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_第1页
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人工挖桩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栏目:相关技术发布时间:2008-11-26 阅读次数:135摘要:人工挖孔桩,其特有的大承载力优势得到了许多设计、施工单位的认可,确实是一种在软弱地基上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但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通过对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处理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成文,以期和同行切磋和交流。全文:近几年,全国许多地区都采用和逐渐推广了人工挖孔桩,其特有的大承载力优势得到了许多设计、施工单位的认可,确实是一种在软弱地基上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但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通过对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工程实践中,积累

2、了一些经验,处理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成文,以期和同行切磋和交流。1工程近况牡丹江市信大集团开发的建筑装饰材料城工程,位于牡丹江市西一条路以西,西小一条路以东,爱民街以北、七星街以南,共占地1.4公顷。本工程共规划了三个综合楼,即1、2、3号楼,建筑面积分别为 11228m2、10962m2、9720m2,建筑层次有4层、6层、7层、8层,还有一个一层的营业大厅,建筑面积是7451m2总计建筑面积是39361m2,结构形式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为砖混结构。本工程大量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2地下水地下水是深基础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它给人工挖孔桩施工带来许多困难。含水层中

3、的水在开挖时破坏了其平衡状态,使周围的静态水充入桩孔内,从而影响了人工挖孔桩的正常施工,如果遇到动态水压土层施工,不仅开挖困难,连护壁混凝土也易被水压冲刷穿透,发生桩身质量问题。如遇到了细砂、粉砂土层,在压力水的作用下,也极易发生流砂和井漏现象。2.1地下水量不大时可选用潜水泵抽水,边抽水边开挖,成孔后及时浇筑相应段的混凝土护壁,然后继续下一段的施工。2.2水量较大时替循环施工的方法,组织安排合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2.3 对不太深的挖孔桩可在场地四周合理布置统一的轻型管井降水分流,对基础平面占地较大时,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数,一般即可解决。2.4 抽水时环境影响有时施工周围环境特殊,一是抽出

4、地下水进出时周围环境,基础设施等影响较多,不允许无限制抽水;二是周围有江沙、湖泊、 沼泽等,不可能无限制达到抽水目的。因此在抽水前均要采取可靠的措施。处理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水源,封闭水路。桩孔 较浅时,可用板桩封闭;桩孔较深时,用钻孔压力灌浆形成帷幕挡水,以保证在正常抽水时,达到正常开挖。3 流砂人工挖孔在开挖时,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 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3.1 流砂情况较轻时有效的方法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的 1m 左右一段,缩短为 0.5m ,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 凝土灌注。

5、当孔壁塌落, 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 可用纺织袋土逐渐堆堵, 形成桩孔的外壁, 并控制保证内壁满足设计要求。3.2 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膜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 4-6 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 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 0.5m 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 0.2m ,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 0.5m ,装后即 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 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 可采取突出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结后,将孔心部位的混 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也可用此种方法,应用到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钻大,使孔位倾

6、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力浇 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硬些,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以解决流砂现象。4 淤泥质土层在遇到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并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这次支挡的木方可板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 0.2m 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支挡效果。5 桩身混凝土的浇筑5.1 消除水的影响5.1.1 孔底积水浇筑桩身混凝土主要应保证其符合设计强度,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因此防止孔内积水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密实 性。浇筑前要抽干孔内积水, 抽水的潜水泵要装设逆流

7、阀,保证提出水泵时,不致使抽水管中残留水又流入桩孔内。如果孔内的水抽不干,提出水泵后,可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干水泥铺入孔底,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如果孔底水量大,确实无法采取抽水的方法解决,桩身混凝土的施工就应当采取水下浇筑施工工艺了。5.1.2 孔壁渗水对孔壁渗水,不容忽视,因桩身混凝土浇筑时间较长,如果渗水过多,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降低桩身混凝土强度,可在桩身混 凝土浇筑前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渗漏部位。 对于出水量较大的孔可用木楔打入, 周围再用防水材料封闭, 或在集中漏水部分嵌入泄水管, 装上阀门,在施工桩孔时打开阀门让水流出,浇筑桩身混凝土时,再关闭,这样也可解决其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的问题

8、。5.2 保证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 是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必要条件。 为保证桩身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 一般采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层振 捣浇筑的方法, 其中的浇筑速度是关键, 即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桩身混凝土浇筑,特别是在有地下压力水情况时,要求集中 足够的混凝土短时间浇入,以便领先混凝土自身重量压住水流的渗入。对于深度大于 10m 的桩身下线,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落差形成的冲击力及混凝土自身的重量的压力面使其密实,这部分混凝土即可不用振捣, 经验证明, 桩身混凝土能满足均匀性和密实性。 而速度优于采用串流筒施工, 对于桩身上部混凝土浇筑要采取正常的 施工方法,因为一般上部

9、很少有地下水影响,浇筑速度不必很快,也不能采用自由下落的特殊施工方法。6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可能的条件下,先施工比较浅的桩孔,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孔。因为一般桩孔愈深,难度相对愈大,较浅的桩孔施工后,对上部 土层的稳定起到加固作用,也减少了深孔施工时的压力。在含水层或有动水压力的土层中施工,应先施工外围(或迎水部位)的桩孔,这部分桩孔混凝土护壁完成后,可保留少量桩孔先不浇筑桩身混凝土,而做为排水井,以方便其它孔位的施工。 保证了桩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质量。7实践效果325根成桩进行的静载(堆载)试验证明,人工挖孔桩经过对人工挖孔桩实施上述的技术控制,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对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质量

10、验评标准外墙脚手架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栏目相关技术 发布时间:2008-11-26 阅读次数:125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外,监护人的失职、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也会造成大量的事故。尤其是脚手架的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 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戴 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人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另外, 有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 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全文: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1、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工程以前所未 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随着一座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建筑外脚手 架的安全使用提岀了更高的要求。脚手架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 伤亡事故。为此,对建筑业脚手架的伤亡事故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事故的成因及 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成因分析1. 人的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外,监护人的失职、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也会造成大量的事故。尤其是脚手架的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 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人自恃 “艺高人胆大 ”,嫌麻烦,认为不戴 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

12、,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另外, 有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 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2. 物的方面 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 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设置不规范,由此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另外 ,有些脚手架使用劣质的材料制造,刚度达不到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都 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3. 安全管理方面 脚手架搭设与

13、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项目部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 全管理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施工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明确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塔机拆装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果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 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 “进入施工现 场必须戴安全帽 ”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凭个人经验操作,就会不可避免地 因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脚手 架的搭设与拆除和在脚手架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

14、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 程等问题,但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工长、专职安全员在定期安全检查和平时检查中,均未 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和纠正,最终导致一些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预防对策一)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1. 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120150mm ;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 150m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一般应至少 2层, 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只设一层脚手板时,应在脚手板下设随层兜网。自顶层作业 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 12m 满铺一层脚手板。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

15、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 ;挡脚板高度为180mm ;中栏杆应居中设置。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 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 45cm 系牢在脚手管上。建筑物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 3 层 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 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2. 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 300mm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 否则应采用其他 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

16、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 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 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 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 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3. 剪刀撑设置要求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 7 根;高度在 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 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 高度在 24m

17、 以上的双排架, 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 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4. 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 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 纵向水平杆上。5. 脚手架拆除要求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 负责

18、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 手架逐层拆除, 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 2 步, 如大于 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 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 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二)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建筑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因安 全防护

19、用具及构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 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 程中,还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的用具及构配件不得继续使用。(三)认真做好脚手架使用中的安全检查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 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 范规定;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以上所述是预防脚手架上安全事故的几条最基本的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 项目还应根据工

20、程的特点,拟定切合实际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随 着一座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脚手架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为此,对建筑 业脚手架的伤亡事故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事故的成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成因分析1. 人的方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外,监护人的失职、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也会造成大量的事故。尤其是脚手架的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 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戴

21、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人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另外, 有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 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2. 物的方面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 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设置不规范,由此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另外,有些脚手架使用劣质的材料制造,刚度达不到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

22、验检测,都 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3. 安全管理方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项目部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 全管理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施工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明确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塔机拆装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果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 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凭个人经验操作,就会不可避免地 因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脚手

23、架的搭设与拆除和在脚手架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 程等问题,但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工长、专职安全员在定期安全检查和平时检查中,均未 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和纠正,最终导致一些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预防对策(一)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1. 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120150mm ;当作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 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 150m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一般应至少 2 层, 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只设一层脚手板时,应在脚手板下设随层兜网。自顶层作业 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

24、12m 满铺一层脚手板。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 ;挡脚板高度为180mm ;中栏杆应居中设置。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 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 45cm 系牢在脚手管上。建筑物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 3 层 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 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2. 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 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 300mm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

25、始设置, 否则应采用其他 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 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 并不应大于 4m ;高度 24m 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 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 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 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3. 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 5 7 根;高度在 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 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 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 高度在 24m 以上的双排架, 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 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4. 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