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工作报告篇一: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学_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 这次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我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学_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的文献,该文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朱磊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郭秀艳和杨治良于年六月发表于心理学报上的研究论文,其题目为学_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 摘要 人们总是会根据他们对记忆工作模式的原有假设或图式来进行源检测, 这使得图片文字源检测测验中出现图片偏向, 即人们更多倾向于将以文字方式呈现的项目错误归源于视觉图像形式呈现, 而不是将图像形式呈现的项目归于文字形式呈现。实验采用标准的源检测范式,
2、 考察了学_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学_次数的增加, 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越发明显。 关键词 记忆源检测; 图片偏向; 证人证词; 学_次数。 引言部分 在引言部分作者指出其目的是通过直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以及如何降低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并指出很多研究都已证明了记忆源检测的先验性图片偏向和增加学_次数会降低源检测的图片偏向的正确性,但很少有研究出于控制证人证词记忆受误导的目的,直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以及如何降低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本研究要证明的假设是增加学_次数会降低源检测的图片偏向。 如果是我来做这个实验,我会采取被试间设计的方
3、法,以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交替呈现材料,并将不同的信息呈现不同的次数。 方法部分 研究者采用标准的源检测范式,在学_阶段分别以图片和文字两个方式向被试呈现一系列项目,有些项目呈现一次,有些项目呈现两次。在测试阶段,要求被试进行图词源检测,即判断项目的呈现方式,此间还有再认任务与源检测任务交替出现。自变量是学_次数和学_材料的呈现方式,因变量是学_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控制变量是学_次数变量的有效性。 本实验选取了此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的27名被试。采用22 被试内实验设计。第一个自变量为学_材料的呈现方式, 包括图片和文字两个水平; 第二个自变量为学_材料的呈现次数, 包括一次和两次两
4、个水平。此外, 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指标, 再认和图词源检测两种测验。本实验所用的材料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crl-ipnp(center for research in language-international picture naming project)图片库,从该图片库中随机选择192 张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其中,144 张作为学_材料, 另外48 张作为再认测验的新项目。144 张学_材料中, 72 张图片保留其图片形式, 而另外72 张图片转换成其所对应的中文名称(由2 到3 个字组成)。 从 作者的描述来看,可根据方差分析的出呈现次数对图片偏向的相关性,可以验证假设。作者的实验
5、,比我的要完善很多。比如加入了再认任务。 结果部分 首先考察学_次数变量的有效性。统计两次学_次数条件下,再认任务的错误率,即旧项目的漏报率。发现学_两次时, 再认的错误率明显低于学_一次时, t(26)=9.16, p=0.0000.01。这说明随着学_次数的增加, 再认的错误率显著降低, 学_次数的操纵对记忆错误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即学_次数变量有效。 其次,在确认了学_次数变量有效之后, 考察源检测的图片偏向, 以及学_次数对图片偏向的影响。结果如下。 图1 两种归源错误随学_次数的变化 2 错误类型2 学_次数anova 分析发现:(1) 同上, 错误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f(1,
6、26)=3.78,p=0.063; (2) 学_次数的主效应显著, f(1, 26)=27.00, p=0.0000.01, 和再认任务一样, 随着学_次数的增多, 归源错误越来越少; (3) 错误类型和学_次数的交互作用显著, f(1, 26)=6.37, p=0.0180.05,如同上述第三种预期, 随着学_次数的增多, 两种归源错误下降幅度不同, 图片到文字的归源错误率下降幅度大于文字到图片的归源错误率, 图片偏向显现。进一步地分析错误类型在学_次数上的简单效应, 结果发现当学_一次时, 两种归源错误率无显著差异, f(1, 26)=0.18, p=0.675, 而学_两次时,将文字错误
7、归源为图片的概率显著高于将图片错误归源为文字的概率, f(1, 26)=10.10, p=0.0040.01;另一方面, 学_次数在错误类型上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将图片错误归源为文字的概率随着学_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f(1, 26)=25.50, p=0.0000.01,而将文字错误归源为图片的概率却不受学_次数的影响 , f(1, 26)=4.06, p=0.054。 最后, 借助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分析学_次数的效应到底作用于辨别力还是判断标准。 图2 d和 随学_次数的变化 分析源检测在学_次数上的简单效应, 结果发现当学_一次时,两种源检测
8、的判断标准无显著差异, f(1, 26)=1.99,p=0.171, 而学_两次时, 文字源检测的判断标准显著高于图片源检测f(1, 26)=5.67, p=0.0250.05;另一方面, 学_次数在源检测上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学_次数对图片源检测的判断标准影响不显著,f(1,26)=0.11, p=0.741, 而文字源检测的判断标准随着学_次数的增多显著提高, f(1, 26)=5.29,p=0.0300.05。 作者的结果比我的预测要全面完整的多,比如我没有想到要验证学_次数的有效性。作者从四个方面报告研究结果,先验证次数变量的有效性,再考察源检测的图片偏向, 以及学_次数对图片偏向的影响
9、。最后, 借助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分析学_次数的效应到底作用于辨别力还是判断标准。但是这些数据并没有帮助作者验证假设,即便如此,作者的解释也是要比我的科学很多。从这一结果中,我觉得以后很重要的资料尽量通过文字材料多次识记,但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材料可以多放点图片。从实验的角度来说,设计实验一定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 讨论部分 我的解释和作者的解释差不多,一方面, 一次学_时未发现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 这一结果不同于以往研究结果。这可能是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所导致的:(1)foley等人的研究采用儿童作为被试, 而本研究
10、使用的是成年人; (2)riefer 等人的研究采用小组实验, 而本研究使用单独实验。也有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范式所涉及的内部加工机制不同所致。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当学_两次时, 将图片错误归源为文字的概率显著下降, 而将文字错误归源为图片的概率却没有由于学_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图片偏向显现, 这表示将文字方式呈现的信息归于视觉图片方式呈现似乎是人类较为稳定的一种倾向性。作者的解释能说明数据。在我认为这个结果可能还和实验材料,以及主试当时的态度等等有关。作者的结论可以从数据中找到足够的证据。 本研究发现随着学_次数的增加, 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越发明显。这一结果暗示我们,至少, 在某种程度上,
11、增加学_次数的方法不适于用来减少图片偏向发生的可能性, 并进而提高证人证词记忆可靠性。 这个实验采用的被试是1929之间的成年人,我认为可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特性,还有也可能改变材料呈现的顺序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还可以深化研究。 篇二:荣格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荣格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哲学基地班 郭鹏华 王德志 曲振龙 卡尔荣格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具争议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心理学致力于建立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其心理学来源广泛包括东西方的宗教神话哲学和炼金术等等。故他的心理学对哲学家作家民俗家都产生深刻影响。 一成长经历及其思想来源。 荣格心理学思想与其成长经历
12、有很大联系。他曾说:“我的一生是无意识的自我实现”。他的心理学最初是在弗洛伊德的门下开始的。但后来二者分歧太大最终导致分道扬镳。但弗洛伊德思想无疑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使他找到分析人类精神功能结构的视角,但他更强调人格发展中种族起源的重要性,他将无意识分成两层: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包含着人祖先在过去各个世纪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 歌德的浮士德和尼采的作品使荣格对人性阴暗面和邪恶的力量有深刻的认识,此外他在炼金术和印度的思想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思想。 二荣格主要观点及概念。 态度类型:他认为心理能量的流量有两种,外向表现的外倾和内向表现的内倾。内倾的人兴趣更多指向自
13、身情绪表现较为压抑郁郁寡欢;外向的人主题兴趣在外而不在内,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擅长交往,待人接物热情大方情绪比较乐观。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态度类型,只是比例大小因人而异。 人格功能类型:荣格认为心理活动有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思维功能是运用推理和逻辑,以解释各种事件;情感是做出判断时候的主观体验,其功能是给人以痛苦或愉快的主观感受;感觉是对现象不加评价的最初体验;直觉则是超越事实与逻辑而把握现实的本质。 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与匹配产生八种性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情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和内倾直觉型。 无意识:无意识分为两个层次:(1)个
14、人无意识,由曾经显现在意识之中而后来被压抑或被遗忘的经验组成;(2)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和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经验,是人格中最强有力的成分。 讨论荣格心理学时遇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精神”,这是整个荣格心理学大厦的基础。在荣格看来,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无意识的。据此,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弗洛伊德的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有所不同)。 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个性化和意识在人格的发展中是同步的。而在意识的个性化过程中,荣格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自我(ego),以解释人在个性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变得与他人不同的。所谓的自我
15、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自我的功能是决定哪些观念、情感、记忆和知觉进入意识,哪些不能进入意识。那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着自我的这种选择呢,荣格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决定了自我的选择范围,其一是一个人心理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如一个人是情感型的,那么自我将允许角度的情绪体验进入意识;其二是一种体验在自我中激发的焦虑程度,凡是容易唤起焦虑的表象和记忆都容易被自我拒绝在意识之外;其三是个性化达到的程度,凡是个性化程度较高者,则允许较多的东西进入意识;最后是体验本身的强度,强烈的体验可以轻易攻破自我的大门。而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最伟大的发现。可以这样说,集体无意识就像黑洞,我们只知道他的存在
16、,但是却看不到它。集体无意识的产生与人类的进化相关,它是我们人类原始祖先潜藏记忆的储存库,由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常常影响我们行为的各种本能和原型组成原型有 很多,。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了的,个人因而是同往昔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与自己的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结,甚至是与整个有机界的进化联结在一起。祖先的种种体验通过物理的遗传而被传给下一代,例如对黑暗和蛇的惧怕,人刚生下来,即使没有过对于蛇的体验,刚看到蛇还是会感到惧怕。也可以这样说,每个中国人生下来就具有中国人的心理结果,不管他是生在海外还是国内,他的人生行为方式被深深的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 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
17、容称为“原型”,如出生原型、死亡原型、英雄原型、太阳原型等等,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感觉到。”原型的含义比较难于理解,据个例子便可对原型的内涵有所了解。全世界的所有婴儿都天生具有母亲原型,后来通过现实中的母亲的外貌和举止,通过婴儿与母亲的接触和相处,而逐渐显现为确定的形象,但是由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在不同的家庭中,因此原型在外现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个性的差异。总之,原型像是一张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相底片。荣格认为原始意象多种多样,可以分别代表不同的人格系统。 其中几种原型对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分别是人格面具(pers
18、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自性(self)。 在介绍这几种原型之前,首先介绍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格面具和阴影是荣格分析人格外在表现与内在根据的一对概念。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荣格分析心态和精神的一对概念,人格面具是精神的“外部形象”,而阴影则是精神的“内部形象”.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决定着两性之间关系的性质,而阴影则影响到个人与其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而自性则起到了一种原型核心的作用,它把所有的其他原型都吸引到他的周围,并使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人格面具(person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
19、,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人格面具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真实性格,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面具,而这些所有面具的总和便构成了他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就会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异化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而当他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时,他会受自卑感的折磨,也会自怨自艾。 阿尼玛(anima
20、)拉丁文原来的意思是“魂”,男人的灵魂。在此是男人心里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animus)拉丁文原意也是“魂”,是指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在此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如果一个男人在生活中展现的仅仅是他的男性气质,他的女性气质就会始终遗留在无意识中而保持其原始的未开化的面貌,这就使他的无意识有一种软弱、敏感的气质,所以那些表面上最富于男子气的人,内心却往往十分软弱和柔顺。 阿尼玛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荣格说:“在男人的无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
21、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性。” 它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现也不会消失,但始终存在于男人身上,并起着女性化的作用。” 荣格后来给阿尼玛所下的定义便是“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阿尼玛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母亲,正像阿尼姆斯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总是父亲一样。在这之后,阿尼玛原型被投射到那些从正面或反面唤起其情感的女人身上。如果这个人体验到一种“情欲”的吸引,那么这女人肯定具有与他的阿尼玛原型相同的特征,反之,如果是厌恶之感,则这女人一定是一个具有与他的阿尼玛原型相冲突的人。 因此,尽管一个男人可能有若干理由去爱一个女人,然而这些理由只能是一些次要的
22、理由,因为主要的理由存在于他的无意识之中。 荣格认为,正如男性身上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女性意象阿尼玛一样,在女性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男性意象。这种雌雄同体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只不过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个人身上的异性倾向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已。阿尼姆斯也是从遗传中获得了男性的集体形象;女性在与男人的不断接触中获得了自身对男性的体验。母亲是男性的阿尼玛化身;与此相应,父亲是女性的阿尼姆斯化身。它倾向于呈现一种隐秘的“神圣” 信念。当某个女人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所坚持时,当她运用某种强硬的方式和手段时,她内心中潜在的阿尼姆斯便显现出来。它给予妇女勇气以及某些时候必不可少的好斗性,并在女
23、性无意识自我和创造性活动中建起一座桥梁。阿尼姆斯如果不失去控制,对于女性是颇有好处的。 阴影(shadow)代表了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这个人与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阴影比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它是人身上所有的那些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而这些东西特别表现在同性间的关系中。男人倾向于把自己受到排斥和压抑的阴影冲动投射和加强到别的男人身上,因而男人与男人往往相处不好,女人的情形也是如此。然而阴影中容纳着人的基本的和正常的本能,并且具有生存价值的现实洞察力和正常反应力的源泉。荣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善良正直。我们所有的人都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更
24、霸道、更放肆、更贪婪、更喜欢妒忌,并认为人身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影中的兽性一面。然而,阴影却惊人地坚忍不拔,不会被彻底征服的。人格中被抑制和压抑的阴影总是暂时退隐到无意识之中,并且伺机进行反扑。阴影一旦进行反扑或突破,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甚至激发战争的欲望。而自我一旦接受了阴影并把它整合到整个精神中去,就会显得富有活力并且极具创造性,甚至显得疯狂 荣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不是孤立的,而把这些原型组织起来需要一些原则,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叫做“自性”,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就像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样。自性把所有别的原型,
25、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自性原型的概念,是荣格研究集体无意识的最重要的成果。在对所有其他原型的研究和写作都已完成以后,荣格才组号发现了自性原型。他说:“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之为个性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虽然我们一个一个的分析荣格的结构概念,但是在人格诸结构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一种结构可以弥补另一种结构,一种要素可以发对另一种要素,两种或更多的结构则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同时,人的精神并不是静止的,它每天都收到外界的刺激,并作出反应,因此,人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那么随后我们就需要
26、来介绍下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 荣格是作为弗洛伊德的追随者登上心理学舞台的。荣格才华横溢及其非犹太人的身份曾是弗洛伊德认定他就是自己合格的接班人。荣格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然而荣格又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他并不想沦为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守墓人。两人关系逐渐冷漠以至最终完全破裂。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在于荣格在于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作为能量是人格的主要动力,人的行为都受到性欲的驱使。荣格则认为力比多的能量是创造生活的力量,其作用在于促使个体心理不断成长,力比多不仅与性追求有关更是精神追求的原动力,它既可以促进生物需要的满足也可以促进高级心理需要的满足。于是荣格在批判弗洛
27、伊德心理学的过程中创立自己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性是人全部驱力的一部分而非驱力全部性驱力只有在儿童性成熟后才具有实际作用。(2)人格发展中种族起源具有重要作用,无意识包括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种族遗传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种族史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为了探究种族经验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荣格对宗教神话古代礼仪等进行认真的研究,故其心理学包罗万象内容繁杂且深奥难懂。 荣格心理学基本观点:(1)心灵包含人的所有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心灵主要成分有自我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2)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重要成分,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尼玛;(3)人格态度类型分为外倾和
28、内倾;(4)人格功能类型分为思维型情感型感觉型和直觉型。 荣格心理学简评:(1)荣格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得以性本能解释行为的观点此观点颇具积极意义,人的行为固然受到性本能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的时间和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超出这范围把性本能列为影响行为的首要因素必然有失妥当。(2)荣格许多的观点对后世心理学家产生重要影响。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对弗洛姆影响巨大,使后者提出社会潜意识。荣格对人格类型的划分显著地拓展心理学的类型学。内倾外倾的划分为多数心理学家接受,至今仍是划分人格的重要依据之一。(3)荣格分析心理学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新发展,重视心理结构的整体论拓展无意识的内涵和功能,打通过人体心理与集体心理的历史
29、文化联系,建立心理类型学和字词联想测验。这些不但在心理学界产生重要反响而且对精神病学宗教历史艺术文学产生突出影响。(4)荣格心理学的主要缺点是神秘主义成分太多,同时对于先天遗传影响给予过多的重视,用遗传获得的先天意象解释人类社会行为。另外荣格也极大地扩大无意识的作用,贬低人类意识和心理的作用,没有对人的理性力量给予足够的关注。 篇三:记忆心理学文献汇报 distinct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maintenance in auditory and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阅读报告 1 研究背景及实验的提出 1.1短时记忆的记忆
30、模型 短时记忆(stm)的研究是整个认知活动的研究中心。短时记忆这一概念,被反复定义、完善,而其中,对言语材料的短时记忆研究更是相当的透彻,言语材料是指有一定意义或规律的听觉资料,研究者使用不同的言语材料进行各种探究,对其原理及生理基础都有了较多理解。例如针对言语材料的短时记忆提出的baddeley 工作记忆模型,该模型由中心执行器(centralexecutive)和情景缓冲区构成,前者包括负责空间和视觉信息的暂时存储的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sketchpad)和负责维持语言材料可记录的语音回路(phonologicalloop),后者负责多维解码的储存。用该模型分析非言语听觉
31、材料的加工,如记忆一个音节,则认为会在语音回路中得到维持。 但是,有研究却发现言语和非言语的记忆过程是不一样的。确切的说,对词语、数字、音调、音品等声音的不同性质的加工是独立的。deutsch(1970)发现听数字和听音调不存在相互干扰,也就是说不同类型材料的记忆加工结构可能是不同的。williamson()等人也发现类似的结果:言语材料与纯音调的记忆加工是分离的。因此,有必要对非言语的听觉记忆进行单独的研究,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此外,既然音调可能与言语有独立的模式,那么音品、响度会不会也有独立的模式呢?因此,postle()建议对baddeley 工作记忆模型完善为一个多储存模
32、式的模型。前额叶皮层(pfc)是与短时记忆有密切联系的脑区,postle认为pfc的作用不是处理储存信息,pfc能使与刺激相关的先前记忆激活,从而使自上而下的加工取代自下而上的加工,通过这种机制pfc控制哪个系统模式在刺激过后能保持激活,例如,一个音调刺激就激活了音调刺激有关区域,使新刺激得到合适的记忆加工。 1.2视觉短时记忆 对视觉短时记忆(vstm)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上述观点,vogel和machizawa()发 现对材料的记忆引起了后脑区域的脑电激活,而后脑区域是与pfc分离的,因此pfc可能没有处理储存信息的功能。另外,脑电刺激强度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最大负荷时,负荷再高
33、脑电激活也不再变强。perron等()进一步发现,当记忆材料的保持时间很短时,与记忆相关的脑电激活会更快的回到0值,这种脑电模式为sustainedposteriorcontralateralnegativity(spcn),它可作为短时记忆中视觉材料维持度(maintenance)的指标。 在视觉短时记忆的相关脑区研究上,todd和marois()使用fmri研究发现,顶内沟和枕内沟的激活与spcn模式有联系;此外脑磁图(meg)研究也发现双侧的后脑区域在视觉短时记忆中起作用。 1.3听觉短时记忆 那么,视觉短时记忆和听觉短时记忆又有什么差别呢?从上述探讨中发现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调节结构。作者
34、假设依赖不同结构的两种加工所产生的脑电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对听觉短时记忆的脑电研究还很少,而比较非言语听觉短时记忆在听觉和视觉之间区别的研究更少。本文旨在研究对音节顺序的短时记忆的维持,以及通过使用相似的实验设计比较听觉和视觉刺激呈现顺序记忆的脑电差异。 对于听觉短时记忆,本文是指对无意义的纯音节的呈现顺序的记忆,为了更好研究这种短时记忆的机制,作者希望使用erp技术来测量,并把sustainedanteriornegativity(san)作为测量指标。 由于人们认为听觉短时记忆可用言语材料来研究,对它的神经生理研究较为单薄,排除言语或音韵干扰的研究就更少。pratt等(1989)使用ster
35、nbergtask分别对视觉、听觉和音符的记忆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实验任务和设计的局限,无法确定所测量的是否是短时记忆。在更多的前人研究中,把短时记忆从多种加工过程中分离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难点。 lang等(1992)采用了一种延时样本匹配任务的实验设计来避免这个问题,他们先让被试记忆一系列项目的出现顺序,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呈现第二组项目出现顺序,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两组顺序是否一致,以此确保反应不受刺激干扰及做出反应所带来的影响等,较好地记录了短时记忆。lang的研究以听觉数字、视觉数字和音调作为材料,发现对数字的短时记忆听觉和视觉存在差别,此外也在前额叶电位,f3和f4,发现音调比数字在回忆初期有
36、更强的负性电位。不过这个研究并没有把记忆的负荷作为研究的变量,不能排除知觉在实 验过程的影响。 总的来说,受到方法上的限制,研究者没能准确的测量短时记忆。许多研究同时使用言语材料和音律材料,以区分高级的言语加工和音节加工。这些研究都试图解决短时记忆某一方面的问题,但对听觉短时记忆的基本机制还没有一个有力的说法。 1.4 实验的提出与假设 本研究的第一个实验希望把先前对听觉短时记忆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最小化,为了确保能准确测量变量,研究设计遵循4个要点: 第一,测量两次记忆间的脑电活动,即记录延时间隔期间的脑电。作者这样做的原因很明显,在该段间隔内被试没有其他刺激的干扰,能最为准确的测量出其记忆维持
37、过程的脑电活动。当然这样也不是没有问题,由于在该间隔中没有其他刺激,被试可能会产生一些与任务相关的事件的期待和猜测,这种思考会对脑电数据产生一种称为关联性负变(cnv)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增加记忆负荷这一变量来排除这种影响,使被试在延时间隔中只产生于记忆负荷有关的活动,而其他脑部活动保持不变。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要点就是分离并记录与记忆负荷有关的脑区的电位。 第三个要点是本研究定义了记录个体记忆能力差异的指标。本研究假设听觉短时记忆有这样的机制: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脑部激活也增加。因此我们作出预测,当记忆负荷增加时,大脑控制负荷的区域激活也增加,当负荷到达个人的最大值时,负荷再增加,激活的增加也
38、会停止。也就是说,研究测量的脑激活与个体记忆负荷有关而不是感知觉的负荷量。进一步推测可知,低视觉短时记忆负荷的人大脑激活更快到达最高水平。为此作者根据记忆负荷下脑部激活的变化定义了个体听觉短时记忆能力的指标k值。 第四个要点是本研究使用的刺激为非音律音调(non-musicaltones),与言语材料和音律材料不同,非音律音调更好的控制了言语加工过程,减少了其他加工的干扰。 这些原则第一次被用在听觉短时记忆的研究中。本实验流程简述如下:被试记忆负荷为2、4、6个非音律音节的来自双耳的刺激,在2秒的延时间隔后,同样的呈现2、4、6个非音律音节,被试需要判断两组音节顺序是否一致。此外,研究还使用一个控制任务,在此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第一组刺激,只判断第二组最后两个音节高低顺序,也就是在延时间隔期 间被试不需要进行记忆过程,刺激过程与材料与记忆任务一致。最后,记忆任务的结果会与控制任务进行比较。这个设计确保了在延时间隔期间被试记忆的是非言语信息,而且控制组是没有记忆负荷的,因此在任何与听觉短时记忆有关的激活都会在记忆任务中出现而在控制组中不存在。 本研究假设与短时记忆维持有关的脑电活动随着记忆负荷增加而增加。此外,作者通过测量任务判断的准确率来确定脑电激活和负荷量的相关改变,证明激活增加的程度能反映个人在记忆能力的差异(因为负荷达峰值,激活不再随负荷增加而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招标文件撰写经验
- 借款合同借据样本格式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中国与世界 第一课 生活在地球村 第1框 地球村形成了教案 人民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1.3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6课 忆读书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1教案 鄂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riends Part B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PEP
- 文书模板-上学租赁合同
- 《在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
- 安安全全坐火车PPT课件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图例
-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计算题
- 第三方破坏事故分析与对策
- 投标保证金退付申请书四篇
-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 混凝土浇筑监理旁站记录(完整)
- 创伤的救治流程PPT课件
- 上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以苏宁云商为例
- 价值观考核评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