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_第1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_第2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_第3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_第4页
四川省乐山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山市高中2016届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

2、,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 2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3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 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 D南

3、下并定都于洛阳 4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5文翁(公元前156前101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下列对文翁的评价,正确的有 汉书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他的私人办学行为得到汉武帝的推广 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他的政绩可与历史上的李冰相提并论 A B C D 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

4、,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文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 1 C融合阴阳家、道家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D强化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8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5、D王夫之 9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A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男女平等 D反对宋明理学 10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 11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

6、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2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风俗画 13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 14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为此

7、他主张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2 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就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

8、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17“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拜伦的唐璜 A B C D 18“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受到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上帝是宇宙主宰,君权来自上帝” B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 “只有君主才有思考、决策的权利” 19“人

9、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主张这一原则的思想家是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20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B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

10、前奏 21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漫画 进步与退步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下降 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 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22.外国语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准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 “雨果的小说艺术” 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决定安排一个“舒伯特之夜“的音乐会。下列为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恰3 当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现实主义的文艺 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回答2324题。 23绘

11、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下图是唐代马球图壁画(局部)。作为历史材料,它 A说明了马球在唐代民间的普及 B反映了马球起源于唐代的中国 C证明了唐代竞技体育运动发达 D增加了我们对马球运动的了解 24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康有为借儒学变革、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打倒孔家店”。从史学角度看,这说明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全凭个人的理解” C“历史都具有不确定性” D“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来源:Zxxk.Com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题,共56分。 25(24分)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

12、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材料二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4 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要求: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概括指出甘龙的观点。(2分材料二中,(1)根据材料一, 分)不得照抄材料。2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 材料三 都追求学业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13、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 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更深刻。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征出现2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 4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分)材料四 代表人物 主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李鸿章 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

14、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康有为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陈独秀 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3分)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3分)概括说明郑观应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任选一组作答,4分) 材料五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所示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

15、的相似影响。(4分) 26(28分)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分)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2( 4分)改革措施加以说明。(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材料二 其实商鞅变法之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本已早为推行,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 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民族根柢,亦可谓雷厉风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

16、之后,于革易旧俗, 材料三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莫如语言, 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其中包含如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汉族的文化问题。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 白寿彝中国通史 作出抉择。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2) 分)(2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根

17、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3)6(4分)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分)”鸡豕俱来就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材料四 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 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分)综合上述材料,分(4(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分)2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届教学质量检测乐山市高中20

18、162015.2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48分第卷 共15 CBACD ABAAD 10 6 5 1 CCDCD 116 1620 BACAD 2124 BCDA 第卷 共52分 25(24分) (1)观点:反对变法,维持现状或遵循先代旧制;(2分)反驳:有利于强国、利民,就不必因循守旧;法令制度应与时俱进。(任答1点2分) (2)共同特征: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分) 政治背景:宋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士大夫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2分)思想文化背景:儒学转型,理学的兴起。(2分) (3)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 共同之处: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的;都是为了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3分) 郑观应对李鸿章:从学习西方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变革(2分)。李鸿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西方技术即可;郑观应认为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或陈独秀对康有为:从政治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变革。(2分)康有为认为推行君主立宪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