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 数的运算与常见的量讲义及练习题 通用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 数的运算与常见的量讲义及练习题 通用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 数的运算与常见的量讲义及练习题 通用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 数的运算与常见的量讲义及练习题 通用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 数的运算与常见的量讲义及练习题 通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算 的 运 第二讲 数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加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四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则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运 意义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 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的 加减法法则 1.意 法则 义 乘除法法则 和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法 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或 减数=被减数-差 则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或 除数=被除数商 无括号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含两级运算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运

2、算顺序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四则混合 运算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简便运算 运算定律 乘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减法:a-b-c=a-(b+c) 运算性质 除法:abc=a(bc) 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3.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用字母表示 和 1 加法中,加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和也随着增加 (或减少)同一个数 当一个加数增加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 2 时,和不变abc (am)(bn)cmn

3、 (am)(bm) c 11 / 1 积 乘法中,因数乘上(或除以)一个为0的数,积也 1 随着乘上(或除以)这个数 当一个因数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2 0的数,另一个 因数除以(或乘上)这个数,积不变 c ban mn)cm)(a(bc m)m)(b(a 差 1 减法中,被减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差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减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 差反而减少(或增加)同一个数 被减数和减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差不变2c bam cb(am)c m) (b(am)商 1 除法中,被除数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除数不变,商也随着乘上(或除以)这个数;被除数不变,除数 乘上(

4、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则除以(或乘上)这个数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 c abm bc(am)m m)ca(bc m)m)(b(ac m)m)(b(a 精讲点拨第二部分 直接写得数。 例1 332120%= = 2 = 12-2= 1.5+ 5533 举一反三: 直接写得数。1.11149311= )(-= = = 12 642716445637= 875%= 6-67= 5604812.5%= 4 2.计算下列各题。331111122811-1 (+)48 - 1+ 551593599948 11 / 2 例2 5800除以60的商是( ),余数是( )。

5、举一反三: 1.1026125的商是( ),余数是( )。 2.把18931中的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那么商是6,余数是( )。 3. 选择:假如a10的商b时的余数是5,那么2a20商b时余数是( ),2a10时余数可能是( )。 A. 0 B. 5 C. 10 D. 无法确定 例3 根据下式A ,B ,C ,D ,E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23?B?C?75%?E?DA?(A?0) 532 排序: 举一反三: 31“小于”或“等)乙数。(填“大于”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数( 1.如果甲数的 52 )于” )岁。c年,他们相差( a岁,小冬今年(a4)岁,再过 2.小明今年34

6、62?b?c?a?d?,c ,d中,3.假如最大的数是( ),那么在a b 4573最小的数是( )。 例4 将1,2,3,4,5,6这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这两个三位数的乘积最大。 ( )( )( )( )( )( ) 举一反三: 1.将3,4,6,7,8,9这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这两个三位数的乘积最大。 ( )( )( )( )( )( ) 2.将1,2,9,7,5,6这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这两个三位数的乘积最小。 ( )( )( )( )( )( ) 3.将2,3,4,5,7,9这六个数分成两组,组成两个三位数并且使这两个三位数的乘积最小。 这两个三位数相差( )。 11

7、 / 3 例5 计算下面各题。 3343713 4.8(37.5-5.1)0.2 -(-) 7794416 举一反三: 1.直接写出得数。1111353512-1= ( 78= +)= 1- 2277781313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1181387271?25% 1.25 8 384451355157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5534237244-5 18 + 0.8+ 80% 777275513135 11 / 4 例6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99713253749998 2005 51+71+91 34455319981002 举一反三: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

8、面各题。 20041184313 2004 99 1. 121972005 13133912 126 2. 16641 1225122420 64131511 +61+713. 41+51 7654453 6 巧算下列各题。例7 235 34 1922+333 9991919 2352323-23235 236 11 / 5 举一反三: 巧算下列各。 1. 9997+11137 333333+999889 204204101101 例8 你能求出下列各题的结果吗?试试看。 179111319-+-+ 1- 56304232012 举一反三: 455?545?454498?381?3821999

9、?1998?2000 1. 1?1999?455545?45?2?2000382?498?116 1111711111591111 - 1-+-+ 1-+ 2.- 323030626246412122020168 11 / 6 常见的量及探索规律 第一部分 知识点梳理 1.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长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 22 2 =10000m公顷=1000000m1公顷1km=10022 2222 1cm=100mm1m=100dm1dm=100cm体积(容积) 333 333=1000mm=1000cm 1cm

10、1cm=1000dm 1dm 3=1L 1cm3=1ml 1L=1000ml1dm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 年 月 日 时、分、秒 一年有12个月,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按大小月 月是大月,每月31天 、5、7、8、10、121、3 一星期有七日,一日=24小 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28月有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22 天29天,闰年2月有 季按度 月为第一季度2月、3月、1 6月为第二季度54月、月、 月为第三季度月、月、897 月第四季度1210月、11月、 注意:

11、是4的倍数的公历年份称为闰年,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是平年。 3.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4.名数的概念及其改写 (1)名数:把数量和单位名称合在一起叫作名数。如:60分米,5千克等。 (2)名数的分类:名数分为单名数和复名数。 单名数:由一个数和一个单位名称组成的数称为单名数。如:4吨,2厘米等。 复名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及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作复名数。如:5元3角。 11 / 7 )名数的改写方法:(3 除以进率 高级单位名数低级单位名数 乘以进率 5.探索规律 (1)算式中的规律: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12、应认真观察算式、结果中的特点,再根据规律完成这一类题型。 (2)数列中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规律蕴含在相邻两数的差或倍数中; 以数列的前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找出关系和规律; 需将数列分解,通过对比找出规律。 (3)数图形中的规律: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n(n?1)(数线段的规律:公式为n为端点数) 2 数长方形的规律:长边上的线段条数乘以宽边上的线段条数等于长方形的总个数。 数正方形的规律:nn+(n-1)(n-)+22+11(n为正方形一边上的小格数)。)方阵中的规律:方阵中每边的人或物体的数量相等,相邻两层、每边上的数量相(4 。2,四边形

13、四条边上的数量相差8差4 (每边数=-1)方阵问题每边上的数量与四周的数量关系:四周的数量4 -层数)层数空心方阵中的数量关系:总数=(外层每边的数量 外层每边数外层每边数实心方阵中的数量关系:总数= )(5如果正好是整数,6再用总数除以周期的数量,)周期中的规律:先找出周期的数量,(如果个数;结果是周期数的第结果是周期的最后一个数;如果是整数个周期且多了n个,n 不是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用总量减去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进行计算。 (7)搭配中的规律:类似于乘法原理。 第二部分 精讲点拨 例1 填空 5公顷=( )平方米)升(毫升)(11050= 811 / 8 3时=( )时( )分( (2)5

14、)秒 4举一反三: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日=( )小时 (1)0.65小时=( )分 81 )毫升( 2()2.04公顷=( )平方米 1立方分米= 2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时=( )时( )分 4.75千米=( 1()5)千米( )米 6(2)3000050克=( )吨( )克 6吨6千克=( )吨=( )千克 (3)50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例2 王军每天早上7:45到校,中午11:05放学;下午2:20到校,5:00放学。王军一天的在校时间是多少天? 举一反三:1.填空题 (1)2011年12月31日24时就是( )年( )月( )

15、日的零时。 (2)2011年第一季度是( )天,2012年第一季度是( )天。 2.判断题 (1)4.45小时就是4小时45分。 ( ) (2)3时15分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 ( ) (3)晚上8时,用24小时计时法写作20:00。 ( ) 例3 小华今年9岁了,可她只过了两个生日。你能说出小华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 举一反三: 1.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他只过了16个生日,今年是2009年,爷爷是哪一年,那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贝贝的生日是2月29日,当她26岁的时侯,她一共过了多少个生日? 例4 12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刚好重合。那么,再过多长时间,钟面上的时针和

16、分针再次重合,重合时,时针和分针分别走了几圈几格? 举一反三: 1.在7时和8时之间,分针和时针何时成一条直线? 11 / 9 2. 6时时,分针与时针反向成一条直线,再反向成一条直线时过了多长时间? ,( )找规律填空:1,1,2,3,5,8,( ),例5 64,81,) ,( ),1.举一反三: (1)4,9,16,25,( ,),( ) (2)10,14,22,38,70,134,(1325,( 1)12.),( ),( ,21381111 , (2),( ),),( 1751023.有一列数为1,2,3,2,3,4,3,4,5,则这列数中第50个数是( )。 例6 观察下面的算式: 1+2+1=4 1+2+3+2+1=9 1+2+3+4+3+2+1=16 1+2+3+4+5+4+3+2+1=25 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