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_第1页
人教版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_第2页
人教版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_第3页
人教版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2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 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

2、和现 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 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阅读法、讨论法。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 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 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 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 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 正确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 联系史实, 客观分析、 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

3、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 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 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 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 1)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 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要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

4、,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 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 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3)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 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并能分析其作用。 认识秦亡于暴政, 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一 面。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

5、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思考: 诗中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指什么历史事 件? 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 “金棺葬寒灰。 ”的下场? 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 1)原因: 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称王”;(诸侯得势)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周王权旁落;(王室衰微) 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根基动摇)2、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

6、实力; 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川) 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各民族的初步融合。(2)统一过程:时间:公元前 230前221年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定都咸阳。(3)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 皇帝”名称的由来:(参见教材P9历史纵横”)2、皇帝制度:(1)皇帝独尊: 皇帝”名号的

7、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天子自称朕” 命”为 制”,令”为诏”印为玺”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 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2) 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 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 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3)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 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如阳陵虎符。 皇帝的话就是法律( 言即法律”)。公元前213年那场著名的宫廷辩论之后,秦始皇下令取消了殿前议事的制度。这样,秦始皇不仅集国

8、家权力于一身,而且真正开始说一不二了。3、中央官制 三 公九卿制(1)设置及职能:中央 “三公 ”: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 “三公 ”地方 “九卿 ”:指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 等。这里的 “九 ”并非确数,言其 “多 ”也。(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3)评价: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 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军政大权操纵在 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三、

9、巩固统一的措施:(参见教材P10历史纵横”指导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归纳)修筑万里长城 防御匈奴; 修建驰道、直道 一一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统一货币、度量衡 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统一文字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整顿各地风俗(视时间解释驰道、度量衡、秦权。 ) 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 一一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沿革: 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2、目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3、内容 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1)郡长官郡守:( 2)县 长官县长或县令: (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第11 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本课小结:秦朝统一后, 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至上的中央 集权制度, 把全国政治、 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过来, 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强大和灭亡都有重要影响。教学反思(1)学生的现有历史知识比较少,故对课本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前要让他们预习。(2)利用辩论的形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