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_第1页
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_第2页
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_第3页
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_第4页
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 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1一、内江东兴区赵家坝自然流域农业灌溉的典型地貌赵家坝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经过当地先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及稍加改造建立的一个适合自然流域灌溉农耕地方。她是南方浅丘陵地区,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的一个典型。虽然不如都江堰宏伟,但却是我国西南丘陵地区的一个难得的自然水利工程,同样造福了一方(见卫星图片)。赵家坝处于两个小溪即将汇合处的中间地带,汇聚于田家镇。在赵家坝处用水土坝抬高水位,自流灌溉农田。其中一条小溪的名为“团龙溪”,上游已经建成有“松林水库”和“团结水库”,团结水库海拔511米,赵家坝,海拔310米(经纬度:n29 40.259 e105

2、 09.899)。赵家坝一带,的确实一个富饶的人造冲积小平原。体现出了我们祖先采用的梯次建坝,冲积成田,再自流灌溉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利用自然的案例。由于内江经济长期发展滞后的原因,这个自流灌溉农业带依旧保持了比较完整的自流耕作状态。赵家坝特有的小流域农耕环境,由于没有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的干扰,离城市的距离又很近,交通通畅。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封闭的生态农业生产区,生产无污染的农产品及其它养殖产业;也可以作为一个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赵家坝的观赏和示范价值,作为一种古老且现在仍在使用的水利农业模型向全国、全世界介绍。二、项目启动由当地人大政协发起,东兴区农业的自我定位,并征集民间意见。媒体配合

3、。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完成相关的规划提案(例如:东兴团龙溪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水利-农业发展的典型意义(特别是今年特大的高温干旱气候,修复该片区自然灌溉水利设施更具有现实意义)东兴生态农业的规划,东兴赵家坝-范长江故居的模型,东兴田家镇-范长江纪念馆的民俗一条街模型)在农业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基础上,对外招商、向上申请相关资金,分批实施,“小步快跑”。三、发挥“范长江品牌”的作用范长江出生和在东兴田家镇赵家坝。由于范长江在武功新闻界的地位,他家乡发生的一切都是国家级媒体可能感兴趣的。每年策划一个主题,对团龙溪生态农业项目做报道,(即在全国做免费的广告)譬如:地灵人杰“范长江家乡西南丘陵小流域自流灌溉

4、的典型地貌”; “范长江家乡的自然生态农业”;“长江家乡的新故事”。将每两年一次的“范长江新闻奖”活动的某一个环节在田家镇举行。譬如获奖记者手印墙。(亲属在农业及投资公司的人脉关系)四、小结(在北京,一枚没有用配合饲料养殖的鸡,其鸡蛋12元一个。中国的农业开始走出靠单产获得收益的阶段。)范长江家乡“团龙溪”自然水利灌溉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很有可能在全国树立一个典型)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21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巴市河套灌区具有水资源丰富、光热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优越条件,是全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但由于过去灌溉制度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粗

5、放式经营,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二是风蚀沙化程度逐步加剧。近年来,通过世行贷款,兴修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灌排配套,严格控制引黄量,使河套灌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有了显著的改观。发展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是发展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最佳途径。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本着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配套,达到增加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项目区位于河套灌区,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都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实施该项目,

6、不但使当地群众受益,而且为周边地区及整个河套灌区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拟报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1.2.2项目性质本项目拟报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2.3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乌中旗乌加河镇西部的联荣村,东至郝村,西至后旗呼和大坝,南至旧乌加河渠,北至联荣渠。1.2.4项目规模项目区辖地总面积334公顷,集中连片呈长方形分布。项目总投资507.58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1.52万元。1.2.5项目工期本项目的建设资金到位以后,从开工建设到项目竣工,需二年时间。1.2.6项目任务目标项目建成以后,总整理面积334公顷。其中改造中低产田290公顷,占总面积的86.6;新增耕地面积65公顷,新增耕

7、地率19.5;人工造林面积达到2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以上,有效起到抗风蚀的作用,使目前脆弱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项目区建成后,渠、路、林、田、井、电得到全面配套,同步建设,整体推进,使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并营造一个增效、增收、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7)巴彦淖尔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8)乌拉特中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9)乌拉特中旗土地利用总体规

8、划(10)乌加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乌加河镇西部的联荣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75549-1075551、北纬411734-411735。3.1.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扇接壤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6000,地面海拔高程1028米。区内土地,土层深厚,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后,这些土地均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3.1.3水文地质据内蒙古水文地质队和乌中旗水务局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

9、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含水层厚度达120-160米,单井出水量80m3/h。含水导主要以细砂、中砂为主,地下水储量大,水质好。矿化度为0.5-1.0克/升,盐度小天1.2,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3.1.4气候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北缘,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在2200-24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77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与农作物生产期不同步。属无灌溉无农业的区域。3.1.5植被项目区植被类型较为单纯,植被覆盖度较小,生物量低。主要植被物种有红柳、白刺、沙蒿、碱葱等植物。3.1.6土壤因受黄河冲积和山洪冲积的影

10、响,项目区属非地带性隐育性土壤。有灌淤土、盐土二个土类。土体构型多为粘土与壤土(包括粉沙轻壤)相间分布,土层厚度均在1米以上,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3225小时。太阳辐射:累年平均太阳辐射能153.13千卡。气温:年平均气温6.9,7月平均气温23.4,1月平均气温-11.8。积温:大于0积温3522。无霜期:无霜期为97天-151天,平均无霜期为130天。3.2.2水资源项目区可供水量主要由大气降水、引黄灌溉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其中大气降水的多年平均值为177mm,而且多集中在7-9月份。历时短,强度大,与作物的需水期、需水量不同步,很难有效

11、利用。随着引黄灌溉量的减少和控制,完全依靠引黄灌溉已不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因此,本项目重点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由侧向补给量、降雨入渗量和阴山高平原潜流补给量构成。经分析计算,项目区地下水可供水量,干旱年为324.2_104m3,平水年321.7_104m3。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干旱年的需水量小于供水量。且干旱年可采地下水资源量有120_104m3余量。平水年有168_104m3余量,完全可满足发展井灌的用水需求。3.2.3生物资源项目区的生物资源主要由农作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组成。其中农作物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野鸡。3.3社会经济条件

12、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830人,人均土地面积9亩。其中人均耕地6.5亩,20_年人均收入为2957元。3.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有效控制面积334公顷,现有耕地225公顷,盐碱地79公顷,沟渠路占地30公顷。各类土地呈不规则的镶嵌分布。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南侧有旧乌加河渠,北侧有联荣渠,水利骨干设施基本配套完成。3.5.2交通状况固查公路从项目区北端穿过,具有靠近交通干线的地理优势。但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十分简陋,只有部分自然农路,农田运输十分不便。3.5.3林网建设状况过去由于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未实施成规模的林网建设。3.5.4电力设施状

13、况通过农网改造,电力骨干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现高压线路已架设至项目区北部,可为项目区提供可靠的动力保证。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是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工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使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符合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实施。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按照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区为耕地扩展区。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渠(井)路、林、田、电配套,将未利用土地转变为耕地,并对原有耕地实施改造,提高耕地质量。4.1.2土地开发整理

14、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已列入乌拉特中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符合规划的具体要求。4.1.3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并将管理后的耕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划入基本农田。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基础设施配套,达到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的目的。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该项目区具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适宜性强,光热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的优势。因土壤盐渍化和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制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配套,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4.3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项目区地

15、处河套灌区北缘,土壤盐渍化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是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项目区实行井黄双灌,实施节水灌溉,既可解决引黄灌溉的缺水问题,又可降低地下水位达到脱盐的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克服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4.4公众参与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因项目区生产条件落后,经济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所以,当地群众急切盼望土地整理项目尽早实施,改变生产条件,尽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1、坚持力求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

16、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3、坚持实施土地整理,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原则。4、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力求达到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标准。5.2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5.2.1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区总控制面积334公顷,其中现有耕地225公顷,盐碱地79公顷,沟渠、农路3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耕地可达290公顷,林地26公顷。具体规划指标详见下表。项目区规划主要地类面积变化对照表单位:公顷5.2.2水利规划全面实行井黄双灌,可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土壤脱盐的目的。5.2.3林网规划项目区新增造林面积26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8,造林品种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辅以小

17、量经济林。项目区内农防林采用大网络的的林带模式,沿道路布设,考虑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在东西向道路两侧设置主林带;以利浇水和改善景观。5.2.4道路规划为了便于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路、田间路。项目区需增设南北走向主干路3条,东西走向主干路3条,路基宽8米,路面宽6.5米,高出地面0.5米,总长20公里。田间路48条,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高出地面0.3米,总长25公里。5.2.5田块规划以渠、沟、路为框架,将项目区分割成南北走向的条块52块,每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为了提高水利用率,实行小畦灌溉。既畦宽4米,畦长50米。5.3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5.3.1田间土地整理工程根据项目区地

18、形、地物的实际情况,采取局部平整法,并按照挖填土方工程量最小或挖填平衡的标准进行,部分地块进行客土改造,以利畦田灌溉和园田化种植。具体工程量:机械平整土地334公顷,土方25万m3;机械打堰2100条,机械深翻土地334公顷;客土改造0.9万方。5.3.2土壤改良工程项目区的土壤养分除钾以外,其余含量都较低,需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改良耕地面积234公顷。(1)采用畦田灌溉,减少灌水定额,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淋溶使土地脱盐。(2)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施有机肥,采取根茬肥田,过腹还田等措施,逐步将绿肥纳入轮作制度,推广套种,抓好深耕、深松等工程措施,并依据作物需肥性能,实现配方施肥保持土壤养

19、分平衡。5.3.3农田水利工程以实施水利规划为主体,实行井黄双灌。工程主要包括:开挖斗渠2km,开挖农渠3.5km,开挖毛渠15km全部实行衬砌,打配套机电井16眼,井深80m,混凝土管井筒,单井出水量每小时80立方米,埋设低压管道26km。5.3.4电力设施工程低压线7.05km,架设变压器5座,100kva变台5座。5.3.5田间道路工程主干路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田间路完成4.5万立方米,干路辅沙1.6万立方米。5.3.6农防林工程营造防护林带25km,其中主林带15km,副林带10km,植树5万株。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依据本投资估算主要是依据水利水电工程预算依据建筑安装工程

20、预算定额,结合当地实际而进行的。6.2投资估算:507.58万元。6.3资金筹措项目自治区投资450万元,地方投工投劳57.58万元。7项目组织实施管理7.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与项目论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与资金、物资使用监督、检查以及有关事宜的决策协调工作。7.2工程建设管理7.2.1建立法人负责制度项目实施的承担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全面负责,并实行终身追究制度。7.2.2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项目正式批准以后,在工程开工之前,须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根据各

21、类项目的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安排要求等编制标书,招标要按国家规定的正式程序进行,增加操作透明度。7.2.3建立工程监理制度业主、施工企业和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三个相互制约的环节。监理人作为中介机构,对业主和施工方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7.2.4实行合同化管理标书、投标文件是项目实施合同的组成部分,无论项目工程实施及工程监理均采取合同制管理,增强透明度。7.3财务管理执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财务专设帐户、专款专用、建章立制、规范财务手续,实行财务管理达到帐据、帐物、帐款相符,努力做到增收节支,财务要定期审计。8效益分析8.1社会效益(1)项目的实施有

22、利于本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现。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65公顷;新增耕地率19.5,改造中低产田225公顷,可使290公顷的盐碱地及中低产田变成优质的稳产、高产田、使每公顷增加农作物产量在3500kg以上,这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保证作用。(2)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群众解困和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地减轻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3)实施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战略,建立绿色农业基地,增强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后劲,以促进地区经济振兴和快速发展。8.2生态效益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整理,合理规划,统一布局,使其农、林、

23、水、路一体化,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使项目区植被率大幅提高。既可起到防风固土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和保持各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打下良好基础。8.3经济效益根据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和规模,按照产品市场价格及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增加粮食总产量达251万公斤,年增加收益172万元,投资收益率为34,投资回收期为3年。9体会与建议本项目经分析

24、论证,该项目符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构想。项目建成以后,可为国家增加耕地65公顷,同时可使290公顷原有低产田得到进一步改造,项目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各项建设条件优越,见效快,投资回报率高,而且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产业投资方向。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3一、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区所在位置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_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

25、,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26、。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

27、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4、项目区建设条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

28、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

29、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依据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

30、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三、 项目规划设计设计标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项目区达

31、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水利措施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农业措施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

32、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林业措施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科技措施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33、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

34、,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定型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培植和建立一批与相适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及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

35、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四、 建设内容水利措施:新建机耕桥 12 座;新建小电灌站 25 座;新建苏灌站 4 座;新建硬质渠 0.48 km;新配套小沟建筑特 186 个;架设电力线路 14 km;新增100kv变压器 4 台套。农业措施全面条田方整化实现农田标准化 20000亩;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5.5 km;新增农业机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0台。新建种子仓库 800 平方米。林业措施:栽植防护林意杨 10万株。培训措施:项目区根据季节特点,农事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培训。五、 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1、投资概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5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 655.35 万元;农业措施 160.1

36、万元;林业措施 30 万元;科技推广 3.25万元;前期工作费 1.3万元。2、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 480 万元;省、市地方财政配套 160 万元,群众筹资210万元(约需投工10万个,折币20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合计210万元)。六、 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区建成后,2.64万亩,产量产值将有显著提高。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小麦100公斤,亩增收入75元,计增收 198万元;通过低产田改造,亩净增稻谷 150公斤,亩增收入 120元,计增收 316万元;项目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 55元,计节本 145万元;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659万元,亩平 249 元,人

37、均 319元。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弱筋小麦 600万公斤;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稻谷 950万公斤;项目实施后,主体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项目实施后,将促进我地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项目实施后,能带动我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3

38、、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由于地面整治,改造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七、 保障措施1、组织机构: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200_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开发局,#镇政府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略)2、监督机制: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3

39、、保障措施: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4一、总论1、项目名称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3、拟建地点:4、建设内容与规模:5、建设年限:6、概算投资:7、效益分析:二、市场预测1、水利水电供应、需求现状2、水利水电供需预测3、水利水电价格现状与预测三、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条件1、流域及电网现状与开发利用规划2、拟开发河段水利水电资源量、品质及开发利用的可能性3、拟建项目在整个流域内或电网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四、水文和气象1、

40、流域概况(工程所在流域听地理状况、河道和水土保持状况)2、气象特征3、其他情况五、工程地质1、区域地质条件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3、坝址及枢纽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其他部分地质条件(排水线路、堤防和河道)六、工程任务与规模(一)土建工程1、挡水泄水建筑物2、水电站厂房及开关站(二)水利水电设备1、发电机组2、电力接入系统方式及主接线3、主要电力设备及辅助设备(列出含单价的清单表)七、工程选址及工程总体布置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2、坝址选择3、坝型与枢纽布置八、环境影响评价1、区域环境概况2、工程对水体、水系、生物、水土流失影响分析3、保护措施九、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组织机构设置(法人

41、组建方案、管理机构方案、管理机构图)2、人力资源配置(生产作业班次、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要求)3、员工培训十、项目实施进度1、建设工期 2、进度安排十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估算(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和库区淹没处理补偿费等)2、流动资金估算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二)资金筹措1、自筹资金 2、其它*农田水利改造建项目建议书5一、项目名称松滋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根据省财政厅、省水利厅鄂财农发20_56号文关于下达20_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限额计划并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20_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要求,松滋市财政局、水利局组织专班编制了松滋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松滋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主要靠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冬春水利建设勉强维持运转。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投入,建设标准低、历史欠账多,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相当一部分工程运行状况急剧下滑,超期服役、带病运行,老化失修、淤塞渗漏,效率低下、效益衰减。据现状调查,塘坝、小型引水堰闸等小农水设施的平均完好率不到50%。近几年,松滋市通过中央及省财政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区小型灌排“卡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