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优选材料]_第1页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优选材料]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现在的我还无法就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批判形成一个概括性的叙述,但是我能够隐隐体会到1844年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要阐明的思想。因此,我打算顺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来阐释我所理解的青年马克思眼中的哲学批判。首先,1843年的德国,早已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为哲学批判提供前提。 “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在这里,“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指的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对人性的解放以及对理性的探讨。或许有人会说,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并没有消除宗教,马丁路德不过是让宗教以另一种更加合理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如何能够说“对

2、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其实,宗教批判批判的是信仰与理性,神性与人性。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而马克思对宗教是持否定态度的。用他的话说是“谬误在天国的申辩一经驳倒,它在人间的存在就陷入了窘境。”“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但是,马克思并不是通过把宗教简单的弃置一旁来否定宗教。他指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世界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对现实生活不满,却又缺乏强有力的途径来改变这个现实生活,因此,大家只能求助于宗教上的慰藉,给予自己精神上的暂时满足,或者用

3、虚构的“神”的名义欺骗自己。其实很赞成“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世界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抗议”这句话。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宗教的批判或者宗教的终结不能够简单粗暴的停留在废除宗教上。俗话说,破而后立,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宗教的不合理之处,更应该思考不合理的宗教为什么能够存在。因此,马克思废除宗教的要求应该是: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球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需要抛除那需要幻想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世界宗教是它的灵光圈的批判的胚胎。因此,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

4、象中的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这两段话能够很好的解释前面提到的“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归根结底,宗教批判揭露了社会的不合理性,而社会的不合理性需要我们通过对哲学的批判,对政治的批判去实现。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走在政治的前面。德国经历过工业革命,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混乱影响或者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德国的整个发展没有超出德国的政治发展”。而哲学依然在前进,“我们德意志人是在思想中、哲学中经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的。我们

5、是本世纪的哲学的同时代人,而不是本世纪的历史的同时代人,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继续。”复辟影响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却无法阻止他在思想上的前进。而马克思对哲学批判意义的阐释在下一段出现: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现实历史的未完成的著作,而批判我们观念历史的遗著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本世纪所谓的问题所在的哪些问题的中心。而批判哲学要求我们将哲学同现实联系起来。“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而要将哲学变成现实唯有消灭哲学。那么如何理解消灭哲学呢?我想马克思所说的消灭哲学并不是使哲学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是将现有的哲学思想变成现实,再结合新的世界去发展哲学。那么,变成现实的哲学就完

6、成了其使命,成为历史,而新发展起来新的哲学又能够具有新的使命。因此,哲学批判的目的是使哲学变成现实。但是哲学怎样才能变成现实呢?首先,需要哲学确实能够指导现实。在德国的现状,哲学走在政治前面。德国的政治改革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复辟,而哲学在国家经历改革之后就随着原先的思想潮流一直前进着。因此哲学有能力指导政治,也就是说消灭哲学让哲学变成现实的理论基础是成立的。但是,马克思也隐晦的提出了一个问题:限行的哲学思想确实能够指导现在德国,但是是把德国指向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一部分暴露出来,或者说,现行的哲学在欧洲已经变成现实,而且是存在弊端,没有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那么是否还有意义

7、将现行的哲学在德国变成现实呢?若果考虑将通过批判哲学让哲学变得更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虽然没有充分的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但他肯定考虑过发展哲学,我想这也是他批判哲学的一个方面吧。其次,“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只有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马克思也指出,要彻底的革命就要唤起全社会的热情。“在这瞬间,这个阶级和整个社会亲如手足,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他被看做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普遍代表。”因此,要使人民革命和市民社会个别阶级的解放相吻合,要使一个等级成为整个社会的等级,社会的一切缺点就必须集中于另一个等级,一定的等级就必须成为一般障碍的化身,成为一切等级所共通的障碍的体现;一种特殊的社会领域就必须被看成整个社会的公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