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一、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活动1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

2、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2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主要活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思想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同点都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二、全面认识戊戌变法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

3、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3从变法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

4、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三、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项目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社会背景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具体措施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国际环境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他们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客观上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思

5、想文化传统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谁识书生能报图,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选C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项。2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

6、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选A维新变法时中国民族危机的确日益加深,但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民族危机方面的问题,维新变法时顽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谈不上已深入民心,“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是在强调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3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A改革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技术C开办近代工厂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

7、: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4戊戌新政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主要是()A裁汰冗员,废除特权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解析:选A注意试题的限制条件是“戊戌新政中”和“切中时弊”,符合这两项的只有A项。5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改定律例,裁撤冗员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绿营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及分析能力。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

8、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至少对他们没有坏处,而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6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A创办西式学堂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C派人赴日留学D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解析:选B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施,打击了守旧势力。B项是经济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选B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触及到封建制度,动摇

9、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8从近代化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选C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近代化含义的理解。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本题不符。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

10、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1)文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7分)(2)参加会试的举人对此次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这对戊戌变法运动有何影响?(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联合举人百余人上书”可判断文中提到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其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抓住材料中“嫉之如不共之仇”,及“百余人”“将及万人”“与八股性命相依”等信息,说明参加会试的人分为支持的少数人和反对的多数人两部分。答案:(1)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日本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

11、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2)态度及其原因:一部分人支持,因为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大多数人反对,因为废除科举将损害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影响:这说明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它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

12、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9分)(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考虑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

13、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11分)解析:本题主

14、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二内容归纳概括。第(2)问回答百日维新的措施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一、二的主旨,有重点、有选择地作答;“意义”可从对当时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作用方面分析归纳。答案:(1)主张实施全民教育;重视女学,认为女学关乎国家命运。(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12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整顿吏治是其突出的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

15、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摘选自康南海官制议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1898年6月

16、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3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整顿吏治的措施。(6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五句话,可分三层,前三句一层,后两句各为一层,概括其层意即为弊端所在。第(2)问,从“首在裁官”“

17、闲散衙门被裁者”“均准入学肄业”等方面概括归纳其措施。第(3)问,从材料四中的最后一句话中概括其失误之处,其启示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方式、策略等方面分析。答案:(1)弊端:官僚机构臃肿,人员冗繁(冗官);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扬满抑汉);官员的素质低下。(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兴办学堂,培养人才;举荐新政人才。(任答三点;若言之有理亦可)(3)失误:树敌太多,遭到顽固派反对;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过程急于求成等。(答出三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等。(言之成理即可)亚非近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一、选择题

18、(每小题5分,共40分)1萨拉丁城堡是埃及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右图)。1811年3月1日,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在这里()A消除了马木鲁克封建势力B宣告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C被拥戴为埃及最高统治者 D将法国殖民势力驱逐出埃及国境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1811年,阿里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将马木鲁克上层人物屠杀殆尽。21826年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的创刊()有利于推动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播埃及的民族文化能够及时传播重大信息是埃及推进近代化的重大表现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报纸的功能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于社会发展。埃及近代报刊的创办,

19、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埃及的近代化。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实行币制改革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政府大力扶植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4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C“废藩置县”D将大名迁居京都解析:选C“废藩置县”使日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也就为日本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A、B、D三项是“废藩置县”的表现。5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

20、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一举措表明天皇在废除陋习、学习西方生活方式方面率先垂范,推动日本的文明开化。6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 BC D解析:选D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条件,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维新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因此皆符合题意,选D。7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正目的是()A借孔子之名宣传进化论思想B斥责孔孟之道的虚伪C强化封建教条的

21、统治地位D提倡新学,反对儒学思想解析:选D任何思想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基础,康有为把封建统治者奉为教条的儒家经典斥责为伪经,实质目的是传播新学,为其维新变法服务。8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两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A BC D解析:选C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天皇主导的,不是资产阶级主导的改革,错误,故答案选择C项。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17年,奥斯曼帝国推翻了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派总督专门治理

22、。总督将埃及划分为24个省,并任命埃及的马木鲁克为省长。另外,奥斯曼帝国素丹(皇帝)派一支5 000人的近卫军驻扎埃及,作为总督和马木鲁克的制衡力量。材料二埃及的土地归奥斯曼帝国所有,实行包税制,将土地承包给奥斯曼贵族、近卫军和埃及的马木鲁克。包税人再将承包的土地分租给农村公社。最后,村长将租来的土地分配给公社农民耕种。农民每年上交两种税:土地税(国税)和余额税(承包人的税)。包税人将所征土地税的1/5上交国家,1/5交给地方政府,剩余的3/5归为己有。此外,农民还要无偿地耕种包税人的免税赐地,并交70余种苛捐杂税,负担十分沉重。加上水利灌溉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和长期失修,尼罗河洪水不断泛滥成灾,

23、农业生产日趋衰落。瘟疫不断流行,人口锐减,昔日拥有800万人口的埃及,到18世纪末已不足300万人。18世纪,马木鲁克承包的土地已占埃及土地的70%。材料三奥斯曼帝国侵占埃及时,掠走1.8万名工匠,使埃及50多个手工行业消失。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争霸地中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繁荣的埃及手工业、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遭受致命打击。以精美著称于世的丝织业荡然无存,昔日东西方贸易中心繁华的亚历山大港,人口曾达60万,到18世纪末变成一个仅有8 000人的小渔村。(1)根据材料一分析,埃及处于哪个国家控制之下?形成了哪几派重要的政治力量?(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埃及农村当时实行什么制度?包税人由

24、哪些阶级构成?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埃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阿里改革历史背景的理解。关键是把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第(1)、(2)问从材料中可直接得出。第(3)问需综合材料二、三进行提炼、归纳。答案: (1)控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力量:总督帕夏、近卫军、马木鲁克。(2)制度:包税制。阶层:奥斯曼贵族、近卫军和埃及的马木鲁克。内容:包税人向政府预付一年税款,就可在包税领地内享有绝对权利,向领地内农民征收高于上交政府税款的赋税。(3)状况: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遭到严重破坏(或经济发展缓慢)。原因:包税制的实行;水

25、利灌溉系统遭到破坏;奥斯曼土耳其对埃及工匠的掠夺以及闭关锁国政策。10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 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船只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

26、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5分)(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创办官立事业”可知殖产兴业的方式应为官营;第二小问从材料中“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归纳殖产兴业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日本

27、人民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可推断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可断定原因之一是官营企业的弊端,从材料三中“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可断定官营企业的阻碍,从材料三中“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断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从材料三中“何须政府自身为之”可判断,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的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

28、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11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了很多心思,促成了清末一场重要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康有为恭谢天恩,并陈编篡群书,以助变法,请及时发愤,速筹全局,以免胁制而图保存折材料二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臣于变法之事,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令其可施行章程条理皆以备具,若皇上决议变法,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

29、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材料三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发动维新运动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手法是托古改制。笔者依据故宫新发现的资料,断定康有为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即仿洋改制。王晓秋康有为的仿洋改制与戊戌维新(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2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5分)(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省略号内容概括其目的所在。第(2)问,从“欲自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从“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推行耳”概括其思路。第(3)问,结合所学阐释“托古改制”“仿洋改制”的含义;评价其策略时要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实施等方面回答。答案:(1)目的:让守旧势力没有借口,让变法有依据,有利于变法的实施。(2)原因:为了救亡图存,不得不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