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语言-1视听语言概述_第1页
视频语言-1视听语言概述_第2页
视频语言-1视听语言概述_第3页
视频语言-1视听语言概述_第4页
视频语言-1视听语言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画与视听语言,绘画、音乐、电影、电视、视听语言 利用视听原理将文字剧本转化为分镜头脚本,再利用分镜头脚本调度角色、场景、灯光、音效、道具等各个环节进行制作,最后通过后期剪辑形成成品。,视听语言狭义上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广义,还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 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动画的剧作结构。,手机支付wap版,一、视听语言概述,1、人的视听感知性 2、光学成像、生理成像与心理成像 3、错觉、幻觉与视觉暂留原理 4、似动现象与心理补偿机制 5、视像模糊与细节呈现,视听语言概述主要内容,第一节 人的视听感知性,根据信息传播原理,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途径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的比重

2、。也就是说通过视听渠道,人类可以生动的感知世界。,正是这样的感知特征,决定了影视、动画、游戏等媒介的视听表达方式和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艺术家按照自身对视听形象的认识方式,把光影和声音记录下来,再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转化,使其成为一种表达形式,成为一种语言。,视画面构图、色彩、光线、镜头的景别、角度、运动方式 听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中文“语言” 言语(字词)+系统(主谓宾定状补) 视听“语言” 言语(视听元素)+系统(1、蒙太奇:镜头的组接;2、长镜头30s:场面调度) 技术手段剪辑 画面+声音+剪辑,动画渲染的形态区别于现实世界但却来源于客观事物,正确的体验和认识世界是动画创作的开始,通过对客观

3、形象的抽象和提炼创作出独具风格的场景和角色,根据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塑造故事情节是动画创作的基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艺术家创意的灵感源泉。,怕怕不怕,第二节 光学成像、生理成像与心理成像,眼睛是视知觉的感受器官,我们每天通过它来收集信息,但这只是感知世界的起点,我们称之为光学成像。,视网膜上的倒像非常客观但并不真实,接着大脑会对这些光学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凭借经验进行选择和汇集最终形成生理成像。这个过程是受人的心理本能机制驱使的,同时也受到观众文化背景、思维取向及经验差异的影响。,同样的客观影像在不同个体中形成的成像具有差异,但大致趋于相同。我们会不自觉的忽略无关的信息提取主题,并结合经验进行

4、联想和判断,这种本能使人化形态在动画创作中变为可能。利用这种原理,利用人们的视听感知经验创作夸张的人化图形以渲染气氛,影响观众的心理成像。,第三节 错觉、幻觉与视觉暂留原理,错觉错觉和幻觉同属人的视听假象,两者的差异在于幻觉可以经过理性分析后还原真实,是暂时的,而错觉是人的生理本能,具有不可恢复性。,动画艺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人类这些心理特征开展的。例如车窗外倒行的树木会让人产生树木在移动的错觉,白色的物体会让人产生大于相同体积黑色物体的错觉。,幻觉幻觉则是一种主观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就会形成,动画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易于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场景及道具来渲染气氛,刺激观众的知觉体验以产生幻觉。,

5、老虎,视觉暂留视觉暂留是指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的眼睛仍然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的图像,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这种现象是人的本质生理现象,属于错觉范畴。动画的形成原理就是利用这个性质展开的,每秒24格画面相连组成流畅的视觉影像。,野人,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朝时候已经有走马灯,当时称“马骑灯”,是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

6、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从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就是PAL制)或30幅(NST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第四节 似动现象与心理补偿机制,似动现象是人的视知觉固有特点,它不仅具有生理依据还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参与其中。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我们

7、使原本静止的角色或场景生动的动起来,带给观众逼真的感觉。,1833年J.A.F.普拉托设计和制造了第一个动景器。在一个圆盘分成的各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时,人们即可以看到连续运动,这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出和制作的。,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就画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最早证据。,同样的例子,出现在如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分解图。在一张图画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在黑

8、暗中,如果注视一个细小的光点,人们会看到它来回飘动,这叫自主运动。,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只觉得月亮在“静止”的云朵后徐徐移动。这种运动是由实际飘动的云朵诱发产生的,因而叫诱发运动。,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人们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叫运动后效。在所有这些场合,看到的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动现象。,观众能将二维的屏幕理解为三维的空间,能够产生运动影响错觉,除了似动现象以外,还受到一些心理因素影响,人们在心理上本能的将画面不全的内容补全,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将没有发生的情节填满,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完整欣赏

9、,这种现象叫做心理补偿机制。,利用这种机制我们可以抽象客观世界中一部分来表现整体,简洁巧妙的利用画面空间。可以利用片段去表现整个故事情节,多线的叙述故事。既节省了资源,规避了不合适的画面,又使作品更有趣。或者干脆在作品的结局中留白给观众充分的空间回味。,小鳄鱼,第五节 视像模糊与细节呈现,将我们的手放在眼前观察,你会发现周围的景象都是模糊的,当你专注于手掌背后的一个焦点,你又会发现手掌变得模糊了,我们没有办法同时看清楚两个物体,这就是心理影响的结果。,参加宴会归来的你并不能清楚的记住每一位见过的嘉宾,但是对某些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这种现象是人的固有心理机制,但是摄像机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早期摄影设备只能清晰的记忆镜头前的每时每刻的每一个细节。这就需要艺术家人为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