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ppt_第1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ppt_第2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ppt_第3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ppt_第4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ppt 136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的一种独特叫法,是“农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它与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开始的农业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农业综合经营本质上很相似,只是缘起的背景条件、历史作用、具体形式等存在着差别。对于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否叫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国内农业经济学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3,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

2、营的涵义与成因,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达成的共识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4,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1.生产专业化 围绕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

3、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农业分工与协作原理来分析,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成因之一,从实践经验角度考察,农业生产专业化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农业生产专业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5,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2.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因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产品的批量生产、加工、销售奠定条件。 企业规模化虽然包含有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的农

4、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3.经营一体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在实践中有不同形式的经营一体化,例如,产销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和资产经营一体化,7,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4.服务社会化 它一般表现为通过合同稳定内部一系列非市场安排,而且无论是公司还是合作社,都在使农业服务向规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即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

5、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由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使得农业的微观和宏观效益都得到了提高,8,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探索阶段(19841989年) 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推广阶段(19901995)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壮大阶段(1996目前,9,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政府对农业产业化予以大力的支持

6、和保护。 2001年7月,农业部、国家计委、等9部委(局)联合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对经国家资格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10,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组织66000多个,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3000多亿元,销售收入5900亿元,利税总额709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平均每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900元,11,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四)、农业生产化经营的成因 1、是人类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农业发展

7、的弱质性,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开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2、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 3、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4、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2,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理论分析: 1.组织理论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标志是一体化组织的形成。组织理论认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一切自发形成的组织的首要因素。也正是农户、企业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促使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成,13,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首先,随着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回避市场风险、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变得越

8、来越重要。加之中国农户多是小规模的分散经营,风险承担能力很弱,他们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去研究市场,这使降低风险更加重要,14,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规定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时间、存款方式等,待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按合同的事先规定直接交付给收购者,以此使农户回避了因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农产品销售风险; 二是通过纵向一体化组织将生产面对的市场风险内部化,通过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长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三是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产品的集体销售或者再加工。总之,降低和分散风险的需要使农户产生了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愿望,15,

9、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其次,对企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通过适当方式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的特殊结构,使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过度的波动,生产起伏较大,这对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企业来说,同样十分不利。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成本难以预测,波动过大,生产经营计划难以安排,难以实现稳定的经营,1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一方面要面对波动的市场对其经营的制约; 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力图实现稳定经营的加工企业的压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一体化方式把农业生产内部化,通过合同方式回避市场风险,都实现了其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10、。这些都使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参与农业生产化经营的需要,17,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农户和企业等参与主体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时都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农户会因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而失去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内部车间,同时也失去了利用市场价格波动去追逐高额利润的机会;企业会因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而不得不做出部分牺牲,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但从长远来看,双方的联合会增强各自的抗风险能力,18,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2.交易费用分析 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既可以由社会分工或专业化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农业

11、产业化经营,即各个环节都由产业化方式来完成。对这两种可替代的组织方式的选择标准,就是交易费用,即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从市场上购买、销售,比较哪一种便宜,19,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1)从农户角度的分析 首先,从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所涉及到的生产环节来看,中国的广大农户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大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规模经济。如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病虫害的防治、农产品的初加工等靠自身无法有效实现。如果将这些经营活动都纳入农户经营组织内部,就要承担巨额组织费用,造成农户“组织失灵,20,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其次,从流通环节或者农户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无

12、论是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还是产后的产品销售,单靠农户自己去交涉,交易费用相当高。农户在购入种子、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时,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明显偏向供给一方,农户缺乏影响供给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户同样处于不利地位,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农户的预见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很弱,因此只能将交易局限在比较近的市场,并接受种种限制。在农用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销售两个方面农户都处于不利地位,农户要获得应有的收益要支付大量的交易费用,以至于这种交易费用过高,使交易难以发生,出现了“市场失灵,21,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最后,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可以节约农户的交易费用。 在产

13、前,农户或组织低交易费用; 在产中,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可以在良种推广、技术支持和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方面进行协调和组织,可以避免单个农户的“组织失灵”,可以节约内部的组织成本; 在产后,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协调,扩大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规模,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也可以节约交易费用,22,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2)“龙头”企业分析 对“龙头”企业来说,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是减少了在销售种子、饲料等方面寻找、评价和签订契约等方面的费用。从理论上来讲,“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它规模较大,必须面对众多的农户,因而也增加了他的交易费用。 通

14、过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行生产的部分环节内部化,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从而节约了与农户的交易成本,23,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龙头企业:依托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建立的、资金雄厚、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 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个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24,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龙头企业的基本标准(明、大、高、新、外、全) 明:产权明晰 大:生产经营规模大;加工量、增加值、销售额大;服务、带动辐射能力大 高:建设起点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高,

15、25,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 外:外向型。尽可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产品外销。 全:功能全。具备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服务基地等功能要全,2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3)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其形成与否主要看内部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对纵向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来说,其形成的条件主要看纵向一体化内部的组织,和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关系。如果组织费用低于交易费用,那么纵向一体化组织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如果组织费用高于交易费用,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萎缩解体或难以产生与发展,27,

1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对于合同制的组织模式来说,其形成与发展则主要取决于该组织的参与者对合同制的交易费用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如果合同制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协调机制足以促使它的运行费用小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那么合同制的经营组织形式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合同制的组织方式就会消失或难以产生,而被纯粹的市场交换方式所取代,28,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一、交易费用理论 最先在经济学中引入交易费用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科斯,他在其成名作企业的性质中分析企业代替市场的原因时指出,使用价格体系组织生产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就是交易费用。 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使用价格体系时所发生

17、的发现相对价格、进行谈判、签订契约、实施监督、设立解决纠纷的安排等费用。 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一些用于降低这些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和组织,29,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由于市场机制在诸多方面是不完善的,利用市场机制要支付很高的交易费用,而企业的建立可以将原来通过市场的交易内部化,通过企业组织的指挥与协调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这样在资源配置中内部一体化企业组织就成了市场的替代物,30,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张五常认为,企业的本质并不是市场的替代物。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契约安排形式的不同,即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一种市

18、场取代另一种市场。 企业的实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在一个企业内,要素的所有者按照契约的要求将要素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同时他遵照代理者的指挥来行动,而不用靠频繁地计较其参与的各项活动的市场价格了,31,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同市场机制的运作一样,企业组织的运转也是有成本的,这就是企业的组织成本。 企业的组织成本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与激励。由监督所产生的成本是直接成本,而由激励所产生的成本是间接成本,32,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生产劳动越难以考核和计量,监督的成本就越高。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出现了经理层。经理层在有效监督与激励劳动者以增加企业利润这一

19、点上,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他有自己的独立目标。这样,就产生了对经理的激励和监督问题,也就是委托代理问题。这些都是企业的组织成本,33,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总之,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市场交易成本的推理和企业组织成本的阻力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时,不确定性越高,市场交易费用也就越高,企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推力也就越大,这可以称为“市场失灵,34,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由于经营者能力有限,很难把所有的复杂活动都放在同一企业内部进行,或者由于管理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运作的低效率,这可以成为“企业失灵”。 市场失灵时促使人

20、们通过建立企业来降低交易成本,而企业失灵时则促使人们通过市场交易来降低经营成本。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就取决于上述两种力量的平衡,35,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以各产业或行业中的企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为政府进行微观管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思路为研究目的,其经典分析的框架是,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36,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1.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重点关注产品差异、规模经济以及进入与退了障碍等与市场结构的相互影响。一般而言,产品差异能够扩大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大卖方的市场支配力量。垄断和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差异化,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有损

21、社会总福利;同时,垄断程度越强的企业越越愿意花费更多的广告费用,支付更多的差异化成本,37,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规模经济越显著,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如果不考虑市场集中对竞争和市场绩效的不利影响,那么生产的规模经济性越强,就越应允许甚至鼓励市场集中。 但是,规模经济与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两难选择:规模经济性越强,均衡时的企业规模就越大,企业数目就越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产生规模收益;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垄断性也就越强;反之,进入障碍低的行业,退出障碍也低,这种行为就具有竞争性,38,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2.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竞争方式等。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企业

22、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的定价行为,包括阻止进入定价行为、驱除对手定价行为、价格歧视行为等; 二是以研究开发、形成产品差异、促销为基本特片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如企业兼并行为、一体化行为、跨国经营行为等。产权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上述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关系,39,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3.经济绩效 经济绩效一般是指定现某种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它反映着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或成就。 一般来说,评价经济绩效的主体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个人、企业、行业或产业以及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体系,40,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三、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是促进与他人合作,管束人

23、们行为,将外部效应内部效应内部化的规则。制度是内生的,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重大。 舒尔茨认为,制度是某些服务的供给者,它们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他将制度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了富有经济意义的归纳,41,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如货币,期货市场); 用于影响要素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如合约,分成制,公司、保险等); 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的联系的制度(学校,农业试验站等)。由于对每一类这样的服务都有要需求,因而可以用供给需求方法来分析,42,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制度安排之所以会被创新,是因为有许多外在性变化促成了利润的形成,但是又由于对规模经济

24、的需求,将外部性内在化的困难,厌恶风险,市场失败,以及政治压力等原因,而使这些潜在的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的制度安排结构内实现,因而在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了获取潜在的利益,就会率先来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43,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以现行制度的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的成本时,才会被做出。因此,在历史上可能存在许多可以获取的潜在利益,但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才会发生制度创新,44,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 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制度安排的变迁变得合算了。 对于第一种情形,比较明显的有市场规模的变化会改特定制度安排的收益和费

25、用;技术变迁会使得制度安排的变迁变得有利可图,45,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对于第二种情形,如一种安的组织成本已由另一种安排所支付,则这一安排的成本会显著降低;技术革新不仅能改变制度安排的收益,而且也能减少某些安排的运作成本;信息的传播与利于安排创新的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也会使某些安排创新的成本降低;等等,46,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一般地,个人的安排不需要支付组织成本,也不需要支付强制成本,但收入的增长只限于一个人,因而制度创新的外部收益不大。而自愿安排则是相互同意的个人之间所达的合作性安排,参与其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合法地退出,因此它要支付组织成本,但没有强制成本,而政府

26、性安排则没有提供退出的选择权,因而它既要支付组织成本,也要支付强制成本,47,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所引致和推动的经济组织形式及产销制度的演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政府强制推行的制度,也不能靠主观臆造。它是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经营主体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提高比较效益或降低交易成本的预期驱动的产物。但政府的相关制度供给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顺利发展,48,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模式就是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的连接方式。单个农产品生产

27、者与加工营销商之间直接连接就形成纵向协作方式,纵向协作方式按照连接紧密程度分为公开市场,合同制和纵向一体化。 公开市场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对于耐储藏,产品差异性小的农产品是主要的组织形式; 纵向一体化是一种非市场安排,它通过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的方式,产品在组织内部实行非市场方式流动,49,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合同制是介于公开市场与纵向一体化之间的组织方式,它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生产者如果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他是一种通过横向联合实现纵向协作的组织模式,这是西方国家农业纵向遗体化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5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28、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一、公开市场 农产品的公开市场方式也就是现货市场,它是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产品产出后直接将其投放到市场上销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商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的联结方式,这是一种市场协作,是不同阶段生产者之间的协作中最松散的形式。它适合于那些产品差异性不大,产品容易储藏,产品的质量等级也容易划分和检验的产品。 公开市场目前仍是许多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等进行销售的主要方式,51,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按照产品能否耐储藏,我们将产品划分为易腐品和耐储品,易腐品就是那些非有特殊的保存方法,否则很难长期保存的产品,因此,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者都会把存量投放到市场上

29、,并尽可能出售。这种行为表现在市场的供给就是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无论价格高低这种农产品都将出清,5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市场需求的变动是易腐品的价格变动比耐储品更大,这就是说易腐品对市场需求的依赖性很强。 易腐品容易受到市场失败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生产者为了有稳定的市场与价格,就有建立其他紧密联结方式的需求,53,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二、 合同制 合同制是纵向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介于公开市场与完全纵向一体化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 (一)合同制的分类 如果按照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和销售者的具体联结方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合同方式,54,

3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市场型合同 这是以价格做为合同的主要内容,在某一时间内对于未来某一时间交割的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数量做出了规定。这类合同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控制交易的价格风险。在具体操作中这类合同有以下四种具体的形式,55,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固定价格类型 这种合同规定在未来的时间交割的产品得数量,质量,并规定了交易的特定价格。目前,中国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所订立的合同大部分都采取这种合同方式,56,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成本加利润型 这种合同主要是因为生产投入的价格变动较大,如果合同按照一个固定的价格来订立

31、的话,对生产者来说风险就比较大。 当加工和营销的企业在市场上的力量较强时,他们和生产者订立合同就不要求采取固定的价格,而是在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做为产品的价格。 因此,这种合同所订立的价格是一个不确定的价格,随市场的变动而变动,57,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保护价格型 由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为了稳定的获得原料来源,可能确定一个保护价,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商品价格是按市场价来结清;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交割时就按保护价来算。 这种合同当然加重了农产品加工营销商的风险,常常难以持续,58,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

32、织模式与运行机制,4)上下限价格型 这种合同是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为了让双方共同承担市场的价格风险就确定了合同价格的上下限,当市场价格超过所定的价格的上限时,商品交割时就以合同的上限价格来计算;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下限时,价格就以下限价格来计算;当市场价格是介于上下限价格之间时,交割就以市场价格来计算,59,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以上四种类型合同在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都存在,具体的情况要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经济交往习惯,加工的营销商的经济实力以及农产品的特点和供求状况等因素而定,6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生产管理型合同 农产

33、品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商订立未来的农产品销售合同,合同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并规定生产者按照加工营销商指定的方案进行生产。这是一种能让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商直接控制生产方式的合同。 这种合同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农产品的影响很大,进行检验成本也较高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合同方式,61,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它主要适用于那些风险不仅来自于农产品的价格,而且还来自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其他方面。 通过生产管理型合同,农产品加工营销商就可以控制所需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农民则可以通过向加工和营销商转让一部分生产控制权的方式获得较

34、为稳定的收入,6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资源提供型合同 这种类型的合同规定加工和营销商向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一部分投入并用以生产农产品,然后再按一定的方式收购所生产的农产品。这种合同可以使加工营销商按自己的实际需要要求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特定品质的农产品,63,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二)、影响合同制的主要因素 上述三种类型的合同中,市场合同更接近于公开市场的协作方式,而生产管理型和资源提供型合同则更接近于纵向一体化。他们是通过将生产的控制权从生产者的手中转向加工经销商手中的方式来减少生产者的风险,同样也可以使加工经销商在农产品的供给以及农产品的质量上均

35、有保证,从而也减少了风险。 这几种不同类型合同的产生,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以下几个方面,64,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合同存在的主要原因,不确定性包括很多因素,有质量,数量,技术和度量方面的不确定性等,不同的因素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合同。 2.交易产生的频率 如果交易频率越高,每次都要进行谈判,交易费用也就越大,因此交易双方可能都需要较长期的较紧密的合同。 3.交易所需要的专用投资的数量 如果需要的专用性投资很多的话,投资多的一方就容易受到机会主义和敲竹杠的伤害,65,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三)、合同制产生的原因 1.技术的变化

36、技术变化是市场组织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技术的变化主要通过使农产品产生差异性和对其交易过程的交易费用产生变化来影响市场组织结构的,66,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市场组织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可以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生产过程的力量,这有助于促进合同制的利用; 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强了市场作为协作机制的效率。通过提高检测手段,使产品的品质检验更方便快捷,使得通过市场搜寻特定品质农产品变得更容易,增强了市场的利用,而减少了合同制的使用,67,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

37、化是农产品有公开市场向非市场协作变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合同制使用的重要原因。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变化引起的: 一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购买食品时更强调营养,68,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二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既要强调营养与口味,同时也强调方便,这更加强了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 这从客观上要求有更多的加工食品出现在市场上,食品加工商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就需要有相应多样的原料,为了节省在市场的搜索费用和避免原料供给不稳定的风险,这些食品加工商愿意与农产品生产者进行较紧密的联结,合同制是一种常用的方式,69

38、,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三是由于人口流动的增加。人口流动的增多使得原先是地方性的需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这样从市场需求来看,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特征多样性就产生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体系就会发生变化,公开市场的组织形式会因为其交易成本较高且供给不稳定而放弃,农产品加工营销商与农产品生产者订立合同是保障供给,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较好方式,7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市场结构的变化 市场结构的变化与农产品差异性的增大有直接的关系。在生产者的经营范围很小时,当农产品是无差异的情况下,农产品符合完全竞争的古典假设条件,公开市场是有效

39、的联结方式。当农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大时,市场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为使其有特殊品质的农产品有稳定的市场并实现其价值,就需要与农产品加工营销商订立合同,71,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对于农产品加工营销商来说,农产品差异性的加大使得利用公开市场就要增加搜寻和检测的成本,为了有稳定的原料来源,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也需要订立合同。另外,对于有些生产资料供应商来说,签订合同可以确保有稳定的市场,而生产者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及价格上的优惠。签约双方都可以减少其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7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四)、合同制在农业中的利用情况 合同制是农

40、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在国外的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合同制是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而存在的,73,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美国农业生产中的合同制较普遍,但不同的行业发展情况有很大差别。种植业产品通过合同制进行销售的份额较低,1960年为6,到1980年为7。但在种植业产品内部的情况差别很大,那些容易储藏的,产品的品质差异不大的或容易检测的产品利用合同制的水平就比较低。例如,饲料粮、干草和烟草等,到1980年,他们利用合同制的比重均不超过10;而那些易腐的、需要加工而且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的农产品的销售利用合同制的水平就较高。例如,

41、加工蔬菜、甜菜和种子等。这些产品利用合同制的比重都在80,火鸡的比重为62。在畜产品中利用合同制最低的是生猪的生产销售,1960年的比重只有0.7,1980年也只增至1.5,74,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中国农产品销售中真正意义上的合同制是近年才具有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合同制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组织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龙头”企业加农户基本上就是合同制的应用。据农业部在29个省的调查资料,在调查的1182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运用合同制的为8377个,占总数的70.9。在一些行业如肉鸡、鲜奶、种子出现了生产管理型与资源提供型合同,而且这两种合同的发展迅速,75

4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目前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展合同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在订立合同时的过多干涉,使合同不是按照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订立。许多地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政府部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要求农产品加工商与农户订立各种合同,有时甚至强制他们订立合同,严重违背合同订立的平等、自愿原则,76,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二是在合同履行时违约现象严重,农户和企业履约都较差,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依法来维护合同的执行以及对违约法律追分的搭便车行为,使得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都非常严重。违约现象的普遍发生,使得合同制减少风险的功能减弱了,

43、有时反而加大了市场风险,77,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三、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是纵向协作中不同的生产阶段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组织方式,它是指一家厂商把其活动扩展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以上的连续阶段的方式。 农业纵向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业生产本身同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联结到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内,实行统一核算,各阶段各环节的经营决策都由一个决策体来完成,从而形成完全纵向一体化的经营。其主导形式称为农工商联合体或农工商综合体,78,所谓纵向一体化模式,就是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营销和推广、分销与零售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部由公司来完成。 该模式一个

44、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企业掌控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以保证原料的供应和产品质量,并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自己既养羊又卖羊绒衫的鄂尔多斯。中石油、中石化和伊利等企业亦是此种生产模式下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前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如钢铁企业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产品既属于前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则是企业自己供应生产现有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或半成品,如钢铁公司自己拥有矿山和炼焦设施;纺织厂自己纺纱、洗纱等,79,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

45、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一)、纵向一体化的原因 1.交易费用的考虑 在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中,市场交易是无成本的,相当于物理学中研究物体的运动假设无摩擦力的存在一样。但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会产生交易费用,8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在取得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会增加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的增加超过了因分工与专业化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和效率提高所带来的利益情况下,企业就谋略通过纵向一体化将市场交易变为企业的内部交易以减少交易费用。在纵向一体化组织内部生产要的流动依靠的是行政命令,这样就节省了谈判、签约和监督履约的费用,特

46、别是对于有大量专有性资产的企业来说,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避免受到机会主义和敲竹杠的伤害,81,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经营策略的考虑 企业可能通过纵向一体化获得经营策略上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可以增加行业的进入障碍,排除竞争对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减少原材料供应商的数量来增加竞争的成本,而且纵向一体化要求更多的资金,这样也排除了一些竞争对手也进入该行业,8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纵向一体化作为经营策略不仅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存在,而且在受到管制的行业里也屡见不鲜。 例如,在有些行业里规定了最终生产阶段的收益率,但允许企业与其产前行业进行一体化的话,企业就

47、可通过提高中间产品的价格来减少最终生产阶段的利润,从而达到躲避管制的目的,83,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产出品和投入品的价格歧视 如果一种产品要经过一个连续的生产阶段才能达到最终的消费市场,各阶段的生产均具有市场垄断力量,使得他们都能在超过市场竞争水平上定价。因此,如果一个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将这几个阶段的生产都纳入一个生产体系,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84,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在此纵向一体化就被认为是能够回避上游企业所强加的垄断价格。在上游企业具有垄断力量的条件下,如果在生产最终产品时,存在着使投入品比例不同的技术,纵向一体化就可以提高一体化企

48、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纵向一体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提高零售企业的效率,因而可以降低最终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价格歧视也可能是实行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假如一个出售中间产品的厂商具有垄断力量,他可以向两个竞争的行业出售产品,那他就可以较低的价格将产品出售给具有较大价格弹性的企业以获得较高的利润,85,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4.不确定性的考虑 纵向一体化是企业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一种反应,不确定性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数量、质量和技术等方面。 科斯认为,如果没有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当不确定性增加时,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就增加,86,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

49、式与运行机制,二)、实行纵向一体化的利弊 纵向一体化是企业所实行一种经营策略,在决策之前必须清楚实行纵向一体化所产生的利弊。 从上面分析的情况看,纵向一体化能够节约交易费用,能够实行价格歧视,造成行业进入障碍,减少不确定性。具体说来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有以下几方面好处,87,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协作与控制的需要 通过纵向一体化将不同阶段的生产纳入一个企业的生产中,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权威来更好地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在生产中各部门更紧密协作,在市场上可以更迅速地反应。 与合同制或通过公开市场的连接相比,实行纵向一体化对不同生产阶段的争端可以通过内部协调的办法来有较地解决,而

50、无需诉诸法律。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使得企业的外部经济内部化,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实行纵向一体化可以加强企业以对不同生产阶段的监督,降低交易费用,88,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审计和资源分配 通过纵向一体化企业可以对其内部各部门进行审计,而不像对与之订立合同的外部企业那样,企业无权进行审计。 一体化企业在审计的基础上就有了更为准确的信息,准确的信息为企业分配任务提供了依据,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生产,避免了机会主义的伤害,89,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激励作用 企业实行一体化使原先不同的企业成为同一个企业,这样可以使企业内部产生激励,特别是对于

51、那些成功的企业来说,就会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企业特殊的情结。企业的职工会为企业的成功而自豪,增强团结意识,这些都会对企业的交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内的选拔、培训等会提高员工的竞争性、技术水平,减少员工目标的差异性,使行为的不确定性降低,9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纵向一体化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有其有利的方面,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利的方面,其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增加组织成本 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将增加企业的规模和管理的层次,这就意味着企业最低层离最高决策层更远,这样信息从底层传到最高层或者从最高层传到最低层都会发生扭曲。特别是在各部门有其自身的利益时,他们为了本部门的利

52、益而故意提供有偏差的信息,这样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91,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增加策略成本 首先是信息损失。实行纵向一体化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但在实行一体化的也会使企业推动与经验丰富的企业学习的机会。在合同制的阶段,下游企业可以与更多的供应商开展业务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信息及相关的知识。 在实行纵向一体化时,企业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减少了,从而损失了一些信息,9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其次是可能购入专用性资产,这些专用性资产即相当于是沉淀成本,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时,企业如果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就有可能长期处于低利润水平

53、; 最后是减少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增加了企业的退出障碍,93,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增加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大小在企业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购买的时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纵向一体化的企业通过自己生产的产品其生产成本经常要比外购的高。其原因在于: 首先,在生产中间产品时纵向一体化往往不能达到最低有效规模,不能够分享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其次,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各个阶段的生产能力可能并不配套,这样就导致生产资源的闲置与浪费,94,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再次,实行纵向一体化会导致资金的流失,因为企业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以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企业的资产没

54、变,但会产生资金流出,这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尤为不利。 最后,实行纵向一体化会使管理的幅度和纵向距离变大,企业内部的监督变得相对困难,职工就会有偷懒现象,也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在农业生产领域由于生产分散而且劳动效果不易检查,故实行纵向一体化更容易产生偷懒行为,95,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三)、影响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因素 根据产业组织,企业实行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是要使其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之和最小。因此实行纵向一体化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 二是企业与外部的交易费用。 在考虑生产成本时,就要考虑企业规模和相对于行业的最小有效规模,企业的组织成本等,

55、96,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广大农户的生产规模狭小,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们,因此,农业生产与加工和销售是否要实行一体化,主要取决于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根据中国的情况,影响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97,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资产的专用性 如果资产的专用性非常高的话,企业只有进行加工生产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这些资产很难转作他用。那些易腐农产品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专用性资产,98,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企业在通过公开市场和合同方式交换时,容易受到机会主义和敲竹杠行为的伤害,增加了

56、企业的风险。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他们在市场上力量较弱,如果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就不会冒险进行生产,特别是对于那些易腐品更是如此,这样,对于那些易腐品作为加工原料的企业,为了确保原的供应,减少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工营销商往往有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动力。另外,对于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也可以视为专用性资产,资产所有者为了保持其技术秘密,往往选择纵向一体化进行生产,99,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2.农产品的品质差异性 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需要利用农产品进行加工或进行营销,如果农产品品质的差异性很小,就相当于同质产品,农产品的品质对于加工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小。如果农产品的品质差异性很大的话

57、,不同的农产品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如在市场上购买,就需要对这些产品进行严格检测,100,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如检测较困难的话,加工经销商为了自己所需要的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就需要考虑与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紧密地连接。实行纵向一体化无疑是最紧密地联结方式,它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纳入到同一个企业内部,这就有利于对农产品的品质进行监测。当然,合同制的方式也可以实现此目标,至于采取什么方式还要看其他条件而定,101,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3.生产的分散程度 不同生产阶段的距离对于实现纵向一体化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距离近的话,企业在信息传输、产品的运输以及生产的

58、监督等方面都较容易,进行纵向一体化在内部组织方面所增加的成本较小。相反,如果不同生产阶段的距离较远的话,组织成本就较高,102,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生产有较大的分散性,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农户生产规模很小而且很分散,加工营销企业如与之进行纵向一体化,显然很难对其生产进行监督。畜牧业特别是家禽饲养,其生产集中程度已接近工业生产,不同的生产阶段距离较近,进行监督也比较容易,内部组织成本较低,进行纵向一体化也较容易,103,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4.企业的最佳规模 如果企业的最佳规模很大的话,扩大规模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经营

59、策略会将其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通过扩大生产量,增加其在市场上的份额,获得市场力量,这样就能促进专业化生产。相反,如果企业最佳规模很小的话,企业扩大规模只会降低生产效率,带来规模不经济。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企业的最佳差别很大,不同行业要看具体情况而定,104,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5.最终产品的市场集中程度 如果最终产品市场集中程度很高,只有少数加工营销商,他们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防止其他的进入者,就可能与农产品生产者纵向一体化,这样就可以从原料上控制进入者,从农业生产来看,加工营销商

60、想通过控制原料的方式来实现其市场目标困难,因为生产者较分散,而且适合生产同样农产品的条件很多,加工营销商无法进行控制,105,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四)、农业纵向一体化的现状 由于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生产高度分散,劳动的中间产品很少,劳动效果难以度量,劳动成果具有最后决定性,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费用很高,农户的经营规模狭小,许多农产品的差异不大,因而农产品市场被看做是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所以农产品的销售主要以公开市场为主,106,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生产技术的变化使得农产品的差异性变得很明显。在这种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