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目录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环境.5二、济南市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6(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6(二)信息化产业优势明显.6(三)具备较好的智能制造应用基础.7(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7三、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原则.9(三)发展目标.9四、重点任务.10(一)建设两大智能服务平台,构筑创新服务体系.11(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夯实智能制造四大基础.13(三)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15(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16(五)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进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

2、发展.18(六)发展机器人技术及产品,加强机器人创新应用.20(七)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21(八)实施人才建设百千万工程,促进智能人才队伍建设.22五、保障措施.23(一)加强组织领导.23(二)加大政策扶持.23(三)开展智能制造产业招商.24(四)加强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24(五)加强开放融合和国际交流合作.24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重塑制造业新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发展智能制造对推进济南市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提升全市高端制

3、造业规模总量和质量水平,具有突出的推进和载体作用。为充分发挥济南市省会智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抓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机遇,辐射带动“1+6”都市圈城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特制定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深刻变革。发达国家正加

4、紧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布局。美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2014制造业白皮书、日本机器人新战略,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其核心目的,就是抢抓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融合发展为关键特征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二、济南市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济南市在重型汽车、数控

5、机床、金属成形装备、发电输变电设备、试验与检测装备、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设备等重点装备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研发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成果和智能化产品。涌现了济南二机床、中国重汽、济南铸锻所、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济南一机床等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具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成长性较好的装备制造中小企业集群。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65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的48%,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明显。(二)信息化产业优势明显云计算与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能源互联网,CAD、CAPP、PLM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拥有浪潮集团、山东华天、积成电子、大陆机电、金钟衡器等行业领先企业,一批专、精、特的

6、软件技术企业快速成长,2015年全市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2050亿元,占全省55.4%,软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产业技术支撑。(三)具备较好的智能制造应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方向的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市场载体。全市工业围绕以数字化转型升级及基础设施投资连续两年超1000亿元,2015年达到1147.9亿元。从集聚环境看,以中国重汽为龙头,形成了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以山东电工电气、泰山发电设备、鲁能智能、临沃重工等集聚形成的高端装备园,经济开发区集聚的柴油机、变压器、北辰集团、宏达集团、时代焊机、数控机械等机械装备及

7、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宏济堂药业及高新区药谷等集聚形成了济南制药产业群;济阳、章丘食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园区,章丘、平阴的铸造产业集聚区等,都为推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拥有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济南铸锻所、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等驻济高校院所,济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开发区智能服务中心、创新谷等现有服务资源优势,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吉林大学等知名大学与我市相关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对济南市智能

8、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我市制造业尽管有一定基础,但与先进省市、工业强市相比,在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两化融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服务平台专业性集聚度不够,对国内外人才凝聚力不强、技术交流合作层次不高、服务成效不够明显。二是驻济高校院所、大企业对全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辐射带动不足,缺乏中小企业进入高端创新协作平台渠道。三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四是领军企业的数量和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构建不完善。五是智能制造需要的高端专业性人才、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

9、泉城”的总体目标,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充分挖掘和释放济南市产业技术优势、省会智力潜能优势和京沪高铁3小时经济圈带来的区位优势,集聚国内外人才资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二)发展原则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强化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2、数字化先导,智能化推进。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实施数字化、信

10、息化先导战略,注重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推动智能化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促进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融合发展。3、创新驱动,产业化协同。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化协同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综合优势,提高全市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4、应用拉动,典型示范。发挥骨干产业集聚度高、数字化水平和自动化基础较好的优势,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和典型企业应用示范,以行业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全市智能化发展。5、人才为本,开放交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思想,有效利用国内外人才和技术资源,立足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建立国际国内交流协作机制,营造开放融合的智能

11、制造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水平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智能制造模式推广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企业,成为全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中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智能制造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和电子商务

12、应用;全市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起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智能制造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打造2个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济南“智能制造智库”、“智能服务大讲堂”,搭建济南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网。培育1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引领带动1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建设;研发制造10大首台套智能装备,培育50家智能装备重点骨干企业;培育10家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引领带动100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四、重点任务重点落实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智能化升级改造等

13、八大重点任务,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夯实网络基础,构筑智能生态,引领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确保智能制造规划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一)建设两大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构筑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济南市东西两大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两大平台作为政府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协助政府智能产业规划的推进落实、政策制定等服务工作。加强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院所合作,有效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及科技基础条件、资金等创新资源,为全市企业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人才、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引领带动济南市智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14、。1、打造东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以山东省工业研究院和浪潮集团为依托,发挥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重汽集团、山东省科学院等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打造东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1)建立智能制造数据中心,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共享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建设重大装备监、控、管技术与公共服务平台,监控管业务托管、数据托管,装备数据采集端口和公共收集平台,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装备数据分析平台,将生产装备、生产物资、物流系统、智能仓库联接到统一的数据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预测、分析、决策服务,形成支撑智能制造的基础。(2)建立智能制造技术信息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制造生态圈。突破ERP、MES、PLM、工业

15、大数据、信息安全、CAD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软件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能力,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由浪潮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国内高校、企业及制造业协会等,开展研发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化应用,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可控。充分利用全球创新网络,集成全球先进软硬件技术及产品,打造适合中国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支撑装备制造产业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攀升,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制造生态圈。(3)建立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依托服务平台提供ERP、SRM、电子商务服务、装备重资产管理、装备售后(数据)服务等适用的企业服务;进一步通过云制造、异地协同设计、规模

16、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精益管理、电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2、打造西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以济南铸锻所为依托,联合济南大学、省机械设计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二机床集团等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西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1)聚集高端人才,建立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中心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围绕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建设国内高水平的研发制造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合作交流平台,成为济南市高端装备和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带动济南市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2)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智能制造产业

17、推进中心加强协同创新,为企业数字工厂(车间)、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等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流程改造、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协作,产业链协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果中试转化,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服务。(3)提高智能装备检测、试验能力,建设国家级检测服务平台在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基础上,提升完善检测手段与能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检测、试验及认证平台,从可靠性和寿命测试试验、安全性能检验,产品检测检验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开展制造产业链在线协同服务

18、,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产业集群,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夯实智能制造四大基础1、工业软件重点开发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操作系统、大型复杂系统仿真软件、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产品;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和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支持山大华天等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故障诊断软件、传感和通信系统等,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技术。2、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面

19、向工业生产应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济南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宽频、安全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加快推进光纤入户、4G通信和无线局域网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融合发展,开展网络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推进浪潮集团、中创软件等重点企业,研发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技术。3、基础零部件及控制系统重点发展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先进传感器及电子标签、条码等采集设备;高效率、低重量、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高性能多关节伺服控制器;高灵敏度、高环境适应性、高可靠性的智能仪器仪表

20、;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高速精密传动装置、变频器;重点发展大容量、低延时、高可靠网络传输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PL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及工控机系统(IPC)、嵌入式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发展精密轴承、齿轮、高性能液压件、气动、密封元器件和高性能铸锻件等核心基础零部件。依托科亚电子、大陆机电、积成电子、华能气动、金钟衡器等企业,研制高可靠性新型传感器、高档电气仪表,监控系统、智能电动执行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化称重传感器、智能化电子汽车衡等相关产品。4、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以制定智能制造基础标准和共性标准切入点,支撑跨领域跨

21、行业标准组织紧密合作以及产学研用联合协作,建立符合实际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和有关院所围绕装备、生产线、车间、工厂、企业各级系统间的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开展标准的试验验证及在典型行业的推广应用。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三)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工厂数字化改造升级。围绕全市汽车、电子、机械等重点行业,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老旧工艺流程进行自动化、流程化、精益化改造,在关键环节、生产线、车间、工厂采用机器人、机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劳务成本。提高装备数控化率和管理数控化。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提

22、升重点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为推进工厂智能化提供装备支撑。集成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规划等仿真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MES),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实施“制造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开展O2O(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促进由基于产品的传统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新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制造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水平。构筑智能制造生态。在全市重点企业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互联网、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发展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

23、产业链追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体系,构筑全市智能制造生态环境。(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立足我市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发展需求和重点方向,研发制造10大首台套智能装备,培育50家智能成套装备及机器人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智能制造专用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及其它智能化装备产品。1、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依托济南二机床、一机床、铸锻所、法因数控等企业在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优势,重点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及特种加工机床;发展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锻压、自动上下料系统;数字化装配系统、自

24、动化柔性装配生产线;数控化智能化激光加工装备,智能化电源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高效铸造、锻压、新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基础制造装备。推进济南奥图自动化、拓展智能装备、天辰机器、星辉数控、小鸭模具等企业应用数控技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和智能传感器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及生产线,实现生产制造智能管控及生产过程柔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化。2、智能专用装备。依托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济南重工等龙头企业,研制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汽车、智能轨道交通车辆、智能盾构式隧道掘进机及控制系统。依托齐鲁电机、山东电工电气、鲁能智能等企业研制开发特高压发

25、电、输变电设备及智能电网设备。依托北车风电、力诺集团、山东宏达、北辰集团等骨干企业研发智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推进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风机主轴、AP1000堆型核电站安全壳压力容器、核反应堆内构件、光伏电站设备智能化水平。依托济柴集团、济锅集团、山东绿环动力、百川同创等企业大力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推进燃气机、生物质发电锅炉产品智能化及运维智能化。推进山东国舜、山大华特、中车华腾环保等骨干环保装备企业超低排放装备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和运维智能化发展。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3、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依托山东电工电气、济南试验机、鲁

26、电电器、迪生电子等企业发展智能检测、智能控制、智能仪表等智能仪器仪表产品的开发应用。依托济南玫德铸造、山大华天等企业研究开发增材制造(3D打印)设计软件、材料、工艺技术及专用装备。依托济南易恒技术公司、同力达智能公司等企业研制智能化产品及控制系统。4、其它智能化装备。依托山东太古飞机公司、中航工业结构研究所等企业开展飞机改装、检测、零部件等航空装备制造,提高产品及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推进赛克赛斯药业集团、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济南药谷等企业在高端诊疗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五)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进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发展以智能化核心技术装备集成应用为基础,通过新一代

27、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机械、电子信息、医药、电力、原材料、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产业领域选择优势企业,培育智能工厂/车间、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远程服务等新模式智能制造及应用示范工程。(1)培育10个智能工厂(车间)示范,引领推动1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建设。推动工厂在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上,集成应用先进传感、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工厂设计、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推动生产设备互联、设备与产品互联,并基于海量工业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持续优化。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选择优势企业,在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集成

28、、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领域,培育10个智能工厂(车间)示范,组织开展行业示范推广,引领推动1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建设。推进齐鲁制药智能生物制药工厂、力诺光伏太阳能产业、时代焊机等企业的智能化工厂建设,推进制造、物流、装配、搬运、包装智能化工程和智慧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培育1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开展关键环节、制造单元、制造车间及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推广,引领带动1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建设,打造全市智能制造生态体系。(2)培育10家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引领带动100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围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远程服务等新模式,支持企

29、业在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总集成总承包等智能服务新模式,延伸制造业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实现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济南二机床为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提供智能排产解决方案和九阳股份智能运维服务国家级智能示范项目建设,带动全市企业进行快速决策和智能生产智能运维发展。支持齐鲁电机发电机制造、安装、运维一体化,爱普电器、鲁能智能公司的园区电网及大型楼宇智能化运维,国舜集团、北辰集团、山大华特公司的环保智能运维,白马永成机床后服务、九阳公司互联网后台支撑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等。在全市培育发展10家智能制造服务示范企业,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

30、制造、运营、监控、维护和利用核心制造技术开展总集成、总承包示项目进行范推广,引领带动全市100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六)发展机器人技术及产品,加强机器人创新应用重点发展智能化、模块化、柔性化和系统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产品,突破高性能传感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支持发展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包装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各类工业机器人,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针对部分行业的劳动力密集、作业环境恶劣、流程和产能瓶颈、高安全风险等环节,采取“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形式,分类组

31、织实施“机器人应用”。依托济南试验机等骨干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突破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机器人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视觉技术等核心技术,形成国产系列产品,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重点发展智能化、模块化、柔性化和系统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产品。推进鲁能智能、奥图自动化、科亚公司、中润设备公司、山东易林等公司焊接、配送、码垛、试验、巡检、消防等各类工业及服务机器人高端智能化发展。(七)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围绕企业对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和园区智能化服务需求,推动产业园区智能化基础工程建设。支持高新区德国工业园、智能装备城、软件园,

32、济南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在两大园区的示范带动下,推动建设章丘重汽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智能化改造和智能通信网络建设,推进铸造、机械智能化改造提升;市中建材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教学设备、节能控制及数控机械智能化;创新谷以智能穿戴设备研发为引领的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建设;槐荫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智能家电及机器人智能产业发展;天桥鑫茂科技城智能机器人、3D打印科技园及创新孵化器产业基地、药山智能清洗、智能采摘设备、智能专用车等产业园建设;历城智能盾构机、智能雕刻机、汽车配件智能化园区建设;平阴铸造、机械和空压机智能化改造、智能3D打印流体管产业化发展;济阳食

33、品加工智能改造和液压升降、工业输送设备智能化;商河纺织、玻璃等产业智能化改造,生物医药、智能专用机械、新能源电池等智能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和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八)实施人才建设百千万工程,促进智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智能服务平台的人才、技术、对外交流优势和智库人才支撑优势,链接全球100位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服务济南;五年内服务全市1000家企业智能化提升,培训10000名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建立人才智库,推进交流合作。围绕济南智能制造发展,链接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建设“济南智能制造人才智库”,搭建与高校、院所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先进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为济南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引进智力资源。放大区位优势,推进智能服务。发挥京沪高铁3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吸引京、沪、宁、津智能制造人才、智库专家教授,开展星期六智能人才服务济南活动。设立智能服务大讲堂,开展智能化建言和技术培训,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方案诊断与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等专业服务。强化工匠作用,建立培训机制。启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高新区智能装备培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