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1)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1)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1)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段小丽学习目的:1、速读课文,读准“翘”“衰”“落”“观”“差”等多音字。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3、学习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4、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对说明事物的作用。5、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6、丰富学生的物候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文,属事理说明文。阅读本文,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为了体现其生动性、条理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通

2、过朗读及优美的大自然画面,让学生感受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也可展示层次清晰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说明的条理性;同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弄清词语的读音及意义。师生共同采集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并记在日记本上。教学设计:一、农谚交流,激趣引读。同学们,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来探讨自然

3、的奥秘。(板书课题)二、诵读积累,宏观把握。1、诵读积累:学生速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初步感知物候知识。重点掌握下列字词:萌生/翩然/孕育/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草长莺飞/次第/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衰草连天2、宏观把握: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标好段序,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理清文章结构。对话交流: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花香鸟语、

4、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就是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据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阅读说明文,首先必须通过整体感知,认识说明的对象。通读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文章介绍的是一门科学物候学。)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设

5、置问题情景一:“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对照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对话交流: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设置问题情景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对话交流:不能。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

6、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影响也大小不等。设置问题情景三: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说明事物的时候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请同学们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试找出一些例子作些评点,并注意举例时的语言。对话交流: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

7、烟台要到立夏(经度差异)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例如: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很有说服力。你发现吗,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为什么呢?举两个有必要吗?对话交流: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

8、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四、语言品味,互动释疑。1、语言品味:你品味到词语的生动了吗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然后再读读下列语句,并与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作对照,品一品,哪个更生动。a.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b. 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c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d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

9、耕作。对话交流: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拟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4

10、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你品味到词语的准确了吗?凡科普文,作者力求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准确,其目的是让青少年学生能饶有兴趣地阅读并接受,积累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正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a.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是否可去掉?为什么?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b.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11、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是否可去掉?为什么?c.“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一句中的“约”一词是否可去掉?为什么?对话交流:“许多”一词不能去掉。它是在说数量,有范围,不是一概而论,可见措词的严谨。“左右”一词不能去掉。“左右”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去掉了它,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约”一词不能去掉。它是约数,表示不确定。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同学探究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与老师、同学作再进一步的探究。(分析、品味语言的特点,要根据文体的特点来进行。科普文在

12、说明事物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教学时应通过具体的语句和段落来体现,切忌架空、不着边际。)五、体验拓展,学以致用。1、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话交流: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侯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景象说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