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26/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1.gif)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26/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2.gif)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26/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3.gif)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26/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4.gif)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1/26/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08bcb19b-b6b7-4398-9a30-3fa45841851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意义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这一现象关键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是我们这一次调查报告研究的主要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可以真实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以及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湖北工业大学及工程技术学院在校生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宿舍,图书馆等地方发放问卷,累计发放70份问卷,有效回收为67份。四:调查
2、时间:2011.11.202011.11.27五:调查及研究方案(一)我们的调查方案:首先我们组采用分小组方式将组员分为四小组,第一小组成员为:赵运祥,郜培师。第二小组成员为:肖梦迪,郑鹏程。第三小组成员为:李云,胡昕怡,周炫昊。第一组成员负责发放问卷,第二组成员负责统计数据,第三组成员负责查询资料。组长负责收集所有信息,归纳,总结,编辑。我们利用了双休日及课余时间进行了研究调查。(二)我们的研究方案: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出有效的问题,在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有效资料的查阅总结得出结论。六:我们的调查研究:(一) 调查数据分析此次问卷发放于大一、大二、大三、
3、大四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管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传播与动漫专业等多个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7.4%,大二占到23.6%,大三占到21%,大四占到32%。以下是通过数据统计制作的表格(具有代表性问题):您的性别人数比例男3653%女3247%据本次调查统计男性占53%,女性占47%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人数比例大一1419%大二1522%大三2131%大四1928%本次调查大一开始关注的占19%,大二的占22%,大三的占31%,大四的占28%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人数比例形势严峻,就业困难4262%形式正常710%形式较好,比较容易1826%不清楚12%本次调
4、查62%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10%的人认为形式正常。26%的人认为形势较好,比较容易。另有2%的人不清楚。对目前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人数比例乐观2842%一般1926%悲观1827%不清楚35%本次调查关于就业前景问题42%的人认为就业前景乐观,2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一般,27%的人认为前景悲观,5%的人不清楚。您的基本就业观(多选题)人数比例注重专业对口228%发挥个人特长,符合兴趣269%高工资4116%先就业再择业4717%先择业再就业115%完全自主选择197%听从父母安排3914%走一步算一步6123%其它00%本次调查关于基本就业观8%的人认为注重专业对口,9%的人认为因
5、发挥个人特长,符合兴趣、16%的人认为需要高工资,17%的人认为先就业再择业,5%的人认为因先择业再就业。您的理想工作单位性质人数比例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1218%大型国企1116%民营企业1015%外资企业1624%自主创业1926%无所谓11%本次调查关于理想工作性质18%的人认为是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16%的人认为是大型国企,15%的人认为是民营企业,24%的人为外资企业,26%的人为自主企业,1%无所谓。您对第一份工作酬金期望是多少人数比例1000元以下00%10012000812%200130002235%300150001421%5000元以上2432%本次调查关于大学生就业第一份工
6、作酬金期望值1000元以下有0%,10012000的占12%,20013000占35%,30015000占21%,5000元以上占32%。面对竞争您的心态是什么人数比例相信自己可以成功3146%对自己没有把握1826%想竞争,但害怕失败1218%害怕竞争34%其他46%本次调查关于就业中的心态46%认为相信自己可以成功,26%认为对自己没有把握,18%认为想竞争,但害怕失败。4%的人则害怕竞争,6%其它。再择业过程中您最关心和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多选题)人数比例所在城市113%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空间237%专业对口258%工作与兴趣相投3712%实现自我价值4616%企业规模与知名度4115%
7、工资与福利待遇5921%工作环境与稳定性5116%其它92%本次调查关于就业中最关心和优先考虑的问题,所在城市占3%,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空间占7%,专业对口占8%,工作与兴趣相投占12%,实现自我价值占16%,企业规模与知名度占15%,工资与福利待遇占21%,工作环境与稳定性占16%,其它占2%。(二)调查结论与建议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
8、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9、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
10、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几点建议:(一)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1、: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
12、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二)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
13、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三)学校要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
14、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四)资料补充:(一)文字补充: 近年来就业形式严峻新词汇、新形势背后是年轻人惶惑的脸色。这些年轻人的脸色背后是一长串数字。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05年多了75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而这些年大学生太多的言论已经不绝于耳。“这
15、种说法一般以中国大学生数量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表述出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说,“另一种说法叫做知识劳动力过剩。 “大学生过剩说”的最大论据是近些年的就业市场。2001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所谓初次就业率,是将截至统计时间时“已经签约、确定单位等待签约、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创业、就读研究生,以及准备出国和申请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除以当年毕业生总和,得出的一项衡量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 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的调查,2001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
16、4.7,比上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2003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50,比上年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改变了原来每年6月份统计就业的做法,将统计时间改为每年9月。2003年和2004年的9月公布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0和73,2005年9月的初次就业率变化不大,为74.5。而如果仅以“已经签约”一项衡量,2003年9月,签约毕业生占总毕业人数的31.9,2005年9月“已经签约”的人数,也不过比此略高一点。 这意味着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面临窘境。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划分标准,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
17、7090之间表示供求基本平衡;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就业率在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就业率在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 与此同时,毕业生的起薪在下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5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2005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49元,比2003年增加32元。当年高校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20.3。 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十分可观。200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03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04年增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05年突破300万,2006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课件与练习
- 企业知识共享结构优化与创新能力提升
- 2025年武器、弹药及其零件合作协议书
- 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建设合作协议
- 电梯安装安全协议书
- 消防安全技术服务项目合同
- 林地合作经营合同书
- 用美术相关知识做
- 古代诗词鉴赏征文
- 春夜喜雨小学生读后感
- 应收帐款质押担保合同
- 门诊诊所运行管理制度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 “5E”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踝X线摄影
- 急救药品知识培训内容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900题)
- JTG5120-202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 DB14∕T 92-2010 M5、M15车用甲醇汽油
- 【高分复习笔记】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