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设计说明_第1页
绿建设计说明_第2页
绿建设计说明_第3页
绿建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15-50-2006 9.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0.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11.佛山市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修订版) 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杏坛中心区北区2号地块项目7号楼 2.项目用地面积: 441.36 m2 3.项目建筑面积: 13116.24 m2 4.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三、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 一星B 一星A 二星B 二星A 三星 一、绿色建筑完成指标综合表 / 控制项(共32项) 一般项 优选项(共9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共9项) 节能与能源利用(共8项)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共6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7项) 室内环境质量

3、(共7项) 运营管理(共7项) 建设目标相应星级必须满足的指标项数 32项 2项 1项 1项 1项 1项 2项 / 不参评的指标项数 4项 / / / / / / / 本项目满足的指标项数 28项 2项 1项 1项 1项 1项 2项 /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具体条款、编号 4.2.2 4.2.3 4.3.5 4.3.7 除外 4.1.15 4.1.16 4.2.4 4.3.10 4.4.4 4.5.8 4.6.2 4.6.5 / 二、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 满足的条目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

4、形地貌。(控制项) 4.1.2 建筑选址应避免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超标的污染、辐射危害源,远离重大危险源。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备如建于地下,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被雨洪淹没。(控制项) 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同时满足当地规划的相关要求。(控制项) 4.1.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控制项) 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控制项) 4.1.9 住区内无障碍设施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控制项) 4.1.16 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流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住区出入

5、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最短距离不超过500m。(一般项) 2) 采取的措施 4.1.1 场地周边没有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场地设计基本维持原有地形地貌,场地内没有需要保护的森林及古树、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等。 4.1.2 场地及周边地形为冲积平原,且地处该区的中心地段,远离洪灾、泥石等自然灾害,远离污染、辐射源、重大危险源。场地西北面有一110千伏高压线,用地红线距离高压线15m,远离了电力线路保护区,满足安全设计要求。发电机房设计在地下室内,地下室出入口处设有截水沟,内部靠挡土墙处设有排水沟并与集水井连接,确保不被雨洪淹没;配电房设于单体1F,室内比室外

6、抬高200mm,结合花园排水系统,确保不被雨洪淹没。 4.1.3 本居住组团用地面积为43798.87m,居住人口为2890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13.8m。 4.1.6 住区的绿地率为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4m。 4.1.7 发电机房的排烟直通屋面,不影响住区内部环境;垃圾收集点设于地块东北角,处于下风位,且远离住户。 4.1.9 住区内无障碍设施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 l 住区内共设无障碍住房38户,分别设于9号楼2632层03户型共7户和10号楼232层03户型共31户。 l 地下室内设无障碍车位共6个 l 每个单体建筑的主入口处均设无障碍坡道,并设无障碍门通往

7、室内。 l 每个单体建筑内部均设有1把无障碍电梯,直通顶层。 l 1、6号楼两个商业建筑内部另设有无障碍卫生间;4、5号楼1F设有共用的无障碍卫生间。 4.1.16 项目规划将小区的主入口设在西侧道路上。住宅区采用人车分流的模式,机动车可在小区入口处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以4米的景观路(消防车道)相连接,构成区内主要的人行及消防车道系统。项目在杏龙路上有公交站点,距离小区次出入口步行距离约100米。 三、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满足的条目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的规定。(控制项) 2 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

8、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地)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一般项) 2)采取的措施 4.2.1 本工程外墙采用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为砌体材料,东西向剪力墙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I型作为隔热材料,屋顶采用节能隔热板作为隔热材料。根据计算,参照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34.14kwh/m2,设计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34.1 kwh/m2,符合广东省实施细则DBJ015-50的规定。 4.2.4 本项目的主要朝向为南北向;体形系数为0.45;与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均大于60m;主要房间的窗地比为1/6.881/2。各向窗墙比东向:0.05;南向:0.43;西向:0.10;北向

9、:0.24。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满足的条目 4.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控制项) 4.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女儿墙高度未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控制项) 2)采取的措施 4.4.1 本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4.2 女儿墙以砌体为主,局部增设百叶装饰,造型简洁明快,高度为1.5m。 3、室内环境质量 1)满足的条目 4.5.1 住宅建筑的日照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详细控

10、规要求。当该城市无具体要求时,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控制项) 4.5.2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卧室、起居室(厅)、书房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规定。(控制项) 4.5.3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7dB(A),起居室(厅)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和夜间不大于

11、4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沿交通干线时不小于30dB。(控制项)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或达到外门窗面积的45%以上。(控制项) 4.5.6 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地下空间采用有效措施防止发霉。(控制项) 4.5.8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夏

12、季隔热要求。(一般项) 2)采取的措施 4.5.1 本栋住宅为塔式住宅,建筑前后无遮挡,经过日照分析,大寒日能满足不小于3h的日照时间,且每套住宅不小于2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并满足日照标准的相关要求。 4.5.2 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1/7,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为0.77。 4.5.3 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45dB,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分户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45dB;本项目所处位置远离交通干线,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外窗采用5mm的透明玻璃,气密性为6级,其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13、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 4.5.4 项目在具体房型设计中,在保证明厅、明房、明厨、明厕的基础上,使客厅与餐厅南北对流,各卧室间南北对流,满足不同家庭高标准的生活模式。经计算,所有户型居住空间外窗开启面积与该房间地板面积比在10%12.76%。 4.5.6 1F住户比花园高出1.3m;地下室采用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外墙,并设计相应的防水防潮层。 4.5.8 屋面采用节能隔热板作为隔热材料,外墙砌体采用加气混凝土,东西向剪力墙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I型作为隔热材料,通过节能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大于35.60,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14、GB50176的夏季隔热要求。 四、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满足的条目 4.4.4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的规定。(一般项) 2)采取的措施 4.4.4 本项目所有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满足的条目 4.1.5 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取措施确保植物存活率,减少病虫害,抵抗自然灾害,并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控制项) 4.1.15 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习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或不少于1株榕树类树木。(一般项) 2)采取的措施 4.1.5 种植耐热,需灌水量较少,甚至不需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