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实践教学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_第1页
2007级实践教学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_第2页
2007级实践教学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_第3页
2007级实践教学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_第4页
2007级实践教学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 级 实 践 教 学 计 划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序号实践环节名称类型性质学期周数或学时学分集中或分散安排开课院备注1化学与环境实验实验操作112学时0.5分散环能学院2工程图学实践A实习260学时2.0分散机电学院3机械工程训练A实习21周1.0集中机电学院4物理实验(工)-1实验验证224学时1.0分散应用数理学院5工程力学A课程实验实验验证26学时分散机电学院6程序设计上机课设345学时1.5分散计算机学院7“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实践研讨332学时2.0分散人文学院8军事理论军训360学时2.0集中学生处9军事训练军训330学时1.0集中学生处10物理实验(工

2、)-2实验验证336学时1.5分散应用数理学院11电工技术课实验及上机实验操作314学时分散电控学院12工程热力学实验实验验证34学时分散环能学院13流体力学实验实验验证36学时分散建工学院14电子工艺实习实习操作430学时1.0分散电控学院15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操作414学时分散电控学院16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设计44学时分散机电学院17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II课设设计60学时2.0集中机电学院18传热学III实验及上机实验验证48学时分散环能学院19专业学科实验-1(7项)24学时1.0(1)风机性能实验实验综合2学时集中建工学院(2)空气加热器性能实验实验综合2学时集中建工学院(3)建筑环境测

3、试技术综合实验(含风量实验、干湿球温度测量实验等)实验综合11学时集中建工学院(4)传感器特性实验实验综合2学时集中建工学院(5)控制器特性实验实验综合2学时集中建工学院(6)调节对象特性实验实验综合2学时集中建工学院(7)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实验综合3学时集中建工学院20专业学科实验-2(2项)12学时0.5(1)智能仪表实验实验综合68学时分散建工学院(2)暖气系统演示实验实验演示62学时分散建工学院(3)双管热网水压图实验实验综合62学时分散建工学院21生产技术实践I实践62周2.0集中建工学院22专业学科实验-3(3项)12学时0.5(1)锅炉房工艺与设备综合实验实验综合79学时分散建工学

4、院(2)除尘器性能实验实验综合73学时分散建工学院23专业创新实验I实验综合5724学时1.5本专业(1)水泵性能与管网匹配实验实验综合5、6分散建工学院本专业(2)制冷装置调控特性及压缩机性能实验6、7(3)空调系统及空气处理过程实验(4)供暖系统及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24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课设设计730学时1.0分散建工学院本专业25创新型实践完成多联机性能实验;参加校级(含)以上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承担学校“星火基金”项目并按计划结题;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教师为本科生拟定的科研训练项目;参与企事业研发项目或省部级(含)以上的科研及教研项目并完成所承担的任

5、务;作学术报告或听学术报告;参观科研实验室。实践1-81.5分散本专业26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课设设计7270学时9.0集中建工学院27暖通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实践操作71.0集中建工学院28生产技术实践实践82周2.0集中建工学院29毕业(论文)设计毕设816周16.0集中建工学院30学生第二课堂实践4年12.0分散建工学院课余专业负责人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院长签字:2007级实践教学计划的说明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本专业定位与特色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贯彻我校“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厚基础、强实践

6、、重综合、求创新”的原则,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领域及其所涉及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多维度地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明确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专业口径宽,工作踏实肯干,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就业门路广泛,可以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区域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中小型制冷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室内外给排水、燃气和消防工程的设计工作。又可到房地产开发、宾馆、商场、建筑小区等物业从事大型建筑的空调、制冷、供热、楼宇自动化等设备的策划、物业管理、

7、施工管理、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还可以攻读研究生学位继续深造。本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建筑设备学科与电控学科交叉;(2)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二、 实践教学整体培养目标按照建设部专业评估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专业基础平台课实验和生产技术实践教学实验。按照注册设备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评估要求,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认识实习和课程实验(第一学年)、课程实验和金工实习以及第二课堂对本专业的认识(第二学年)、生产技术实践(第三学年)、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第四学年)。对实验项目及内容重新整合,形成3个层次的专业实验课程:1) 专业基础平

8、台课实验2) 测控学科实验3) 专业学科实验4) 在实验室的配合下做到有条件的开放。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建筑环境学等方面的工程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工学及电子学、自动控制和机械设计基础的有关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及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实验,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人工建筑环境、建筑设备和楼宇自控技术,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测试、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管理的能力。此外,在围绕工程师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要求,加强实践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9、,密切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关系,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各类实习、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的质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学方法,真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落实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突出跨学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理念,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将建筑智能控制作为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建筑学科与电控学科相交叉,更好地满足北京市对现代化建筑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三、 阶段和环节培养目标与实施方式实践环节:由工程图学实践(1周)、金工实习(1周)、电子工艺实习(1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周)

10、构成机电类实践环节;生产技术实践(4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10周)、毕业(论文)设计(16周)组成的工程实践环节等二个实践环节构成。实践环节是综合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实验环节:由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毕业论文的科研实验等构成。实验可分类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实验环节目前是以校内实验室为主,校外实验室为辅,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军事理论和训练环

11、节:由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3周)构成。培养学生的国防知识,健康体魄,遵守纪律和团队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第二课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依自己的爱好在学科部组织下,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采取导师制方式进行。若能取得实际成果,经过学科部考核和学院核准,取得第二课堂的学分(最少必修6学分)。学生可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创新实践环节: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特长和爱好选修,设计和组织贴近工程的实验、制作、设计、科研训练、学科及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实践环节完成3个学分;或在实践环节选修课中至少选1门(制冷装置调控特性实验、简易多联机性能实验、空气热回收器测试实验)完成13个学分;或与教师科研活动相结合的科研训练项目,完成14个学分;或其它院系的创新实验,完成14个学分。实践教学质量的控制:实践教学质量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