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自己并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等的过度炒作。针对蒙牛乳业公司某一批次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M1超标一事,高鸿宾表示,该批牛奶只有一个批次发现了问题,但此事的传播“弄得太严重了”。他说:“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关于河北瘦肉精问题,他对记者说,非法添加“瘦肉精”问题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农业部非常重视。不过他同时表示:“就那么个别人、个别场,出现那么点个别问题,炒得全社会沸沸扬扬,好像哪个都不能吃了。”看到如此缺乏思考之言论,很难能让人想到是出自一位副部级官员之口,除了刺耳更多的是让人失望
2、和痛心。将媒体的正常监督称之为炒作,将群众的本能反应如此般地戏谑和嘲弄,我们看到的是官员的无知,看到的是权力的傲慢与冷漠。而在由“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撕裂的情境中,作为老百姓的我们,还有何信心去相信市场上的食品是安全的?在政府部门行政作为不见起色又深陷“技术无法检测”的悖谬中,公众对政府机构还有几多信任?古人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可见言辞同人的仪表仪态一样,也是内心德行的表现。而生活中词不达意,不得体,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今天,我们来学习出辞气远鄙倍,了解孔子所主张的言辞谈吐之礼。1冉有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期鲁国人。冉有出身卑微,性格开朗,秉性刚直,但不擅长礼
3、乐。是孔子的直系(第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名,曾做过鲁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有帮助季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2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伯
4、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二人便来到周的都邑岐山。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他们对倚仗兵力征伐杀戮的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作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作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以野菜为食。周武王派人请
5、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脚下。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也就是说,君子要整肃自己的仪容举止,端庄自己的脸色神情,注意自己的言辞。孔子重视语言不尚文饰,朴实无华,话说到点子上,一语中的。但并不是不要求有文采,更要求说话要看对象,有技巧。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4
6、题。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5.8)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贵:_(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动:_(3)侍于君子有三愆 愆:_(4)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鄙:_倍:_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重视(2)变动,这里指整肃(3)过失,过
7、错(4)粗野,鄙陋通“背”,乖戾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_(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_(3)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译文:_答案:(1)鸟在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悲哀;人在快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仁善。(2)聪明人既不会待人不当,也不会说话不当。(3)话轮到他说却不说,叫作隐瞒。要义探究3应如何评价第一段中曾子对于“礼仪”的观点?点拨:曾子的话告诉我们:仪表、容颜、语言等,虽然属于礼仪形式,是外在的东西,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不重视。因此,曾子的观点也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4在第三段中,孔子认为侍奉君子容易犯的三种过错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8、问题?点拨:三种过错是“躁隐瞽(没眼色)”。这说明了说话时不可以乱说,要善于察言观色,把握时机,符合谈话礼节。否则,会说话失当,有失风度和修养。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59题。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1.14)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14.2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7.15)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
9、的词语。(1)鲁人为长府为:_(2)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使:_(3)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寡:_(4)夫子为卫君乎 为:_答案:(1)做,指下文的“改作”,即“改建”(2)派遣(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4)帮助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译文:_(2)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译文:_(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译文:_答案:(1)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改建呢?(2)我们先生想尽量减少过失却还没能做到。(3)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又怨恨什么呢?要义探究7第一段中,孔子评价闵子骞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句话。点拨:一语中的/一语破的
10、/言简意赅8孔子为何赞叹蘧伯玉的使者?点拨:使者的回答反应敏捷,词义恰当,不卑不亢,既为自己的主人自谦,又明白暗示出自己主人的可敬品格。虽自谦而不失身份,语意曲折微妙,言简意赅,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赞叹。9子贡有怎样的谈话技巧?请结合文意及注释分析。点拨:子贡借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让位的事来试探孔子对卫出公与其父争位一事的态度,并由孔子肯定伯夷、叔齐的做法,而知孔子不赞成卫出公。这样,子贡既委婉地探知到了孔子的观点,又没有引起孔子的不悦,体现了子贡委婉的表达艺术。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013题。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14.8)子曰:“辞达而已矣。”
11、(15.4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5.5)突破词句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裨谌草创之草:_(2)雍也仁而不佞 佞:_(3)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_(4)御人以口给 口给:_答案:(1)粗略(2)有口才(3)少(4)应对敏捷,能言善辩11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_(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译文:_答案:(1)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主谓倒装句)(2)靠能言善辩对付人,常常让人讨厌。(介词结构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12、以口给御人,屡于人憎”)要义探究12孔子为什么提出“辞达而已”,而没有更高的言辞要求?点拨:孔子主张“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巧言乱德”,是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语言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而不要浮华的虚饰。13孔子既反对巧言令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进行言语交际有什么启示?点拨:区别在于:说话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同,前者是虚情假意,即所谓“鲜矣仁”;而后者则出于“仁”的目的,以诚信为本。启示我们今天要重视品德修养,说话要看对象,有技巧,说到点子上。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417题。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
13、,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10.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4.4)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7.18)突破词句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_(2)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 便便:_(3)有德者必有言 言:_(4)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恂恂:_答案:(1)通行的标准语(2)明辩(3)指有价值的言论(4)恭顺15翻译下面的句子。(1)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译文:_(2)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译文:_答案:(1)上朝的时候,跟下大夫说话,温和欢悦的样子。(2)有德行的人
14、一定有嘉言,有嘉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要义探究16应该怎样看待孔子在乡党、在宗庙、在朝的表现?点拨:这是孔子慎言的表现。他在与不同对象交往时,都能说话讲究,表情适当,言语得体,符合礼制的要求。17怎么理解孔子“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行为?点拨:雅言,指通行的标准语。雅,正,合乎规范、标准。诗可以陶冶情操,书可以明白义理,礼可以规范行为,这三个方面多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孔子使用雅言诵读诗书,主持礼仪,说明孔子对道德修养和礼制的高度重视。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其:它的B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贵:珍贵C便便言,唯谨尔 谨:严肃D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新鲜解析
15、:选AB项,贵:形容词作动词,重视;C项,恭敬,谨慎;D项,鲜:少。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正颜色,斯近信矣 B动容貌,斯远暴慢矣C裨谌草创之 D东里子产润色之解析:选DA项,颜色:古义,指脸色神情;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项,容貌:古义,指仪容举止;今义,相貌。C项,草创:古义,指写草稿;今义,开始创办或创立。D项,润色,加以文采,古今同义。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如”字的意义和用法。(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_(2)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如:_(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如:_(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_(5)王如知此,则
1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如:_答案:(1)动词,及,比得上(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动词,如同,像(4)动词,往,到去(5)连词,假如,如果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B为命,裨谌草创之 夫子为卫君乎C鸟之将死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D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朝,与下大夫言解析:选DA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顺承关系,就;B项,动词,拟定/动词,帮助;C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D项,均为介词,跟,和。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夫子何为B古之贤人也C御人以口给
17、 D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解析:选CA项,宾语前置,应为“为何”;B项,判断句,“也”;C项,状语后置,与例句相同,即“以口给御人”,例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蓝取之”,“于蓝青”;D项,宾语前置,即“又怨何”。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鸟之将死,_;人之将死,_。(2)_,鲜矣仁!(3)有德者必有言,_。仁者必有勇,_。答案:(1)其鸣也哀其言也善(2)巧言令色(3)有言者不必有德勇者不必有仁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18、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4)7曾子为什么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答:_答案:“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也就是说,鸟因为怕死而发出凄厉悲哀的叫声,人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对人对事都已大彻大悟,不再抱有功利、成见和恶意,而回归其善和真的本性,所以说出善良的话来。曾子这样说,是表明自己说话态度的善意和诚恳,殷切地希望对方能够听从,并牢记在心。8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君子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的道理?答:_答案:(1)“动容貌,斯远暴慢矣”,这是讲重视仪态。自己先严肃、庄重起来,别人就不会用粗暴和懈怠的态度来对待你。(2)“正颜色,斯近信矣”,讲的是重视待人的态
19、度。端正脸色,态度谦和地待人接物,才能取信于人。(3)“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讲重视谈吐。说话用词准确,语气和缓,就可以避免鄙陋和错误。善于言谈,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这三方面的问题,其实都与“礼”有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子曰:“辞达而已矣。”(15.4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9孔子强调言辞以表达意思为目的,这与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观点是否一致?试简析。答:_答案:一致。孔子向来主张“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巧言乱德”,他希望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但他并不是要人们都言语呆滞,反应迟钝。他认为,语言首先应该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文以载道”,这是必
20、须的。不能华而不实,只有一个华丽的外表而无实际的内容,或想借华丽的外表来掩盖空洞的内容的做法,就更行不通了。孔老夫子的这种认识和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异曲同工之妙。10“巧言令色,鲜矣仁”表明了孔子怎样的观点?答:_答案:这句话告诉人们,看人不能只看其外表,也不能只听那些动听的话。这表明,孔子极为重视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孔子的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谏论苏洵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
21、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
22、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
23、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茅焦解衣危论危:危险B请备论其效 备:全面,详细C理谕之,势禁之 谕:使明白D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向表达解析:选AA项,危:正直,端正。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机智勇辩济其诈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则奚术而可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C说或甚于谏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悟则明,惧则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选CA项,介词,用,凭/介词,因为;B项,连词,才/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C项,介词,比;D项,连词,就/连词,却。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
24、作者看来,讽谏与直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让国君纳谏,两者只是在使用的技巧方面有所不同。B作者认为进谏要讲究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具体说来有五种方法: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C最后一段,作者以魏征的成功为例说明掌握正确的进谏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方法和作用,排比、对偶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酣畅;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解析:选CC项,应是“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机心”。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
25、部分断句。五 者 相 倾 险 诐 之 论 虽 然 施 之 忠 臣 足 以 成 功 何 则 理 而 谕 之 主 虽 昏 必 悟 势 而 禁 之 主 虽 骄 必 惧 利 而 诱 之 主 虽 怠 必 奋 激 而 怒 之 主 虽 懦 必 立 隐 而 讽 之 主 虽 暴 必 容答案: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译文:_(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译文:_答案:(1)
26、讽谏当然不能全部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2)我只是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而丧命的却从未听说过。参考译文: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全部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
27、些游说诸侯的策士,凭借机智、灵活、勇敢、善辩来成就他的诡诈;而我要进谏君主,是要凭借机智、灵活、勇敢、善辩来成就我的忠诚。让我详细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而丧命的却从未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游说的方法能成为进谏方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进而激怒他,含蓄委婉地讽喻他,这些就是所说的
28、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时间不到一转身,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杜邮之死一事责问张唐,张唐就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下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子贡用国有内忧不应征伐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不能出兵征伐鲁国;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致众人攻击来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打周王室的主意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苏秦用“牛后”的名义羞辱韩国,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雎用秦国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进而激怒他的事
29、例。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用弓和箭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喻他的事例。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但由忠臣来实施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激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喻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包容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我看从前那些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被听从,议论说理必定成功,没有谁比
30、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它就是我们据说的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却不被称颂为好臣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是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选择的是他们的忠心,但是却不选择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选择他们的方法,但是却不选择他们的机心,我把这作为进谏的真正方法。四、语言表达16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将下面句子全面展开,扩写成一段完整的话。(扩写的两处均不少于30字)老百姓说谁“做人不像人”,是对这个人的厌恶和咒骂;而说谁“当官不像官”,则往往是喜爱和赞扬。两句话的意思其实很明白。前者是说,_。后者是说,_。解析:解题时,要与前面句子的思路保持一致,话题要对应,情感色彩一致,前者用贬,后者用褒,二者在内容上要大体相当。参考答案:一些人枉披一张人皮,只说人话,不办人事。(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或:两面三刀,谄上欺下;阴险毒辣,厚颜无耻;)见利忘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分级制度培训
- 医疗与运动相关性研究
- 员工培训年终总结
- 心脑血管病日常护理
- 教学课件网站
- 2024年度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合同2篇
- 草场承包合同模板
- 黑河学院《俄语听力》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个人场地租赁合同解释权归属3篇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房地产展示合同(04版)
-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典型图谱(共14页)
- (完整版)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 水产品保鲜技术论文范文
-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 真崎航の21部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完整版)
- 隧洞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对变压器进行相关保护的设计abrg
- 挖机租赁台班表.doc
- 湖南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毕业生鉴定表
- 项目验收文件清单(硬件采购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