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年检验技士精选体验课四、血液涂片制备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一定空隙血涂片的制备手工推片法25 30夹角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间夹角、推片速度、血细胞比容。厚血膜涂片法疟原虫、微丝蚴等。五、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1. 染料组成染料组成酸性染料伊红(e- ) 钠盐阴离子1 / 20.碱性染料亚甲蓝(m ) 氯盐阳离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溶解在甲醇中。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2. 染色原理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e- 和 m+结合淡紫红色红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
2、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3.ph 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 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染色偏红,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染色;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性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ph pi pr 带正电荷多易与e- 结合染色偏红 ph pi pr 带负电荷多易与m+结合染色偏蓝磷酸盐缓冲液(ph6.4 6.8 )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ph条件4. 注意事项( 1)血涂
3、片干透后固定,否则细胞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2)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如血涂片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3)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脱色。六、方法学评价1. 血涂片制备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疟原虫、微丝蚴等检查可采用厚血膜涂片法。2 / 20.2. 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最经典、最常用。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着色较好,结
4、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成分的着色能力略差。瑞 - 吉姆萨复合染色:使细胞胞质、颗粒、胞核等均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瑞氏染料的质量规格用吸光度比值(ra )来评价。新配制染料ra 接近 2,降到( 1.3 0.1 )染料即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贮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变为天青b,贮存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在贮存过程中,必须加塞,以防甲醇挥发和氧化成甲酸。所用甲醇须为ar级,若其中含过多丙酮,会使染色偏酸,白细胞着色不良。七、质量控制1. 血涂片制备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血细胞比容减
5、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2. 血液细胞染色染色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 值密切相关。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 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 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 血清缺少凝血酶d. 血浆缺少凝血酶e. 血清缺少纤维蛋白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查时,多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 颈外静脉b. 耳垂毛细血管c. 足跟毛细血管d. 肘部静脉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手指采血操作方便,检查结果比较恒定,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
6、,婴幼儿可采集大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b. 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c. 使针头与皮肤成 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d. 抽血时针栓可以外抽和内推e. 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正确答案 d3 / 20.答案解析抽血时只能外抽,不能内推。导致溶血的因素不包括a. 抽血速度太快b. 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c. 注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d. 注射器干燥e. 取血后直接放入 4冰箱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注射器中有水会导致溶血,干燥不会。血液标本4保存,可使血液分析仪a. 红细胞计
7、数结果减低b. 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c. 血小板计数结果增加d. 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e. 白细胞计数结果减低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在 4保存 24h 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 95%,低温( 4)保存血液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影响血涂片时血膜厚度的因素有a. 血滴大小b. 血黏度高低c. 推片角度d. 推片速度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制备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可得满意结果;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a. 无水乙醇b. 甲醇
8、c. 氯仿d. 二甲苯e. 乙二醇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瑞氏染色中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下列有关瑞氏染色法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 是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合的复合染料b. 细胞核被染成红色c. 新鲜配制的染料可以马上使用d. 对细胞的染色原理仅有正负电荷的作用4 / 20.e. 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方法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
9、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除两者分子构型高度互补外,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必须密切接触,才有足够的结合力。一、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结合,不形成共价键。1. 静电引力(库伦引力) :是因抗原、抗体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与羧基基团间相互吸引的能力,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2. 范德华力 :这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力,是抗原、抗体两个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相互作用时,两者电子云中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3. 氢键结合力 :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
10、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4. 疏水作用:最强。 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二、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合力亲和性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的引力,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 来表示, k 值越大,亲和性越强,与抗原结合也越牢固。抗体的亲合力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抗体的亲和性、抗原有效表位数目等相关。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体和大多数的抗原同属蛋白质,在通常的血清学反应条件下带有 负电荷 ,形成水化层,成为新水胶体,因此,蛋白质分子不会相互凝集或沉淀。当抗原与抗体结合,使
11、其表面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失去亲水性能,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疏水胶体。在电解质作用下,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被中和,使疏水胶体进一步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一、特异性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这一特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某些天然抗原具有多种抗原表位,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表位,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二、可逆性抗原抗体是非共价结合,故不牢固,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抗原抗体的亲合力及反应条件(如离子强度、 ph 等)可影响解离。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纯化抗原或抗体。三、比例性5 / 20.抗原抗体比
12、例合适时,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四、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此阶段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阶段:可见反应阶段,此阶段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反应过程受到反应条件(如温度、ph、电解质、抗原抗体比例等)的影响。第三节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一、反应物自身因素1. 抗体:浓度、特异性、亲和性和等价带的宽窄都影响抗原抗体反应。应选择高特异性、高亲合力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但单克隆抗体不适用于沉淀反应。2. 抗原:理化性状、分子量、抗原表
13、位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出现沉淀反应,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出现沉淀现象。二、环境因素1. 电解质:抗原抗体反应时常用0.85%nacl 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2. 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 9 之间进行。3. 温度: 一般为 15 40,常用反应温度为 37,如高于 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4. 振荡:适当振荡也可加速反应。第四节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早期包括:凝集现象、沉淀现象、溶血现象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化学发光
14、免疫技术和金免疫技术等。抗原抗体反应不包括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多价性e. 电离性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和阶段性。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多价性e. 电离性正确答案 a6 / 20.答案解析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指的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抗原抗体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才有利于二者结合,其范围一般为a.4 10b.11 15c.16 20d.15 40e.41 5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一般为
15、 15 40,常用反应温度为 37,如高于 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是a. 温度b. 电解质c.phd. 适当振荡e. 隔绝空气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反应物自身因素:抗体、抗原。环境因素:电解质、酸碱度、温度、振荡。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a.pcr技术b. 免疫电泳技术c. 酶联免疫技术d. 免疫比浊技术e. 放射免疫技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简称 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细菌的化学组成相同:水 +无机盐 +蛋
16、白质 +糖类 +脂类 +核酸( dna/rna)等。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 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10%; 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占细菌干重的3%。特有: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脂多糖(lps)等。细菌的物理性状带负电荷:可结合正电荷。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菌体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生长繁殖迅速。半透明:染色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半透膜:高渗低渗培养基。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
17、7 / 20.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2)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必须利用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蛋白胨和氨基酸作为碳源和氮源,仅有少数异养菌能利用无机氮化物,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所需的能量大多从有机物质氧化而获得。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1. 营养物质:碳、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2. 大多最适 ph7.2 7.6 (霍乱弧菌嗜碱,结核分枝杆菌嗜酸)。3. 大多嗜温菌,最适温度为 37。4. 气体:( 1)需氧菌:必须有氧(空气)。( 2)微需氧菌: 5%左右的低氧环境。( 3)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的环境。( 4)兼
18、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繁殖方式个体:二分裂。群体:液体培养基或琼脂平板培养。繁殖速度通常每 20 30min 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0h 分裂一次。细菌群体繁殖:生长曲线8 / 20.生 曲 分 4 个 期:1) 期:是 菌 入新 境后的适 段, 菌数不增加,甚至 稍有减少。2) 数期:此期 菌以几何 数增 (20 21 22 23 24),在生 曲 上,活菌数的 数呈直 上升,增 极快。此期 菌的形 、染色性、生理活性都 典型, 外界 境因素的作用 敏感。3) 定期:由于培养基中 养物 消耗,毒性 物 聚,ph 下降使 菌繁殖速度 下降, 菌死亡数 逐
19、 上升, 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4)衰亡期: 菌繁殖逐 减慢,死亡逐 增多,死菌数超 活菌数。 菌的能量来源: 菌生物氧化;需氧呼吸; 酵。 菌的死亡菌数 大于活菌数的 段是a. 期b. 数生 期c. 衰亡期d. 定期e. 都不是正确答案 c9 / 20.答案解析衰亡期: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活菌数逐步减少,死亡数大于增加数。细菌形态和生理活性比较典型的阶段是a. 迟缓期b. 对数增殖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e. 增殖期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对数生长期细菌代谢活跃而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结核分枝杆菌
20、在适宜条件下分裂一次所需时间为a.20 分钟b.2 小时c.5 小时d.10 小时e.18 小时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 20 30min 分裂一次, 称为一代, 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 18 20h 才能分裂一次,故结核患者的标本培养需时较长。第五章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 )10 / 20.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一、概述1. 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熟练掌握)2.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熟练掌握)3. 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各实验的临床意
21、义熟练掌握,其他了解)以下各部分包括的实验几乎要求掌握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三、红细胞酶缺陷检验四、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五、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一、概述1. 定义和分类( 1)是由于某种原因使 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2)分类1)病因学分类,见下表。2)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血管内及血管外溶血。主要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类类型疾病名称红细胞 内在缺陷 所致的溶贫( 遗传性 / 先天性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膜缺陷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陷症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症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陷症嘧啶 5核苷酸酶缺
22、陷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镰状细胞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类型疾病名称红细胞 外来因素 所致的溶贫( 获得性 )11 / 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免疫 因素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膜缺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物理因素心源性溶血性贫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化学因素砷化物、硝基苯、苯肼、蛇毒等中毒感染因素溶血性链球菌、疟原虫、产气荚膜杆菌等感染其它脾功能亢进2.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 1)确定有无溶血项目参考值溶血情况网织红细胞计数0.5% 1.5%绝对值(24 84) 109/l异形红细胞
23、0 0.6%嗜多色性红细胞0.2% 1%骨髓红系增生活跃, (间期分裂细胞增多,可见核染色质小体及卡波环)粒红比例2 4:1缩小或倒置项目参考值溶血情况胆红素12 / 20.总胆红素5.1 17.1 mol/l间接胆红素为主间接胆红素1.7 10.2 mol/l血清游离 hb40mg/l血管内溶血血清结合珠蛋白0.5 1.5g/l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红蛋白尿+rous 试验+血清乳酸脱氢酶109 245u/l红细胞寿命(51crt1/2 )25 35 天缩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1. 血红蛋白血症2. 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3. 血红蛋白尿 - 快速的血管内溶血4. 含铁血黄素尿 - 慢性溶血13
24、/ 20.(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试验)左:正常尿液与血红蛋白尿;右:含有铁颗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普鲁士蓝染色)。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1. 总胆红素?2. 间接胆红素?3. 尿胆原排出?14 / 20.4. 粪胆原排出?( 2)确定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病因红细胞内缺陷,红细胞内缺陷,外因素获得性多见外因素遗传性多见红细胞主要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程急性多见常为慢性,可急性加重贫血、黄疸常见常见肝、脾肿大少见常见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少见常见红细胞脆性改变变化小多有改变hb 血症常 100mg/dl轻度增高hb 尿常见无或轻微尿含铁血黄素慢
25、性可见一般阴性骨髓再障危象少见急性加重时可见ldh增高轻度增高15 / 20.( 3)确定溶血的原因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选择主要溶 疑及的溶血性血部位贫血疾病名称筛选 / 排除试验确诊试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红细胞形态检查高渗冷溶血试验渗透脆性试验膜蛋白电泳分析膜脂质形红细胞增多症酸化甘油溶血试验分析血管外自身溶血试验遗传性口形红膜蛋白基因分析红细胞腺苷三磷酸活性细胞增多症家系调查coombs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红细胞 g-6-pdg6pd荧光斑点试验g-6-pd-cnsha活性测定;硝基四氮唑蓝试验基因分析heinz 小体生成试验血管外丙酮酸激酶红细胞形态检查pk活性定
26、量测定缺乏症pk荧光斑点试验中间代谢产物测定嘧啶 -5 - 核苷酶嘧啶核苷酶比率嘧啶 -5 - 核苷酶缺乏症活性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镰变试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包涵体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异丙醇沉淀试验珠蛋白肽链分析血红蛋白病热变性试验基因分析血管外heinz 小体生成试验吸收光谱测定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贫红细胞形态检查coombs试验冷凝集素综合征红细胞形态检查冷凝集素试验coombs试验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半抗原型、红细胞形态检查加药后 iagt16 / 20.自身免疫型)coombs试验新生儿同种红细胞形态检查;coombs试验;ret ;胆红素代谢检查;孕妇产前免疫性免疫性溶血
27、症血型鉴定抗体检查血管外迟发性溶血性红细胞形态检查;ret ; coombs试验输血反应进一步的血型鉴定聚凝胺试验阵发性睡眠性rous 试验ham试验尿隐血试验蛇毒溶血因子试验血红蛋白尿症蔗糖溶血试验补体敏感性试验血管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蚕豆病g-6-pd 荧光斑点试验红细胞 g-6-pd 活性测硝基四氮唑蓝试验定;基因分析heinz 小体生成试验阵发性冷性rous 试验冷热溶血试验血红蛋白尿症coombs试验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iagt 及加药后的 iagt(奎尼丁型)血管内急发性溶血性coombs试验血型鉴定及不同方输血反应法的交叉配血试验微血管病性红细胞形态检查;re
28、t ;止血与血栓实验室血小板计数;血浆溶血性贫血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3. 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2)血清结合珠蛋白( hp)测定(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4)血红蛋白尿测定(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各实验的临床意义要求熟练掌握(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原理:利用血红蛋白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特点,在过氧化氢(h202)参与下,可催化无色的邻联甲苯胺脱氢而显蓝色,根据显色深浅,与同时测定的标准血红蛋白液对照,可测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量。参考值: 40mg/l。2)临床意义: 血管内溶血时显著升高;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
29、性溶贫时轻度增高;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贫时不增高。( 2)血清结合珠蛋白(hp)测定1)原理:在待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hb)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hp)形成hp-hb 复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 复合物与未结合的hb 分开,测定hp-hb 复合物的量,从而得到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参考值: 0.8 2.7g/l 。2)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妊娠、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但不能排除溶血;减低见于各种溶血、肝病或无结合珠蛋白血症、巨幼细胞贫血等。17 / 20.( 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1)原理: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和
30、高铁血红素,后者先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消耗完后,高铁血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后者与硫化铵形成一个容易识别的铵血色原,用光谱仪观察结果,在绿光区558nm处有一最佳吸收区带。结果:阴性。2)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阳性。本试验阳性说明机体存在严重血管内溶血,是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指标。( 4)血红蛋白尿测定1)原理: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超过1000mg/l 时,血红蛋白可随尿排出,尿中血红蛋白检查阳性。其特点为外观呈浓茶色或透明的酱油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结果:健康人呈尿隐血试验阴性。2)临床意义: 血型不合的输血 、大面积烧伤、恶性疟疾、某些传染病、溶血性中毒症等,明显增多。遗传性或继发性溶血性贫血 ,如蚕豆病、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1)原理: 又称 rous 试验 。当血红蛋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环境下产生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尿沉渣肾小管细胞内外可见直径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职工餐厅用工合同范本
- 劳动纠纷解除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合同范本英语
- 出地转让合同范本
- 协会招商服务合同范本
- 医院废品合同范本
- 协议解除销售合同范本
- 医院融资合同范本
- 劳动建筑合同范本
- 住宿方舱租赁合同范本
- 2023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第7课互联网应用协议 课件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特殊问题学生记录表
-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课件整理
-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完整版)
-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图集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处作业安全经验分享
-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基础知识(四级)(基本乐科)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装饰材料复试清单
- 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