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ppt_第1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ppt_第2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ppt_第3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ppt_第4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三章第1讲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1讲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必备知识梳理,一、种群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 生物的 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种群的全部个体数量,是 最基本的参数。,同种,所有,种群结构,(2)测定方法: 和 。 2.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的 的个体数量比例。 (2)分类 增长型:老年个体 ,幼年个体 ,种群密度将 。 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比例 ,密度较 。 衰退型: 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 。 (3)意义: 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各年龄段,较少,较多,越来越大,相当,稳定,中老年个体,越来越小,预

2、测,3.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 数量的 比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 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种群密度的 。,雌雄个性,影响,主要因素,三、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1.数学模型 (1)“J”型曲线 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 、气候 和 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特点:种群数量 增长。 (2)“S”型曲线 产生条件:资源 的条件。,充裕,适宜,持续,有限,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后将停止增长。 2.影响因素 (1)决定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2)环境因素:气候、食物、空间、天敌、传染病、 人类活动等。,出生率和死亡率,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

3、破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2)析图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 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 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 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2.种群年龄结构图析解读 (1)模式图 图解 析图,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4、提醒,(2)曲线图 图解 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 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 为衰退型。,(3)统计图 图解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 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析图 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 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4)柱形图 图解 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

5、稳定型。,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对位训练 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 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 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 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 化。则这种变化为 ( ),解析 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种群年幼的个体数非常多,年老的个体数相对比较

6、少,属于增长型。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即年幼的个体被天敌捕食的几率远大于其他的个体,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答案 A,2.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A、B、C三种类 型,据图回答: (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 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结构成 为图 所示类型,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主要通过控制 来控制人口数量。,(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 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 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 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

7、的年龄结构成为图 所示类型。 答案(1)A 出生率 (2)A (3)C,考点二 “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 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 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食物和空 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 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 境阻力状况。 (2)公式: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 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若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 型种群;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 群;=1,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3)曲线及解读 曲线1 解读: a.横坐标:时间;

8、纵坐标:个体数; 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 c.特点:无K值,持续增加; d.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值。,曲线2 解读: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b.特点:保持相对稳定。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 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 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 到平衡。,(2)曲线及解读 曲线1 解读: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 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 c.特点:有最大值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 速率最大。,曲线2 解读: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速率;

9、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 时),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 (3)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 持稳定。,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4.K值变动的示意图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 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 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 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 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 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10、文自然 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对位训练 3.(2009安徽理综,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 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 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113天,成虫数量增长慢,在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在第2537天,成虫数量增长慢,成虫数量的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原因是环境阻力小;第1729天,成虫

11、的增长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第2137天,成虫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大,成虫增长速率下降。 答案 C,4.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 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 确的一项是( )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 点 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 一点开始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 应该在图中哪一点,解析 K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K/2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C,实验强化

12、在平时13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提醒 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对位训练 5.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 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法不一样。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 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 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 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 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3、,(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 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 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解析 .(2)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2 hm2的 种群总数为288只,种群平均密度则为144只/hm2。 由于第一次捕捉的个体被标记后,第二次很难

14、捕捉 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 在公式N=Mn/m中由于分母m的值减小,使得N值比 实际情况偏高。 .(1)取样调查只有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 (2)要舍弃特别悬殊的数据,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故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3株/m2。,答案 .(1)N=Mn/m (2)144 高 .(1)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3株/m2,6.(2009宁夏、辽宁理综,32)跳虫、甲螨 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 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 体 ,不适合

15、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 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 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解析 跳虫和甲螨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用手难以直接捕捉,因此常采用捕虫器进行采集。若采集的跳虫要用于实验室培养,则在采集时必须保持跳虫的活性,吸虫器B中浸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的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若要采集甲螨作为标本,则在采集时不需要保持甲螨的活性而是要保持其形态不变,捕虫器D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答案(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

16、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思维方法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 1.种群概念理解判断不到位 (1)种群概念的理解 2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在一定 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二,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2)种群的特点 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不等于 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 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 一些 “群体特征”,

17、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 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而年龄、性别则 属个体特征。,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关系 辨析不清 (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 不同 说明:图甲为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乙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两图中t1时种群数量为 K/2,t0t2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t2时种群数量最多,但种群增长速率为零,而且出生率等于死亡 率,因此种群增长率也为零。,(2)“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 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如下图):“J”型增长曲线(图A)和“S”型增长曲线(图B)。 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

18、,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3)“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 型增长曲线 答案是否定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 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 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

19、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纠正训练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 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a和 b的特征分别属于 (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 解析 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是 种群具有的特征,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 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A,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 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 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 结构、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 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 B.

20、C. D. 解析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判断种群的标准:同一时间,同一地 点,同一物种。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可包括 多个物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 种群。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入率和迁出率决定。,D,3.下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 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 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 B.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 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 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

21、节能力,解析 图中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当到n线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如果人口数量强行增长,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的种内斗争必然加剧,这样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量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此岛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C,综合知识应用 重点提示 通过“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考查, 提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典例分析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 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 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 数,

22、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 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 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 。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 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 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 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 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 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 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 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小时。,(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 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

23、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 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 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 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 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 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 块田地里(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 数据:,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 只/平方米。 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解析 (1)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上,只计样方相邻两个边上的个体。 (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 故种群个体数N160=20010,N=3 200。 (

24、3)50个细菌经4 h后产生了8010个细菌,即 1个16个,细菌分裂次数为4次(24=16),故该细菌分裂周期为1 h。 (4)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为3 只/m2。,答案(1)8株 (2)3 200尾 (3)1 (4)3 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误区警示 (1)样方法: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 (等距法或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有大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

25、活动,不易脱落。(3)显微计数法:计算时不要忘记稀释倍数的计算。,变式训练 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 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某同学根据该表,调查草原中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答案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选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时的作为调查面积,最小面积为100 cm100 cm。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

26、原中随机取样。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随堂过关检测 题组一:种群的特征 1.(2009广东生物,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 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 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 C、D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为对种群 密度的描述。,B,题组二: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27、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多种,不是一个 种群。,B,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 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 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 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

28、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 C,题组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2008上海生物,2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 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 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解析 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的增长速率,而 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 (K为种群最大值),因此K值=2002=400(只)。,D,5.

29、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 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 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 和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 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 按a曲线方式增长。,(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的影响,生物因素有 和 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 即该种群的 和 、 和 。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 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解析 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理解环境阻力,其主

30、要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剧、疾病蔓延、捕食者因捕食对象的增多而增多等,从而导致该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出生率降低,最终使种群数量趋向平衡。 答案 (1)生活资源(食物) 空间 种内斗争 (2)阳光、温度、水分 捕食 竞争 零 (3)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一、选择题 1.“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所谓“华 南虎照片”系假照片,“拍照人”周正龙涉嫌 诈骗罪被逮捕。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 是 ( ) A.野生华南虎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直接影响野生华南虎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 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C.如果野外发现野生华南虎,可进行迁地保护

31、D.生活在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组成一个种群,定时检测,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同种个体的总称;动物园中的老虎可以是一只或多只,只有具有繁殖能力的一个虎群才能组成一个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是对前者的补充,是把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 答案 D,2.(2008江苏生物,1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 影响最严重的

32、是 ( ),A. B. C. D. 解析 甘草每年增长200 kg,而被采收300 kg,受影响最大,采收量大于增加量使其种群密度持续下降。 答案 C,3.(2009山东卷,6)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 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 剧烈,解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

33、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正确;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答案 D,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 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 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 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 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几种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实验方法。在标志重捕法中,若标志物脱落,则计算出的

34、种群密度比实际的值要偏大。若调查某种遗传病时,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发病率要高,这正是考生要特别区分的;调查患病率,应该进行社会调查,而如果调查遗传的遗传方式时,一般才进行家系调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就是要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这种处理接近理论值,不好判断是否比实际值大或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该随机取样,如果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会偏小。,答案 C,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 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 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 响 (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

35、丙 D.群落丁 解析 群落丁含有的物种多,且每种的种群密 度悬殊不太大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不 易受到影响,D,6.(20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 某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 A.1925年1930年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D.1945年1950年,解析 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35年1940年为72,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均为负值。 答案 B,7.(2009广东卷,1

36、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 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 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时,营养条件pH、O2浓度 等都能影响酵母菌数量。调查酵母菌的数量时,可采 用血球板计数法,不可用普通载玻片。,D,8.(2009江苏生物,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 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 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 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 结果判断,下

37、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 解析 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由表中数据知试管中的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 答案 B,9.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

38、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 菌体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解析 比较甲、乙两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是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故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体型较大的动物,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计数不能用标志重捕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相邻两边的菌体。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达到K值。 答案 A,10.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 这种年龄结构 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 这种年龄结构 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 这种年龄结构 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 这种年龄结构 答案 C,11.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 资料如下:,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 解析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分别计算出1972、1973、1974、1975这四个年份的种群数量,即400、800、640、约492;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C。,C,12.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