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文库:豆包菌_第1页
中药知识文库:豆包菌_第2页
中药知识文库:豆包菌_第3页
中药知识文库:豆包菌_第4页
中药知识文库:豆包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系列文库豆包菌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本文提供中医药知识点“豆包菌”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豆包菌【概况】: 异名 酸酱菌(西园菌谱)。基源 为硬皮马勃科豆马勃属真菌彩色豆马勃(豆包菌)的子实体。原植物 彩色豆马勃(豆包菌)Pisolithustinctorius(Pers)Coker et Couch(Parenarius Albet Schw),又名豆包(安徽),豆包菇(新华本草纲要)。历史 日本涉江长伯西园菌谱载:“酸酱菌,马屁包,此乃耳聋菌之一种,初生如松露。内赤有圆子,形似酸酱子之状,故名。”形态 子实体呈不规则球形,直径2511cm,下部突然缩

2、小形成柄状基部;柄长155cm,直径135cm,有一团青黄色的菌丝束固定于基物上。包被薄,光滑易碎,初期米黄色,后变为淡锈色,最后变为青褐色,成熟时上部成片裂开脱落;内部有无数小包,埋藏于黑色胶质物中,小包黄色,以后变为褐色,不规则多角形,顶基扁,直径14mm。包内含孢子,包壁在空气中逐渐消失,使孢子散落;孢子球形,有刺,直径810m,成堆时咖啡色。(图见中国药用真菌269页图107) 生境与分布生于树荫下草地,路边和旷野的砂砾地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化学】: 含三萜化合物1、甾醇化合物24、脂肪酸成分4以及一种酞酸衍生物5,其中甾醇类成分包括豆包菌甾醇(拟)(Pisosterol)(1)2,3、甲基豆包菌甾醇(拟)(Methylpisosterol)(2)3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4。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88;27(11)3569 2 Aust J Chem 1989;42(6)995 3 Tetrahedron Lett 1985;26(21)2589 4 Z Chem 1985;25(11)405 5Phytochemistry 1985;24(6)1351【药性】: 性味辛,平。功效 清热,利咽,止血。主治 咽喉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