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煤矿年度地质预报_第1页
新发煤矿年度地质预报_第2页
新发煤矿年度地质预报_第3页
新发煤矿年度地质预报_第4页
新发煤矿年度地质预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方县绿塘乡新发煤矿 2014年度地质及水文 地质预测预报 编制单位:新发煤矿生产技术科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总工程师: 矿 长: 签收单位(人): 编制日期: 一、预测预报的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矿井地质规程; 3、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4、煤矿防治水规定; 5、省煤田地质局142地质队2013年1月提交的省大方县绿塘乡新发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 6、新发煤矿2014年度采掘计划 二、预测预报围 1、回采工作面:11732、11730、11733 2、掘进工作面:11733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及切眼,11734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 三、地表情况 1、11

2、732工作面所对应地面位置为:主井口正向470m600m,地面为山坡,山坡上有少量荒地,其他为茅草和灌木林,植被较为茂盛,地表无民居和地面重要建筑物,地下开采对地面无影响,地面对井下也没有影响。地面标高为+2070+2100m。 2、11730工作面所对应地面位置为:主井口东南方向300m左右,地面为山坡,山坡上有少量荒地,其他为茅草和灌木林,植被较为茂盛,地表无民居和地面重要建筑物,地下开采对地面无影响,地面对井下也没有影响。地面标高为+2025+2060m。 3、11733工作面所对应地面位置为:主井口东南方向470m600m,地面为山坡,山坡上有少量荒地,其他为茅草和灌木林,植被较为茂盛

3、,地表无民居和地面重要建筑物,地下开采对地面无影响,地面对井下也没有影响。地面标高为+2070+2150m。 4、11734工作面所对应地面位置为:主井口正向550m700m,地面为山坡,山坡上有少量荒地,其他为茅草和灌木林,植被较为茂盛,地表无民居和地面重要建筑物,地下开采对地面无影响,地面对井下也没有影响。地面标高为+2170+2200m。 四、煤岩层情况 (一)煤层 l)含9层可采煤:其中6层(6上、通过钻孔及煤矿的生产巷道揭露,龙潭组(P63中、6下、10、16、20、33)全区可采,2层(5、7)大部可采。现将矿区所采33煤层叙 述如下:1、煤层所在地层层位及煤层厚度 33煤层:煤层

4、位于龙潭组底部,上距20号煤58.97-73.37m,平均66.26m。全层厚度1.37-2.02m,平均1.79m,采用厚度1.10-1.45m,平均1.35m。下距茅口灰岩0.77-4.16m,全区可采。一般含2-3层夹矸,一般2层。属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煤。 2、煤质 煤层号 Mad Ad Std Vdaf Qgr.d (MJ/kg)(%) (%) (%) (%) 23.3448.23 0.381.07 9.37 28.486 33 7.972.91 25.12 8.44 0.69 3、煤的自燃 煤的自燃倾向等级 工业分析 (%) 真相对全煤吸 自燃 氧量硫密度 挥发分灰分 煤水分 倾向 焦

5、渣 号St,3分类 特征 cmVdaf 干煤TRDd /gMad Ad d 0.4级0.88 8.37 2 1.72 33 3.64 29.02 3 0.9级0.98 33 3.35 19.86 7.97 2 1.62 0 注:级:容易自燃 级:自燃 级:不易自燃 4、瓦斯 根据黔能源发2009242号,新发煤矿属高瓦斯矿井。该矿井在井下通风状态下,相33/t4.40m。上年度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对瓦斯涌出量为21.67m3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70m5.98m /min(二)岩层 1、直接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具波状层理,含菱铁质结核,夹

6、泥质条带,钙质胶结,局部地段裂隙较发育,坚硬,岩芯呈长柱状及短柱状,RQD值78-92%,岩体完整性极好的;粉砂质泥岩、泥岩具水平层理,易风化破碎,崩解,水稳性差,软弱,局部裂隙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短柱状,RQD值78-91%,岩体完整性中等至极好的。 2、间接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具脉状及波状层理,钙质胶结,坚硬,局部地段裂隙较发育,少数未充填,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少量块状,RQD值81-93%,岩体完整性好的至极好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含菱铁质结核,易风化破碎,膨胀,水稳性差,软弱半坚硬,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 RQD值72-93%,

7、岩体完整性中等至极好的。 3、直接底:泥质粉砂岩、泥岩、少数细砂岩。细砂岩具平行层理,钙质胶结,坚硬,岩体完整性78 %值RQD局部裂隙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岩芯呈长柱状,部分为块状,中等;泥质粉砂岩、泥岩含菱铁质结核,易风化破碎成块状,遇水膨胀,水稳性差,软弱,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RQD值68-85%,岩体完整性一般。 五、地质构造 1褶曲 矿区总体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100o115,倾角5o10。未见次一级褶曲,但地层沿倾向及走向均有一定变化。 2断层 在本次在地表及巷道揭露过程中未见断层,仅在钻探施工中202钻孔见到F隐伏断层,1落差15m。 3构造复杂程度 综上所述:根据地面地质填图

8、资料,深部钻孔及井巷揭露情况,矿区总体构造复杂度属简单类型。 六、水文地质 (一)煤矿水文地质现状 1、水系河流 矿区位于白布河支流大冲河上游西侧分水岭斜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及岩溶发育,矿区无大的地表水体,但季节性的冲沟较多。 2、补给水源 矿区的采空区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部,煤系地层下部的16、20、33号煤层的露头一带。上煤组的煤层露头受第四系覆盖较厚,未见老窑开采。从本矿开采33煤层形成的采空区分析:采空区积水主要来源有: (1)由于开采的33煤层离地表较近,采空区形成的导水裂隙与地表连通,大气降水直接补给采空区。 (2)33煤层与茅口灰直接接触,茅口灰岩顶部岩溶极为发育。在矿区西部

9、外围形成了两个大规模的裸露封闭岩溶洼地,矿区地表水在雨季暴雨后的积水汇积到洼地后集中灌入地下,在暴雨季节有部分茅口组岩溶水回灌入采空区。 (二)含(隔)水层划分 1、第四系(Q)- 透水层 分布于陡崖前、山间洼地、沟咎两侧。由冲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组成。含孔隙水,l/s。该层位分布标高远高于开采标高,0.3 地表泉水稀少,地表调查资料:泉点流量小于 在本矿区为透水层。1)相对隔水层f 2、飞仙关组一段(T1含浅部风化裂隙水及层间裂隙水。: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黄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等。厚度101.70-146.53m,该地层浅部有少量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l/sl/s,0.089

10、-0.126 4.318 ,暴雨后流量分别为1.265水层;含水性较弱。流量为一般持续15天后,流量急剧减少。据邻近煤矿资料该区水质类型雨季为HCO-Ca型至3l/s。0.67 泉流量0.2465-172 mgl;井、固溶物雨季-CaK+NaHCO型;旱季HCO-Ca型。33中、下部仅见粉砂岩裂隙中有水缓慢浸溢,未见汇集成泉眼露头。富水性弱。 3、上二叠统长兴组(Pc)-透水层 2岩性为燧石灰岩,在矿区分布标高在2125-2025m,岩溶裂隙发育,上伏地层较厚,地表常形成10-20m的陡崖,补给条件较差,地表未见泉点出露。深部在102、202钻孔揭露。202号孔出现泥浆漏失,全消耗,孔底无水。

11、根据102孔最低水位为1793.05m,该层位分布标高远高于开采标高,在本矿区为透水层。 4、二叠系龙潭组(Pl) 弱含水层 2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层。在矿区分布标高在2100-1800m,最低水位为1793.05m,该段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较多。由于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差,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深部据钻孔揭露,未出现漏水现象。统计规律:岩石裂隙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潜水,富水性弱,该组为一弱含水层。该段为茅口组上部的相对隔水层。 5、茅口组

12、灰岩 (Pm)-强含水层 1广泛分布于西部边界附近及外围:地表岩溶洼地、干溶洞、干溶斗、落水洞发育。地表未见泉点出露。深部据钻孔资料:揭露该层的4个钻孔,有2个孔出现漏水,最低水位标高为1793.05m。 (三)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 区地表发育的冲沟主要向西流,流经矿区的含煤地层后,通过茅口组的岩溶洼地、漏斗汇入地下。由于季节性较强,在煤层埋藏较浅的冲沟附近,大气降水对矿井的开采有一定影响。 2老窑及采空区积水 虽然矿区的煤矿床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水位以上,但西部的老窑分布区及本矿 采空区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时的重要充水水源。3地下水 茅口组岩溶水:在矿区西部外围形成了两个大规模

13、的裸露封闭岩溶洼地,矿区地表水在雨季暴雨后的积水汇积到洼地后集中灌入地下,在暴雨季节有部分茅口组岩溶水回灌入采空区。虽然理论上矿床分布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但由于岩溶管道具有发育极不均匀的特征,该组岩溶水局部可能为33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四)充水通道 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石或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部菱铁质细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

14、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3采空区 矿区老窑分布较多,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4岩溶管道 矿区茅口灰岩局部地段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断层沟通与33煤层联系时,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 5导水断层 矿区202钻孔见1条隐伏断层,断距不大,将来可能成为导水通导。 6导水钻孔 矿区共施工4个孔,所有钻孔均未启封检查,当钻孔封闭不良量,可能成为导水通导。 (五)充水方式 矿井虽地形有利于大气水的排泄,但煤层埋藏浅、并有老窑采空区分布。因此,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顶板来水,局部(地面冲沟附近、采空区附近、导水钻孔附近、导水断层附近等)可能发生突水。33煤层在开采至18

15、00m标高附近时,充水方式主要以底板来水为主。 (六)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虽排泄条件良好,但各含水带的补给、排泄条件 则取决于埋藏条件。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明显的受大气降雨的影响,旱、雨季溪流、井、泉流量变化极大,暴雨季节溪流、井、泉流量较大,甚至低洼地带积水成塘;旱季溪流、井、泉流量急剧减少或干枯。基本表现为雨停沟溪水断流,属较缺水的山区雨源型矿区。 浅部地表水、大气降水不断补给地下水;在沟谷旁、低洼处,地下水出露地表,补给地表水。总之,在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石灰岩中,地下水迳流、循环、水力联系较强,活动剧烈,往往地表水由溶洞、溶斗、落水洞及

16、岩溶洼地中汇集,渗透补给地下水。 各含水层之间一般无直接的水力联系,如飞仙关组二段,虽富水性较强,但与含煤地层之间有飞仙关组一段的泥质粉砂岩相隔;下伏地层茅口组灰岩与含煤地层地下水位,从地层出露标高资料来看,二者水位标高相差不大。龙潭组地层中,均为复合含水层,单层含水层厚度不大,从矿区钻孔简易水文反应情况看,各含水段之间水力联系不明显。 (七)水文地质类型 由于本区煤矿床分布标高(+2080-+1800m),理论上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793.05m)。虽然地形对地表水的排泄条件良好,区无地表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采空区积水及33煤层的茅口组岩溶洼地积水回灌。 综上所述:由于

17、煤矿床分布标高(+2080-+1800m),理论上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793.05m),矿区33煤层以上是以大气降水和采空区积水为主要水源的顶板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煤矿床。 33煤层除以大气降水和采空区积水为主要水源的顶板充水为主外,由于煤层直接与茅口灰岩接触,茅口灰岩顶部岩溶极为发育。在矿区西部外围形成了两个大规模的裸露封闭岩溶洼地,矿区地表水在雨季暴雨后的积水汇积到洼地后集中灌入地下,在暴雨季节可能有部分茅口组岩溶水回灌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煤矿床。 七、重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 (一)工作面的回采 1、11732 回采煤层为33#煤层,走向长230m,平均宽度

18、65m,平均煤厚1.7m,预计地质储量4.0万吨。工作面标高+1917.6+1932.5m。本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度为1.7m左右。工作面无影响巷道布置的断裂和褶曲构造,工作面总体走向200210o、倾向SE、倾角5o10o。虽然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均有微型起伏,但是对工作面回采没有影响。本工作面处于矿井边界附近的警戒区域,其西北方向约100m开外有一个大的老窑积水区域,工作面有老巷穿过,回采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水工作和加强回采支护。 2、11730工作面开采33煤层,走向长度176m,宽度88m,煤层平均厚度1.5m,煤层比3万吨。由于工作面处于浅部老窑采空区附近,且长期搁3.7,预计该面地质储量1.6t/m重置没有及时回采,可能顶板岩层裂隙程度和裂隙水会相对加剧。工作面的老巷可能比较多,老巷的围岩破坏程度大,给回采支护增加困难,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必须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