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_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阶段质量检测 (四)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B)(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如下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B研究能量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是指捕食者的捕食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解析: 选 C能量输入是生产者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而不是捕食者的捕食。2图 1 是某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 2 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

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中未标记出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10 百万千焦B图 2 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的改动为去掉“A C ”方向C发展生态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物质能量循环利用D农田被弃耕一段时间后演替为灌木林,其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选 D 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所以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为15.0 0.5 3.0 2.59.0(百万千焦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指的是捕食链,是由生产者和各种动物组成的,由图2 可知 A 为生产者, B、C、 D 为消费者,消费者不可能被生产者利用,所以“ C A” 错

3、误。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解析:选 C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依靠生产者(主要是植物 )固定太阳能完成的,植被的大量破坏必然会减少太阳能的固定量。4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第 1页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A. 甲B乙C丙D丁解析:选 D当

4、地物种无论是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每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均应该有分布,而外来物种不一定具备该特点,故丁最可能是外来物种。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下列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是(a 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 代表恢复力稳定性)()解析: 选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6如图是某生态农庄能量流动模式图,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农庄稳态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绿色

5、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与人无关B增大输入能量可增加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以提高该系统输出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D C 代表该农庄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有C 构成一个种群解析: 选 B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态农庄需要人为输入能量。增大输入能量 ,食草动物可获取的能量增加,导致其数量增加,从而提高了该系统输出的能量。因该过程有人为能量输入, 并不能代表食草动物从植物获取的同化量。处于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营养级一般都有多个物种,故不能构成一个种群。7同学们进行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活动,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

6、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解析:选 A小生态瓶维持时间越长,说明生物种类、 数量及非生物成分的搭配越合理,物质循环持久,制作水平高。8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第 2页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选 D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引入一定会危

7、害生物多样性B新物种的诞生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解析:选 C外来物种引入也可能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新物种的诞生丰富了物种多样性,也会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10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 选 B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

8、,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下降。由此可知,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可能会降低;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11我国太湖无锡流域曾发生大面积蓝藻暴发,导致近百万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无法饮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蓝藻是原核生物,在太湖中属于分解者B太湖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C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说明太湖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小D生活污水的排入不会引起湖水氮、磷超标解析: 选 B蓝藻是原核生物,在太湖中属于生产者;太湖治理方法有物理清除、化学消灭和生物捕食等;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不能说明其调节能力大小,只能说明干扰超过

9、了其自我调节能力;生活污水的排入会引起湖水氮、磷超标。12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有关其作用机理的描述正确的第 3页是 ()利用植物吸收水中固体大颗粒悬浮物3等 ,从而降低水植物吸收水中的 NO 3,PO4中氮、磷等的含量浮床遮光,抑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以防止水华发生浮床下方水体的氧浓度升高,能够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ABCD解析: 选 C浮床中的植物不能吸收固体大颗粒悬浮物,但能吸收水中的NO 3 、PO 43等,从而降低水中氮、磷等的含量;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因浮床遮挡而无法进行,不能正常生长,抑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以防止水华发生;浮床下方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10、使水体的氧浓度降低。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8 分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 A、B、C、D 组成生物群落。请据图分析回答:(1) 大气中的 CO 2 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_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 _作用。(2) 该生态系统中A、 B、 C 、D 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有_,碳在 A、 B 之间以 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_(填“能”或“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3) 为 保 护 牧 草 , 牧 民 采 取 措 施 控 制 鼠 类 大 量 繁 殖 , 目 的 是_ 。(4)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图中 _(填序号 )打破了生物圈中碳

11、循环的平衡。(5) 由图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 。解析: (1)大气中的CO 2 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生物的呼吸作用。(2)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即生产者C,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A。碳在 A、B 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由于碳在该生态系统内不断地输入与输出,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3)保护牧草,牧民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5) 生态系统中物

12、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利用。答案: (1)光合呼吸(2)A 、 B、C含碳有机物不能(3)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5) 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利用第 4页14(8 分 )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J/(cm2 y);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典型食物链,请分析作答:(1) 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用字母回答 ),图甲中的C 包含了图乙中的哪些生物?_ 。(2) 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 ,则 B 捕食 A 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_;B 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

13、J/(cm 2y)。(3) 某同学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用玻璃球进行如下实验: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 ( 经清点共 15 个 ),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 个 (其中红色球 4 个 ),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 _。(4) 当鼠和昆虫从植物获得相等能量时,蛇的死亡对植物的影响是利_(填“大于”或“小于” )害。解析: (1)A 是生产者, B 是初级消费者, C 是次级消费者, D 是分解者, E 是二氧化碳库,生物群落不包括 E 。图乙中蛇和蛙都可作为次级消费者。(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J/(c

14、m2y) ,流入 B 的能量是 200 J/(cm2y),所以能量传递效率是20% 。 B 呼吸消费的能量是 11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200 112 88 J/(cm2 。 设原有球为x,则15/x4/12,y) (3)x 45,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进行标记。(4) 蛇的死亡导致鼠大量繁殖,对植物破坏较大。答案: (1)E 蛇和蛙(2)20%88(3)45 标记 (4)小于15 (8 分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 )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 ),图中 A、 B、C 、 D 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 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_

15、。(2) 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结构发生改变。(3) 自 2019 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_稳定性降低。(4)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填字母 )。(5) 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营养级。解析: (1)由图分析,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竞争,它们有共同的食物水蚤。(2) 光照导致植物垂直分层,进而导致动物在结构上也具有分层现象。(3)由题

16、意分析,对湖泊进行填埋,破环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甲图中小第 5页球藻是生产者,其余4 种是消费者;乙图中A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是生产者, C 是消费者, D 是分解者,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5)图甲中河蚌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的粪便,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答案: (1)竞争(2)垂直 (或空间 )(3)抵抗力(4)A 、 D(5)二、三一16 (8 分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

17、括 _ 。(2)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_;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_ 。(3)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主要原因是_ 。(4) 如果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狗尾草大量繁殖,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5) 农田生态系统的 _稳定性较低,废弃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是 _。解析: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食物链、食物网。(2)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要提高产量就应减少初级消费者

18、的数量, 直接减少初级消费者或增加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均能达到上述目的。(3)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由于农田的产品(粮食或蔬菜 )要输出,所以还要不断往农田中施肥。 (4)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最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随机取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 农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容易遭破坏,抵抗干扰能力差,即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在废弃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 (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 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3)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 N 元素部分不能都归还土壤(或农田生态系统中N 元素的输出大于输入)(4)样方法随机取样(5) 抵抗力

19、次生演替17 (10 分 )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第 6页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处理瓶号1 号瓶2 号瓶3 号瓶1各加入等量的水2加少许不加河泥河泥3不加金鱼藻加入等量的金鱼藻4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5置于相同的光照下金鱼生存时间(天 )31125(1)1 、2 、3号 瓶 相 比 较 , 相 同 的 非 生 物 因 素 有 哪 些 ?_ 。(2)2 号 瓶 与3号 瓶 相 比 较 , 2 号 瓶 中 金 鱼 存 活 的 时 间 短 , 说 明 了_ 。(3) 能 说 明 生 产 者 是 生 态 系 统 成 分 不 可 缺 少 的

20、 实 验 是_ 。(4)3 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_ 。 .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 号锥形瓶, 4 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号锥形瓶作对照;第二步: _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瓶中_ 。(2)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_ 。答案 : .(1)阳光、水分、空气、温度(2)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3)1 号和 2 号(4)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金鱼生存所需的能量 .(1)3对 4 号瓶作遮光处理金鱼生存的时间(2)4 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比3 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时间短18 (12 分 )图 1 是碳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