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05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发展解析 D唐宋时期,我国相继出现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从而促进了图书出版业 的发展,故选D项。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

2、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 绝的状态解析 A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传播新教的工具”,这一切都促进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3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6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 18日与 “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可以说,中国对宇宙的探索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下 列关于我国古代

3、对宇宙探索的认识,表述有误的是 ( )A. 春秋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B. 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记录C. 有浑仪、简仪等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D. 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解析 A本题可用排除法。石氏星表是后人根据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天文学著作辑成的。故 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4.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姓名成就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欧洲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 明清科技

4、发达,领先世界 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西方医学落后A. B.C.D.解析 B从材料中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农学、医药等方面的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而西方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物理学)上的发展,符合题意。从图表中体现不 出来。5元丰八年正月四日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 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 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对 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元丰是年号 上元节有放烟花的民俗宿州此时的繁华与水运发达有关与此词词风相似的是柳永的雨霖铃

5、A. B.C.D解析 C本题可用排除法。苏东坡的词以豪放见长,而柳永的雨霖铃属于婉约派 作品,说法错误。6.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 化”内容范畴的有()词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明清新儒学A. B.C.D解析 D经济是基础,决定政治、文化。词是宋代之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所 产生的市民文化,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并不是市民文化,而是官方之学,排除;元曲与 明清小说都是城市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市民文化,符合题意;新儒学时间上相符,但也不是市民文化,排除。7. 国学大师王

6、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 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D.解析 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红豆;出自元代著名元曲作家关汉卿的

7、作品;出自南宋文学家陆游的钗头凤;出自屈原的离骚;出自东汉文学家班固的 西都赋。由此看出先后顺序为tttt,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一一汉赋一一唐诗一一宋词一一元曲一一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解析 D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反映。因此,具 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但并不是文 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9.“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

8、,后来加上“舛”(双脚形 ),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材料说明汉字( )冷;=审二會G舞A. 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的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解析 B由材料中的图画文字可以看出,原始文字的起源是来自于生产生活实践,以 实际的符号、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发展成现在的方块文字,故选B项。10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一一“写经体”。这说明()A. 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 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C. 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 书法

9、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 C材料反映“写经体”的出现源于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表述太绝对,D项错在“产生”。11. 如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 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 “意在笔先” “趣在法外”D. 工笔重彩,色彩绚丽解析 C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解题关键要注意材料信息“南宋遗民郑所南”,表明画作的时间是元代。“不使用元代年号”表达对元朝统治的不满,“不画土”正是画家失去家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

10、发。故此画不是景物写实,意境、情感在画外,从而判断出是文人画,故排除 A、B两项;士大夫文人画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 故D项错误。12. 有人曾对下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旦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一著名戏剧( )A. 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B. 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C. 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D. 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解析 A根据图中分析,属于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是民间艺术形式,与文人、士人联系不大,因此, B C两项表述错误;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

11、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是与剪纸有关的一些诗句: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杜甫彭衙行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御绥鸟,两两度桥人。李远剪彩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人日即事材料二 向旧都(开封)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市场名) 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 其后,忽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更精于二 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周密志雅堂杂抄材料三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时令艺术,一到逢年过节,喜庆吉日,农村到处都是题材诸如:吉祥福祉的“连年有余”(莲花和大鱼),象

12、征婚姻美满的“龙凤呈祥”,祈望子孙绵延的“石榴多子”, 企望致富的“财猪拱门”还有热爱乡土、赞美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放牛牧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花鸟虫鱼”以及美丽神话、戏曲、英雄等。材料四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她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倩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在民间剪纸的主要产地山西、陕西、山东、浙江、湖北、安徽等省,这些地区的剪纸市场日趋活跃,剪纸艺术家和大师级作品十分抢手,有些地区如陕西延

13、安地区,剪纸甚至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民间剪纸具有哪些功能?(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民间剪纸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喜欢剪纸艺术的原因有哪些? (6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剪纸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促使新趋势出现的原因。(5分)解析本题以民间文化一一剪纸艺术作为切入点,考查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商品经济发展与民间文化繁荣关系的认识。第(1)问从材料一中归纳,根据材料中的“招我魂”“赠相亲”“晋风”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中的“新现象”可根据材料二

14、归纳,其“原因”应结合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析,因为剪纸画属民间风情画,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3)问应结合材料三中剪纸画的题材来分析。第(4)问可联系改革开放给人们 生活带来的变化及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以分析、归纳。【答案】(1)招魂驱邪,婚姻礼仪,民俗风尚。(2)现象:出现专业的剪纸艺人,剪纸技艺达到较高水平。原因:宋代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3)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农经济时代,剪纸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产劳动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趋势: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中华艺术与世界文化相交流,民间工艺与市场经济相联系。原因:对内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

15、加强中外文化交流。14. 阅读下列材料:5 000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 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中西对比 500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14分)(2)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