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型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商贸型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商贸型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商贸型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商贸型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贸型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9镇29个乡1个林场,553个村(居)委会,28个民族,46万人,其中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农业人口占88%。201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县本级财政收入2.42亿元,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和比照享受西部开发有关政策和民族自治区优惠政策的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一、发展定位以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为依据,依托xx在旅游市场极高的知名度和聚集大量人气的优势,以原始生态、民俗风情、民歌文化为特色的在xx旅游的重要结点城市,x

2、1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城市,推出独有的旅游品牌和新的亮点,在xx聚集的旅游人气资源中形成良好旅游口碑;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秉承创新、统筹、升级的发展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对现有商贸网点的改造、扩容和提质,调整业态结构,完善商贸功能,提高商业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城镇商贸流通业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商贸流通网络;再朔城市商业形象,使商业功能与文化功能相结合,旅游景点融入商业街区之中,将xx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社会和谐、生态

3、良好、文化浓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内知名山水人文旅游城市。二、发展意愿结合xx县的城市性质及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劣势分析,综合确定xx县城市商业功能意愿为:xx市西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商业中心,以旅游服务业、特色优势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主,形成县域综合职能。xx的城市商业功能具有深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和空间整合的特色。xx县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既有国家名胜风景区八大公山等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贺龙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人文景观,还有浓郁的土家族、白族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互补性很强。与xx纯粹的自然景观相比,xx县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度强,只要稍加整合,就可以推

4、出数组精品旅游线路。因此,xx县凭借与xx、湘西自治州的地缘优势,在相关区域内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拥有良好的旅游整合愿望,区域整合具有很大的潜力。着力营造以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体系。(一)旅游产业。主要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以及红色文化旅游,重点构筑三大旅游片区,逐步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高端旅游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投入。(二)商贸物流业。将紧密围绕五大体系建设,建立与现代流通体系相适应的商贸物流体系。一是月愠窍缇用癖憷选踩选嘣盐氐悖嵘执闶厶逑担欢且酝晟婆谐芎团嘤蹬涛氐悖哟笈呈谐枇龋平执逑到瑁蝗且蕴嵘谐【赫图哿氐悖嘤执笠堤逑担凰氖且云揭质谐航?“

5、卖难”、“买难”为重点,加强应急调控体系建设;五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为重点,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三)现代服务业。主要构筑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与旅游城市相协调的商业、金融、咨询、宾馆酒店、现代服务等,加强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现代旅游服务水平。三、基本情况根据省商务厅湘文件精神,为加快我县商贸流型城镇建设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和xx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2010-2030年),经实地调研,结合各乡镇特点与实际,现将x1镇、x2镇、x3镇、x5镇、x4镇、x6镇、x6镇、x6镇、x6镇等9

6、镇列入xx县“商贸流通型”城镇建设(基本情况详见附件商贸流通型城镇基本情况表)。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为切实将有特色,有区位、交通优势和潜力的乡镇纳入到“商贸流通型”城镇建设范围,根据实地调研情况,适合于“商贸流通型”城镇建设的乡镇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如下:(一)x1镇x1镇位于xx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土家族、苗族、白族、汉族等民族。澧水、酉水、小溪三水汇集,桑(植)张(xx)、桑(植)龙(山)、桑(植)永(顺)、桑(植)鹤(峰)三路交汇。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25个村(居)委会(7个社区、18个居委会),常住人员67715人。该镇工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

7、有综合性农贸市场1个,社区菜市场2个,在解决人民群众“菜蓝子、米袋子”和为农副产品上市交易提供场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镇有步步高、梅尼、丰采等大型综合超市6个,电器超市3个,家具超市2个,五金建材专业市场1个,货运站3个,快递公司3个,各种批发企业58个,批发零售店2800余个,住宿餐饮店486个,均营业状态良好。但随着县城产业西进和城市东扩的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张(家界)桑(植)高速及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城区x1大市场建设年代久远,且设施老化严重,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从的生产生活需要,亟须在城区新建1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2个综合型农贸市场,3个社区菜市场,1个大型

8、物流园,1个高星级酒店,以满足和促进全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二)x2镇x2镇位于xx省xx市xx县东北角,北与x县相连,东与娄水相依,周边与x六乡毗邻,是边贸经济交易的中心,湘鄂边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镇政府距县城47公里。全镇总面积126.26平方公里。有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4个民族。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08元,实现财政收入 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6元,粮食产量达到了7200吨,烟叶产业2.06万担。x2镇是周边6个乡镇的商贸中心,商贸优势十分突出,商贸流通已成为x2镇的主要支柱产业,商贸流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30%。镇内现有农贸市场1个、超市3个。除此之外,镇

9、区临街店铺、坐商100余家,注册商户152多户,其中餐饮业23家,宾馆4家,社会商品年成交额近6000万元,商贸流通十分活跃。但农贸市场建成年代已久,设施老化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亟须升级改造。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该镇围绕烟叶产业、畜牧、桂花、娃娃鱼和魔芋特色产业等自身优势,抓好产业建设;围绕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招商,大力扶持已落户企业做好项目扩建续建工作;围绕引进战略招商,引进新企业落户,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三)x3镇x3镇位于xx县北部,北与湖北鹤峰县走马镇接壤,东北与芙蓉桥白族乡交界,东与四方溪乡相接,东南与苦竹坪乡相邻,西北与芭茅溪乡和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交界,为xx“北大门”。镇政

10、府驻x3村,距县城72公里。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有耕地9129亩,水域面积1442亩。辖10个村,1个居委会,89个村民小组,共2195户,8146人。主要民族有土家族、回族、白族、苗族、汉族等。公路贯穿该镇5个行政村。该镇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特种珍稀特种有珙桐、水杉和娃娃鱼,次有红豆杉、三木药材(即黄柏、杜仲、厚朴),主要用材林有松、杉、柏等,主要经济林有油茶、油桐、黄柏、板栗等。矿产资源有煤、铁、萤石、铅锌、重晶石等,李家湾村萤石矿蕴藏量较大。粮经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等。烟叶生产及传统种植养殖业为支柱产业,是长沙卷烟厂的优质白肋烟生产基地。该镇有农贸市场1

11、个,但该市场建成年代已久,设施老化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亟须升级改造。(四)x4镇x4镇位于xx县西北部,距县城72公里,与湖北鹤峰、宣恩两县接壤,是湘鄂两省边界的千年古镇和边陲重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居)委会,65个村(居)民行政小组,总人口6305人,集镇的常住人口约3000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2030元。近年来,该镇坚定不移地以“产业富民、项目强镇”为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 “双叶富镇、水电兴镇、民歌活镇、旅游促镇、生态靓镇”的经济发展之道,突出四大产业支柱,加快把x4镇建设成为旅游服务和商贸流通双向发展的小城镇的步伐。一是以旅游促镇为亮点,打造商贸流通业发展

12、的窗口。x4镇位于湘鄂西边界,以澧水源头为名片,因悠久的民歌文化及美丽的自然山水而闻名。发展定位是打造“xx县的后花园”,最终将其建成湘鄂西边界上的一个体闲旅游重镇。娱乐景点多是x4镇重点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比如湘鄂西最大的地热资源玉龙温泉、革命烈士纪念塔、土司结盟遗址、神仙洞、澧水源头七眼泉、自然山水风光、原生态美等等。但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交通、餐饮、住宿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我镇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x4镇没有像样的餐饮、住宿企业,服务水平不高,很难留住游客。今后要依托镇域旅游资源,采取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的整体经营、整体规划,形成休闲集聚

13、区、旅游集散地,成为连接湘鄂两地的旅游接待重点区域。以此带动商贸流通,加快城镇化建设。二是以交通运输业为支撑,突破商贸流通业发展“瓶颈”。桑鹤公路和五细公路两条主干道形成丁字路交汇于集镇中心。x4镇是桑鹤公路由湖北鹤峰到xxxx的第一站,是两地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随着镇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两地商贸交流的频繁,南北过往车辆加速递增,日车流量不断加大,造成镇辖区内路段超负荷使用,路面毁损严重,堵车时有发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路面运行车辆会进一步增加,堵车现象将会更加明显。交通的不畅,将严重制约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五细公路是连接x4镇和细砂坪乡、八大公山乡的主要通道,桑鹤公路是连接湖

14、北鹤峰县、恩施县到xxxx的唯一通道,为增进边贸城市乡镇、周边乡镇人民商贸互动、繁荣经济创造了便利条件。但由于山高路险,加之受雷雨天气、车辆过往频繁等因素影响,路面毁损也很严重。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方面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布局,扩容提质,全面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一方面建设好货运物流中心,做到物流畅通无阻,将x4镇真正建设成为湘鄂西的物流中心和商品聚集地。三是以“四大产业支柱”为支撑,发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势。(一)是突出茶叶产业。以茶园、茶叶、元堡溪、岔角溪村为中心,突出发展茶叶产业。全镇茶叶面积达1700亩,2012年又新建和垦复年产值600万元茶叶基地200亩,有茶叶加工厂5家,

15、职工258人,实现茶叶年产值1000多万元,质优的“澧水云雾”、“天子毛尖”等名贵茶畅销国内外。(二)是发展粽叶产业。以五峰山、元堡溪、团堡、高家坪、连家湾村为重点区域,全力进行粽叶开采,全镇粽叶面积近10万亩,大型粽叶厂5家,职工150人,产品远销香港、台湾等地,2012年末实现总收入1800多万元。“两叶”的发展提升了x4镇的知名度。在今后的几年中,该镇将朝着商贸流通业方面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两叶”这一支撑。为此,要在切实抓好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下,建好初级产品供应市场,规范“两叶”加工销售市场,实现产品“生态、绿色、高附加值”以及“质量高、品牌响、效益高”的目标。(三)是发展娃娃鱼等

16、养殖业。娃娃鱼养殖是我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得益于技术条件成熟和市场影响力增强,全镇娃娃鱼养殖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计划以汪家坪、岔角溪、茶叶村为核心区,打造娃娃鱼及饵料养殖产业带,截止2012年上半年,全镇共有娃娃鱼养殖大户达32家,养殖规模达6万尾,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被誉为深山“娃娃鱼之父”的陈功明,2012年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养殖基地2000,新建仿生态繁殖基地1000;新增花鱼泉村养殖基地18亩,人工驯养基地8个,其中仿生态繁殖基地3个,年产种苗6万尾以上,/产值达3500万元。成立了x4镇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发展成员50人,养殖户60户。同时狠抓水产养殖、牲猪养殖等畜牧

17、产业。以土溪洞、汪家坪、岔角溪、连家湾村为辐射点,积极鼓励群众养殖西伯利亚鲟鱼,新修建年产值300万元西伯利亚鲟鱼基地13亩,饲养鲟鱼4000多尾,总产值达300万元;黑山鸡、豪猪、蜗牛、蛇、蝎子、黄粉虫及仿生态鱼等特色养殖产业在全镇兴起。建设好商贸流通型小城镇,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中,一是充分发挥娃娃鱼养殖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植养殖大户;二是全力搞好配套服务,确保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三是做好深加工项目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结合旅游城镇推广,升级改造综合性农贸市场,扶持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企业,完善养殖业相关产业体系,增

18、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后劲。(五)x5镇x5镇位于县域内西南部,地处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和xx市永定区三县(区)交界之地,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1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共有23个村(居)委会,185个村(居)民小组,4864户,总人口28601人,其中农业人口18251人,劳动力9839人。全镇耕地面积12378亩,其中水田面积8394亩,旱地面积3984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73元。这里是规划中的黔张常铁路xx火车站、xx市到xx县高速公路西互通至4a级的九天洞、苦竹寨风景名胜区连接线(境内8公里)建设主战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居住着汉、苗、白、土家等9个

19、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5%,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是xx市西线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自然风光绮丽,有“一洞”(亚洲第一洞九天洞),“一山”(峰峦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湖”(苦竹河平湖游),“一寨”(xx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苦竹古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是xx县产业发展的集聚区,省级工业集中区xx县绿色综合产业园b区和c区正加速发展,目前已有桑梓公司、三木能源、大中鞋厂、九天食品、金励矿业、裕丰米业、广宇建材等多家企业入园,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近几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围绕把x5镇打造成为xx县的产业集聚区,物流商贸基地和旅游休闲文化基地

20、(一区两基地)这一总体目标,按照“工业主导、城镇突破、项目带动,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先后成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示范镇、全省旅游名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特色镇等。截止目前,集镇建设已完成的1480米街道硬化、亮化、绿化,两边人行道铺设2.1米宽青石板;安装路灯78盏,景观灯3盏;新建3500米下水道,完善排污管网、污水处理站等设施,建成集镇面积达1.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0.8万余人,由于集镇地处三区县交界之地,边贸市场较为繁荣,现共有批发零售小商店35家,餐饮12家,小旅馆2家,超市3家,综合农贸市场1个,面积近800平方米。根据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未,集镇

21、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余人,升级改造综合农贸市场1个,新建专业市场4个(农产品、小商品、旅游文化用品、服装),大型物流园1个,商贸从业人员达到3500人。(六)x6镇x6镇位于xx县西北部,东邻x6镇,西连岩屋口乡、上河溪乡和永顺万民岗乡,南邻两河口乡,全镇国土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8326人,2012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该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桑龙、桑鹤公路穿境而过,是xx内半县的一个区域性中心集镇。境内村村通公路,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建有一座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新农村客运站,

22、开通了5条农村公交线路。x6镇是xx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镇区现有集镇人口近7000多人,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由四桥八街为基本框架,分为机关区、居民区、商贸区、文教卫区等区域,功能区分明确,布局合理。镇区水、电、路、通讯、路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市、县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现已初具规模。一是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牢牢抓住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一个农贸大市场,有摊位280个,门店150多个。从这

23、几年的运营情况来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益。已逐渐成为了湘、鄂、渝三省边界的商业重镇和物资集散地。二是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镇区现已集聚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5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三是把小城镇建设和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市场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和巩固了椪柑、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和商贸服务业四大产业。全镇现有椪柑生产面积1.1万亩,常年劳务输出4000多人次,以养猪、牛、羊、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和镇区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等商贸服务业得到了较好发展,镇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越

24、来越多。四是把小城镇建设和扶持发展政策相结合。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统一为其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对其子女上学给予优先照顾,对经商创业农户,为其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对新上的工商项目,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五是把小城镇建设和规范制度管理相结合。该镇党委、政府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

25、计到建设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七)x6镇x6镇xx县城东部,距县城8公里,东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交界,南与世界名胜xx接壤,西与xx县城相连。全镇共辖2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6895户,28834人,其中白族24570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境内拥有丰富煤、铁、硅、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煤炭储量800多万吨,铁矿储量2000万吨,硅矿储量1.2亿吨。镇党委政府确定“以发展工业为主线,实施工业富民强镇”目标,制定了“打造工业重镇、文化名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x6崭新崛起”的工作思路,现已初步形成以资源工业为主导,集建材、加工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截

26、止2012年底,该镇现有个体工商户达1000余家,其中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53个、餐饮业25个、超市5个、建筑业企业53个、住宿业9个。乡镇商贸中心、综合性市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以及农贸市场正在规划建设中,逐步打造形成x6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相适应的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贸流通产业。为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新型商业业态。该镇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修建了新城区“两纵两横”街道4条:长1000米宽24米的经一路、长660米宽18米的纬一路、长260米宽18米的经二路和长280米宽18米的纬二路;修建了具有白族风情的商住楼4万平方米;启动了民族边贸市场、中心汽车站

27、等配套建设。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和“一城三区”的城镇格局,以各街道门点、村级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网点的市场网络体系,把该镇建成面向武陵山区商贸城镇和物流中心。(八)x6镇x6镇位于xx县中部,距离县城33公里,澧水中源流经于此,桑鹤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68.7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2834户,10754人。镇内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有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高山族等五个少数民族。全镇拥有耕地7799亩,其中水田5339.49亩,旱地2459.51亩。境内具有丰富的林业、矿产、水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x6是原x6区公所所在地,历来商贸繁华

28、,物流丰富。该镇集镇范围内共有餐饮店12家,小型超市10个,中型超市4个,五金店8个,家庭旅店5个,水泥建材店5家,瓷砖经销商5个,农机配件店2个,农资经销店5个,汽车修理8个,摩托车销售5个,家具经销店4个,木材加工厂2个,家电修理店4个,家电销售店5个,饲料销售店8家,药品超市2个,理发店7个,手机经销店3个,石材场1个,服装店7家,水果店4家,小型网吧3家,小型农贸市场1个,共有摊位120个。每月含有3、6、9的日期是市场赶集日,平均赶集人员达5000人左右,高峰期达到30000人左右。我镇的商贸经营点范围广泛,店铺较多,但比较弱、小、散,大部分还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规模化、组织

29、化程度不高;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为自发、自然投入的零散资本,造成商贸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原由市场建设摊位较少、容量不足、档次偏低差等原因,造成了马路市场,影响了商贸流通的进一步壮大。(九)x6镇x6镇位于xx县西南部,东与打鼓泉乡交界,南与上洞街乡为邻,西与永顺县万民乡接壤,北与两河口乡相连。镇政府驻苗寨居委会,距县城54公里。全镇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9个村,2个居委会,94个村民小组,10253人,有汉、苗、土家、白等4个少数民族。该镇水果黄花梨、柑桔远近闻名,1995年成立金山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水果基地300亩。1997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山地开发模式,开发水果新基地

30、3500亩。2000年,全镇培育各种干水果5400亩,成为该镇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反季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1000亩。五、推动商贸流通型城镇建设的做法(一)优商贸、强旅游。依托现有基础,调整县域商业网点结构,优化网点布局,抓住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和大湘西开发、建设旅游城市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做“优”商贸流通业;立足xx特色,依托以国家名胜风景区八大公山、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九天洞、贺龙元帅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为主的特色旅游资源,找准定位,组建与xx、永顺等地区互补的精品旅游产品,做好商业配套服务,以实现旅游业的跨越性发展。(二)城乡一体协调发展。xx县域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为“一心、两环、两副、六节点”。即以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