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学习模块包括9个重大改革: 古代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近代欧洲宗教改革(近代早期);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欧洲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其中也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部分:整体把握,第二部分:梭伦改革,第三部分:商鞅变法,第四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五部分:北宋王安石变法,第六部分: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七部分: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部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九部分:日本明治维新,第十部分:戊戌变法,第11部分:近代改革整合,改 革 ?,

2、调整_以适应_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力,第一部分:整体把握,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工具,标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机械化,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奴隶主,按资分配,上缴/剩余,全部归奴隶主,地主,资产阶级,完全归属,人身依附,雇 佣,谁更进步/自由?,原因?,改 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革 命,改革是否一定成功?,1.前提 2.关键 3.其他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力),掌握政权/,人民支持,肯定/否定一次改革/革命的标准是?,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改革也在不断前进,

3、改革什么时候才算结束?,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

4、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戊戌变法,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课标解读: 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

5、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第二部分:梭伦改革,(一)雅典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多山/多岛/环海,1.特点:,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柏拉图,2.影响:,海洋文明,经济生活多样性,经济: 政治: 思想:,大河文明,小国林立,农业/手工业/工商业,难以统一,小农经济,幅员辽阔,追求民主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武力统一,竞争,开阔,积极,专制,满足,保守,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基础奠定,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执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古代雅典

6、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政治:没有地位,经济:富裕,阶级矛盾尖锐:,平民,(与平民站在一起),雅典工商业的发展,、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二)梭伦改革的背景:,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 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迫切要求改革,反对反对旧贵族专权,发展海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个人贡献: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当选执政官,承

7、担起改革的重任。(改革的可能性),(三)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道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鼓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四)特点,2、打击对象:,1、改革理念:,3、获益者:,平民、工商业奴隶主(最大),奴隶主贵族,中庸、公平、平等,和谐,(五)评价:,a、物质基础: b、政治基础

8、: c、制度保证:,废除债务奴隶制 巩固了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局面 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积极:,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3、局限:,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1、出发点:以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2、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设500人会议。,3、陶片放逐法。,内容,梭伦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内容: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资格。 官员的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平民的参与和选举结果的公证性。 公民大会及

9、500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成为了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和执政机构。,意义:进一步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 使雅典的文化事业高度发达,国力鼎盛,赢得邻邦的仰慕。,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期间比较短。 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雅典民主政治,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0、机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 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陶片放逐法,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积极: 促进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科学文化的繁荣(民主政治下形成的自由宽松的学术条件和允许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的氛围); 公民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 消极: 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外邦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解读下图:,请回答: (1)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

11、列序号各代表美国的什么部门: , , 。 (2)与 三个机构类似的梭伦改革时代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3)“四百人会议”相当于美国的议会吗?请阐述你的理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公民大会;执政官;民众法庭,不同。美国国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而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第三部分: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井田制的瓦解,井田,私田,国有,奴隶主私人占有,产品要向周王进贡,不用进贡,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

12、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私田越来越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分封制宗法制破坏的表现,礼乐征伐出自诸侯,礼乐征伐出自大夫,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

13、新兴地主 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 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3、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顺应时代需求,(理论武器),大动荡、大变革,4、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控

14、制,法治,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农战,经济方面,废井田, 开阡陌,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经济方面,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先秦时期家庭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收税、征兵、服徭役等都与此有关,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1、性质:,2、积极影响:,商鞅变法从

15、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16、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原因:,(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商鞍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3、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17、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 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 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 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 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背景) 2打破特权,土地问题(内容) 3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过程) 4结果都取得

18、了成功(结果) 5影响深远(作用) 不同点:略,第四部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居农耕;建立政权定都平城) 2、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 3、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贵族的巧取豪夺) 5、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北魏

19、均田制,发 展: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 核心内容: 政府将国家控制的荒地授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意 义: 均田制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概况: 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改革大事,之前的改革决策者是冯太后 设巧计迁都洛阳 为何迁都洛阳会成为改革的一项内容?,迁都原因: 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 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 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很不安全 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20、 地理上,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四、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2、孝文帝胆略和卓识。,第6部分北宋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1)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

21、面的原因。,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北宋“恩荫”制度实行,受到“恩荫”的对象过滥 冗兵: 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辽和西夏,大大扩充军队,同时还采取“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 积贫: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积弱,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

22、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关键问题: 财政危机,国家财政人不敷出。 指导思想; 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 具体措施:,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务稳定市场,以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精减军队,废诗赋取士旧制 重经义策论考试,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由固定将官带军队,贯彻择优录用原则,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

23、容,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成效: 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失败原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新法变质,徽宗时蔡京以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动。比较两次变法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

24、同: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异 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败。,(3)认识: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

25、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明,北宋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北宋初期: 背景:自唐朝至五代十国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目的: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中央集权。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中期: 背景:宋初以来形成的“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改革。 内在联系是,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造就了“三冗”问题,并激化了社会矛盾。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进行

26、改革,以扭转积贫积弱引发的危机。,了解课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16世纪),一、背景:,1、天主教会作为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日益腐化和专横,并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2、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民族国家发展;专制君主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人文主义,二、目的:,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1)(经济上),(2)

27、(政治上),(3)(思想文化),三、过程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揭开序幕 1、背景,(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内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 “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 “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追求地位平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3、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一、背景 二、过程 (一)(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二)(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信奉“因信称

28、义”;思想核心:“先定论” 内容,第四部分:欧洲宗教改革,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迫害异己,判处塞尔维特火刑(人教版) 影响:形成新教加尔文宗,影响法、英等国,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提示: 相同:强调圣经的地位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9、,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三)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问题:英国宗教改革的方式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1、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原因: 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形成: 亨利八世时 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重申至尊法案神职人员效忠英王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三)英国王

30、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问题: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 1、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原因: 形成:亨利八世时和伊丽莎白一世时,2、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英国新教:英国国教(会),3、影响 : 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在宗教改革运动的打击下,罗马天主教会采取一

31、系列应对措施,称教会改革(纯洁)运动,2、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的激化推动了宗教宽容政策的发展德国法国,3、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五、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

32、罗马教会的思想及社会政治运动(双重性质),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冬宫,一、农奴制改革背景,3、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2、经济: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4、思想: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5、主观: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1、政治: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保留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的腐败导致俄国社会的动荡和后来俄国新的革命的爆发,如1905年革命。),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俄战争 (外) 19

33、05年革命(内),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影响,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第8部分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一、阿里改革的背景 政局动荡、经济落后、外部危机、条件具备,2、经济落后:埃及盛行包税制,沉重的剥削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3、外部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进行工业革命的法、英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 4、条件具备: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面对内忧外患,阿里志在推行维护统治、抵御侵略、建立强国这一富国强兵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1、政局动荡:属于奥

34、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各种政治集团(马木路克、帕夏和近卫军)争权夺利,战乱频仍,政治上,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经济上,兴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先进的科技,培养了第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为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入侵。,积极作用: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马克思赞扬说: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三、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 因为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经济改革的困难。 一是资金

35、匮乏,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多少利润;二是管理不善,现役军官担任厂长,他们营私舞弊,克扣工人工资。,局限性:,三、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积极作用: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重要原因: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为了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经济改革的困难。一是资金匮乏,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多少利润;二是管理不善,工厂的厂长多是现役军官,他们营私舞弊,克扣工人工资。 外商挟技居奇。外商将老式的、甚至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外国技师故意不向埃及人传授技术,有意破坏生产。 欧洲列强的破坏:阿里帝国的建立,引起欧洲一

36、些列强的嫉恨,它们想方设法破坏改革。,四.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第九部分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课标要求: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一、背景,(1)政治: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2)经济: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外国势力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外),(1)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37、,(2)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吉田松阴,(3)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3 、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尊王攘夷”,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妥协退让恐怖镇压 主要参加者:中下级武士 活动:刺杀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商人等 结果:失败,倒幕运动 兴起,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国内形势: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准备工作:增强经济军事力量;建立根据地;联络其它藩国;密切同英国关系;获得天皇支持 结果:“大政奉还”,戊辰战争,原因:推翻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过程:1868年,

38、京都政变,成立明治政府 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改革的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具体说来就是 政治: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外:摆脱外来压迫。,明治维新的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改革政治体制(相对滞后),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坚实基础,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政治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立宪政体,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明治维

39、新的内容,教育改革,介绍西学,重视传播,社会习俗,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明治维新的内容,历史影响 明治维新的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影响: 使日本由封建落后国家变成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经济: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文化: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对外: 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40、;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对外: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思考: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 英国和法国: 美国: 俄国和日本: 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独立战争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民

41、族统一运动,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第10部分 戊戌变法,国际大势: 发展资本主义 国内局势: 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一、历史根源,变法图存(强);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42、考,变法通议,译天演论,托古改制,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宣传社会进步理论。,仁学,二、维新过程和内容,1、兴起: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变法思潮演变为爱国的政治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发展: 创办报刊和学会。,3、高潮: 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 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6月11日至9月21日,史称“百日维

43、新”。,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4、结局: 9月21日戊戌政变,变法运动最终失败。 5、变法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主观上: 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政治上不够成熟,急于求成; 客观上: 封建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 封建势力联合

44、抵制破坏。,三、历史评价,1、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积极性: 进步性: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爱国性: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启蒙性: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局限性: 没有涉及维新派

45、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对于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没有丝毫触动。,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教训:,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 试从两国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论证与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第11部分 近代化改革整合,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

46、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一)经济上: 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 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3、戊戌变法: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二)政治上: 民主化、法制化

47、1、俄国改革: 颁布“一二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明治维新: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戊戌变法: 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三)思想文化上: 科学化、民主化 1、明治维新: 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

48、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 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四)军事上: 现代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 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只对天皇负责。 2、戊戌变法: 裁汰绿营,西法练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五)社会生活上: 文明化、西方化 1、明治维新:

49、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 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考向 除旧布新求发展 改革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各国都做出了回应,在这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中,日本取得了成功。 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从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关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年”: 图二 1871年日本 佩里舰队叩关 使团出

50、访美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 日本的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 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 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

51、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答案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认真分析材料。图一是 反映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军舰入侵日本, 图二是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把两幅图对照,就找出了这两幅图之间的关系,第(1)问迎刃而解。 第(2)问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又发动了侵华战争。,主题:评价改革的标准 【方法指导】 (1)

52、从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评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因此,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分析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或违背了历史的要求,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与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要看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要分析这一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典例】 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 的“现代化”,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 “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 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 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 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 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开 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 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 止符”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 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 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 代化运动”失败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