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_第1页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_第2页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_第3页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_第4页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目录第一章灌区基本情况及有关资料21.1灌区基本情况21.2气象21.3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3第二章 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制定62.1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62.2设计灌水率的确定12第三章 各级灌溉渠道的规划布置(平面布置)173.1水源与取水口选择173.2各级渠道与沟道的布置173.3渠系建筑物布置17第四章 各级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的推求194.1确定工作制度194.2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194.3计算干渠设计流量20第五章 干渠纵断面设计225.1 推求干渠沿线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225.2 干渠设计水位线的确定235.3 渠道纵断面的水位衔接245.4 堤

2、顶高程线的确定24第六章渠道纵横断面设计256.1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原理256.2渠道设计的依据256.3 干支渠各断面设计256.4斗农渠断面设计27第一章灌区基本情况及有关资料1.1灌区基本情况马清河灌区北部为界荣山,西为马清河和马头山,南为马清河,东为龙尾河和龙尾山。灌区范围主要包括20m等高线以下的面积,总面积约12万亩。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3、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 ,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界荣山 、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

4、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1.2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典型年为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表1 设计年各月蒸发量统计月 份4567蒸发量(mm)97.5118.0143.7174.9月 份891011蒸发量(m

5、m)196.5144.7101.175.6表2 设计年逐日降二雨量统计日月 份4567891017.64.6212.717.418.533.41.97.342.055.31.210.864.87.92.878.628.582.5919.1103.6112.52.1121.96.4137.52.31412.11.91.91510.0166.04.13.532.81724.5181.3191.6204.312.611.5211.8222.110.649.22.518.5231.410.74.53.62435.47.4256.2261.5271.1281.53.729307.7313.6月计72.9

6、108.5107.339.825.037.3103.51.3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表3 作物种植比作 物旱稻中稻双季晚稻棉花种植比例(%)50305020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及表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表4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生 育 阶 段复苗分蘖前分蘖后孕穗抽穗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日/月)25/44/55/514/515/51/62/616/617/630/61/711/712/720/725/420/7天 数101018151411987模比系数(%)78

7、182521138100田间允许水层深(mm)10-30-5010-40-8020-50-9020-50-10020-50-9010-40-50自然落干渗透强度(mm/d)1.31.31.31.31.31.31.3注:全生育期需水系数a=1.0。自然落干期间,不需灌水。表5 棉花试验基本数据生 育 阶 段幼苗期现蕾期开花结铃期吐絮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日/月)21/416/617/628/729/726/827/86/1121/46/11模比系数(%下水补给量占作物需水量的(%)10202225计划湿润层深(m)0.4-0.50.5-0.60.6-0.70.7注:1、计

8、划产量120kg/亩产籽棉。2、需水系数k=2.67m3/kg。3、土壤空隙率为48%(占土体的百分数),注意为体积含水。4、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max=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下限min=35%(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5、田间最大持水率为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6、播种时,计划层土壤储水量为72m3/亩。7、播前灌之前土壤计划湿润层(0.4m)内的平均含水率为0=4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8、增加的计划湿润层的平均含水率可按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计。 表6 中稻、双季晚稻设计年丰产灌溉制度中稻双季晚稻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亩)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

9、定额(/亩)1(泡田)7/5501(泡田)19/750226/525227/71534/62531/825410/62547/820520/630512/82562/730623/83078/730727/830814/730831/830922/73096/9301029/7251012/9301110/8201119/9301230/920灌溉定额 320(m3/亩)灌溉定额 335(m3/亩)注:早稻泡田期为4月13日,泡田定额为70 m3/亩第二章 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制定2.1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1. 早稻灌溉制度的制定(包括泡田和生育期的灌溉制度)1) 泡田期灌溉制度泡田定额(已给

10、定):70 m3/亩2) 生育期灌溉制度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列表以1为时段逐日计算时段末的水层深度,计算完成后进行水量校核,校核无误后,给出灌溉制度汇总表及总灌溉定额。其中起始水层深为泡田后建立的田面水层深,可取初始生育期阶段允许水层深的一个值,稻田逐日渗漏强度见基本资料。水量平衡方程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m时段内灌水量,mm;WC时段内田间耗水量,mm;d时段内排水量,mm.其中式中ET日逐日需水量,mm; S稻田逐日渗漏强度,mm.式中ETi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mm;n各生育阶段天数。Ki各生育阶段需水量模

11、比系数,ET全全生育阶段需水量,mm。需水系数,;E0全生育期水面蒸发量,mm。水量校核方程h始生育期泡田后建立的起始水层深,mm;h末生育期末田面的水层深,mm;计算早稻灌水制度:计算过程见下表逐日耗水量计算表生育阶段复苗分蘖前分蘖后孕穗抽穗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日/月)25/44/55/514/515/51/62/616/617/630/61/711/712/720/725/420/7天 数101018151411987模比系数(%)78182521138100渗透强度(mm/d)1.31.31.31.31.31.31.3阶段需水量(mm)27.6 31.5 70.9 98.5 82.

12、7 51.2 31.5 394.0 阶段渗漏量(mm)131323.419.518.214.311.7113.1阶段田间耗水量(mm)40.6 44.5 94.3 118.0 100.9 65.5 43.2 507.1 日平均耗水量(mm)4.1 4.5 5.2 7.9 7.2 6.0 4.8 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列如下表。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 单位:mm日期生育期设计淹灌水层逐日耗水量逐日降雨淹灌水层变化灌水量排水量月日4244.1 2025复苗10-30-504.1 15.9 264.1 11.8 274.1 27.7 20284.1 1.525.1 294.1 21.0 304.1

13、 16.9 514.1 12.8 24.1 28.7 2034.1 3.428.0 44.1 225.9 5分蘖前10-40-804.5 1.222.6 64.5 7.926.0 74.5 28.550.0 84.5 45.5 94.5 41.0 104.5 36.5 114.5 2.534.5 124.5 6.436.4 134.5 31.9 144.5 27.4 15分蘖后20-50-905.2 22.2 165.2 623.0 175.2 24.542.3 185.2 37.1 195.2 31.9 205.2 26.7 215.2 21.5 225.2 10.626.9 235.2 1

14、0.732.4 245.2 27.2 255.2 22.0 265.2 46.8 30275.2 1.142.7 285.2 3.741.2 295.2 36.0 305.2 30.8 315.2 25.6 615.2 20.4 2孕穗20-50-1007.9 17.429.9 37.9 1.923.9 47.9 46.0 3057.9 38.1 67.9 30.2 77.9 22.3 87.9 44.4 3097.9 36.5 107.9 28.6 117.9 20.7 127.9 42.8 30137.9 34.9 147.9 1.928.9 157.9 21.0 167.9 43.1 3

15、017抽穗20-50-907.2 35.9 187.2 28.7 197.2 21.5 207.2 44.3 30217.2 37.1 227.2 49.279.1 237.2 71.9 247.2 35.490.0 10.1257.2 82.8 267.2 1.577.1 277.2 69.9 287.2 62.7 297.2 55.5 307.2 48.3 71乳熟10-40-506.0 42.3 26.0 36.3 36.0 30.3 46.0 24.3 56.0 18.3 66.0 12.3 76.0 36.3 3086.0 30.3 96.0 24.3 106.0 18.3 116.

16、0 12.3 12黄熟自然落干4.8 7.5 134.8 2.7 14151617181920478.6 217.3 250.0 10.1 校核:20+224.5+250-478.6-17.31.4mm与7月13日淹灌水层基本相符,计算无误。可得早稻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如下表。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表作物作物所占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灌水时间(日/月)延续灌水率面积(%)时间(d)m3/(s万亩)早稻50(泡田)1704月13日100.41 213.334月27日50.15 313.335月2日50.15 4205月26日50.23 5206月4日50.23 6206月12日50.23 72

17、06月16日50.23 8206月20日50.23 9207月7日50.23 2. 棉花灌溉制度的制定1) 棉花播前灌。实际规划中,播前灌之前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内的平均含水率0应该实际调查得到。本设计中取值见基本资料表5.播前灌定额为将计划湿润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由平均初始含水率0灌至含水率上限max所需的水量。播前灌水定额2) 生育期灌溉制度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先以生育阶段作为时段计算各时段的水量参数,然后用作图法求生育期的灌溉制度。A. 时段t内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储水量的变化满足:时段末储水量时段初储水量增加湿润层而增加的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补给灌溉水量需水量 B. 各项数值的计算确定利用表5所

18、给数据Wmax和Wmin:计划湿润层内允许储水量上限Wmax和下限Wmin 注意:的表达方式的转换:由占孔隙%变为占体积%。H为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单位为m。WT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H(m),在各阶段是渐变的(通过作图来体现),如阶段初0.4m,阶段末0.5m。按公式计算: 为(H2-H1)深度内的土壤平均含水率,一般田。具体可根据当地土壤剖面的含水率特点来选取。本设计中的取值:近似取=80%。E棉花各生育期的田间需水量:全生育期的需水量用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K需水系数(K2.67m3/kg); Y计划产量(120kg籽棉)。各生育阶段田间需水量Ei需水量模比系数

19、Ki乘以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全K地下水补给量,用地下水补给系数求取:分各生育阶段进行计算:P0有效降雨量,用降雨入渗系数法求取:首先将次降雨转换为有效降雨量(特别注意:次降雨是指一次完整的降雨。如连续五天降雨则算一次降雨。将该次降雨各天的降雨之和计算出来,根据其值的大小按下表取,得到该次降雨的有效降雨。),的选取(见教材)按下表计:次降雨量5mm 550mm50mm 0 1.00.8 0.70.8将各次降雨的有效降雨求出来后,将其累积曲线画出来,注意将各次降雨放在该次降雨的最后一天,或者为了作图的简单本次课程设计将各旬的各次有效降雨合起来放在本旬的最后一天来进行计算。按生育阶段计算(ETKWT

20、)列表给出结果。1作物需水量E累积曲线;2渗入土壤内的降雨量累积曲线;3WT累积曲线;4K值累积曲线;5计划湿润土层中的实际储水量W曲线;6计划湿润土层允许最小储水量Wmin曲线;7计划湿润土层允许最大储水量Wmax曲线2.2设计灌水率的确定1. 灌水率计算根据4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比,列表计算各种作物的各次灌水率。注意不要漏掉泡田定额和播前灌。建议采用的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早、中稻泡田8-12d,双季晚稻泡田5-7d;各类水稻生育期内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3-5d;棉花生育期内一次灌水延续时间5-10d。灌水率计算表作物作物所占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灌水时间(起)(日/月)延续灌水率面

21、积(%)时间(d)m3/(s万亩)早稻50(泡田)1704月13日100.41 213.334月27日50.15 313.335月2日50.15 4205月26日50.23 5206月4日50.23 6206月12日50.23 7206月16日50.23 8206月20日50.23 9207月7日50.23 中稻30(泡田)1505月7日100.17 2255月26日50.17 3256月4日50.17 4256月10日50.17 5306月20日50.21 6307月2日50.21 7307月8日50.21 8307月14日50.21 9307月22日50.21 10257月29日50.17

22、 11208月10日50.14 双季晚稻50(泡田)1507月19日70.41 2157月27日50.17 3258月1日50.29 4208月7日50.23 5258月12日50.29 6308月23日50.35 7308月27日50.35 8308月31日50.35 9309月6日50.35 10309月12日50.35 11309月19日50.35 12209月30日50.23 棉花20138.424月15日50.18 2308月15日50.14 2. 绘制初步灌水率图通过已知的中稻和晚稻的灌溉制度,得出全灌溉区的初步灌水率图如下图所示:3. 修正灌水率图修正原则: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

23、为原则,尽量不要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修正后的灌水率图要比较均匀连续,修正后最小的灌水率应不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5%。灌水率计算表(修正)作物作物所占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灌水时间(日/月)延续灌水率面积(%)时间(d)m3/(s万亩)早稻50(泡田)1704月7日100.41 213.334月27日50.15 313.335月2日50.15 4205月26日50.23 5206月4日50.23 6206月14日50.23 7206月18日50.23 8206月22日50.23 9207月7日50.23 中稻30(泡田)1505月7日100.17 2255月26日50.17

24、 3256月4日50.17 4256月9日50.17 5306月20日50.21 6307月2日50.21 7307月7日50.21 8307月12日50.21 9307月24日50.21 10257月29日50.17 11208月10日50.14 双季晚稻50(泡田)1507月17日70.41 2157月29日50.17 3258月3日50.29 4208月8日50.23 5258月15日50.29 6308月25日50.35 7308月30日50.35 8309月4日50.35 9309月9日50.35 10309月14日50.35 11309月19日50.35 12209月30日50.2

25、3 棉花20138.424月17日50.18 2308月20日50.14 通过修正得到下图:4. 设计灌水率如图所示, 全区的灌水率为最高为0.44m3/(S万亩),灌区灌溉系统的设计模数采用最高的灌水率0.347m3/(s万亩)第三章 各级灌溉渠道的规划布置(平面布置)3.1水源与取水口选择灌区的水源主要是以马清河为灌溉水源。马清河上游,水位较高,还有一座水库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取水口宜取在凹岸中点偏下游处,取水口在这里可加大进流量,有效防止泥沙入渠,另外还可以避免水直接冲击渠道

26、,有利于渠道的保护。3.2各级渠道与沟道的布置本灌区灌溉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固定渠道。本灌区属于小坡度地区。一支布置在整个灌区的西面,与等高线成一定的角度。二支布置在吴家沟和申溪之间,三支布置在小坳与新村连线,四支布置在枯石村与陈留连线,即整个灌区由四条支渠控制。第三支渠灌溉面积适中,可作为典型支渠,该支渠有16条斗渠,斗渠长1800m,取第五斗渠为典型斗渠。每条斗渠有10条农渠,长700m,间距200m,可取五斗二农为典型农渠。3.3渠系建筑物布置渠系建筑物是指与渠道配套的水闸、涵洞、桥梁、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建筑物。一、 渠系建筑物的选型与布置原则1、尽量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建

27、筑物;2、尽量利用当地材料修建;3、渠系建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渠系平面布置图、渠道纵横断面图及当地情况合理布局;4、渠系建筑物应满足渠道输水、配水、量水、泄水和防洪等要求,保证渠道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需水要求;5、渠系建筑物布置尽可能集中,联合修建,形成枢纽,降低造价,便于管理;6、布置渠系建筑物应使水流流态稳定,水头损失小。二、 主要的渠系建筑物有:1. 引水建筑物进水闸:在渠道取水处,调节干渠的进水流量,满足灌溉对水位、流量的要求。2. 配水建筑物(1)分水闸 布置在各支渠、斗渠和农渠渠首。上级渠道的分水闸就是下级渠道的进水闸。 分水闸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其结构形式

28、有开敞式和涵洞式两种。(2)节制闸 垂直于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下列情况需要设置节制闸: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3. 交叉建筑物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隧洞 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倒虹吸 渠道穿过河沟

29、、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渡槽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于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用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 涵洞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4. 衔接建筑物当渠道经过坡度较

30、大的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就把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联结,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1)跌水:水位落差小于时,宜建跌水。(2)陡坡:水位落差大于时,宜建陡坡。5. 泄水建筑物用于排除渠道中余水或入渠洪水。(1)退水闸:布置在较大的干、支、斗渠末端,以排泄渠中余水(防止滋生杂草和蚊虫)。 (2)泄水闸:与节制闸联合修建,保护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6. 量水建筑物(1) 利用闸、涵、渡槽等量水。在干支渠上量水一般利用这些渠系建筑物量水。(2)利用特设计量水设备量水。如三角堰、梯形堰、巴歇尔量水槽、喷嘴等。一般斗、农渠上可采用特设量水设备。 渠系建筑物的布置

31、具体见干渠纵断面图第四章 各级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的推求4.1确定工作制度为了各用水单位受益均衡,避免因水量过分集中而造成灌水组织和生产安排的困难,干支渠采用续灌,为了缩短各条渠道的输水时间,加大输水流量,减少输水损失水量,有利于农业耕作和灌水工作的配合,提高灌水工作效率,斗、农渠采用轮灌,且进行集中编组。斗渠、农渠各分两组。4.2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计算步骤:1. 先分别计算出支渠田间净流量、农渠田净流量和农渠净流量;2. 逐级推算农渠、斗渠、支渠的设计流量3. 逐段计算、最后计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渠别一支二支三支四支合计长度(km)5.065.065.05.1320.25灌溉面积(万亩)1

32、.602.402.573.039.6推求典型支渠(三支渠)及其所属斗、农渠的设计流量A. 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三支渠的田间净流量为:因为斗、农渠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8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4条,且同级渠道控制面积相同,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取田间水利用系数f=0.95,灌区土壤属中粘壤土,从表5-1中可查出相应的土壤透水性系数:A=1.9,m=0.4。据此可计算出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率: B. 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斗渠的平均工作长度L斗=1.4kmC. 计算三支渠的设计流量。支渠的工作长度为:L支=5.0km支渠的净流量为: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支渠的设计流量为D. 三支渠的灌溉水利

33、用系数4.3计算干渠设计流量A. 计算一、二、四支渠的田间净流量B. 计算一、二、四支渠的设计流量。以典型支渠(三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作基数,用来计算其它支渠的设计流量。C. 推求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1) CD段的设计流量。 2) BC段的设计流量。3) AB段的设计流量。 4) OA段的设计流量。 第五章 干渠纵断面设计5.1 推求干渠沿线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引水渠道的渠首应该具有多高的水位才能保证田间能够灌上水,需要从田间控制点的地面高程开始,考虑各种水头损失,自下而上逐级推算得出。每一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B分,按下式推算: (34)式中,A0支渠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高程(m);

34、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取0.2m;L各级渠道长度(m);i各级渠道的比降;:1)各级渠道的比降可参考:干渠:15000;支渠:12000;斗渠:11000;农渠:1800;渡槽比降:110001500。j渠道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视不同建筑物而定。(主要包括:进水闸(或分水闸),节制闸,渡槽,倒虹吸,公路桥(穿公路)。各种建筑物的水头损失的最小值参考(农水第三版)表4-17。渠别控制面积(万亩)进水闸节制闸渡槽倒虹吸公路桥干渠10400.10.20.100.150.400.05支渠160.10.20.070.070.300.03斗渠0.30.40.050.150.050

35、.050.200农渠0.05推求结果列表和绘图给出,并按各支渠分水口的位置点绘成图(见如下示意图中各支渠要求的水位),进行下一步。渠别一支二支三支四支最高最远最高最远最高最远最高最远A02013.52014.82014.519.614.2h0.20.20.20.20.20.20.20.2L农700700070007000700i农0.001250.001250.001250.001250.001250.001250.001250.00125Li10.8750.87500.87500.87500.875L斗120012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i斗0.0010.0010

36、.0010.0010.0010.0010.0010.001Li21.21.21.81.81.81.81.81.8L支163506015050608350001635130i支0.00050.00050.00050.00050.00050.00050.00050.0005Li30.08152.530.0752.530.04152.50.08152.565li2.15654.6051.8755.2051.84155.1751.88155.240.350.410.350.440.350.380.350.38B分22.706518.71522.42520.64522.391520.25522.0315

37、20.0222.706522.42522.391522.03155.2 干渠设计水位线的确定根据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水位控制高程,参照上级渠道所提供的水位高程或供水水源引水高程和干渠渠底比降,确定干渠的设计水位线。注意干渠的比降和干渠的水面线高程,尽量使得所有支渠均可以满足要求,同时与地面线对照,尽量使挖方和填方量相等,最后确定出各干渠的设计水位线,绘出如下图。1支渠2支渠3支渠4支渠干渠注意:1)各级渠道的比降可参考:干渠:15000;支渠:12000;斗渠:11000;农渠:1800。渡槽比降:110001500。 5.3 渠道纵断面的水位衔接1干渠各段的水位衔接:可用水深不变只是底宽改变的

38、衔接方式,也可用水深和底宽均变化的衔接方式;一般采用后者。2上、下级渠道的水位衔接:当上级渠道按正常流量通过时,下级渠道按正常流量取水,以此确定下级渠道的渠底高程。按照正常流量设计的情况下,如果上级渠道通过最小流量时,其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道取得相应的最小流量,必须修建节制闸,抬高上级渠道的水位到Hmin,以使下级渠道取得最小流量。 3当渠道通过特殊地形或地物时,需修筑相应的建筑物,如渡槽,桥等,绘制纵断面时,应该反映过这些建筑物的水位衔接(水头损失)。5.4 堤顶高程线的确定 堤顶高程最高水位+安全超高安全超高可取0.5m。综上所述,干渠各断面的地面高程、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堤顶高程

39、、渠底高程的计算结果见下表:分水点OABCD建筑物进水闸公路桥分水点公路桥、节制闸渡槽分水点、节制闸、公路桥渡槽公路桥、节制闸分水点水头损失0.050.150.150.150.150.15地面高程26.174 25.394 24.866 24.766 24.370 23.814 23.364 22.894 22.032 正常水位26.474 25.694 25.166 25.066 24.670 24.114 23.564 22.994 22.032 最低水位25.943 25.163 24.629 24.529 24.133 23.516 23.066 22.438 21.576 最高水位2

40、6.660 25.880 25.341 25.241 24.845 24.172 23.722 23.040 22.178 堤顶高程27.160 26.380 25.841 25.741 25.345 24.672 24.222 23.540 22.678 渠底高程25.174 24.394 23.866 23.766 23.370 22.814 22.364 21.794 20.932 第六章渠道纵横断面设计6.1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原理灌溉渠道一般为正坡明渠,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设计。其基本公式为:式中:V渠道平均流速,m/s; C谢才系数, m0.5 /s; R水力半径,m; i 渠底比降。 谢

41、才系数常用曼宁公式计算: 式中:n 渠床糙率系数。6.2渠道设计的依据(1)渠底比降,比降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工程造价和控制面积,应根据渠道沿线的地面坡度、下级渠道进水口的水位要求,渠床土质,水源含沙情况等因素,为了减少工程量,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坡度相近的渠底比降,一般随着设计流量的逐级减小,渠底比降逐级增大渠床的糙率系数:渠床的糙率系数是否符合实际,直接影响到设计成果的精度,如果n值选的太大,渠道的设计断面就偏大,不仅增加了工程量,而且会因实际水位低于设计水位而影响下级渠道的进水,如果n取值太小,设计的断面就偏小,输水能力不足,影响灌溉用水。渠道的边坡系数:边坡系数的大小关系到渠坡的稳定,要根

42、据渠床土壤质地和渠道深度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数值渠道断面的宽深比:宽深比对渠道工程量和渠床稳定有较大影响,渠道宽深比的选择要考虑一下要求 工程量最小,采用水力最优断面的宽深比可使渠道工程量最小。 断面稳定,渠道断面过于窄深,容易产生冲刷;过于宽浅,又容易淤积,都会使渠床变形。稳定断面的宽深比应满足不冲、不淤要求,它与渠道流量、水流含沙情况、渠道比降等因素有关,应在总结当地已成渠道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 一般比降小的渠道应选择较小的宽深比,以增大水力半径,加快水流速度;比降大的渠道应选择较大的宽深比,以减小流速,防止渠床冲刷。 有力通航,有通航要求的渠道,应根据船舶吃水深度、错船所需的水面宽度以及通航的流速要求等确定渠道的断面尺寸。一般要求,渠道水面宽度应大于船舶宽度的2.6倍,船底以下水深应不小于1530cm,项目区灌溉系统主要用于灌溉,所以这点可以不用考虑。渠道的不冲不淤流速:在稳定渠道中,允许的最大平均流速称为临界不冲流速用Vcs表示,允许的最小平均流速称为不淤流速,用Vcd表示,为了维持渠床稳定,渠道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