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总结_第1页
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总结_第2页
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总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总结奎山教育中心小学部姜英发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时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他们还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每一个步骤都跟不上节奏,我们称之为学困生。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而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教?怎样真正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尝试。一、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1.环境因素由于学生的学校条件和家庭条件不一样,学生基础差异很大。来自偏远山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初中里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对计算机操作很不熟练,因此操作基础较差。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学校里开设正规的信息技术课,因此基础较好。还有家庭环境

2、的差异,有的学生在课外经常可以接触到电脑,而一部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用到电脑。因此,从一开始就导致一部分学生走进了“学困生”的行列。2、心理因素自卑、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发现身边的很多学生都会操作计算机,甚至可以上网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自己连鼠标都不能熟练运用,从而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自卑、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导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存在心理障碍。3、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总是举手问老师下一步该怎么做,整个一堂课都要老师在身边指导,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有时候学生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而是怕自己做错,这时候就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磨灭,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

3、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4、懒惰心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很多问题要通过学生动脑思考,然后动手操作解决,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有些学生,不去思考,机械模仿,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等待他人的帮助,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也有一部分同学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贪玩厌学,经不起玩乐的诱惑,造成“玩”“学”不分,甚至只玩不学,久之,对学习也会产生懒惰心理。二、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策略根据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4、,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好每一门课。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的几点尝试:1.教学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改“众品一味”的“一刀切”为“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化归能力以及志趣特长等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尝试,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提问也应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切不可无的放矢,盲目提问。设计的提问或练习,也要有一定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2.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教学中教师应给“学困生”以特别的关照,对教学中的难点应给予个

5、别辅导,对他们的质疑哪怕是再浅显的也应耐心回答,予以鼓励,并引导他们参与对问题的共同分析、探讨和再发现,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这样有利于消除“学困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恰如其分地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真正促使学困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3.评价机制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学困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任何一点学习进步和对知识的理解都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即使他们错了也应委婉地指出不足。4.按能力异质,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把成绩高、中、低的学生分成一组,这种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强”、”弱”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弱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以“强”带“弱”,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例如“复制的多种方法?”,小组内学生讨论出多种方法:快捷键法、菜单法、右键法等,这样学困生在讨论过程中,开拓了思维,获得了多种操作方法,同时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好信息技术学困生是一项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