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释家·摄大乘论释论_第1页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释家·摄大乘论释论_第2页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释家·摄大乘论释论_第3页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释家·摄大乘论释论_第4页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释家·摄大乘论释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知识文库子部释家:摄大乘论释论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摄大乘论释论以供大家参阅。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由于部分古籍有损,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字数:2579摄大乘论释论 世亲菩萨造 隋 笈多共行矩等译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一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 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 无等圣教章第一 论曰。阿毗达磨大乘修多罗中。婆伽婆前善入大乘菩萨。为显扬大乘大体故说。所谓为大乘故。诸佛世尊有十种胜相胜语。 释曰。问何为造论。答为敷演。应知甚深宽大法性故。若除不承佛菩萨力。何人有能于此解释。复以何义故。此论作如此相说。若离阿毗达磨言。则不知是圣说。

2、为此义故。又是出经名。如言十地经。今当释彼经名。为令不知者令知故。言阿毗达磨修多罗者。彼修多罗中。明此阿毗达磨法门故。亦为显修多罗名故。言大乘者。简异声闻阿毗达磨故。亦有非圣说阿毗达磨。有人自以分别慧。谓是佛说阿毗达磨。或言。声闻所说。或言。世智者所作。为此故言大乘修多罗。即显示异于声闻等故。复次言阿毗达磨者。显示菩萨藏摄故复次藏摄者。显示调伏自烦恼故。于大乘中。是菩萨烦恼。菩萨以分别为烦恼故。阿毗达磨者。甚深宽大为相。此藏有三种。谓修多罗。阿毗达磨。毗那耶。即此三上下乘别故为二。谓声闻藏。菩萨藏。复次此三及二。何故名藏。答由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云何成三。有九因缘故。对治诸疑者修多罗。若人

3、于义有疑。为令彼人于彼义得决定故说。对治著二边者毗那耶。遮有罪过受用故。谓著欲乐边。听无罪过受用故。遮自疲苦边。对治自见著者。阿毗达磨。由显无倒相故。复次说三学者修多罗。具足增上戒增上心者毗那耶。由持戒故。得不悔等次第得三磨提。具足增上慧者阿毗达磨。简择无倒义故。复次说法及义者修多罗。成就法义者毗那耶。若修行人调伏烦恼。于中得通达故。于法义决定善巧者阿毗达磨。由此等九因缘故立三藏。此等皆为解脱生死故。复次云何得解脱。熏知寂通故得解脱。由闻故熏于心。由思故知于修。中奢摩他故寂静。毗钵舍那故通达。此修多罗毗那耶阿毗达磨。略说各有四义。菩萨解此则得一切智。声闻随解一偈义。则得流尽。云何各有四义。一依

4、二相三法四义。贯穿此者修多罗。于中依者。依处依人依所为故说。相者。世谛相第一义谛相。法者。阴界入缘生谛念定无量无色。解脱胜处一切处菩提分辩才无诤等。义者随顺相续故。一向二数一伏四普集。应知此是阿毗达磨。向者。阿毗达磨是向无住处涅槃法。说谛菩提分解脱等门故。数者。阿毗达磨是数法。于一一法中决了其自相通相等差别。有无量说故。伏者。阿毗达磨是伏他法。能伏他论由具立宗等故。普集者。由阿毗达磨。普集修多罗义故。复次毗那耶四者。一罪过二缘起三还净四出离应知。于中罪过者。谓五篇罪缘起者。起罪有四。一无知二放逸三烦恼炽盛四不尊重。还净者。由净心非治罚法。如禁戒摄持故。出离者。有七种。一自说发露。二与学等治罚。

5、三一向禁断立学句。复以别道理故听。四已解。谓众僧同意共解故。五转身。谓比丘比丘尼转男女根若不共罪。六真实观。由作法郁陀那胜观故。七法尔得。谓得见谛已。小罪及随小罪。法尔无有故。复次毗那耶有四义应知。一人。谓依此立学处。二立制。谓如所白彼人罪过。大师集众制学处。三分别。谓制学句已随更解释。令分分差别。四决判。谓于彼分中云何得罪。云何无罪。令决定知故。今当释本文婆伽婆前者。为显恭敬无异言故。善入大乘者。谓得陀罗尼等功德。显示得彼功德已。于文于义能正持正说故。此菩萨名善入大乘。何为而说。为显发大乘大体故。显发者。广说彼大体故。所谓为大乘故者。依于大乘故。十种胜相胜语者。十相胜故。所以语胜。由此故彼有

6、十种胜相胜语。复次胜言者。两相形故如此物。胜过于彼。最上义是胜义。复次由因体胜故。彼果语胜。今当说彼十种。 论曰。诸佛世尊有应知依止胜相胜语。应知胜相胜语。入应知胜相胜语。彼入因果胜相胜语。彼因果修胜相胜语。于彼修差别中。增上戒胜相胜语。增上心胜相胜语。增上慧胜相胜语。灭胜相胜语。智胜相胜语。如是等所说修多罗句显于大乘是佛语。 释曰。应知依止胜相胜语者。所可知法名应知。谓彼染净等法即是三性。依止者是因义。应知依止即是胜相。故言应知依止胜相。由彼胜相故语胜。即是阿梨耶识。如是等略释义。乃至智胜相亦尔。智即胜相。故言智胜相。应知相者。谓应知自性。应知即是相故言应知相。即是三性。入应知胜相者。此应知

7、相中。若所入及能入。俱名入。即是唯识。即此入名彼入。言彼入因果者。唯识名入。因者。谓世间施等诸波罗蜜。即是加行时。果体者。即此通达时为出世间体故。彼因果修差别者。即是前因果于此因果中。修之差别。修者。谓数习故。此数习于诸地转胜。故名差别。即是十地。于此修差别中。增上戒学者。为戒修学名增上戒。即是十地中。所有菩萨禁戒。于诸不善无复作心故。增上心学者。内观心。此心即是增上学。谓三摩提故。增上慧学者。胜得慧名增上慧。此慧即是增上学。增上慧学即是无分别智故。灭胜相者。谓最胜种类自体灭。于烦恼障智障故。即是无住处涅槃故。智胜相胜语者。无障碍智名智胜相。彼无分别智有对治。佛智者。离一切随眠障。即是无分别智

8、之殊胜。 论曰。复次云何显发。此等所说十处。声闻乘中不说。唯大乘中说故。所谓阿黎耶识。说为应知依止体。三种自性。分别依止他成就。说为应知相体。唯识说为入应知相体。六波罗蜜说为入因果体。菩萨十地说为入因果修差别体。菩萨禁戒说为增上戒体。健行及虚空器等三摩提。说为增上心体。无分别智说为增上慧体。无住涅槃说为彼果灭体。诸佛三身自性身共用身化身。说为彼果智体。由此等十处故。与声闻乘殊异。殊异者最上故。由世尊为菩萨说。是故言诸佛世尊为大乘故。有十种胜相胜语应知。 释曰。云何显发者。谓有何相貌故。六波罗蜜为入彼因果体者。谓唯识观得入三性。即是清净波罗蜜因。虽是世间能引出世间故。入地已去即是清净。为出世果体故。菩萨十地为彼因果修差别体者。即是诸地中修习三学。果者。即此三学果名果。此果中灭是灭果体。谓灭烦恼障智障故。无分别智是增上慧学体者。谓声闻无四倒分别故。名无分别。诸菩萨于一切法无分别。此是二无分别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