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例(天大附中郭春燕)_第1页
德育课例(天大附中郭春燕)_第2页
德育课例(天大附中郭春燕)_第3页
德育课例(天大附中郭春燕)_第4页
德育课例(天大附中郭春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德育课例学会交往 天大附中郭春燕人际交往问题是中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也往往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影响到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面愈加广泛,自我意识的日益强烈,必然会使其在日常的交往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急需老师的帮助。于是我作为班主任,在我班八年级上学期组织并实施了一节名为学会交往的德育课。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影响交往行为的各种因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活动和互动讨论,生成正确的观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懂得与人分享,加强信任和沟通,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并能主动的结交

2、益友。本节德育课基本上分为六大板块:导入话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总结和升华。分别采取了问题思考、小组讨论、游戏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与思考中生成正确的观点,在活动与讨论中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德育课以一段视频导入,让学生观看视频生成感受,感受交往的重要性。学生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接着,教师进一步阐述: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随后教师提出问问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哪几种人际关系?”学生举手回答,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交往。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下我们总结出亲子、亲属、师生、同学、朋友、邻里、陌生人等人际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开始探究影响交往的因素,我们开展了分组讨论,探究讨论:在以上这几种关系中,你认为哪种关系最好相处?哪种关系最难相处?为什么?通过认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交往的因素为:年龄、经历、思维方式、性格在学生讨论的 基础上,教师将学习的内容上升为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听教师分析人在交往中的心理因素。首先,强烈的交往需要和渴望独立的心理是中学生交往的最显著的特点。客观上:告别小学时代,由于知识的

4、增长,原来的教育关系和教育力量已起不到直接的作用。教师、家长已失去往日的“威严”,不再是“正确”的代名词。小学时代交友情感性明显,中学生交往目的更突出些。新的伙伴,新的集体,新教师,需要建立新的交往模式。主观上:告别童年时期,步入青春期,进入第二反抗期,父母进入更年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并逐渐加强。随之而来的进入更年期的父母自我意识也较强。“两强”相遇“麻烦”多多。其次,中学生交往既想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另一方面,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开始注意自我形象,并且自己进行自我观察,思考自已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留意别人,目的是把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同别人进行比较。(生活中多一面镜子就足以说明

5、)常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当成一种束缚。(心中潜意识地把自己当作成人,渴望自己独立成长,但现实往往又不允许,所以束缚就成为一种“必然”。)十分需要伙伴与友谊,以补偿失去的对父母的依赖。渴望独立,显示自我,是中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同伴面前的表扬,并得到同伴的赞美与鼓励,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更起作用。再次,开始趋向于关系性交往。中学生自我主体性评价的进一步增强。不再像小学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老师与家长欣赏和赞美的孩子,而是选择脾气相投,相互理解,话语投机,彼此好感等。中学生交往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的同时,又有了很强的目的性,比如:想把数学成绩搞上去,有意,有目的与数学教师套近乎。不少学生把对自己

6、发展有帮助,有益,当作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可能此人并不是自己完全接受的人,这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学生在日常交往中既有成熟的一面,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那么遇到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教师设计了几个活动游戏,让学生通过做游戏进行探究。互动游戏一“蒙眼过障碍”, 两组同学进行比赛,参加比赛的同学体验到信任的重要性,观看比赛的同学们总结出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是扫除障碍的有力武器。互动游戏二:“徒手接球”,一对同学参加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学生懂得分担。通过讨论大家懂得了分担可以减轻负担,可以加强朋友之间的感情。当你身上的负担过于沉重时,一定不要抛给你的朋友,那样会造成双方的伤害,只

7、有分担才能加强你们的力量。游戏二之后是观看小品心理AB剧,之后请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通过这两个短剧,你对这两种朋友之间的帮助有什么评价?大家讨论出的结论是:结论:朋友之间的帮助应建立在正义之上,更应能够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妥协而成的友谊不会长久,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友情。随后,我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很顺利地总结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做到:1、信任、沟通。2、分担、为他人着想。3、交友应交益友,朋友应共同进步。在本节课的最后,我邀请了班内的几个同学代表配乐朗诵了诗歌朋友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再次补充与延展。诗歌朋友原稿如下:朋友是风雨中的一把伞

8、 是寒冷时披在身上的大衣 是远归时递在手上的一杯热茶 是劳累旅途的驿站,给飘泊的心灵一个憩息的港湾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 是可以一起在海边沙滩上打个滚儿 是可以一起沉溺于某种音乐遐想 是可以一起徘徊于书海畅游朋友是有悲伤我陪你一起掉眼泪 有欢乐我和你一起傻傻的笑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柔情;朋友是把关怀放在心里 把关注藏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 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 忆及时更多温柔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朋友如花香,淡雅且芬芳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又傲然挺立。朋友不是画,它比画更绚丽;朋友不是歌,它比

9、歌更动听;朋友是分别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依然能记得:你,是我的朋友。我做班主任工作十年了,看似不短,但是反思下来真的有很多欠缺。过去做班主任工作只是关注一些表面的东西,学生成绩、课堂纪律、日常常规等等。通过这次准备和实施德育课,引发了我立足本职工作的更深入的思考,思考学生的人际交往,思考学生可能面临的交往问题。使我认识到,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它能使人获得持久的发展。我更深刻意识到,关注学生,首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本节课上同学们无论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中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度,与其说是我给大家上了一节课,不如说是大家给我上了一节课,因为课堂的生成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我想,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它使我和同学们一起关注、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