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5 牛顿运动定律【练】1、 夯实基础1.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横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答案】:D【解析】:人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后,由于惯性,两者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原速度不变,故人越杆后仍能落向滑板上起跳的位置。 2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

2、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答案】:C【解析】: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论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两者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正确。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B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C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

3、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答案】:ACD【解析】:由于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因此当力作用瞬间,物体会立即产生加速度。选项A正确。根据因果关系,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物体由于受合外力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选项B错误。牛顿第二定律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会减小,如果物体加速,其速度会增大,如果物体减速,其速度会减小。选项D正确。4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1 N和7 N,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秤的读数为14 N,A对地面的压力为11 NB弹

4、簧秤的读数为18 N,A对地面的压力为0C弹簧秤的读数为7 N,A对地面的压力为4 ND弹簧秤的读数为0,A对地面的压力为11 N【答案】:C【解析】:物体B保持静止,说明B物体合外力为零,即绳上拉力为7 N。此刻弹簧秤静止,因此弹簧秤的读数为7 N。说明弹簧秤对A拉力为7 N,地面对A物体应有4 N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地面的压力为4 N),所以C正确。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Aa10,a2

5、0Ba1a,a2aCa1a,a2aDa1a,a2a【答案】D【解析】:撤去拉力F前,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形变量为x,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1a;撤去拉力F后,弹簧的形变量保持不变,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1a1,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kxm2a2,解得a1a、a2a,故选项D正确。2、 能力提升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 kg、倾角为45的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上叠放一质量为m1 kg的光滑楔形物块,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与斜面体一起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FN5 NB斜面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m/s

6、2C水平恒力大小F15 ND若水平作用力F作用到M上系统仍保持相对静止,则F将变小【答案】C【解析】对M、m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水平方向:F(Mm)a;竖直方向:N(Mm)g;再对M分析,受重力、压力FN、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水平方向:FNsin Ma;竖直方向:FNcos MgN;联立解得:a5 m/s2;F15 N;FN10 N,故A、B错误,C正确;若水平作用力F作用到M上系统仍保持相对静止,则对整体:F(Mm)a;对m:mgtan 45ma,解得F(Mm)g30 N,即F变大,故D错误。7.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相等,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

7、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a2,FN1FN2Ba1a2,FN1FN2Ca1a2,FN1FN2Da1a2,FN1FN2【答案】D【解析】设A、B的质量为m,接触面光滑时,对整体分析有a1,对B分析FN1mBa1。接触面粗糙时,对整体分析有a2g,可知a1a2;对B分析有FN2ma2mg,则FN1FN2。故D正确。8用外力F拉一物体使其做竖直上升运动,不

8、计空气阻力,加速度a随外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为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a0C当a0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D当aa1时,拉力Fa1【答案】A【解析】当F0时aa0,此时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ga0,所以B错误。当a0时,拉力FF0,拉力大小等于重力,故物体的质量为,所以A正确。当a0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所以C错误。当aa1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又m、ga0,故拉力F(a1a0),所以D错误。9.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

9、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如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

10、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甲、乙,由图可知,m甲_m乙,甲_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AD(2)远小于(3)小于大于【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不通过定滑轮挂砝码桶,而要挂纸带,并且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在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木块,故选项A、D均正确,B、C均错误。(2)选木块(M)、砝码桶及桶内的砝码(m)为研究对象,则mg(Mm)a选砝码桶及桶内的砝码为研究对象则mgFTma联立得:FTmg要使FTmg需要接近于0即Mm(3)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即aFg。由上式与题图结合可知:,甲g乙g。即:m甲乙1

11、0.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力传感器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1)在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时,要使力的传感器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然后保证小车的质量不变,多次向沙桶里加沙,测得多组a和F的值,画出的a F图象是_。(2)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先测出小车质量m,再让小车从靠近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改变小车质量m,测得多组m、t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下列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图线是_。【答案】:(1)平衡摩擦力C(2)C【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