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读书笔记第一篇: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 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从孔子的这段话中,人们提炼出了一句流行的口头禅一一朽木不 可雕也。这句话常常是用来批那些没有潜力、不懂道理或不可教化的 人。这么说来,宰予就成了一段不可雕的朽木。可是,宰予是孔子门 徒中很有天赋的人,学习悟性很高,也很刻苦。自然,“朽木不可雕 也”这句文中带刺的骂人话就不该加在他身上。“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的原意是:“腐 烂的木头不可能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土墙不可能粉刷了。”看到 这里,似乎
2、孔子对宰予的怒气已经促使他抛开作为君子刻守的礼仪, 开始拄杖大骂了。于是,很多人就由此得出一句出自圣贤之口的辱人 之言,断章取义,遗落了后面半句话:“于予与何诛?”这句的意思 是“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由此可见,孔子其实是在拄杖叹 息。原来,宰予虽然是一块学习的好料子,而且勤奋上进,颇入孔子 法眼,但是天不作美,他的身体却十分的虚弱,时常生病。我想,身 体孱弱的宰予在白天学得太累了睡上一觉,确实是无可厚非的事。孔 子不是在叹息宰于做为读书人白天睡大觉的表面现象,而是在感叹宰 予身体状态之差,承受不起他奋起学习的决心。他是为学生的身体担 心啊!孔子说:“当初我看一个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
3、的行为;现 在看一个人,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一下他的行为。这种情况,我 是经过宰予的事情以后改变的。”孔子之所以能够门徒三千人,培养 出七十二位圣贤,就是基于他对于人的天赋与人的身体是很清楚,而 对每一个学生又是有教无类的缘故。但是,现在的人们在文绉绉地骂着:“朽木不可雕也”时,又有 几人想到这一层?孔子是个很体谅学生的老师。第二篇:论语读书笔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 能都考虑清楚。反反复复,举棋不定。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 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由此看 来,“三思而后行”是夸
4、赞人谨言慎行的。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 后行”。“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季文子是鲁国大 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孔 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 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孔子所代表的 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 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 所称赞的缘故。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孔 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 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
5、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 缺罢了。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这种情况 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 打半。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 防有小节有亏。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 去,我也不会做。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 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 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反倒坏了事。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 之中了。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
6、,就只有坐失良 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第三篇: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道能使人以柔克刚,顺其自然;法能使人一断于法,爱憎分明; 墨能使人使人如己,侠义为先。而儒则能使人晓仁义,知礼乐,强化 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品质。这便是我对论语的理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在儒家文化中固然重要,算是一个核心。而子所阐述的“仁”,则是这个核心的基础。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守礼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 乐又有什么用?“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这种直来直去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守拙 内敛,但是这种看似正确的处世之道,却带来了一个问题
7、。喜欢了不 值得喜欢的人,厌恶了不应该厌恶的人。人们总是偏于情感冲动、易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之明和公道之 心,遂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瞎赞瞎骂,苟誉苟毁。“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道听途说,一人传百,不足 以为信。有一则故事:与曾参同名同姓者杀了人,第一次有人曾母, 曾母仍然平心静气织布;第二次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相信;当第三个 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时,曾母终于变了脸色,飞奔而出。虽然曾参品 德良好,母子信赖,但是,谗言三及慈母惊,何况其他人?可见传 言、流言、众人之言是多么靠不住。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 -里仁)。孔子之所 以有这句话,我想大概是因为仁者有一颗理智而公义的心却又
8、不同于 常人的胸怀,所以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判别善恶,好善恶恶,主持公 论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在论语中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却 阐述了人生最大的哲理。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我、对我有所误解,我 也不怨恨、不恼怒,一方面要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换位思 考,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自信的建立,不自信才会那么 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君子之道,莫过于此。道德的人不会孤独,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必定会有 和他思想接近的人做伴。德不孤,必有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其不能挣开命运的枷锁,
9、摆脱命运之轮的掌控,那就爱上你所 厌恶的事情吧。学习之道,最好如此。,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一、 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 春秋战国时,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 习,要实际操作。“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 才谈得上掌握巩固。“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坚实的 基础来把握新的知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 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文 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 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温故知新”闪烁着 辩论思想的火
10、花。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 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孑L子还非常重视精 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学而思,温故知新。孔子在学习上,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 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 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 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 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
11、回答子贡的 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 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 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 延百世。他所倡导的,不仅仅是那些局限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忠义礼 智信的人格思想还有伴随人一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认为人是不能欺骗他人的。他曾经 说,人的生存是因为正直,不正直而能生存是因为侥幸。他以巧言令 色的人为耻,他认为用官应该用正直的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如 浮云。孔子说话很谨慎
12、,从不妄言,他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小心,君 子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孔子是个谦虚的人,他说他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得来的。他说他没什麽了不起,只 是学习上一直在进步,教诲人不厌倦。孔子爱憎分明,他憎恨不正直,不忠厚,不守信的人。孔子,一个生在三桓时期的君子。与其说,论语对我的感悟是对某一句名言警句的思考,还不如说 这是我对孔子,这个伟人的理解。第四篇: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一年十三班黄小格前几日在家里读完论语一书,深得体会,写下 对读此书的感受与想法,在写之前先简单的介绍摘录一下这本书有关 的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以孔子的语录以及
13、与学生的对话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共四十 卷,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 的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话都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人深思。论语中不仅有对孔子这一形象的神态举止的静态描写,也写了孔 子的弟子一行人的个性与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诲,也突出 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孑L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时鲁国陬 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
14、家思想的创始人。享年73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之大。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经典语句摘录及批注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 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感悟: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写了对于学习的态度与对待朋友和所误解你 的人的做法。孔子认为我们对待学习就应该持以一种快乐
15、的态度。遇 到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朋友应该感到高兴,因为额为人生难得遇到知 己,所以应该为此保持愉快的态度,遇到误解你的人便持以谅解的态 度,别人不了解你也不应因此生气,这边体现出一个君子的风度。这 些话对于我们待人待事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实仔认真的思考,我们 在生活中很难时刻的保持这样的情绪,所以应该学习调整,对待任何 事请都保持一种良好的态度。这一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 心就很少了。”感悟: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 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
16、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 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 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 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 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 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应该对待任何事都勤奋努力,坚持不懈,而 不是只说不干,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3: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 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
17、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感悟: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 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 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 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 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 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 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 要意义。这一章写了人际交往的关系,写人应该稳重,学习但不是自 己封闭,应该多与人接触,多结交朋友。论语是儒
18、家的经典之作,它是对各个方面的道理的集结,是 人们思想的精华,品读论语,我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与人交往的方 式方法,对人对事应持有的态度,对我们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在论 语中学会做人,感悟人生。第五篇:原创论语读书笔记张彦华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 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精炼,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 言典雅精粹之风格,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在先秦诸 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不仅如此,该书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 世人视为至理,所以其能流传至今,并成为让现代人们所崇尚的做人 准则。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 的核心著作之一
19、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 之久。而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 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 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例如,关于“仁得”等方面。这些 都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第一,关于“仁德”: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 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进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贝y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 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
20、义。孔子还以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 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 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 仁德的价值和气力。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回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 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 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 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 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 近于仁德。
21、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 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 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欺侮,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 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 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可以谓之仁也。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轻易的。所以他教人追 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 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 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 能够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
22、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学 生觉得,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 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总结出一些对我 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 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 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第二,关于治学:在治学的态度方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 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
23、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 态度;在治学的方法方面,孔子曰:“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正如 一开始所说,“温故而知新”和众所周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 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 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 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 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 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
24、活中,每天都 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 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 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 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 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 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 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 想。第三,关于务政: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 想的具体体现,对此,
25、论语中对务政的标准等方面也作了具体说 明。在务政的对象方面,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 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 质,诸如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在务政的基本要求方面,论语亦有所述。陈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 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 之。”(学而)也就是说孔子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 事,就是因为先生有温和
26、、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而这 五种美德也间接地说明参与国政的道理。孔子亦谈了“干禄”之法:“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 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即:“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论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 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会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 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这则论语适用于仕途,朱子家训 里就曾说过“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一个人话多并不是好事情, 很有可能,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而惹来杀身之祸。做学问,有了 问题能够及时地提出来,这是很好的习惯,可是也并不表明这同样适 用于官场。有了疑问,马上提出来,只会让你显得很无知,让别人以 为你好欺负。在治国安邦方面,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 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的内容:其一,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 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即要治理 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 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 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 用。其二,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主要严于律己。这边是,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原理。其三,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孔子认为治理好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编译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空间表现技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许昌学院《虚拟现实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软件工程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英语演讲与辩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蓝图计划
- 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建议计划
- 科技展览会的安全管理与保障总结计划
- 铁路客运服务礼仪(第2版)课件 -模块五 重点旅客服务礼仪
- 厨余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MOOC】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保护长江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主题班会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1)
- 美国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师范大学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中期拍摄
- 2024年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三篇.doc
- 财务报表分析常用公式汇总
- 《刮痧英文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