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语文要素落实的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校小学教研组成员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五单元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人文主题习作: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语文要素阅读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表达要素生活万花筒: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事)口语交际要素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课文(包括习作、口语交际和学习园地)课时教学的内在联系麻雀、爬天都峰、语文园地、习作例文与习作6每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围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中心任务。单元教学目标1、 字词句: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31个词语。2、 阅读:(1)知道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3)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3、口头表达:(1)能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4、书面表达:(1)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2)能选择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包括课文、习作、口语交际和学习园地) 麻雀 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2、 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
3、、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课型新授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引发学习兴趣1、 提问:生活中,你经常见到哪些鸟?你都在哪里见过它们?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出“麻雀”,并板书课题。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与麻雀有关,一起去看看。板书:16、麻雀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 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 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重点关注“奈、拯”等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2) 出示本课生字新词“嗅到、无可奈何、拯救、嘶哑、庞大”,
4、学生认读,相机正音。(3)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挓挲”在文中是张开、伸开的意思。2、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默读课文,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小组合作列出关系图,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并添加箭头,出示示意图。 (2)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在示意图上标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一步完善示意图。在交流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梳理。预设:事情的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事情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后退。
5、(3)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4)提出要求:借助人物与情节关系图,理清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之间发生的事,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5)小结:我们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先弄清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然后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一件事,就要像作者这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才能让人看得明白(6).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课文可以分为三
6、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3、 指导书写1、 出示“嗅、齿、躯、庞”,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适时点拨。(1) 提醒学生注意笔画与笔顺,写正确:“嗅”和“庞”不要漏掉最后一画“点”。“齿”字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笔顺来写。(2) 提醒学生注意细微的变化,写美观: “躯”中的“身”字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
7、。 “幼”的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2、 学生练字。展示、师生互评、在练写。3、 学生自主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词语间距离合适,行款整齐。4、 展示学生书写成果,相机点评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词。五、板书设计16、麻雀 麻雀 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进一步感知课文,能把事情说清楚。2、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课型新授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
8、过程1、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对按一定顺序写的认知1、 带领学生回顾:麻雀一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 学生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相机板书。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结果:猎狗退缩3、 引导学生借助板书,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4、 启发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梳理、小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有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2、 发现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1、 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1) 自读课文,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2) 用词语或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3) 想一想你主要是通过哪些关键词句
9、感受到的,做好标记。2、 分小组交流、讨论。(1) 组内交流: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组内达成共识。(2) 小组合作:给这些关键词句归类。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全班一起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梳理。4、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
10、?(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5、讨论事情的经过。(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4自然段。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
11、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
12、大的爱)(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把看到的写下来:动作、姿态-猎狗:慢慢地靠近、嗅了嗅、张开了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慢慢地向后退;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浑身发抖。 把听到的写下来。声音-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 把
13、想到的写下来。猎狗:好像嗅到前面有什么野物、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3、 小结: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这件事的重要内容,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或者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3、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以致用1、 总结方法:通过麻雀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2、 学生课堂练笔(1) 播放一段2-3分钟的有趣视频,比如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排队过马路,
14、学生尝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2篇写得好的展示(3) 全班点评,重点关注是否把“想到的”写出来了。(4) 学生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片段。4、 板书设计16、 麻雀老麻雀救 斗 吃小麻雀 猎狗爬天都峰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10个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2、 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重点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难点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
15、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课型新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并介绍“鲫鱼背”名称的有来。师:大家看了挂图,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自古就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所以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勇士爬天都峰的故事。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并用笔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出示学习要求:借助
16、文中的关键词句,梳理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整理交流的内容:合并同一个方面的内容,保留最重要的词句,删除无关紧要的词句,达成共识。2、 生字词反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4)全班开火车的形式对会写的生字进行组词练习。三、初读课文,弄清写作顺序预设:(1)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2)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3) 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1、 教师示范,学生照样子填写表格,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顺序文中的关键词句爬山前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2
17、、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 小结:通过提取关键词句,我们知道了爬天都峰写的是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封顶后的顺序来写的。4、 启发学生:麻雀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封顶后的顺序来写的,把“我”一步步爬上峰顶的过程写的很清楚。那么,写一件事,还有没有别的写作顺序呢?5、 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不同的事,可能有不同的写作顺序,但是,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样才有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四、聚焦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
18、楚的方法(1) 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师: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生:讨论回答。(提示: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爬山前“我”怎么想的关键词句,体会“我”的感受。(2) 学生交流勾画的词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重点关注“我爬的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词句,师生共同梳理,相机板书:爬山前(怎么想) 不敢爬(3)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1、 引导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 指名分角色朗读“我”在山脚与老爷爷的对话,注意读出既
19、惊讶又赞许的语气。提示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能感受到什么。(2) 指名评价,谈感受重点关注“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师生共同梳理,相机板书:(怎么说) 相互鼓励2、 引导学习第六自然段(1)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六自然段,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边读边想象“我”奋力攀登的姿态。(2)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爬山中(怎么做) 奋力攀登3、 学习第八至十自然段(1) 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登上峰顶说的话,看看你能从这组对话里感受到什么。(2)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爬上峰顶后(怎么说) 相互致谢。4、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开始“我”不敢爬,最后“我
20、”爬上去了,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5、 小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按照顺序来写,就像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同时作者把“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都谢了下来,把整个过程写的很细致。五、指导书写1、 出示“颤、攀、鲫”,师生交流书写要点:笔画多的字要紧凑一些。提示:“颤”字,左右宽窄相当,“页”的长撇伸向左侧下方,注意避让;“攀”上部两个“木”的末笔改捺为点,“樊”大“手”小;“鲫”,“鱼”末笔横改提,“即”要写得窄瘦。2、 布置书写练习:抄写本课生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3、 展示学生书写成果,相机点评。六、板书设计17、 爬天都峰爬
21、山前 (怎么想) 不敢爬山 (怎么说) 互相鼓励 爬山中 (怎么做) 奋力攀登 爬上峰顶后(怎么说) 相互致谢语文园地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写法,弄清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能根据图片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交代清楚。3.能通过观察他人做某件事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清楚,学会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语文素养目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谁来说一下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篇课文?2.小组间互相交流,尝试画出思维导图。二、交流平台课件出示思维导图:1.由思维导图你可以想到哪
22、些细节?2.这两篇课文的作者把生活中的小事写得那么清楚明白,我们身边也常常发生一些小事,这些小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作者的写法来写一写呢?三、初试身手1.出示课本中第一题的图片。(1)图画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如学校运动会的图片,可以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人,这些人都做了哪些事,如何准备的,结果如何。(3)先在小组间交流,再选派小组代表与老师互动交流。教师要在交流中适时点拨,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师:我们也举行过运动会,那举行运动会时是怎样的场景?你还记得吗?当天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生:那一天,校园里彩旗飘扬,运动员进行曲让我们感觉充满了活力。首先进行的是开幕式,我们迈着整
23、齐的步伐走过主席台,大声地喊着我们班的口号:“二班、二班,非同一般!顽强拼搏,展现自我!”其他班的同学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口号。开幕式结束后,让人紧张的各项比赛开始了。师:那么图片中又是怎么样的场景呢?生:正在举行的可能是短跑比赛。运动员们身着运动服,显得特别精神。“啪!”发令枪响了。参赛的同学“嗖”的一声,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他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奋勇向前。2号和3号运动员速度不相上下,他们都咬紧牙,鼓足劲,拼命往前跑。眼看就要到终点了,大家都在为他们鼓劲,使劲地高声喊着:“加油!加油!”另一名运动员略微落后,但他也拼命地往前跑,旁边也有人为他加油。师:“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奋勇向
24、前”这三个词语用得不错。2. 你有没有观察过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根据以下提示,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家人炒菜的过程。课件出示:1.炒的是什么菜?炒菜前做了哪些准备?2.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先做了什么,然后又做了什么?提示:恰当运用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接下来、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根据提示写一写。师生交流修改。四、板书设计语文园地看到的(动作、样子、表情.) 听到的(各种声音、人物的语言.)想到的(感受、联想.)习作例文与习作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弄清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2.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并把
25、身边的事物变成习作素材。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清楚什么是习作提纲。3.能进一步体会要按一定顺序写事,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文要素目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知道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清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两篇习作例文来学学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二、习作例文(一)我家的杏熟了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每年、这一年、今年)(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作者各写了什么事?预设:每年麦收时节,“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
26、的时候,邻居的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而奶奶却打下杏儿分给“偷”杏儿的孩子吃;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2.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出示: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多又好?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3.找出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为什么?4.文中两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1)学生读文,讨论交流问题。(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纠正。问题一:围绕树上结果、路过的人说、“我”数这三个方
27、面来回答。问题二:“我”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心里非常生气,奶奶扶起了淘淘,并给孩子们分杏。问题三:“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这句话说得最好,因为分享最快乐。(3)课件出示问题四的相关句子。思考:“香甜”这个词在每个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1.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2.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预设:第一句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第二句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3.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二)小木船1.相信同学们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你都做过哪些手工?2.如果你辛辛苦苦做好的手工作品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
28、会怎样?指名回答。3.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习作例文小木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注意批注。4.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预设:课文通过记叙围绕小木船发生的一件事,说明朋友之间不应当为了小事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增进友谊。5.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什么道理?2.朋友之间相处,每天都会发生些小事,作者选择了哪件事来写?这件事与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有什么关系?3.选择好能表达中心的事件后,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呢?4.如果不写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是否完整?这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预设:(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朋
29、友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增进友谊。(2)作者选择了“小木船”这件事来写。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件小事,但却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3)作者首先写“我”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围绕小木船在“我”和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最后写“我”珍藏着小木船。(4)不写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也是完整的,开头一段点题,引起读者兴趣为什么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结尾一段既承接上文,告诉读者陈明确实随家迁到外地了,又呼应了开头一段。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体会作文提纲的作用。师:刚才同学们围绕这篇课文所进行的讨论学习,正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所思考的
30、,考虑成熟后,一一列出,就是作文提纲。三、板书设计 事情事情发展顺序 起因 习作提纲 经过 结果习作例文与习作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学写习作提纲。2. 学会互相修改习作。3.留心身边生活,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语文要素目标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听说的。我们这次作文的主题就是“生活万花筒”。2.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动不已?哪些事让你捧腹大笑?哪些事让你羞愧难当?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哪些事给了你很深的印象?指名两名学生说说自己印
31、象深刻的事。二、写习作提纲1.刚才同学们已经讲述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教师平时收集的一些班级内的活动照片)2.比如写拔河比赛,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部分所占的篇幅都一样吗?(不一样)哪个部分应该写得详细一些?(经过应该写得详细一些)3.那么咱们就以拔河比赛为例,写一写习作提纲。(右边一列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显示)事情拔河比赛起因学校组织,增强班级凝聚力经过十分激烈结果赢得了比赛4.习作提纲写好了,那么开头应该怎么写?用什么样的方式写比较好?生: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几个开头,大家看一下哪个开头比较好。课件
32、出示:开头一:星期五,我们班在操场上举行了一次激烈的拔河比赛。开头二:前天上午,我们四年级举行了拔河比赛,第一场就在我们班和六班之间进行。想到以前我们之间进行了七次比赛,我们班只赢过一次,我便紧张了起来,担心这次比赛会输。开头三: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连午饭都没吃好,感觉这个中午似乎比以往漫长了许多预设:更喜欢片段二,因为片段二不仅用到了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还设置了悬念,读完片段二我就很想知道比赛结果是怎样的。(只要言之有理,喜欢哪一个片段都可以)5.开头我们已经找到了方法,那么接下来该写什么了?(事情的经过)(1)我们刚刚说“经过”部
33、分应当详写,应该让读者看到当时的激烈情形,那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有一个思维导图,也许会给你们不一样的想法。(2)在描写拔河这个过程中加入细节描写,也就是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可以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当时现场的氛围。(3)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这个片段是如何写的过程。课件出示:比赛开始了,只听哨声一响,同学们就奋力地往后拉。大家一个个都死死地攥紧绳子,双脚恨不得深深地钉进地里,眼睛瞪得滚圆,脸憋得通红。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绳中间的红绸只在中线左右摆动,过了一会儿,红绸慢慢向对面移动,那边的喊声越来越高。这可把我们急坏了,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们拉过来,可是绳子却不听使唤。突然,耳边响起了
34、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四一班,加油!四一班,加油!”这呐喊声仿佛给我班同学充了电,一个个都充满了力量,屏住呼吸拼命地拉。然而,对方也不甘示弱,双方仍然难分胜负。这时,我班的拉拉队喊起了节奏:“四一,加油!四一,加油!”随着这个节奏声,我们齐心协力地拉,终于把对方拉了过来。场下立即响起一片欢呼声,我班赢得了这次比赛!(4)谁来说一说这个片段的细节描写?预设:动作描写:攥紧绳子 拼命地拉神态描写:眼睛瞪得滚圆 脸憋得通红语言描写: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四一班,加油!四一班,加油!”“四一,加油!四一,加油!”心理描写:这可把我们急坏了,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们拉过来。(5)这几处细节描写写得真
35、好,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吗?预设:夸张句的运用。如“双脚恨不得深深地钉进地里”。(6)说得很好。所以,当我们在描写一个事情的经过的时候,要避免平铺直叙,并且适当地运用一些细节描写。这样会使得我们的内容更加地丰富,情节更加的精彩。6.中间的内容我们也会写了,那么结尾呢?结尾可以用什么手法来写呢?预设:总结全文、结尾点题、首尾呼应、表达愿望等。(1)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片段:课件出示:通过这次比赛,我懂得了: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这次比赛我们虽然输了,但我们并不灰心。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要失败了一次就灰心了,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暂时的失败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失败才会发现
36、自己所犯的不足,第一次没有成功,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一定会成功的。(2)你更喜欢哪个片段?预设:更喜欢第二个片段,因为第二个片段总结了经验教训,并用到了俗语。7.开头结尾都有了,经过也有了,那我们还缺一个题目。我们先看看课本上的题目。课件出示: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 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 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 信不信由你这样的题目让人看了就想了解文中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参考课本中的题目,也可以另选题目。8.自定主题,记得一定用上刚刚写习作提纲的方法,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你的作文才会成为一篇佳作。设计意图: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件事,学生身边每天发生的事
37、情很多,如果大范围的笼统的选择事件的话,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所以本环节选择了拔河比赛这件事情,大部分学生都经历过,也比较好找例子。这次习作还选取了许多的范文,用范文引路,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能够很好地进行仿写。三、试写初稿,自行修改根据自己的习作提纲,完成习作。提示:不要忘记人物的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语言等)。四、小组评议,再改评赏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注意对事情的叙述顺序、细节描写进行评价。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习作。3.展示优秀习作和进步习作。五、板书设计 事情 起因 (动作、语言、心理、神态.)习作提纲 经过 结果单元作业设计麻雀第一课时作业作业目标作业内容1、 对生字词进行重点复习。2、 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了解课文大概。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2月英语四级重点词汇
- 2025年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策略研究: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市场拓展报告
- 2023年资产评估模拟试卷
- 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模板参考
- 2025年K2教育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应用效果与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2023年级建造师工程经济丰君培训
- 期末测试试卷2025-2026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四年级上册(含答案)
- 2025版国际贸易绿色认证合同汇编
- 2025房屋买卖代理责任免除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合同平台用户权益保护与合同条款
- 2024年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操作
- IQC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 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样表)
- 总经理助理绩效考核表3
- 中层干部执行力培训
- QC成果提高多半径铝板安装一次合格率
- GA/T 1194-2014性侵害案件法医临床学检查指南
- 消防设施操作员初级、中级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 GJB3839-1999-蜂窝纸板规范
- 材料进场清单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