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一个区域的社会和谐与安定,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优化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二者关系密切。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将决定劳动者就业的规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各行业就业分配的趋势将会引起一个区域选择产业路径发生改变,劳动力在产业中的流动也会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二者结构要不断趋于合理,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进步;才能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拟从相关理论出发,就xx市产业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发展现状作简要探讨。一、xx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情况综述产业结构演变轨迹与特征1、三次
2、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总体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产值比重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逐渐下降,工业、服务业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30.3:43.2:26.6调整为2020年的9.7:56.8:33.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类型,总体上符合现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规律。2、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迅速。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二三产业产值构成年份之间未长期呈现持续性上升或下降,总体模式“二一三”;90年代,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比较均衡,均在30%左右;新世纪以
3、来,三次产业结构变化逐渐趋于合理,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产业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上升幅度来看,1978-2020年间,一产业增加值由3.1亿元增长到181.2亿元,增长57倍,农业生产实现了巨大增长,但所占比重却由1978年的30.3%下降到2020年的9.7%。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虽有所提高,但也只分别提高13.6和7个百分点,远低于第一产业。3、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稳定性较差。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第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64.1亿元,相比于1978年的4.5亿元增长近240倍。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4、增长也比较迅速,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全市二产业比重由31.5%上升到2020年56.8%,提高25.3个百分点,2020年一度达到57.9%。从数据的变化趋势来看,第二产业在xx国民经济构成中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占据主导地位。1978-2020年间,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增长了230倍左右,远远超过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但增加值比重却增长缓慢,仅提高不到7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年份间变化较为频繁,表现出不稳定的趋势。就业结构演变轨迹与特征1、就业总量逐年增加,就业结构逐年优化。2020年,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326.6万人,较1978年增长1
5、.3倍。分产业来看,全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89.3%下降到2020年的33.9%,二三产业分别由5.9%、4.8%上升到29.3%、36.8%。就业结构逐渐由传统型转变为发展型阶段,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就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人口总量较大。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9.7%、56.8%、33.5%,二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下降至不到10%。然而就业结构调整速度相比于产业结构显得明显滞后,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10.6万人,就业比重为33.9%,远高于对应的增加值比重,可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下降速度远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相对应的二三产
6、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也落后于xx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3、城乡就业结构稳定,农业人口贡献明显。1978-2020年,全市就业在城乡间的分布构成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乡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只下降14.5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在此期间下降55.4个百分点。这表明在这段时期内,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大部分并未向城市流转,而是走了乡村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道路;1978-2020年,全市总就业人口增长181.6万人,一产业减少18.8万人,二三产业分别新增87.5、113.3万人,贡献率分别为48.2%、62.4%,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全市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源泉。二、产业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构偏离度分
7、析。结构偏离度是直接反映产业结构效益的量化指标,用公式表式为:结构偏离度系数=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偏离度越高,说明结构越失衡;偏离度越低,或趋向于零,说明结构越均衡。所以,从各个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正负可以判断出该产业是排挤出劳动力还是吸收进劳动力。如表1所示,1978-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比较大,并且一直为负值,同时绝对值还存在上升趋势,第一产业就业严重过剩,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问题。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一直为正数,第二产业还有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的空间,就业需求量大。但第二产业结构偏离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78-198
8、8年十年间由6.27迅猛下降到1.25之后,至20xx年一直保持在1-2的偏离系数,20xx年以后下降到1以内,这说明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逐渐趋于饱和。全市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在1978年以来一直呈现逐渐减少并趋近于零,甚至在2020年后呈现负数,到2020年更是下降到-0.09。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逐年减弱,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降低,只是因为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其就业潜力还需要继续挖掘。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30%左右,与全省的40%相比偏低,与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平均70%左右的增加值比重相比更是差之千里。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表示
9、1%的就业人员所创造的产值比重。如果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该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会向其他部门转移,并导致该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力就会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如表2所示,从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看,全市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虽变化波动幅度不大,但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传统农业生产对就业的贡献率接近于零;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一直保持在2.0左右,是xx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略低于第二产业,并且呈现下降趋势,到2020年下降到0.95,至2020年下降到0.91,低于
10、1,全市第三产业效益较差,发展动力不足,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就业弹性系数分析。就业弹性一般用就业弹性系数来显示,即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就业弹性系数有正负值数之分。当系数为正值时,系数越高则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越大;而当系数为负值时,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分为“挤出”效应和“吸入”效应。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就业弹性系数,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主要为负数,且呈下降趋势,说明农业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虽有升有降,但总体上为正增长,说明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能促进就业的增加。但分阶段来看,全市二产业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就业弹性系数
11、持续下降,趋近于0;而三产业则在此期间就业弹性系数超过二产业,这说明在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三、xx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由上文分析得出,全市的第一产业结构偏离系数为负,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三大产业中仅占9.9%,就业人口却占33.9%,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人口。当前全市的城镇化发展现状是发展速度快,但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方面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抑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其虽有就业需求,但得不到有效劳动力的供给,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
12、面,目前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主要地位,但全市的城镇化率远落后于工业化率。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劳动力的问题既制约了城镇中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产业经济的转型,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市城镇化的进程。第二产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直以来,全市第二产业结构偏离系数都为正数,且平均值大于1,说明第二产业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近年来,全市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多家大型企业纷纷入驻xx,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但第二产业就业“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却日趋加重。究其原因,一方面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第二产业专业需要;另一方面,全市第二产业工资远低于邻近珠三
13、角地区,对劳动就业人员吸引力不大。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全市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程度较高,数据显示基本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然而虽然目前全市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就业吸纳能力却呈减弱的趋势。全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现代产业则还属于起步阶段。而现代产业对增加值的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现代化进程的缓慢,直接影响了全市整个经济总量的增长。二三产业是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全市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不足,使得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就业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四、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因素就业调整政策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步奏。一是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依然缺乏。当前,全市
14、虽有若干就业信息网站,但就业信息都比较零散,有关再就业劳动力的就业信息十分缺乏。近些年,政府虽致力于打造“xx职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但取得的成效依然未能彰显,劳动力有效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不足。二是调整就业结构的优惠政策力度依然不够。近年来,针对园区用工、高校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全市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优惠政策受所针对的对象、适用范围和落实力度方面的限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8.5%,分别低于全省全国0.8个、5.2个百分比。目前全市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从就业分布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
15、已经降低到10%以下,但全市75%以上的劳动力仍然就业于乡镇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在设施、交通等诸多方面落后许多,也就缺乏发展新兴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基础,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了严重制约。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新兴产业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形成新的要求,而在第一产业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具备的技能与这些要求有很大差距,于是这些行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形成技能壁垒,阻碍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如就业培训的投入不足,大部分成本由用工企业和受培训者承担;农民对参加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教育的及时开展受到影响;由于缺乏培训过程与质量的监管,同时缺乏规范的认证
16、,培训过的劳动力也很难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承认。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影响就业结构转变。由于受户籍制度、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务工后往往没有享受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子女教育等都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非正规就业部门受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而且又是转移的劳动力就业的必然选择,就无形中增加了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务工的机会成本,对劳动力流动形成阻碍。与此同时,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区域性差异与衔接问题,不仅影响到地区间的产业投资与转移,也影响到劳动力在地区间的转移和流动。五、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坚持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要提升xx农产品的竞争力
17、。引入科技力量,生产优质、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专门的农业生产基地, 加速规模生产,形成农业生产链条,吸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三是要整合农业生产力资源。将传统农业落后的分散的生产方式改造为具有规模现代化的集约型产业群,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市第二产业人口对于经济的贡献率最大,尤其是近几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呈现着上升趋势。第二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带动全市就业的同时,也面临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困境。要解决这一矛盾,以工业为主体的二产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在遵循“资源节约
18、型、环境友好型”同时,将资源消耗高和环境破坏大的一些传统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总体呈增长趋势,到202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达到120.23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36.8%,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着极大的贡献。一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释放第三产业潜力。二是要完善产业规范。避免产业不合理发展及产业人口不合理利用带来的人力和经济损失。三是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发展。加大对现代型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采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税率优惠、夯实投融资渠道等有力措施,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使之真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完善人才队伍体系。一是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使经费增长速度与教育规模扩张的速度相适应,缓解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二是实施人才吸收战略。一方面要降低高素质人口流失率。将自己培养教育的人才投入到xx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另一方面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改善人才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教室环境布置与管理计划
- 阳台种菜买卖协议书范文模板
- 彩钢施工简易安全协议书范文
- 婴儿服饰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物业公司的交房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华宁二中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仿真(B)卷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文)试题
- 幼儿园《伞》教案8篇
- 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汇编15篇】
- 开学高三物理教学计划14篇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7课 三原色与三间色丨浙美版 (17张PPT)
- GB∕T 3452.4-2020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DBJ∕T 15-146-2018 内河沉管隧道水下检测技术规范
- 调节阀计算书(带公式)
- 艾尼帕·阿力马洪
- 腹痛诊断和鉴别诊断
- 围堰拆除施工危险源辨识
-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265页(原创)
- 经络腧穴学课件手阳明大肠经【22页PPT】
- 1.1孟德尔分离定律-(共53张PPT)课件
- 通知写作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