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探讨论文_第1页
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探讨论文_第2页
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探讨论文_第3页
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探讨论文_第4页
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探讨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农业机械化促进机制探讨论文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 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标志。随着农村集体经济 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 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 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推动着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研究表明,土地经营规模、农民收入、农业机械价格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产生重要影响,对现阶段 的促进政策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支持政策一、导言现代农业 的重要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 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政府已经将发展农业机械化列入国家支持政策,提出走符合国情 的农业机械

2、化发展道路。近几年来,有关 学者从经济 学 的角度对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开展了多角度 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 的观点,为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政策理论支撑。(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制度 的历史变迁中国 的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 的,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当改革 的设计目标还远远没有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上时,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 的一系列实践清晰地走在市场化道路上,承包制中 的农机户是最早 的市场活动主体,农机经营服务一经诞生

3、即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买自用 的小农经济 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已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个体私有私营农机为主导 的历史时期。农民成为农机投资与经营 的主体。(二)农业机械 的功用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中代替人力和畜力来进行农业耕作 的现代化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传统农业 的劳动强度,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另外,农业机械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因为现在 的购机者主要将农业机械作为资本品投资购置,用于提供作业服务来获取收入,增收致富。另外,农机 的购置还满足了购机户自身 的生产、生活需求,如完成自己 的农田作业,甚至将运输机械还作为交通工

4、具使用,成为生活水平 的一种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在农民中所拥有和使用 的程度已成为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生活水平 的重要标志和手段。这些都说明了农业机械在我国具有多功能性这样一个独特 的特点。(三)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之间 的关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 的相关性颇有争议。有 的 学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 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如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原有农用机械化水平、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程度等因素影响了农机 的户有户营发展水平(陈升,1986)。杨敏丽等 学者进行 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的比重显著相关,农机化作业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

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的比重下降约1个百分点(杨敏丽,2003)。祝华军利用农机净值建立估计模型得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同农业劳均农机净值和劳均耕地面积呈显著 的正相关性 的结论,即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机净值增加1元,则全国将有11万农业劳动力被农业机械替代出来(祝华军,2005)。二者之间 的关系如何,本文将进行分析。二、样本数据 的选取与变量设置(一)数据资料 的选取在样本指标选取上按照全面性、简洁性、可操作性原则,参阅国内相关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 的文献,选取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选取时段为19832006年。这是因为安徽凤阳地区极少数生产队从1978年年底开始试验 的家

6、庭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 的大范围推行是逐步实现 的。1980年1月。全国只有1.0 的村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0年12月为14.4,到1983年底,97.7 的村庄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林毅夫。1988),因此,本文认为1983年是我国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时间分界点。本文数据均取自历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并进行适当处理,其中,2006年 的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供 的统计数。同时,本文认为在这个时期以1996年为分界时点,我国 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方式和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7、和改革 的影响,本文也有意考察这个政策变化 的影响。(二)变量设置本文在度量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因素时,选取了劳均土地经营规模、农民可支配纯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转移比率、农业机械产品价格、政策变化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1被解释变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本文关注 的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这一概念,对其测算是一个关键,农业部根据耕整地、播种和栽植、收获、粮食、植保和灌溉机械化程度计算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 学术界通常取前三项作业机械化程度,按其权重其平均值,但是,这种方法误差很大,业界 学者也有不同 的看法,计算也颇复杂。考虑到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 的生产环节差异太大,对机械化要求不同

8、,在此不直接测算各项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而是采用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PAM) 的高低来反映农机化发展状况,其高低可以直接测度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这里不考虑农业机械从事非农生产和用于农民生活中 的比重,而假定本文所界定范围 的农业机械从事 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2解释变量。农业机械 的使用目 的直接决定其发展 的一些因素选择。改革开放前,农业机械以规模经济技术因素投入。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影响其增加 的因素显然不同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成为一般 的资本品,私人投资成为主体,投资 的目 的主要是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获得收益,增加收入,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 的目 的是降低农业劳动强

9、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活舒适性。因而,农民 的收入等个体因素均会对农业机械投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这里设定农机作业价格、作业成本以及单位面积作业收入不变,综合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计量分析中考虑以下几个:(1)农户 的土地经营规模。本文以农业从业人员 的劳均经营耕地面积(PFL)来反映农户 的土地经营规模。据有些研究和作者 的调查表明,地块平均大小(即耕地细碎化程度)比该指标还要小,更适合用在此处分析,但是系统 的统计资料并不完整,无法使用,因此,本文借PFL来反映土地经营规模,规模越大,越能充分发挥农机作业 的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地块间转移成本和

10、交易成本。从农业机械发展 的总量上看,一些 学者预计 的由于受到户营耕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可能产生 的不利影响似乎并没有出现,其中原因值得研究,难道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背离基本 的技术和经济方面 的“自然规律”?(2)农民受教育水平。本文使用农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PFE)反映受教育程度。农民接受教育时间越长,对新技术和信息了解越多,掌握越快,更易于推行先进 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会促进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3)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RPFI) 的提高,使农民生活条件改善 的主要经济指标,生活舒适程度 的提高创造了对农业机械技术 的需求,推动着农机作业服务 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带动

11、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更加有经济能力投资购置农业机械来开展服务,获得过多 的收入。(4)农业机械产品价格。这里取机械化农具定基价格指数(FIP)来反映其影响,该指数越高,农民增加农业机械投资 的可能性会越少。(5)劳动力转移数量。农业劳动力转移越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推力越大,本文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RLT)来考察其对农业机械化 的影响。(6)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文中采用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即第一产业产值占GDP 的相对比重与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所有劳动力 的相对比重之间 的比例这一相对数值来比较研究农业劳动报酬 的差别。同时,对其与农业机械化之间 的因果关系进行检

12、验。(7)有关政策 的变化。虽然1983年后农业机械 的生产和销售取消了计划经济下 的调拨配给制度,并已按照市场化运行,但是农业机械作业所需 的柴油、生产所需 的钢材等原材料还维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 的价格双轨制状态,因此,该时期内对农业机械化 的支持还维持以物资调拨、平价供应隐性补贴 的形式。补贴数据与力度无法按照经济指标来获取统计数据。而市场化改革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 的支持以财政资金为主但资金分散杂乱,本文认为,此研究期间 的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 的力度不变,本文以1995年为界线设立政策变化虚拟变量(D1)进行检验。除上述因素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速度和技术进步率 的

13、影响。如GDP 的增加,改善了农业机械生产和作业 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府采取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政策,考虑到与农民人均收入 的高度线性相关性,这里仅以RPFI变量进行考察,以避免引进严重 的多重共线;国家整体水平 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制造业 的技术进步使更多品种型号和更高质量 的农业机械得以设计生产,农业生产 的需求得以满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农业机械研发方面 的投人数据如R&D投入强度没有相关历史统计对比,而且基础理论研究对农业机械化 的影响滞后期难以量化,故本文对这些综合因素 的影响归入随机误差项。三、模型构建与分析(一)模型构建本研究使用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以探

14、究以上解释变量因素可能对农业机械化造成 的各种影响及其水平,以及它们中间可能存在 的其他关系。首先对亩均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PAM)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经过取滞后期m=1,2,6分别检验,可以看出,PAM不是引起CAP变化 的Granger原因,但是,CAP是引起PAM变化 的Granger原因,因此,回归方程 的解释变量中不宜排除CAP。本文采用了普通多元线性单方程形式进行回归分析。(二)估计结果本文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估计,并使用Newey-West异方差自相关一致协方差方法校正参数估计值 的标准差,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拟合程度

15、较好。除了农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PFE)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这两个变量外,其他变量都达到了1和5 的显著水平。但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PFL)这一变量 的符号与预期并不一致。对模型估计 的具体结果分析如下:1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RPFI)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比例(RLT) 的显著影响,且都有正向影响关系,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一致。农民收入提高了,一方面代表着农民生活水平上 的提高。农民租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完成部分农田劳动 的愿望也会随之增强,而且也更具有经济 的负担能力;另一方面,农民收入 的提高使 的农民有经济能力购置更多 的农业机械为自己农业生

16、产、日常生活和开展对外作业服务赚取更多收入。而农业劳动力转移 的数量越多,意味着在相对稳定耕地上从事生产 的劳动力越少,越需要更多 的农业机械来完成更多 的农业生产环节,推动着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2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还受到农业机械销售价格水平 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机械价格越高,租用农业机械 的价格也会高,相对收入较低 的农民对其反应越敏感,会较少购置和租用农业机械,这也符合一般 的经济规律。因此,价格水平(FIP)对农业机械化具有显著 的负向影响,这与理论预期也相一致。3从理论和经验认识上看,农民文化水平(PFE)越高,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利于购置和使用先进 的农业机械,但从估计结果

17、看,这一影响不很显著;同样不很显著 的还有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理论认为该指标越大意味着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 的收益会越高。农民从种地中获得 的收入比例越高,会从根本上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但估计结果仅在10 的水平显著。4农民人均耕地面积(PFL)对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构成显著 的负向影响,这是与理论预期方向不相一致 的一个变量,也与众多 学者一致认为 的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观点似乎矛盾。但就我国农村现阶段 的具体发展状况和农业机械功用而言,这一结果具有现实性。因为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一方面为他人提供作业服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大量 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四轮拖拉机、农用三

18、轮车等主要是农民自购自用,有 的兼用农民生产、生活中 的交通工具。因此。这一结果说明农业机械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已经出现。5本文对于政策变化(D1)对农业机械化 的影响 的估计结果也是显著 的,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政策具有一定 的依赖性。四、结论与启示从本文对推进农业机械化 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与对相关政策 的启示一并总结如下:第一。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转移 的增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都具有显著 的推动作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主要内在力量,国家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政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尤其是种粮农民 的收入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第二,农业机械 的价格水平还是影响农民购置农业机械 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直接补贴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农民 的购机积极性,提高新型农业机械 的存量水平,有利于新技术 的推广应用,而目前不应将小型 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