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坐标平面中的轴对称_第1页
教案】坐标平面中的轴对称_第2页
教案】坐标平面中的轴对称_第3页
教案】坐标平面中的轴对称_第4页
教案】坐标平面中的轴对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坐标平面中的轴对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关于 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2 .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 x轴、y?轴对 称的图形.(二)能力训练要求1 .在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时,?发展学生数形结合 的思维意识.2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 间的关系.(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学重点1 .理解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2 .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时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教学难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2、.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课件,坐标纸.教学过程I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活动11.如图:Ji-2-(1) 观察上图中两个圆脸有什么关系?(2) 已知右边图脸右眼的坐标为(4, 3),左眼的坐标为(2, 3),嘴角 两个端点,右端点的坐标为(4,1),左端点的坐标为(2,1).你能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写出左边圆脸上左眼,右眼及嘴角两端点的坐标 吗?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2,2),( 4, 2),( 4, 4),(2, 4),( 2, 2 )的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图案.(1)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 ,再将所得的各个点用线段依次连结 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何变化

3、?(2)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 ,再将所得的各个点用线段依次连结 起来,所得的图案又与原图案相比有何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轴对称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究坐标特点的好奇心,是一种 形到数的探究,接着又从对坐标实施变化,引起图案的变化,?使学生在坐标的 变化中产生对每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的探究.师生行为:生1 .(1)观察可发现图中的两个圆脸关于 y轴对称.(2)我们可以设右脸中的左眼为 A点,右眼为B点,则A (2, 3), B(4, 3), ?嘴角的左右端为D( 2, 1), C (4, 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A与A关 于y轴对称,则A到y轴的距离和A?到y轴的距

4、离相等,A、A到x轴的距离 也相等, A在第二象限,二A的坐标为(-2 , 3).同理,B、C、D 的坐标分别为(-4 , 3)、( -4 , 1)、( -2 , 1).2 .师生共同完成生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四个点并依次连结如图.A (2, 2), B(4, 2), ?C(4, 4), D (2, 4)(1)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 ,得到相应四个点为A (-2 , 2) , Bi (-4 , 2), C (-4 , 4) ?, D (-2 , 4) 顺次连结所得到的图案和原图案比较,不难 发现它们是关于y轴对称的.(2)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以-1,得到相应的四个点为 A (2,

5、 -2 ), B2 (4, -2 ), G (4, -4 ), D (2, -4) 顺次连结所得到的图案和原图案比较,可得它们是关于x轴对称的.师A (2, 2)与Ai (-2 , 2)关于y轴对称,B (4, 2)与B (-4 , 2)关于y轴对称, C (4, 4)与C (-4 , 4)关于y轴对称,D (2, 4)与D (-2 , 4)关于y轴对称.那么关于y轴对称的点具有什么规律呢?A (2, 2)与A (2, -2 )关于x轴对称, B (4, 2)与R (4, -2 )关于x轴对称,C (4, 4)与G (4, -4 )关于x轴对称,D (2, 4)与D2 (2, -4 )关于x轴

6、对称.那么关于x轴对称的点有何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x轴,y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坐标的规律.U导入新课活动2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及其对称点,并把坐标填入 表格中.看看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有怎样的规律.再和同学讨论一下.已知.点 A( 2, -3 ),B(-1,2),C (-6 , -5 ), D (:-,1),2E(4, 0).关于x轴的对称点A()B(,)C?(? ,? )?D(,)E( , ).关于y轴的对称点A()B (,.)C(? ,? )?D(,)E(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别作 A, B, C, D, E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A, B, C ,

7、 D, E; A,B,C , D , E,并且求出它们的坐标,观察, 归纳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关于 x轴、y轴对称的每组对称点坐标的规 律.生如图,我们先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A (2,-3), B (-1 , 2), C (-6 ,1-5), D(丄,1), E (4, 0)点.2我们先在坐标系中作出 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即过A作x轴的垂线交x 轴于M点,?M点的坐标为(2, 0).在AM的延长线上截A M=AM贝U A就是 A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所以A在第一象限,因为A M=AM所以A的纵坐 标为3,因为AA丄x轴,即AA / y轴,?所以A的横坐标为2

8、,即A的坐 标为(2, 3).同理可求得B, C, D, E关于x轴的对称点B, C, D , E的坐标分别 1为 B (-1 , ?-2 ), C (-6 , 5), D ( - , -1 ), E (4, 0).列表如下:2已知点A (2, -3)B (-1 , 2)C (-6 , -5)关于x轴的对称点A( 2, 3)B( -1 , -2 )C (-6 , 5)续表已知点1D (1 , 1)2E (4,0)关于x轴的对称点1D( - , -1 )E (4, 0)师观察上表每对对称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每对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师我们不仿再找几对关于x轴对称的

9、点,写出它们的坐标,还有上面的 规律吗?学生亲自动手进一步尝试,在学生认可的情况下明确关于x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的规律.师生共析关于x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接着我们再来作出A, B, C, D, E关于y轴的对称点,并求出它们的坐标.生同样,我们先作出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并求出A的坐标.过A作y轴的垂线AN垂足为N,则N点坐标为(0, -3),然后在AN的 延长线上截A N,使A N=AN则A就是所求的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在 第三象限,AA丄y轴,?且AN=A N,所以A的坐标为(-2 , -3),同理可 求得B, C, D, E关于y轴的对称点B,C

10、,D,E的坐标分别为B( 1,12),C(6,-5),D(- ,1),E(-4,0).列表如下:2已知点A (2, -3)B (-1 , 2)C (-6 , -5)关于y轴对称点A(-2 , -3)B ( 1, 2)C( 6, -5)续表已知点1D (-,1)E (4, 0)关于y轴对称点D( 1, 1)2E (-4 , 0)师观察上表,比较每对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生关于y轴对称的每一对对称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川随堂练习活动3练习:(教科书P41练习)1 .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 , 6),( 1,-2 ),(-1 , 3

11、),( -4 , -2 ),( 1, 0).2.如图, ABC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 -2 ),标出点B的坐标.yt32I*-一11K/IBX/L-2 -1 01 23 x-412 3rX-2-3-1A (1.-2)-3(第2題(第3题3 .如图,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分别作出与ABC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图形.设计意图:巩固关于x轴、y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坐标规律.根据已知点,能求出 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并能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作出与已知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师生行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师生共评.生1 .解: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

12、标的特点求得(-2 , 6),( 1, -2 ), (-1 , 3), (?-4 , -2 ), (1, 0)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为(-2 , -6),( 1, 2),( -1 , -3),(-4 , 2),( ?1, 0).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可得(-2 , 6),( 1, -2 ),(-1 ,3),(-4 , -2 ),(?1, 0)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为(2, 6),(-1 , -2),( 1, 3),( 4, -2 ),(-1 , 0).2 . ABC关于x轴对称,则A B为关于x轴的一对对称点,已知 A的坐 标为(1,-2 ), ?则B的坐标为(1, 2).3

13、 .分析:要作出与 ABC关于x轴、y轴的对称图形,只需把A、B、C关 于x轴、y轴的对称点找到即可.解: ABC各顶点的坐标:A (-4 , 1), B (-1 , -1 ), C(-3 , 2)它们关 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 (-4 , -1 ), B1 (-1 , 1), G (-3 , -2 ) 在同一 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A1 (-4 , -1 ) , B1 (-1 , 1) , G (-3 , -2 )连结 A1B1 , BC, CA ,则厶A1BC1就是 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如图).A (-4, 1) , B (-1 , -1 ) , C (-3, 2)它们关于y轴对称的

14、点的坐标为 A (4 , 1) , B2 (1 , -1 ) , C2 (3 , 2).在同一坐标系中描出 A (4 , 1) , B (1 , -1 ) , G (3 , 2),连结 A2B2, RG , CA ,则厶A2RG就是 ABC关于y轴对称 的图形(如图).3亠3 活动4补充练习:1 .将下图中的点(2 , 1), ( 5 , 1), ( 2 , 5)做如下变化:(1)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 2.(2)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加1.(3)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2倍.(4)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2倍.(5)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 .(6) 横

15、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 .(7) 纵坐标、横都分别乘以-1,观察变化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同学们亲身经历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师生行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精析:行根据变化,把每次变化后的三个顶点坐标求出,?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描出它们,连结成新三角形,然后与原有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精解:(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2得三个点依次为(4, 1),( 7, 1),( 4, 5).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所得图形如图(1)所示,与原 图形相比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三角形向右平移了 2个单位长度.Cf i电首占冉(1)(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

16、分别加1,得三个点依次为(2, 2),(5, 2), (2, 6).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所得图形如图(2)所示,与原图形相 比,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三角形向上平移了 1个单位长度.5o21(3)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得三个点依次为(4, 1), (10, 1),(4, 5).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所得图形如图(3)所示, 与原图形相比,?整个三角形被横向拉长为原来的 2倍.(4)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得三个点依次为(2, 2), (5, 2),?(2, 10) 将各点依次用线段连结起来,所得图形如图(4)所示, 与原图形相比,整个三角形被纵

17、向拉长 2倍.(5)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得三个点坐标为(-2 ,1),( -5 , 1),( -2 , 5) ?将各点依次用线段连结起来,如图(5)所示,与原图形相比,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关于 y轴对称.-64 -3 H2 -1 L(6)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得三个点坐标为(2, -1 ) ,( 5, -1),( 2, -5) 将各点用线段连结起来,如图(6)所示,与原图形相比,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关于x轴对称.(7)横纵坐标都分别乘以-1,得三个点坐标为(-2,-1 ),( -5,-1 ), (-2,-5 ) 将各点

18、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如图(7)所示,与原图形相比,整 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关于0点对称.yk(7)w.课时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回忆总结):1 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了关于 x轴,y轴对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2 .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体 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V. 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12. 2 2、3、4题,第6题、第7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做).W.活动与探究1. 如下图,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树的另一半.分析:要画出树的另一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对 应点的横坐标是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因此需要在图中先建立直角坐标系, ?写出对称轴左侧某些点的坐标,然后对称地写出右侧的对应点的坐标, 再进行 连结.解:如上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对称轴为 y轴,y轴左侧的点A、C两点 的坐标为(-4 ,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