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 钟,泊舟微径 度深松。青山霁 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 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微径:指小路。 霁: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答案】 ( 1)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2)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 “深松 ”,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

2、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解析】 【分析】( 1)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的意思是: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山。( 2)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 ”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 ”可谓 “惊喜”。故答案为: 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 “深松 ”,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

3、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社日谢逸 雨柳垂垂叶 ,风溪细细纹 。清欢唯煮茗 ,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 ,

4、 归无遗细君 。东皋 农事作,举趾 待耕耘。【注释】 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 ”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羹芹:煮芹为羹。 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东皋:水畔高地。 举趾:举脚,下田。(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c.全诗紧扣 “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答案】 ( 1) d( 2) c【解析】 【分析】( 1) d 项流露出的不是哀伤之情,而是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2)紧扣 “待 ”字,不是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而是恬淡娴静的生活态度。故答案为: d; c【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做分析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3阅读下

6、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解释下面的词语: 龙钟: _ 凭: _( 2)第一二句 “龙钟 ”“泪不干 ”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 ( 1)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2)不矛盾。 “马上相逢 ”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 “传语 ”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 “平安 ”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 【分析】( 1) “双袖龙

7、钟泪不干”意思是: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龙钟 ”的原意是指流泪的样子。这里的意思是沾湿。作者此时身居边塞,远离家乡,每每念及,双袖就为泪水所沾湿。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凭君传语报平安”: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凭:托,烦,请。( 2)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故答案为: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

8、求,烦劳。 不矛盾。 “马上相逢 ”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 “传语 ”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 “平安 ”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叙述的事情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4 请你分别对含 “最 ”字的两句诗 “最是一年春好处 ”和 “此物最相思 ”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朗读技巧提示: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9、,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 ”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 “最 ”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解析】 【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所以“最 ”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所以“

10、最”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 ”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 “最 ”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朗读设计包括设计朗读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要对诗中的某个词进行朗读设计,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设计也不同。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1)诗中 “齐鲁 ”指今天的 _省, “岱宗 ”指五岳中的 _。(

11、2)诗中 “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更表明诗_。【答案】 ( 1)山东;泰山(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峻雄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齐鲁 ”指山东; “岱宗 ”指泰山。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点评】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

12、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 2 )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 “羡 ”“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答案】 ( 1)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2 ) 选“羡 ”。 “羡 ”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 “无事 ”“烂醉 ”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选 “醉 ”。“醉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 【分析】 整体感知诗歌可

13、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题干要求的这两个物象,应在前两句诗中提取,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 “羡 ”,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故答案为: 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 选 “羡 ”。 “羡 ”字领起三四两句,诗人对“无事 ”“烂醉 ”蝴蝶的羡慕,表现出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

14、往, 可谓移情于景,景中含情。 选 “醉 ”。 “醉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从诗句中筛选找出春季春季这一季节特征的事物,有 “麦陇、翠浪、草根、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 ”。 本题考查筛选诗歌的遣词炼句。答题时应注意,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7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15、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兴唐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答案】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 ),通过 “折杨柳 ”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武诗借用梦境 (联想 ), ( “逐 ”字运用拟人 ),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解析】 【分析】春夜洛城闻笛,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

16、。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 ”谐 “留 ”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 “闻笛 ”的题义所在。春兴,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 ”一 “逐 ”,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

17、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 ),通过 “折杨柳 ”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武诗借用梦境 (联想 ), ( “逐 ”字运用拟人 ),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18、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8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b. “齐鲁青未了 ”是作者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和历史悠久。c. “决眦 ”写出诗人想把一切看个明白,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好似决裂。d.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 “阴阳割昏晓 ”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案】 ( 1) b(2)高大巍峨(或遮天蔽日)

19、【解析】 【分析】( 1)b 项 “作者近望泰山”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齐鲁青未了 ”不是近望泰山,而是远望泰山。( 2) “阴阳割昏晓”: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这是写泰山两面的光明与阴暗的反差大。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 “割 ”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故答案为: b 高大巍峨(或遮天蔽日)【点评】 本题考

20、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抓住“割昏晓 ”明确 高大巍峨 的特点。9请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a春夜洛城闻奋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三衢道中 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注释】 三衢( q)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c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21、立上头。【答案】 选 a 理由: 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 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解析】 【分析】要求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四首诗歌。如春兴,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 ”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但此情又苦于无处表达,只好借春风随梦返乡,所以心中又有了一份淡淡的忧伤。春夜洛城闻笛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也有 “有家难回 ”淡

22、淡的忧伤之情。所以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情感相一致。而三衢道中写在梅雨季节,却是日日晴天,人们的心情自然也就晴明愉快。小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后两首都与春兴的情感不符。故选 a。故答案为:选a理由: 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 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点评】本题要抓住诗歌诗题、关键词、特殊意象和注释,归纳出诗歌的情感类型,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更好地解读诗歌,准确地赏析诗歌。10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

23、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答案】 c【解析】 【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

24、情。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的爱。尾联笔锋一转,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故abd 正确, c错误。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11 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25、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七言 _。(体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 “千寻 ”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b.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 ”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c.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d.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答案】 ( 1)绝句( 2) b【解析】 【分析】( 1)今体诗又叫 “近体诗 ”,大体分为两种:绝句、律诗。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此诗有四句组成,故而是绝句。( 2) b 项, “浮云 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错误, “浮云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故选 b。故答案为: 绝句;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把握,注意律诗和绝句的区分。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