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期第11周周考(含周练).ppt_第1页
2014届上期第11周周考(含周练).ppt_第2页
2014届上期第11周周考(含周练).ppt_第3页
2014届上期第11周周考(含周练).ppt_第4页
2014届上期第11周周考(含周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周周考 选择题1-6:BBCDAB,13-15:DBB 抽查40人情况统计如下 1:选B错16人,2:错6人,3:错1人, 4:错6人,5:错2人, 6:选B错24人, 13:选D错33人,14:选B错21人, 15:选B全对。,一、现代文阅读部分 1:选B错16人,2:错6人,3:错1人, 题1:B项,下列关于“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选B错16人) 积习成俗表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也是无需言明的默契和无需说理的律令,而这是日后施行法律的基础。 解析:原文第二自然段中“成为法的适用基础”的是“约定俗成”的“俗”。,二、文言文部分 4:错6人,5:错2人,6:

2、选B错24人, 题6:B项“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选B错24人) 解析: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依靠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免。) 原文: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 译文: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杀死他,依靠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译文:(颜之推)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修边幅,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 (“任纵” “以”“少

3、”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 译文:天保末年,(颜之推)随从至天池,(显祖)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 (“从”“以为”“出示”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大壮,易卦名

4、,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表示风力壮猛。 三江五湖:解释不一,尚书禹贡: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以北江、南江、中江为三江。水经注以太湖及其附近的四湖为五湖,史记以具区(太湖)、洮滆(长荡湖)、青草、洞庭、彭蠡(彭泽)为五湖。 火:这里指磷火。,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1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

5、的愤懑之情; “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答对1点2分),赏析: 舟中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首七言古诗作于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这一年因朝中党祸,苏轼被贬谪惠州安置,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都因受牵连相继被贬。作者在这年春初,也被罢职务。在离开颍州(州治在今安徽阜阳)的舟中,感慨时事,写下舟中组诗。 诗的头两句:“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作者处于这样的情境当中,感到惊心动魄。 三四两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上文,以重

6、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里,“万骑千里”是眼前所见;“气压江湖”,是心灵激荡所感。这几句把“情为境移”、“心为事慑”的景况,写得十分突出。但尚未表示由此而生的内心感慨,重点在于绘景。下面四句,则着重抒吐情怀。,第五六两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山坐起待残更。”表明险境之来,如此突然,难以拒抗。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颠簸,凝神远瞩,江岸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送来点点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静待更残,“长夜漫漫何时旦”,在风涛之夜,十分盼望黎明能及早到来。 诗的末尾两句:“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

7、国情。”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此时的萧萧头白,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还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以致有此时的迁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 综观全诗,以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半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半流露志士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壮。,四、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13:选D错33人,14:选B错21人,15:选B全对。 题13. (选D错33人)A.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与语境相反。B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首恶不除,祸乱不止,国家永无宁日。对

8、象错误。庆父指制造内乱的人。 C无妄之灾:平白无故受到损害。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题14.(选B错21人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应在“姓名权”前加上“侵犯其”。C项语义不明,应改为“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并列不当,“专家、法官、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有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代表”有概念上的交叉。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即使”表假设的让步关系,应改为“虽然”,为转折关系。 题15.B全对 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能力。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注意对事物进行描述时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解说“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解说“海峡港湾”。,五、语言文字表述部分

9、16、下面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请仔细观察,理解会徽的含意,然后写一段说明性的介绍文字。,【学生试答】 2012年伦敦奥运会徽就像一幅抽象画,使人难 以捉摸出其中的奥秘,只有London的五环旗可知和 奥运会及伦敦有关系,会徽的右下角的花草象征了 生命的活力。 【评分分析】 该答案得1分。问题如下:考生没抓住画面 内容,也就是没看懂画面含意,当然不能很好地答 题了。“说明性的介绍文字”这一要求做的也不 是很好,分不清什么是说明,什么是描写,这也是所 有考生所欠缺的。,【答案1】 会徽以表示举办年份的“2012”数字通过变体形式成为主体,表示举办地点的“London”和奥运会五环标志分别被

10、嵌在第一个“2”和“0”中。整个会徽包含了“2012”、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整个会徽象征着富有活力的奥林匹克精神及其能感染全世界人民的能力,伦敦2012年奥运会将是所有人的奥运会、所有人的2012。 【答案2】 会徽以举办年份“2012”的数字变体作为主体,表示举办地点的“London”和奥运会五环标志分别嵌在第一个“2”和“0”中。几何图形激励全世界的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体现了奥运意义。 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与众不同的设计蕴含着深刻的奥运精神与设计理念。该会徽标志整体极富感染力,

11、与以往的奥运会会徽设计相比,具有独特的创新和突破,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鲜明的个性。 【增分提示】 这个题目重点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联想想象能力。做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读文字,千万不可只注意图片,而忽略文字。答题时要先仔细观察会徽图案的构成,然后对之进行讲解。 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考点阐释】,徽标 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近几年来,徽标类读图题悄然走 进高考试卷。新课标精神下高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 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并注重考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

12、具性特点。考查这一题型,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大语文理念,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补充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1分)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1分),“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1分),第一步、描述画面内容、,注意顺序:由总到分,标志的寓意深刻:“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2分)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

13、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1分),第二步、揭示寓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1、注意与标志的象征意义相联系 2、顺序:由分到总,基本方法,一、描述标志内容: 图形组合 二、揭示标志意义 象征意义 三、答题注意顺序 总分、上下、左右,实战演练1,上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试根 据这一会徽,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 (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1)上海世博会会徽由三部分组成:三个人形图案组 成的汉字“世”;阿拉伯数字“2010”的字样以及英文书写“EXPO”、 “SHANGHAI CHINA”。 (2)三个人可以抽象概括为

14、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用 中国的国粹书法表达出世博理念,传达出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人 类的和平盛会的信息。 由中文、英文和数字的完美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绿色的基调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徽标与文的转换,实战演练2 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 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 (50字左右),画面由两部分组成(细观察) 上方米字格里_ 排列着_ 两字。两字组合成_ 字。 下方 是_的标 识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等字样。,纵向,红色的“汶” 黑色的“川”,红十字,一个“济”,17.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

15、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 (失色)爸! 思考:上面划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6分) 事例一:甲句更好。(1)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 “一件事”。(2)使用长句,语气缓和,照应前面的仁慈,并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事例二:乙句更好。(1)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

16、朴园希望周萍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2)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补充:语句倒换试题“ 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这两句话,看似只是主语和谓语颠倒了一下位置,但其表达效果却不一样。第一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只是一般的阻止,语气还不怎么强硬,而第二句“你放着罢,祥林嫂!”则表现出紧张、慌忙,态度强硬。 前者是说的人还把祥林嫂当个正经的人物看,也就是她还有点地位;后者是祥林嫂在这个家里已经完全没地位了,没人拿她当回事了。,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

17、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作文指导:这是2011年辽宁高考作文,依然沿用以前的考试惯性,考的还是新材料作文。作文取材于

18、苏格拉底的故事。学生们向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于是苏格拉底用苹果来启发学生。而那个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的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从材料里可以看出,哲学家的问题和他的学生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可以理解为“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尊重事实等精神的现象,三个默不作声的学生,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感觉,第二个发出了自己的疑问,第三个如果不是“托词”至少表达了自己的诚实,当然若是“托词”则显其圆滑。 考生可多角度立意,例如不能迷信权威,不要盲

19、从,敢于质疑权威,要严谨等,只要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观点,能自圆其说都可以,对学生来说这个作文题不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坚定信念。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对真理坚持到底。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逐渐和思想。,审题:将材料中的人物按照他们的态度分类,可以选择一类表态说理由,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进行比较谈看法。 中心示例:说闻到香味的 1.人不应讲假话。 2.人云亦云要不得。 3.做人要有主见,投机、精于世故是大敌。 默不作声的 1.讲真话是人格的要求。 2.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讲

20、真话。 3.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难能可贵。 哲 学 家 1.专家应慎言,误导他人危害大。 2.深入了解,才得真知。 3. 坚持实事求是,要靠尝试。,不当立意: 相信自己 信念 坚持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诚信 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客观看待问题,材料作文审题构思,读懂:抓关键词,全面把握。 求准:立意必从材料来。 引用:议论赖此提出观点; 其他文体避免造成与材料疏 远的感觉。,每周一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作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

21、,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 事萧颖士。曾参湖南、江西幕府。后为抚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有“耕饷岁 广,狱无系囚”之称。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注解: 天秋:是说天气已是秋季了。 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全城。 夜千重:指夜已很深了。 江南:长江以南,这里是泛指。 会:聚会,指与故人在客舍的欢聚。 风枝:被风吹动的树枝。 暗鹊:栖巢的夜鹊。 翻:义同反。 泣寒虫:是说秋虫在露草中鸣叫象是哭泣一样悲凉。 羁旅:留滞他乡。 钟晓:报晓的钟声。,1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 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两

22、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 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 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 的即可) 1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 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 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 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 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赏析: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 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

23、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 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作者地在江南,在这京城之夜,与故人偶集客舍,自是无限欣喜,也因此更加触动 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诗,就是写这一为许多诗人所表现过了的极其普通地感情 ,但并不嫌其重复,却另有一番神妙。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 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 点,能有这样的机会与故人相聚,真是令人喜出望外,所以接着的一联说:虽身在长 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 ”、“翻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