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_第1页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_第2页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_第3页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_第4页
2018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Contents,考情精解读,考点1,考点2,考点4,考点3,A.知识全通关,B.题型全突破,C.能力大提升,归纳1,归纳2,归纳3,归纳4,归纳5,归纳6,归纳7,归纳8,鉴赏评价,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规律,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

2、趋势,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命题规律,返回目录,命题趋势,1.近几年侧重对鉴赏表达技巧、语言与评价思想内容进行考查,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以唐宋作品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和非名家的名篇作品会成为考查的热点内容。 3.从体裁上看,仍会以律诗为主。 4.从设问方式上看,小切入点是命题的趋势,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全通关,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

3、、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类型多,难度大,考试频率高,因此考生应格外重视,加强训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继续学习,正确把握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正确分析这两类人物形象,应做到

4、,考向1 人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正确把握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考向1 人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设问方式】 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比较两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

5、未酬、清高脱俗等。 第二步,分析文本,即阐述为什么是这种特点,从诗中的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第三步,指明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考向1 人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参考句式】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诗歌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诗人(或“主人公”)()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考向1 人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

6、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包括概括单个景物的形象特点,赏析单个或几个景物的形象内涵,分析某类景物的形象特征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考向2 景物形象,分析描写对象,把握景物特征,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考向2 景物形象,分析描写对象,把握景物特征,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设问方式】 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7、?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该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描摹诗歌形象(意境)。 第二步,概括出这种形象(意境)的特点。 第三步,分析形象(意境)的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参考句式】 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构成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抒发(或“体现”“表现”等)了诗人(或“主人公”)()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考向2 景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

8、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继续学习,1)表示比喻意,考向3 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技巧,事物形象即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等。在鉴赏咏物诗的形象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向3 事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技巧,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

9、设问方式】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诗中的语句描写体现了形象(物象)怎样的品性特点? 诗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参考句式】 这首诗中的()具有()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或“抒发”)了()的情感(或“追求”,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考向3 事物形象,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

10、习,若想准确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形象中的感情,需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准确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形象中的感情,考向4 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考向4 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准确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形象中的感情,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设问方式】 这首诗(词)有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首诗(词)

11、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本诗(词)“”句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结合诗(词)句内容,描述诗意,概述形象的特点。 第二步,点明形象和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如寓情于景、以乐写哀等。 【参考句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的景象(或“形象”), 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写出了()的情形(或“心情”),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追求”,考向4 诗歌中的形象与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返回目录,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二鉴赏古代

12、诗歌的语言,近年来,高考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的艺术效果,即“炼字”,如2015年广东卷“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2015年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2015年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二是对整句诗句进行赏析,即“炼句”,如2015年四川卷的“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巧解古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考向1 炼字,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

13、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古代诗歌的“炼字,设问方式】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某字的妙处。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 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

14、的感情等,考向1 炼字,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古代诗歌的“炼字,参考句式】 某字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考向1 炼字,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炼句”题的“三大注意,考向2 炼句,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

15、鉴赏古代诗歌“炼句”题的“三大注意,考向2 炼句,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古代诗歌的“炼句,设问方式】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某联)的妙处。 某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某版本将某句写作“”,请结合全诗,比较哪句更好,并说明理由。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参考句式】 这句

16、诗运用()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考向2 炼句,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全面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考向3 赏析语言特色,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返回目录,设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具体诗(词)句分析。 前人对这首诗(词)的

17、评价是,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特色,即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明丽、雄浑豪放、婉约细腻、幽默活泼等。 第二步,析文本,即用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析感情,即指出这样的语言特色对表现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 【参考句式】 本诗的语言具有()的特点,本诗通过()的描写(或“刻画”“运用”),写出了()(分析效果、作用),表达(或“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考向3 赏析语言特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

18、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热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四川卷、浙江卷、辽宁卷、山东卷、广东卷、重庆卷等均对此进行了考查。 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值一般为3-5分。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如2013年四川卷问“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另一种是从宽处设题,即宽泛设题,不明确要求。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借景抒情、拟人、比喻、用典等表达技巧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

19、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步步为营”,全面解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向1 表达技巧,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步步为营”,全面解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考向1 表达技巧,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设问方式】 诗歌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请从

20、“”角度赏析这首诗。 在表现手法的运用方面,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概念判断要准确。 第二步,指出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并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表达技巧。 第三步,指明作用,要从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句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写出了()(分析作用、效果),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考向1 表达技巧,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准确把握古代诗歌

21、的整体脉络,考向2 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返回目录,设问方式】 这首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这首诗歌开篇(结尾)有什么特点? “”和“”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首诗歌的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题步骤】 第一步,点明谋篇布局的特点,指出其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 【参考句式】 这首诗具有()的特点,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点),写出了()(分析作用、效果,考向2 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古代诗歌的结

22、构布局,考点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从高考命题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评价”题非常少见,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等。 近几年高考题所涉及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忧民之

23、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壮丽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愉悦、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悲苦、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惆怅、时光易逝之悲凉、怀古伤今之感伤,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全面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

24、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 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4.抓住意象特点。如在段克己的满江红中,菊花这个意象的特点是孤寂、高洁,抓住了这个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怀便容易揣摩了,考向1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全面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5.抓

25、住注释。命题者给出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 6.看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意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的意思;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考生平时备考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7.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

26、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考生就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全诗的思想情感,考向1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设问方式】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某一意象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

27、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 【参考句式】 这首诗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考向1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2 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

28、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2 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设问方式】 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过分析诗歌和某人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析)。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 【参考句式】 这首诗描写了()(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写出了()(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某人的评价分

29、析作用,返回目录,考向2 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四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全突破,继续学习,考法示例】 原文展示,2016全国新课标卷乙卷(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

30、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诗人眺望汉江远去的感想。前四句描写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五、六两句写六朝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最后四句写道: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而罢竿了。诗人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而是在一派祥和安宁之

31、中,借用典故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哀愁,考法示例】 文脉梳理,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诗歌类型 唐诗、写景抒情类 思想感情 歌颂盛世、怀才不遇 所用意象 汉江 运用手法 比喻、用典、寓情于景,考法示例,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与分析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

32、,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考法示例,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考法示例,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点出要结合典故来分析,因此,解题时要先弄清任公子这个典故的内涵。通过注释可知,任公子的典故是写他已无鱼可钓,而

33、水无巨鱼是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说明大唐盛世平安,表明了作者对其的歌颂之情;而自己好比任公子,既然这是太平盛世,那么也就没有机会施展才干,故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感。这样一分析,答案便不言而喻。 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返回目录,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大提升,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

34、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返回目录,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35、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

36、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

37、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返回目录,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青山”意象。 “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

38、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2.“月”意象。 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

39、城)。 3.“冰心”“冰雪”意象。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4.“水”意象。 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时光流逝。 “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关山”意象。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

40、塞;山,山河。 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历史存在。 “关河梦断何处”“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6.“清风”“白云”意象。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

41、尽时”(王维送别)。 7.“斜阳”“云烟”“清霜”意象。 沉郁思古幽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暮霭沉沉楚天阔,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8.“梅花”意象。 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9.“兰花”意象。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

42、君子隐士。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徐渭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10.“竹子”意象。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1.“菊花”意象。 菊

43、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2.“草”意象。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

44、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3.“落花”意象。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落花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14.“杨柳”“杨花”等意象。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

45、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5.“松柏”意象。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

46、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6.“梧桐”意象。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7.“芭蕉”意象。 代指离情别绪。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

47、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8.“莲”意象。 “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乐府子夜歌四十二首中“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 19.“蝉”意象。 品行高洁清高。 骆宾王咏蝉“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孤独无助,孤苦无告。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

48、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20.“杜鹃”意象。 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杜鹃啼血猿哀鸣”。 乡思乡愁。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1.“鸿雁”意象。 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2.“乌鸦”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49、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23.“猿啼”意象。 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等都是借助猿啼来表达伤感情绪。 24.“鹧鸪”意象。 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还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25.“燕”意象。 燕子因常

50、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酒醒后的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 世事变迁的寄托。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透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返回目录,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

51、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长亭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5.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52、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双鲤 古人寄信,将信装在刻着鲤鱼花纹的盒子里。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以此代指书信。 7.比翼鸟 传说中比翼鸟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梦蝶 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 9.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信的使者。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

53、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0.登高 古时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阳关 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12.折柳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

54、,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4.汗青 古时的字写在竹简上,需先用火烤青竹,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烤时青竹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商女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

55、为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6.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17.桑榆 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18.射天狼 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碧血

56、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20.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路经宗周,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22.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后以此

57、称呼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3.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4.采薇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5.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

58、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26.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7.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8.连理枝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夫妻恩爱。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9.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59、,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30.三径 西汉末,王莽篡汉,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31.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常以“梨园”代称戏曲班社,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 32.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

60、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继续学习,33.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今常用以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例如: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34.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