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_第1页
2017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_第2页
2017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_第3页
2017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_第4页
2017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第卷(选择题 共30分)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号题目要求1(2017福建省,1,3) 下列可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可燃物燃烧、能供给呼吸,所以可供给人体呼吸的是氧气,故A选项符合题意;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不能供给呼吸,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不能供给呼吸,故C选项不

2、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点】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2017福建省,2,3)人体缺乏某种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A 铁B 碘C 钙D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元素表与人体健康;铁元素缺乏易患贫血症,故A不符合题意;碘元素缺乏易患甲状腺肿大,故B不符合题意;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骨质疏松症,故C符合题意;人体缺乏锌元素,易引起食欲不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点】化学元素表与人体健康3(2017福建省,3,3)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可用于治疗肿瘤,其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3 B+3C-2D+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元素在氧化物中一般为-2价,设砷元素化合价为x,则:x2+3(-2)=0,解得x=+3价,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错误。【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4(2017福建省,3,3)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唾液(pH约6.67.1) B胃液(pH约0.81.5)C胆汁(pH约6.87.4)D血液(pH约7.357.4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度;在溶液中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铁能和酸反应,酸性越强,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唾液(pH约6.67.1)、

4、 胃液(pH约0.81.5)胆汁(pH约6.87.4)、血液(pH约7.357.45)四种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胃液,所以胃液中铁钉锈蚀最快,故B选项符合题意。【知识点】pH 酸碱性的强弱5(2017福建省,5,3)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B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固体不溶于水,而能溶于酸,说明能和酸反应,且和酸反应中没有气体生成,说明该固体不是金属单质和碳酸盐;又因为该固体在加热条件下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该固体为金属氧化物,故D选项正确,ABC错误。【知识点】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金属单质及金属氧化物的性质6(2017福建省,6,4) 欲配

5、制10.0%的氯化钠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写标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取用固体时,瓶塞要倒放,防止药品污染,故A选项错误;称量固体是要按“左物右码”称量药品,故B选项错误;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一致,故C选项错误;所配制的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氯化钠溶液,故标签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7(2017福建省,7,3) 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坦南特近一步研究确定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 )A金刚石属于有机物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D聚集日光时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A选项错误;金刚石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故B选项正确;金刚石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C选项正确;聚焦日光时会聚集热量,温度升高,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金刚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知识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8(2017福建省,8,3) 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各元

7、素化合价均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由图示反应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故A选项正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都不变,故B错误;反应前后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有化合价改变,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改变,故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知识点】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9(2017福建省,9,3)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25克甲充分溶解于1

8、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所以25克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可得甲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二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过滤是使固液分离的操作,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分离,故C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故D正确。【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10(2017福建省,10,3)常温下,

9、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右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NyA.水氧化钙溶液的温度B.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C.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硫酸铜溶液铁粉溶液质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溶解过程中各量的变化;氧化钙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水呈中性,氢氧化钠溶于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PH7,故溶液的pH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硫酸铜溶液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

10、硫酸亚铁,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CuSO4+Fe=Cu+FeSO4, 56 64 56g的铁能从溶液中置换出64g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故D正确,符合题意。【知识点】物质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溶液的酸碱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第卷本卷共6题,共45分11(2017福建省,11,5) 近期,央视对“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成的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1)棉花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儿的是 。(

11、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铵(NH4HNO3),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1)天然(1分);(2)蛋白质(1分);(3)肉松(1分);(4)5:48(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材料的种类和鉴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棉花是自然生长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2)肉松中主要含的是瘦肉,属于蛋白质;动物的羽毛和人体的毛发中也主要含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碳酸氢铵(NH4HNO3),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163=5:48。【知识点】化学材料的种类和鉴别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2(2017福建省,12,)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

12、废弃的有机物,如秸秆、蔗渣等。(1)农业废弃物,经过发酵处理可获得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闽籍科学家张丽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中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 。某次生产需用到100kg“神奇溶剂”,现今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袋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答案】(1)(2分);(2)氢氧化钠、尿素(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13、;(2分);白色污染(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组成及环境的污染与保护;(1)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神奇溶剂”中含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尿素,溶剂是水;因为在“神奇溶剂”中氢氧化钠和尿素、水的质量比为::7:12:81,因此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难降解的塑料在环境中易形成白色污染,所以新鲜型纤维素膜容易降解,可以缓解白色污染。【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环境的污染与保护13(2017福建省,13,6)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右图是那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 。“11”指的是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14、(铁离子符号)(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在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答案】(1)8(1分);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Na+1(1分);(2)BC;(1分);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观模型图表示的意义及分子的性质;(1)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内11个质子,所以核外有11个电子,

15、则X=11-2-1=8;原子核内的11表示的是质子数;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离子符号是Na+;(2)BC两个图示可知,127时氧分子的速度比27运动速度快,能体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相同温度下,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运动速度不同,说明分子种类也能影响运动速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等。【知识点】微观模型图表示的意义 分子的性质;14(2017福建省,14,7) 右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1)A不可能是 (填标号)。A. Mg b. F

16、e c. Ag d. Zn(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C为碳酸钠C与D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 种。【答案】(1)c(1分);(2)Fe2O3+6HCl=2FeCl3+3H2O(2分);(3)复分解反应(1分);Ca(OH)2+2HCl=CaCl2+2H2O(Ba(OH)2+2HCl=CaCl2+2H2O)(2分)3(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及酸、碱、盐的性质;(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17、,银排在氢后面,所以不能和酸发生反应,故选c;(2)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与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若C为碳酸钠,则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D是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等都可以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Ba(OH)2+2HCl=CaCl2+2H2O)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实际是二氧化碳与水和碳酸钠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物为3种。【知识点】物质的推断 酸、碱、盐的性质15(2017福建省,15,15) (1)化学小组选用下图装置制取

18、并收集氧气。仪器的名称:a是 ,b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实验时对应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标号,下同)和 。(2)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化学小组查得一下资料:. 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甲:4KI+O2+2CO2=2K2CO3+2I2;乙:4KI+O2+2H2O=4KOH+2I2;. 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1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那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9、,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2 按左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据此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实验3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需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试管(0.5分);酒精灯(0.5分);(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分);A(或“B”)(1分);D(1分);(2)(2分);无法判断K2CO3是按反应甲原理产生的,还是按反应乙原理反应生成的KOH(1分);反应乙不是造成碘化钾泛黄的原因(2分);向瓶中再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2分);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或O2、H2O和CO2)(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1)图中的仪器a是试管,b是酒精灯;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或常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其方程式为:(或);如果是选用固体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则选择发生装置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