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状与发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田春雨 2014年8月,2,主要内容,一、概述 二、应用情况 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 四、科研工作 五、标准规范 六、总结及展望,3,3,一、概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需要 改变建筑设计模式和建造方式,提高建筑科技含量、性能和质量的需要 解决建筑市场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需要 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需要,我国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施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工业化程度不高、设计建造比较粗放、建筑产品质量不稳定、建设效率低、劳动力需求量大、材料损耗和建筑垃圾量大、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大,不
2、能满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结构形式,4,4,一、概述,发展历史:国内 20世纪50年代:开创(主要是前苏联技术) 20世纪6080年代:发展 20世纪90年代:低潮 21世纪10年代:恢复、发展、创新 形成部分技术和技术标准,但不完善、不系统,北京市的装配式大板住宅建筑在1959-1984年建成272.6万m2,5,5,一、概述,发展历史:国外,1891年,巴黎首次使用装配式混凝土梁 二战后,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并逐步形成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国外装配式住宅比例,6,6,一、概述,国内传统建筑产业化存在
3、主要问题 建筑功能/使用功能:户型单一 ;渗漏;不保温、不节能;标准低,质量差,粗制滥造,寿命低; 结构问题:抗震性能(节点等)受质疑;房屋高度受限;耐久性差 成本:20年来,随着产业形态的改变,和现浇结构相比不占优势(劳动力、运输、产业链不完备,7,7,一、概述,新机遇:需求强大,市场广阔 中国每年竣工的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 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要从2012年52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重大工程建设,8,8,一、概述,新机遇:符合“四节一环保”和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功能和质量要求提高:
4、可实现外装修、内装修与混凝土受力构件一次制作,提高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步退出,2012年适龄劳动人口首次下降,现场劳动力匮乏、成本大幅提高 房屋造价及管理成本的变化:缩短总工期,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减少现场施工中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及浪费;降低使用管理成本、维修成本 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噪声污染,节约用水,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 技术逐步成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9,9,一、概述,新机遇:符合科技发展规划 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重点领域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以及“建筑施工与工程
5、装备”优先主题任务。 符合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中关于“推动建筑工业化”主题。 符合科技部“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绿色建造与施工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任务,10,10,二、应用情况,近10年来,尤其是最近5年,地方政府和实力企业积极性空前高涨 开发、施工、构件工厂:万科集团、南通中南建设集团、黑龙江宇辉集团、长沙远大住工、二十二冶集团、中国建筑、上海城建集团、合肥西伟德、安徽丹霞房地产公司、江苏大地建设集团、浙江宝业集团、山东万斯达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住总集团、四川华构住工、吉林亚泰集团、北京榆构等,11,11,二
6、、应用情况,万科集团2012年完成工业化住宅270万平米,苏州金域缇香项目,12,12,二、应用情况,万科集团北京中粮万科假日风景 预制墙板、叠合楼板、楼梯等,13,13,二、应用情况,2011年技术应用的突破沈阳春河里17#楼公寓(框架-核心筒,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实现竖向构件框架柱预制,15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总建筑面积9454平米,2012年竣工,项目目前处于主体吊装施工阶段,14,14,二、应用情况,预制混凝土结构效益统计:万科项目统计,2012年完成工业化住宅272万平米。第三方评估显示,结构建造阶段节能20%,节水63%,节材81%,减少建筑垃
7、圾91%。 清华大学跟踪评测:长阳半岛试点项目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构件生产、运输、安装、装修),节约木材71%,节水26%,节约砂浆和粘接材料83%,节能18,15,15,二、应用情况,黑龙江宇辉集团预制剪力墙结构 预制墙、叠合楼板,16,16,二、应用情况,南通中南建设集团集团、东南大学预制剪力墙结构,17,17,二、应用情况,二十二冶集团实验楼,18,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湿式连接;干式连接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结构 在进行合理准确的设计计算的前提下,这两种连接方式并没有受力性能包括抗震性能
8、的优劣之分。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加工及安装的可行性和便捷性、成本、施工周期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结构中也可以根据需要,两种连接方式结合使用,19,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楼盖体系,综述,20,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框架结构,预制混凝土框架一般由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预制楼梯等结构构件组成。结构传力路径明确,装配效率高,现浇湿作业少是最适合进行预制装配化的结构形式。 主要用于需要开敞大空间的厂房、仓库、商场、停车场、办公楼、教学楼、医务楼、商务楼等建筑,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居民住宅等民用建筑,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按连接方式分
9、为两类: 等同现浇结构(刚性连接) 不等同现浇结构(柔性连接,21,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框架结构:刚性连接,基于一维构件 把梁、柱预制成一维构件,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而成,预制构件端部伸出的预留钢筋焊接或用钢套筒连接,然后现场浇筑混凝土,优点:构件生产及施工方便,结构整体性较好,可做到等同现浇结构 缺点:接缝位于受力关键部位,连接要求高,22,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框架结构:刚性连接,23,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基于二维构件,采用平面T型和十字型或一字型构件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优点:节点性能较好,接头位于受力较小部分 缺点:生产、运输、堆放以及安装施工不方便,框架结构:刚性连接,24,三、现有
10、技术体系总结,框架结构:刚性连接,25,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基于三维构件 采用三维双T型和双十字型构件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能减少施工现场布筋、浇筑混凝土等工作,接头数量较少; 缺点是构件是三维构件,重量大不便于生产、运输、堆放以及安装施工。该种框架体系应用较少,框架结构:刚性连接,26,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节点采用柔性连接。连接部位抗弯能力比预制构件低,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通常发生在连接处。既可以用于预制混凝士框架体系,又可以用于预制混凝土板柱结构,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因此结构恢复性能好,震后只需对连接部位进行修复就可以继续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 柔性连接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与现浇结
11、构有很大的不同,符合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框架结构:柔性连接,27,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框架结构:柔性连接,28,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可以增加框架结构的刚度、延性、承载力以及耗能能力。支撑能消耗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免于倒塌,甚至仅经过轻微修复便可继续使用。易于实现了整个结构的全部预制装配化。 提高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中心支撑,29,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中心支撑,框架结构,30,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剪力墙结构,预制剪力墙体系 现浇剪力墙配外挂板体系 叠合剪力墙体系 多层剪力墙体系,31,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叠合剪力墙结构,多层剪力墙
12、结构,32,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预制剪力墙体系,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剪力墙 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剪力墙 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部分预制的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浆锚搭接连接的的预制剪力墙,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以竖向钢筋连接技术为主要区别,33,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钢筋连接技术:套筒灌浆连接,中心支撑,34,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钢筋连接技术:套筒灌浆连接,中心支撑,东京塔58层,台湾高层住宅38层,浦江住宅14层,35,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浆锚搭接连接包括螺旋箍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连接以及其它采用预留孔洞插筋后灌浆的间接搭接连接方式,浆锚搭接连接,螺旋箍筋约
13、束浆锚搭接连接,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连接,36,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全预制、部分预制,全预制,两侧预制,中部预制,预制墙连接段,边缘构件现浇,预制部位对剪力墙破坏形态影响较小,主要与截面竖向钢筋连接方式有关,套筒灌浆连接,37,研究表明,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是一种较为可靠的钢筋连接技术,可以应用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竖向钢筋连接相关规定 使用前对接头进行力学性能及适用性试验验证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逐根连接 竖向分布钢筋允许间隔连接,全预制,部分预制,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38,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分布区竖向钢筋间隔连接,分布区竖向钢筋间接连接
14、,规程未禁止,间接连接的方式与现浇剪力墙相比较为接近,但变形、破坏形态以及承载力、延性等指标与设计人员的布置密切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证明其可靠性,规程允许,但间隔的间距、被连接钢筋最小直径有要求,且当计算水平剪力和配筋率时未连接钢筋不得计入,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间接连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9,降低了套筒的使用数量,仅在 “预制腿”处应用套筒灌浆连接,降低了综合成本,在预制墙体内预留孔洞,由顶端浇注混凝土,自上而下的灌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确保了后浇区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0,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梁、预制外墙、预制楼梯等构件 现浇剪力墙、柱等
15、,核心仍是现浇剪力墙体系 注重外挂墙板的设计以及安装施工(线连接、点连接,现浇剪力墙配外挂板体系,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1,叠合板式预制剪力墙,双板剪力墙,沿厚度方向分为三层,外层预制,中间层现浇。通过桁架钢筋连接。但预制混凝土板及其内的钢筋网与上下层不相连接,叠合剪力墙体系,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6度以下抗震区和非抗震区,房屋高度不超过60米,层数在18层以内的多层、高层住宅结构,42,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将会建设大量的以6-7层为主的剪力墙居住建筑。对抗震的需求并不大。此种结构体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在广大城镇地区多层住宅中推广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16、规程JGJ1-2014 简化了暗柱设置及水平接缝的连接,降低了剪力墙及暗柱配筋率、配箍率要求 连接方式多样、简便,可采用干连接 可将叠合剪力墙应用于多层剪力墙结构体系,真正做到工业化生产、施工,多层剪力墙体系,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3,剪力墙体系,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4,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 预制框架-现浇核心筒 预制框架-预制剪力墙,南科大厦,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框架-剪力墙,45,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梁柱节点现浇,梁柱节点处连接,搭接连接后弯锚钢筋排列较紧密,吊装时存在梁筋与柱筋碰撞的问题,梁柱节点预制,梁外侧连接,可形成单节点梁或双节点梁,尽量避免双节点梁,特别是较大跨度的梁,
17、易造成吊装下落困难,在跨度较小的梁可以适当应用。在边柱或角柱的位置,也可将梁柱节点与柱一体化预制,形成带节点柱,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6,预制框架-现浇核心筒,框筒结构平面布置,框架-核心筒结构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 抗震性较好,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能够获得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 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7,预制外框架与现浇核心筒同步施工,预制外框架吊装施工与现浇
18、核心筒施工在同一层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可同时进行,可用同一组工人。但施工进度会受影响。 预制梁、预制叠合板与现浇核心筒墙体的连接较容易实现,现浇核心筒先行、预制外框架跟进,类似于钢框架-现浇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工法:浇核心筒先行约升到十层,开始进行钢外框架的吊装。预制、现浇分开施工,不交叉作业。现浇核心筒应预埋框架梁连接筋及板连接筋。未来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可以研究型钢混凝土梁,改现有的湿连接为干连接,国内尚无工程案例,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8,预制框架-预制剪力墙,日本进行过类似研究并有大量工程实践,但体系稍有不同,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在开展研究,墙梁一体化预制+连
19、梁的形式 梁柱节点现浇,预制剪力墙、预制一字型梁形式 将墙柱梁一体化预制的形式 预制柱、预制墙、预制节点预制梁一体化构件的形式,体系四,体系三,体系二,体系一,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49,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公寓楼试点工程,对体系四的拆分和拼装技术进行了试点工程施工验证,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50,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框架-剪力墙,51,楼盖体系,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52,楼盖体系,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53,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双向板,54,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单向板,55,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预制板,56,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楼梯,57,三、现有技术体系总结,外挂板,58,三、现
20、有技术体系总结,外挂板,59,59,四、科研工作,针对不同体系: 框架结构、预应力框架结构 中国建研院、万科集团、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大地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等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墙、L形大板等 中国建研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大、北京万科、中南建设集团、黑龙江宇辉集团、中国建筑设计标准院、合肥西伟德、长沙远大、二十二冶集团等 框架剪力墙结构: 沈阳建筑大学,60,60,四、科研工作,关键技术问题 水平缝、竖缝的钢筋连接技术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安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工艺) 接合面受力性能:粗糙面、键槽、抗剪钢筋 装配构件受力性能:梁、柱、板、墙
21、装配节点及整体抗震性能 附属构件及连接受力性能:外挂板 新型配筋技术:组合箍,大直径、大间距 锚固技术:锚固板 结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61,61,四、科研工作,建研院进行的系列试验研究 拼接叠合梁试验 拼接柱构件试验 结合面抗剪试验 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叠合板试验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以日本前田公司技术为基础,足尺试件试验约60个,62,62,四、科研工作,钢筋混凝土结合面的剪切性能研究,24个试件,63,63,四、科研工作,钢筋混凝土结合面的剪切性能研究,深圳市地标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行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4,64,采用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构件受力性能试验,钢筋灌浆
22、套筒连接技术研究,四、科研工作,灌浆套筒工艺及力学性能试验,行标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行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5,65,叠合梁:梁端拼缝、封闭组合箍,四、科研工作,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预制柱:钢筋连接、柱底拼缝,叠合板:板端构造,设计方法,梁柱节点:钢筋连接锚固构造,新型配筋技术:配置高强、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的构件及节点性能研究,行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经济性与施工便利性,66,66,配组合封闭箍的叠合梁弯、剪、扭受力性能研究,箍筋的形式,四、科研工作,目的:方便施工,67,67,四、科研工作,受弯4个,受剪8个,受扭10个,配组合封闭箍的叠合梁弯、剪、扭受力性能研
23、究,主要结论: 配置组合封闭箍的预制拼装叠合梁弯、剪性能与配置封闭箍的梁基本一致。 受扭情况下,宜采用两端135度钩箍筋帽的组合封闭箍,68,68,四、科研工作,叠合梁拼接方法研究,主要结论: 拼接方式可行,拼接区箍筋应加密,69,69,预制柱受力性能研究,四、科研工作,主要结论: 预制拼装柱的性能与现浇柱基本一致,柱底拼缝的构造及施工工艺需要进一步研究,8个试件,70,四、科研工作,预制柱受力性能研究,71,71,叠合板受力性能研究,四、科研工作,主要结论: 分离式拼缝连接的叠合板可偏于安全,按照单向板设计,72,72,梁柱拼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四、科研工作,73,73,梁柱拼接节点受力性能
24、研究,四、科研工作,主要结论: 节点一系列试件试验结果表明,同样受力条件下的拼装节点与现浇节点的承载力及延性性能基本相当,74,74,预制构件新型配筋技术研究:大间距、大直径、高强配筋,四、科研工作,目的: 简化节点构造 减小接头数量 控制成本 方便施工,75,75,配高强大直径、大间距叠合梁弯、剪受力性能研究,四、科研工作,主要结论: 承载力及延性相当。裂缝开裂略早,裂缝间距大,裂缝宽度略大,10个试件,76,76,配高强大直径、大间距柱受力性能研究,四、科研工作,试验进行中,14个试件,77,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研究,15个,6个,6个,三种类型试件共9组,27个,四、科研工作,78,地梁
25、制作,现浇试件,预制试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研究,四、科研工作,79,斜裂缝沿水平拼缝发展,墙体与地梁水平裂缝,79,暗柱纵筋压曲、拉断裂,角部混凝土剥落,四、科研工作,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研究,主要结论:通过对三类装配式剪力墙试件的足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可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试件与现浇剪力墙试件在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以及破坏模式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该装配方式技术可靠,构造合理。可按与现浇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此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构件的设计,80,80,四、科研工作,线支承式外挂墙板受力性能研究,81,81,四、科研工作,线支承式外挂墙板受力性能研究,82,82,四、科研工作,线支承式外挂墙板
26、受力性能研究,83,83,四、科研工作,线支承式外挂墙板受力性能研究,外挂板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能力良好,对主体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基本没有影响。 外挂板与梁连接未发生破坏。 底部应设置面外约束、面内可双向滑移的连接节点,84,五、标准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关技术标准,85,充分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做有用的标准 包含主要装配式结构体系(不仅是剪力墙大板) 不片面强调全预制装配,提高结构性能/抗震性能 针对低层、多层建筑,提出专门规定和要求 补充、强化建筑设计、加工制作、安装、工程验收 必须安全可靠,力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五、标准规范,JGJ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86,总则
27、术语和符号 基本规定 材料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框架结构设计,五、标准规范,JGJ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剪力墙结构设计 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 外挂墙板设计 构件制作与运输 结构施工 工程验收 附录A:多层剪力墙水平接缝设计构造,87,五、标准规范,JGJ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章:总则 适用范围:非抗震设计、68度抗震设计的民用建筑;房屋高度及规则性符合版规程规定 不适应:甲类建筑、9度设防建筑;特殊工业建筑,88,第2章:术语和符号 预制混凝土构件:非原位制作的混凝土构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28、) 预制外墙挂板: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五、标准规范,89,第3章:基本规定 有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构件拆分、深化设计、偏差和公差等基本要求。 标准化、模数化,少规格、多组合;各专业协同;结构整体性、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材料应用;合理的预制拆分;深化设计要求,五、标准规范,90,第4章:材料 混凝土、钢筋、钢材: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鼓励使用焊接钢筋网片等工业化配送钢筋产品; 吊钩吊环禁止采用冷加工钢筋 套筒、预埋件、连接件,五、标准规范,91,第4章:材料
29、套筒灌浆连接的灌浆料:泌水率、流动性、膨胀率、不同龄期强度指标要求 预留孔浆锚搭接连接的灌浆料:流动性、膨胀率、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取决于搭接长度、孔型及构造(如约束箍筋,五、标准规范,92,第4章:材料 夹芯板保温材料:聚苯乙烯(EPS、XPS)、改性聚氨酯、酚醛等,主要规定吸水率、导热系数、防火性能要求 夹芯板拉结件 密封材料:防水要求,耐久性要求,五、标准规范,93,第5章:建筑设计突出体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是本规程的关键内容之一 符合 建筑功能要求,性能不低于(高于)现浇结构 平面、立面布置:模数化、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 专业协同:充分考虑结构、建筑设备专业需求,提高设备使用性能
30、;必须做到建筑全装修(外装和内装) 充分考虑构配件加工制作、安装等环节要求 尽量体现方便维修、更换、改造要求,五、标准规范,94,第6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一般规定 作用及作用组合 结构计算分析 预制构件设计 连接设计 楼盖设计,五、标准规范,95,第6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一般规定 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五、标准规范,96,第6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一般规定 抗震等级,五、标准规范,97,第6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连接设计,湿式连接传力途径: 压力: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座浆材料直接传递; 拉力:连接钢筋传递; 剪力: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键槽或者粗糙面、钢筋的摩擦抗剪作用、 销栓抗剪作用承担; 弯
31、矩:连接钢筋抗拉及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座浆材料抗压,PC构件之间,PC构件与现浇或后浇混凝土之间:钢筋连接或锚固、混凝土结合面粗糙面或键槽,干式连接:通过预埋件焊接或螺栓连接、搁置、销栓等方式,湿式连接:钢筋连接、后浇混凝土或灌浆结合为整体,五、标准规范,98,第6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连接设计 连接设计,强接缝,弱构件,五、标准规范,99,第6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楼盖设计 现浇楼盖、预制叠合楼盖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预制叠合楼盖: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与周边梁、墙可靠连接,关键部位(收进、顶层等)宜设置封闭圈梁;拼缝宽度、钢筋锚固符
32、合要求,五、标准规范,100,第7章:框架结构设计,总体思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等同现浇,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分析及构件设计方法相同,承载力计算:对叠合梁拼缝、预制柱拼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给出公式,构件构造要求:给出叠合梁、预制柱构造要求,节点构造要求:给出主次梁节点、叠合梁拼接节点、梁柱节点构造要求,装配形式:以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楼板、现浇节点构成,梁柱以一维构件为主,方便制作及安装。柱纵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五、标准规范,101,第8章:剪力墙结构设计,预制剪力墙体系 现浇剪力墙配外挂板体系 叠合剪力墙体系 多层剪力墙体系,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几种形式,参照:上海地标,安
33、徽地标,五、标准规范,102,第8章:剪力墙结构设计,总体思路: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分析及构件设计方法相同,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承载力计算:对预制墙板拼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给出公式,构件构造要求:给出预制墙板构造要求,节点构造要求:给出预制墙板竖向拼缝、水平拼缝、水平圈梁、连梁节点等构造要求,装配形式:以预制墙板、后浇边缘构件、后浇连接段、叠合楼板。墙板水平拼缝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等,五、标准规范,103,五、标准规范,第8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竖向接缝,a)有翼墙 (b)转角墙 图8.3.1-1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全部后浇构造示意,a)转角
34、墙 (b)有翼墙 图8.3.1-2 构造边缘构件全部后浇构造示意(阴影区域为构造边缘构件范围,a)转角墙 (b)有翼墙 图8.3.1-3 造边缘构件部分现浇构造示意(阴影区域为构造边缘构件范围,104,五、标准规范,第8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水平接缝:竖向分布钢筋连接简化,图8.3.5 预制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示意 1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2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3连接接头,105,五、标准规范,第9章 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本章适用于6层及6层以下、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最小墙厚120mm,最小配筋率0.15,3层以上设叠合楼板,3层以下可使用全预制楼板,106,五
35、、标准规范,第9章 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竖缝,图9.3.1 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后浇凝土暗柱示意 后浇段;2预制剪力墙,8度区设暗柱,7度一下可不设暗柱,竖缝湿式连接,107,五、标准规范,第9章 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水平缝,墙身钢筋不直接连接,每个墙肢设若干连接节点,水平缝灌缝或坐浆,水平缝抗剪设计,108,第10章:外挂墙板设计 外墙挂板均为非承重板,不协助主体结构承载,仅承受自身分担的荷载和地震作用;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要求 重点:作用和作用效应;连接设计 预估预估地震作用下不得脱落 幕墙板设计规定:基本与有关幕墙设计规范要求相当,如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金属与石材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