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皇帝真冢在正宁 陈兴鹏张华郭晓佳 历史的真实,不容演绎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短短数语给后人留下了重重迷雾:黄帝是否真有其人?史记所云黄帝冢是否真的存在?桥山究竟在何处?拂去岁月的尘埃,聆听时光的回响,推敲那些似乎无可质疑的事实,我们探询质疑的目光和历史对接,浮云烟尘过后,经年累月被错置的历史终将复原,一切将再现真实面目。为甘肃正宁的“黄帝冢”正名,是我们对始祖的一种莫大尊重,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最佳救赎!甘肃正宁黄帝冢及其传说(1)甘肃省正宁县五顷原乡有一古冢,冢高60米,顶部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两面临谷,中间一峰耸起,连通五顷原和二顷原,“天然成桥”,故曰“桥山”
2、也。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当地老年人说是“先辕坟”或“仙人坟”,原先故坟上长满又高又密的松树。经考证,松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砍掉的,梯田、核桃树是1958年后五顷原林场修筑、种植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帝冢”。(2)“二顷原”、“五顷原”是“二姓原”、“五姓原”的变音,目前这一带的有些土墙上仍写着“二姓原”、“五姓原”。二姓、五姓是为黄帝守陵的二姓、五姓人家,与明凌蒙初所言:“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氏”吻合。(3)黄帝冢在桥山,从东西方向看,黄帝冢位于沟通五顷原和二顷原之间的天然土桥上,是曰“桥山”;从南北方向看,桥山山脊走向正南正北,故曰“桥山即子午山”,子午山以子为北,午为南。
3、黄帝冢为正南正北方位,南高而北低,面首朝南,符合黄帝时期乾南坤北、天南地北的理念。(4)远望正宁黄帝冢,附阴抱阳,宛若一巨鸟南飞,守望着华夏大地,世代庇佑华夏子孙。黄帝是生于神农时代的真实历史人物古代述史,依原始社会中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以一个形象化的名称而作概括。如先秦史家们认为人类之初白天结群拾橡栗等野生植物果实充饥,晚间筑巢于树上栖息,因此称这个时期为“有巢氏”;到了发明钻木取火,改生食为熟食的阶段,就命名为“燧人氏”时期;当人们发现有些禽兽是可以人工饲养、繁殖的,畜牧业发展起来,称此为“伏牺氏”时期;而当原始人类进步到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生活的时代,就称其为“神农氏”时期了。史记曰
4、:“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轩辕黄帝生在神农时代;二是讲到了轩辕之时,神农时代世风衰败。言轩辕黄帝用“时”,说神农用“世”。时,即时候,世,谓世代,明白显示了轩辕黄帝是生于神农时代的真实历史人物,他以武功统一了华夏地域,建立了国家制度。他有姓、有名、有生存年龄、世系之载,其历史活动都有时间、有地点,甚至有历史遗迹可考。黄帝冢应为实冢而非衣冠冢黄帝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亦有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为何至今关于黄帝冢是否存在仍有争议呢?追溯其根源,在于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中的一段叙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
5、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后来的人在这一基础上将黄帝进一步神话,为后来认为“黄帝是神话传说,没有具体人”的学者提供了论说依据。作为以叙史严谨而闻名的司马迁,为何会在史记中出现前后不一且将历史神化现象呢?深入研究史记就会明白,并非司马迁叙史前后不一,而是后人对史记研究的片面性所导致的。史记在一开篇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已明确指出:“黄帝者,少典之子,黄帝崩,葬桥山。”并无半分将黄帝神化,而且清晰明白地记述了黄帝从生至死的一生。而至于在史记孝武本纪中的所述,只是作为当时记事官的司马迁在真实地记录汉武帝与其
6、臣下的对话,汉武帝晚年沉迷于长生不老,而其臣下为了奉承讨好,谎称黄帝已仙上天一点也不奇怪。由此可知,史记中关于黄帝葬地的说法很明确,这一葬地即“桥山,黄帝冢是实冢而非衣冠冢。黄帝真冢在甘肃正宁史记中所记载“桥山”究竟在何地?目前,关于桥山的主要争议集中于四个地方:陕西中部、甘肃正宁、河南新郑、河北涿鹿。笔者在实地考察和批阅古籍的基础上,最终确认“黄帝真冢在甘肃正宁”。(一)对历史古籍的研究表明:黄帝真冢在甘肃正宁的可能性高达80%。笔者搜集了自战国时期竹书纪年至今的有关黄帝葬地记载的文献共42部,根据文献的年代、记载的内容与记载主题、历代学者的评价三个方面,分别设定不同的权重(30%,30%,
7、40%),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历代有关于黄帝葬地的文献进行打分,确定各文献的可信度得分(得分最高者为满分,相对得分)。并据此计算,进行比较研究得出,黄帝真冢在陕西中部、河南新郑、河北涿鹿、甘肃正宁的可能性比例为4:1:1:24,黄帝真冢在甘肃正宁的可能性高达80%(研究的具体过程将在学术期刊发表)。(二)从地理角度分析,蒙恬墓、扶苏墓、古阳周城遗址、秦直道等在地理空间上与甘肃正宁黄帝冢互相印证。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率三十万大军在子午岭修直道,直道未成而始皇出巡死在沙丘。秦二世胡亥发动宫廷政变,假传圣旨赐扶苏、蒙恬死。蒙恬死在阳周县(今正宁县永正乡),葬于蒙家洼村,扶苏葬于宁州(今宁县)西原畔,墓冢均尚在。秦二世继续修完了秦直道,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前110年)“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对汉代“里”与现代“里”的差异校正得出,秦直道距正宁黄帝冢10里,汉武帝北巡顺道拜谒黄帝冢才合乎情理,而不可能是到距秦直道二百里的陕西中部县或其他地方。(三)从地脉思想及中国仰韶时期帝王葬地的要求分析,甘肃正宁桥山是黄帝葬地的最佳位置。黄帝内经、易经、太极等思想一脉相承,认为:太极图之圆就是人们最直观的天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