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2009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1页
曲靖市2009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2页
曲靖市2009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3页
曲靖市2009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4页
曲靖市2009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曲靖市农业局(2009年7月9日)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克服干旱、霜冻、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狠抓春耕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全市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呈现出行动早,抓得实,进展快、效果好的良好态势,为圆满完成全年农业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小春

2、生产前期基础扎实,后期因灾减产今年,全市小春生产及冬农开发工作按照“适应市场求发展、发挥优势促开发、改善品质增效益、突出特色促增收”的思路,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作物品种品质结构,着力培植冬油菜、冬早蔬菜、冬早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呈现出范围扩大、面积增加、方式创新、布局优化等特点。全市小春粮豆种植212万亩,同比增3%,超计划2%;小春经济作物135万亩,同比增14%,超计划5%。冬农开发面积259万亩,签订订单53.9万亩。由于受3月14日特大霜冻影响,全市小春粮食产量2.22亿公斤,同比减少186万公斤,减0.8%,比计划减11300万公斤,减33%。油菜籽产量7616万公斤,同比减少158万

3、公斤,减2%,比计划减少4636万公斤,减38%。全市冬农开发综合产值10.6亿元,比去年的15.8亿元减少5.2亿元,减33%。(二)大春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民增收基础良好今年,全市春耕生产由于备耕工作扎实,春耕生产主动,大春生产期间土壤墒情适宜,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抓住了最佳节令满栽满插,粮食播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科技措施落实,栽种基础好,中耕管理措施得力,目前,大春粮经作物稞苗长势整齐、清秀、稳健,为实现大春丰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农情统计,全市大春粮食作物栽种512万亩,同比增加7万亩。其中:水稻栽插80万亩,水稻钵盘育秧及抛摆秧推广23万亩,优质水稻新品种推广67万亩。马铃薯种

4、植179万亩,马铃薯玉米双套种植87万亩,马铃薯高垅双行种植83万亩,脱毒马铃薯及加工型品种推广167万亩。玉米种植233万亩,地膜玉米推广种植226万亩,杂交玉米推广222万亩,优质专用饲料玉米推广209万亩。杂粮种植18万亩。据对农作物苗情长势调查,水稻一、二类苗占总播种面积的87.5%;玉米一、二类苗占总播种面积的93.2%;经济作物田间整体长势良好。随着科技增粮措施的逐步落实,若后期无大的自然灾害,预计全年粮食总产有望实现23.6亿公斤的目标。(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培育“十大特色种养基地”的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突出“完

5、善发展规划、细化发展措施、制定扶持政策”等关键环节,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大蔬菜、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全市特色经济作物种植290万亩,同比增18万亩。其中:蔬菜种植178万亩(含辣椒43万亩;生姜25万亩;秋冬马铃薯36万亩;其它蔬菜75万亩);新植桑园2.5万亩,累计桑园面积27.5万亩;魔芋种植20万亩;中药材种植18万亩;万寿菊种植20万亩;水产养殖24万亩。全市落实7个品种订单156万亩,同比增加27万亩。种植品种日益多元化、结构更回合理,各类农业订单的品种、区域、规模、质量和水

6、平有所提高。全市粮、经、饲之比由去年的56:29:15调整为今年的55:30:15。(四)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围绕粮食增产量、农民得实惠、农技人员长才干的目标,广泛开展了“下基层、促春耕”活动,采取科技蹲点、结对帮扶、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组织大批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探索建立了“科技承包”、“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及在科技推广中“挂农户、插牌子、亮身份、定目标、包产量”和“专家与农技人员配合+核心农户+辐射带动户”多层次联动的新模式,推广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三位一体的科技配套措施,形成了“核心区+

7、示范区+辐射区”多个区域的科技推广示范格局,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水平,对全市农业科技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夺取今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共组织了3100名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取以会代训、专家咨询、现场指导和农讯通服务等方式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基层搞规划、抓培训、推科技、办样板。全市开展科技培训3690次(期),培训农民32.7万人次,发放各种农科宣传资料17.9万份,十项重点科技措施推广2508万亩,超计划3%。举办各级各类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2片147万亩,比去年增44万亩(其中:部级样板点5个,示范面积10万亩;省级样

8、板点8个,示范面积16万亩;市级样板点19个,示范面积35万亩;县、乡、村三级示范样板86万亩)。同时,还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抓住大、小春的有利时机,结合各地资源优势、气候特点和主栽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广泛动员群众利用耕作空间和温、光、水资源,积极引导农民优化耕作模式,实行合理间作套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全市粮食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示范推广304万亩,完成全年推广任务的95%。海拔1900米以上地区推广玉米地膜覆盖226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6%。(五)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今年,全市在不断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朝着区

9、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是优质农产品基地局初步建成。各级涉农部门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做好科技指导服务,为推进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市建成特色产业种植基地276万亩,农产品生产专业乡60个、专业村240个,培育种养大户达12万户。投入优质原料基地建设1.6亿元、与农户签订3.9亿元原料收购订单,涉及种植面积261万亩、养殖水面11.6万亩,其中: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原料基地66.8万亩,带动192万农户(含重复带动),预计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可增收800元。二是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上半年,全市引进、培育新增龙头企业22

10、个,全市固定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89个,其中:9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 28亿元、利润总额10657万元、上交税金5086万元;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已经形成了以畜牧、杉木林、蔬菜、烤烟、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和粮食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0个,加工生产能力160万吨,实现加工产值12亿元,同比增3698万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8%。四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全市累计有80个产地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46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金田原公司研发的“

11、润麒牌”魔芋胶通过了日本AFAS有机认证机构的JAS有机食品加工认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化经济组织覆盖全市各个优势特色产业,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产、加、销环节得到有机联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六)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全市上下广泛宣传中央、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有关鼓励粮食生产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顺利推进。各级财政、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补贴

12、资金下拨时间,分时段及时向农民进行了兑现,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规范发放到位。据统计,全市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累计达4.29亿元,同比增加14%,其中已通过“一折通”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0469万元,补助种粮面积416.47万亩。落实小麦补贴521.8万元,补助面积52.18万亩;水稻补贴1624.5万元,补助面积108.3万亩;玉米补贴2559.9万元,补助面积259.99万亩。全市受益农户138.8万户,农民人均受益81元,同比增10元。此外,通过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切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培育壮大农村劳务经济产业,促进了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1-6月,全市新增转移输出农

13、村富余劳动力67222人,完成全年计划的84%,同比增5466人,增8.8%。教育培训137756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9%,同比增23024人,增20.1%。实现农村劳务综合收入44.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8%,同比减少3亿元,下降6.3%。(七)支农服务力度加大,农业生产快速推进春耕大忙期间,各级涉农部门加强与农资经销单位的衔接,及时搞好春耕生产所需的良种、专用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宣传推荐和组织供应,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全市“两杂”良种销售14903吨(水稻2403吨;玉米12500吨);各种化肥销售23.05万吨;农药4458吨;农膜就位6145吨。全市开展了冬春农资市场打假专项整治

14、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533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户)534个,整顿市场231个,立案查处18件,查获种子、肥料、农药共122吨,挽回经济损失33.6万元,启动“12316”农业公益投诉电话试点工作,印发宣传牌1520块、资料2.8万份,覆盖全市115乡(镇、街道办事处),净化了农资市场。各级农机部门大力推行农机专业化服务和连片、跨区作业,努力扩大机械作业面积,提高机械作业效率。春耕生产期间,全市新增农机总动力1220万瓦特,组织农机作业服务队投入农机具31922台(套),完成机耕面积166万亩,机播面积1.6万亩,有效地缓解了春耕劳力不足的矛盾,加快了农业生产的进程。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

15、是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入春以来,我市由于受春季的持续干旱和特大霜冻灾害影响,致使全市小春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连续第二年遭受到重大损失。进入5月,全市范围内出现持续干旱,降雨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偏少20-120毫米。6月下旬以来,全市进入主讯期,局部地方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降雨量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偏多50-110毫米,沾益县、富源县、宣威市的部分乡(镇)出现严重的洪涝、冰雹灾害。据农情统计,全市大春农作物受灾12万亩,其中:成灾9万亩,绝收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733万元。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今年以来的旱情和洪涝灾害充分暴露了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薄弱、设施农业发

16、展滞后等问题。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全市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不高,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还比较薄弱。设施农业发展滞后,与农业大市的地位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增多,就业机会减少,工资性收入将随之下降,加之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农产品初级产品多、精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新型经济组织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四是科技推广应用发展不平衡。少数地方领导不重视,工作措施不力,宣传发动群众不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倒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的速度和整体质量。五是病虫害危害不容忽视

17、。今年,由于气候异常,大春作物病虫具有发病早、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已在局部地区呈暴发、流行态势,个别地方还发现了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致使今年大春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形势不容乐观。三、下半年工作打算综观1-6月农业生产形势,为切实提高农业和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切实抓好大春农作物的中后期管理一是完善防灾预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气象情况,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要加强粮经作物重大病虫害动态监测、早期预警和应急防治工作,及时开

18、展统防统治、区域防治工作,加强对农民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培训;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包片到位,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搞好物资保障。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准备和调剂工作。(二)及早规划晚秋生产晚秋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晚秋资源,发展晚秋生产,是弥补灾害损失、实现抗灾夺丰收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确保实现全年增粮增收目标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要按照“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狠抓科技,增加效益”的思路,及早做好准备,切实做到“四抓”:一要抓组织发动。我市晚秋作物种类多、面积大、技术强、任务重,而生产季节又比较短促,稍不注意就

19、会放过。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保证晚秋生产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抓面积落实。坚持粮经并举的方针,认真做好晚秋生产规划,抓好示范,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充分利用烟田(地),重点推广烟薯配套措施,加大秋马铃薯, 秋荞,秋豆,秋菜等种植面积。全市计划晚秋作物种植110万亩,粮食总产力争达到1.6亿公斤,农民人均增收30元。三要抓物资保障。各地要及早筹措发展晚秋生产所需的资金,及时调运供应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晚秋生产所需的物资,确保在大春作物收获后及时、足量施到田块。四要抓高产示范。各地要结合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抓好晚秋生产的示范样板,探索新的晚秋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三)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要围绕做大做强粮油、蔬菜、桑蚕、中药材、魔芋、花卉、水产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二是积极稳步推进土地规范流转。完善合同制与合同备案制管理,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提升农业的规模效益。三是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服务,搞好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引导服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营销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四)认真落实各项农业科技措施一要提高良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