53 5.2.2 薄虚拟衬底应变硅mos器件的击穿特性 53-54 5.3 薄虚拟衬底应变硅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